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衰病人地高辛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明虹 储小曼 王淑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546-548,共3页
本文就8例老年心衰病人地高辛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β0.012±0.007h-1较青年人小,T1/β80±40h较青年人长,个体差异大,治疗范围窄,比青年人更需个体化给药,其用药方案以少量多次给药法... 本文就8例老年心衰病人地高辛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β0.012±0.007h-1较青年人小,T1/β80±40h较青年人长,个体差异大,治疗范围窄,比青年人更需个体化给药,其用药方案以少量多次给药法为好,可提高谷浓度,降底峰浓度,增加老年心衰病人地高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药物动力学 用药方案 合理用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甘露醇在降颅内压时的反跳现象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明虹 陈刚 +1 位作者 石晶 栾祥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0-272,共3页
本文就甘露醇在降颅内压时的'反跳'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家兔静注20%甘露醇2g/kg后30.4±5.4min脑脊液压下降最明显,但随着血药浓度的快速下降,颅内压在用药1.5h回升到初始值,以后继续上升,4h稳定在比初始值高... 本文就甘露醇在降颅内压时的'反跳'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家兔静注20%甘露醇2g/kg后30.4±5.4min脑脊液压下降最明显,但随着血药浓度的快速下降,颅内压在用药1.5h回升到初始值,以后继续上升,4h稳定在比初始值高0.323kPa的水平上,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用药后3h,随着脑压的升高,脑脊液中甘露醇的浓度及脑脊液渗透压均升高,用药后8h脑脊液药浓度下降比血药浓度明显减慢,说明'反跳'的原因可能与甘露醇进入脑脊液,并在脑脊液中滞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脑脊液压 反跳 血药浓度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明虹 谈恒山 李金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合理用药 消除相半衰期
下载PDF
甘露醇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明虹 陈刚 鲁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本文对5例静注甘露醇的良性颅内高压病人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病人静注20%甘露醇0.76±0.05g/kg后的动力学变化为二房室模型,参数:T_(1/2μ)=0.21±0.17h,T_(1/2β)=1.23±0.22 h,V=0.15±0.03L/kg,K_(2... 本文对5例静注甘露醇的良性颅内高压病人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病人静注20%甘露醇0.76±0.05g/kg后的动力学变化为二房室模型,参数:T_(1/2μ)=0.21±0.17h,T_(1/2β)=1.23±0.22 h,V=0.15±0.03L/kg,K_(21)=4.06±4.53h^(-1),K_(12)=3.65±5.88h^(-1),K_(10)=0.98±0.27h^(-1)。病人于用药后21.4±11.82min脑压下降到最低值为2.28±1.29kPa,随着血药浓度的快速下降脑压开始复升,1h超过初始值(2.84±1.54kPa),到3h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为3.89±1.85kPa,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用药后3h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升高,说明甘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药代动力学 血液
下载PDF
甘露醇降脑压引起反跳现象的预防 被引量:4
5
作者 蔡明虹 陈刚 陈光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文就甘露醇在降颅内压时的静脉输注剂量及速度进行了研究。10例颅内高压病人分为二组,高剂量组5例,静脉输入20%甘露醇760±50mg/kg,k为86.36mg/kg/min,低剂量组5例,静脉输入20%甘露醇400mg/kg,k为53.33mg/kg/min。结果表明,用药... 本文就甘露醇在降颅内压时的静脉输注剂量及速度进行了研究。10例颅内高压病人分为二组,高剂量组5例,静脉输入20%甘露醇760±50mg/kg,k为86.36mg/kg/min,低剂量组5例,静脉输入20%甘露醇400mg/kg,k为53.33mg/kg/min。结果表明,用药后20—30min两组病人脑压均下降到最低值,下降百分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9.58±0.05%,低剂量组22.64±0.11%。高剂量组用药后1h脑压明显升高,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用药后230min达最高值,反跳百分率为41.04±0.71%,而低剂量组无反跳现象。提示:当静注剂量不超过400mg/kg,输注速度不超过50mg/kg/min时可以防止反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血药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甘露醇的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明虹 陈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0-161,共2页
本文介绍了使用GLC法测定血清中甘露醇的浓度,用0.2ml血清样品通过去蛋白、萃取以及衍生化,进行甘露醇样品的含量测定。检测器FID,柱子使用2m×3mmID的1.5%OV-17柱。线性范围10~2000μg/ml(r=0.9999),最小检出量0.o1μg,平均回收率... 本文介绍了使用GLC法测定血清中甘露醇的浓度,用0.2ml血清样品通过去蛋白、萃取以及衍生化,进行甘露醇样品的含量测定。检测器FID,柱子使用2m×3mmID的1.5%OV-17柱。线性范围10~2000μg/ml(r=0.9999),最小检出量0.o1μg,平均回收率100.60±3.46%,日内误差CV<4%,日间误差CV<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甘露醇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在茶碱常规监测中Bayesian反馈法的应用
7
作者 蔡明虹 陈刚 +1 位作者 李珍 杨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01-403,共3页
本文提出了口服氨茶碱后以Bayesian反馈法取一点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10例一般哮喘患者口服氨茶碱后的药动学参数做比较,结果表明:COPD的清除率为27.43±3.70ml·kg^(-1)h^... 本文提出了口服氨茶碱后以Bayesian反馈法取一点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10例一般哮喘患者口服氨茶碱后的药动学参数做比较,结果表明:COPD的清除率为27.43±3.70ml·kg^(-1)h^(-1),哮喘患者为40.56±1.37ml·kg^(-1)·h^(-1),半衰期COPD为13.37±2.12h,哮喘为9.59±3.10h。两组患者的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给药方案设计时,必须个体化。本文运用Bayesian一点反馈法对6例病人的用药进行了调整,其结果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反馈法 哮喘 血液
下载PDF
开展院外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的体会
8
作者 蔡明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540-542,共3页
开展院外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的体会蔡明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210002)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深入开展,我们从下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发展到指导病人院外用药。由于大多数院外患者均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在缺少医务... 开展院外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的体会蔡明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210002)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深入开展,我们从下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发展到指导病人院外用药。由于大多数院外患者均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在缺少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下载PDF
NONMEM法估算中国癫痫患者苯妥英的群体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14
9
作者 芮建中 蔡明虹 +1 位作者 储小曼 陈 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临床上常规收集的161例门诊癫痫患者苯妥英(DPH)的每日剂量—稳态血药浓度数据258对,应用NONMEM程序一步估算其群体药动学参数(meansand、variances),并定量地分析体重、性别、合并用药对最大消... 临床上常规收集的161例门诊癫痫患者苯妥英(DPH)的每日剂量—稳态血药浓度数据258对,应用NONMEM程序一步估算其群体药动学参数(meansand、variances),并定量地分析体重、性别、合并用药对最大消除速率Vm(mg·d-1),年龄对米-曼氏常数Km(μg·ml-1)的影响。异性间DPH的Vm无显著差异,群体特征病人(体重60kg,年龄≥15a,未合并用苯巴比妥、安定或硝基安定)的Vm为439mg·d-1,Km为6.21μg·ml-1。体重对Vm的调整值为WT/60的0.57次方,合并用药时Vm增加8.4mg·d-1,年龄<15a则Km下降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药代动力学 抗癫痫药 统计模型 药效学
下载PDF
血药浓度监测中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金恒 曹晓梅 +4 位作者 蔡明虹 芮建中 倪立 陈小铭 郭联庆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目的 直接测定和间接估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 (digoxin likeimmunoreactivesub stances,DLIS)的浓度。方法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 ,TDx仪 )测定 15例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血清表观地高辛 (DL... 目的 直接测定和间接估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 (digoxin likeimmunoreactivesub stances,DLIS)的浓度。方法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 ,TDx仪 )测定 15例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血清表观地高辛 (DLIS)浓度。对 12例已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 ,在测定地高辛总浓度 (FPIA)和游离浓度 (超滤 /FPIA)后 ,计算其血清DLIS浓度。结果 以TDx仪最低检测限 0 .2 6nmol·L-1为检出标准 ,心衰患者血清DLIS检出阳性率为 4 6 .7% (7/15 ) ,其浓度范围 (0 .2 6~ 1.5 2 )nmol·L-1,平均浓度 (0 .5 5± 0 .4 4 )nmol·L-1;其中 1例患者血清DLIS浓度高达 1.5 2nmol·L-1。已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血清实测地高辛游离浓度为 (0 .79± 0 .4 8) (0 .4 1~ 2 .10 )nmol·L-1;实测地高辛总浓度为 (1.31± 0 .80 )nmol·L-1,明显高于计算的地高辛总浓度 (1.0 5± 0 .6 4 )nmol·L-1(P <0 .0 1)。计算的DLIS浓度为 (0 .2 6± 0 .19) (0 .0 7~ 0 .76 )nmol·L-1。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DLIS ;提示这些患者使用地高辛治疗时 ,免疫分析法测得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易引起“过高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监测 内源性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 心功能不全 测定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NONMEM法优化苯妥英个体用药方案 被引量:8
11
作者 芮建中 王莉 +2 位作者 蔡明虹 谈恒山 凌树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用NONMEM-POSTHOC法优化苯妥英(PHT)个体用药方案。方法:一步法分析临床常规监测的219例门诊癫痫病人PHT的每日剂量-稳态血药浓度数据361对(其中回顾性收集161例258对,前瞻性收集58例103对... 用NONMEM-POSTHOC法优化苯妥英(PHT)个体用药方案。方法:一步法分析临床常规监测的219例门诊癫痫病人PHT的每日剂量-稳态血药浓度数据361对(其中回顾性收集161例258对,前瞻性收集58例103对)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群体典型病人(体重60kg,年龄>15a,未合并用苯巴比妥、安定或氯硝安定)的Vm为433 mg·d-1, Km为5.84(mg·L-1)。体重对Vm的调整值为WT/60的0.56次方,合并用药时Vm增加7.7 mg·d-1,年龄<15a时Km下降6%。以POSTHOC子模块进行Bayesian反馈, 219例回顾性检验结果为:剂量估算误差为13.54 ± 4,17mg·d-1和5.31±1.62%,浓度估算误差为1.46 ± 0.82mg· L-1和 10.22 ± 5.46%。 54例因浓度未达到治疗窗或疗效不佳而调整剂量的前瞻性检验结果为:测定浓度与预测浓度的误差为0.97±0.31mg·L-1和6.82±2.12%。结论:NONMEM法能较好地应用于PHT的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MEM法 用药方案 苯妥英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个体化给药 癫痫
下载PDF
加替沙星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血药浓度测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谈恒山 谢军平 +1 位作者 张红云 蔡明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用HPLC 紫外法测定人体内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方法 :用HPLC 紫外法测定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 ,1 0名男性受试者口服单剂量 4 0 0mg加替沙星片后 ,研究人体内药动学。结果 :HPLC 紫外法测定检测波长 2 93nm ,血浆标准曲线... 目的 :用HPLC 紫外法测定人体内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方法 :用HPLC 紫外法测定加替沙星的血药浓度 ,1 0名男性受试者口服单剂量 4 0 0mg加替沙星片后 ,研究人体内药动学。结果 :HPLC 紫外法测定检测波长 2 93nm ,血浆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Y =0 .5 90C +0 .0 6 1 ,r =0 .9998。检测浓度范围 :0 .0 5 7~ 5 .2 2mg·L-1 ,相对回收率在 97.1 2 %~1 0 2 .5 6 %之间 ,日内、日间RSD均在 1 5 %以内。 1 0名男性受试者口服单剂量 4 0 0mg加替沙星 ,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 1 .97h ,Cmax为 3.0 1mg·L-1 ,t1 / 2 ( β) 为 9.83h ,AUC为 2 8.77mg·h·L-1 ,与国外文献基本一致。结论 :HPLC 紫外法测定加替沙星血药浓度 ,操作简便易行 ,重现性好 ,符合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内药动学研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法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人地高辛用量的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勇 高勇 蔡明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使用地高辛的最佳剂量。方法 对我院近 1 1年来进行的 1 584例次老年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使用地高辛常规治疗剂量时 ,老年患者地高辛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结论 老年人在使用地高...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使用地高辛的最佳剂量。方法 对我院近 1 1年来进行的 1 584例次老年病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使用地高辛常规治疗剂量时 ,老年患者地高辛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结论 老年人在使用地高辛治疗时 ,建议从小剂量开始 ,0 0 62 5mg,1~ 2次 /d ;在使用过程中 ,应当常规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 ,以作为用药参考 ;但是不应片面依赖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尤其不能仅仅根据地高辛血药浓度来简单判断中毒还是剂量不足 ;更重要的是结合临床症状 ,以达到用药的个体化 ,减少毒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地高辛 最佳剂量 血药浓度监测 合理用药 毒副反应 心脏病
下载PDF
NONMEM法估算地高辛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燕 芮建中 +2 位作者 谈恒山 蔡明虹 凌树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 :一步法分析地高辛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 :用NONMEM程序包及其新的POSTHOC子模块功能 ,估算地高辛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 ,并与经典的 3P87方法比较。结果 :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致 ;青年健康受试者口服地... 目的 :一步法分析地高辛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 :用NONMEM程序包及其新的POSTHOC子模块功能 ,估算地高辛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 ,并与经典的 3P87方法比较。结果 :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致 ;青年健康受试者口服地高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典型值K10 (h-1)、Vc/F(L)和 β(h-1)分别为 0 .115 ,12 8和 0 .0 18,而老年病人的典型值K10 (h-1)、Vc/F(L)和 β(h-1)分别为 0 .0 40 3,76 .0和 0 .0 148。结论 :老年病人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明显低于青年健康受试者 ,差异存在显著性。用NONMEM法在取样点数较少时可获得与经典法一致的个体药动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NONMEM法 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健康男性成人血清α_1酸性糖蛋白浓度及其与年龄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金恒 李勇 +3 位作者 许劲秋 庄一义 蔡明虹 宫剑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研究了成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 (α1 AGP) 的浓度范围及其与年龄的关系。采用免疫比浊法, 测定了213例男性健康成人血清α1AGP浓度。青年组(18岁~23岁,n= 172)和非青年组(23~59岁,n= 41)... 研究了成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 (α1 AGP) 的浓度范围及其与年龄的关系。采用免疫比浊法, 测定了213例男性健康成人血清α1AGP浓度。青年组(18岁~23岁,n= 172)和非青年组(23~59岁,n= 41)男性血清α1AGP浓度分别为5639±295 (m g/L)(范围4445 m g/L~6180 m g/L), 5645±327 (m g/L)(范围4609 m g/L~6475 m g/L)。两组的血清α1AGP浓度无显著差异(P> 005)。α1AGP浓度的95% 参考值范围为下限5050 m g/L,上限为6230 m g/L。回归分析表明,健康男性的血清α1 AGP浓度95% 以上的个体在5050~6230 (m g/L) 之间。健康男性成人血清α1AGP浓度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男性 年龄 血清诊断 α1-AGP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地尔硫及其主要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谈恒山 杨洁 +1 位作者 肖克岳 蔡明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清中地尔硫(DZ)及去乙酰地尔硫(M1)浓度。以SpherisorbODS,5μm为层析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60∶10∶30),检测波长237nm,以盐酸普罗帕酮为内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清中地尔硫(DZ)及去乙酰地尔硫(M1)浓度。以SpherisorbODS,5μm为层析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60∶10∶30),检测波长237nm,以盐酸普罗帕酮为内标。检测范围:DZ为5.45~272.5ng·ml-1,M1为5.85~292.5ng·ml-1。最低检测浓度:DZ为2.87ng·ml-1,M1为1.99ng·ml-1。平均回收率DZ为101.88%,M1为101.72%,RSD均在12%以内。并对4名受试者口服90mg盐酸地尔硫片后,其药时曲线经微机用PKBP-N1程序拟合,DZ为一房室开放模型,M1为二房室开放模型,求得DZ和M1的T1/2分别为5.6±1.5h和14±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ZHUO 代谢物 药物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一步法在茶碱个体化给药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珍 陈刚 蔡明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91-294,共4页
25例哮喘患者一步法得到茶碱的群体药动学参数Ke 0.087±0.022h^(-1),Vd 0.52±0.10L/kg,CL 44.98ml/(kg·h)当取一点稳态谷浓度作Bayes反馈可得到比较准确的个体药动学参数:12例老年COPD患者Ke 0.054±0.011h^(-1),CL ... 25例哮喘患者一步法得到茶碱的群体药动学参数Ke 0.087±0.022h^(-1),Vd 0.52±0.10L/kg,CL 44.98ml/(kg·h)当取一点稳态谷浓度作Bayes反馈可得到比较准确的个体药动学参数:12例老年COPD患者Ke 0.054±0.011h^(-1),CL 29±5ml/(kg·h)。18例哮喘患者Ke 0.087±0.030h^(-1),CL 45±15ml/(kg·h),两组患者反馈点实测血药浓度与预测血药浓度相关性均为r>0.99(P<0.01),由此可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并预报可信的血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药动学 一步法 茶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三种西酞普兰制剂在中国健康男性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立 曹晓梅 +1 位作者 李金恒 蔡明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西酞普兰血药浓度用HPLC-UV检测,色谱柱:Lichrospher ODS(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KH2PO4:三乙胺(35:65:0.3,v/v/v),pH4.5,流速:1mL/min,检测波...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西酞普兰血药浓度用HPLC-UV检测,色谱柱:Lichrospher ODS(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KH2PO4:三乙胺(35:65:0.3,v/v/v),pH4.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0nm,1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20mg西酞普兰制剂。结果:血浆标准曲线在2~128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血样最低定量限为1μg/L,平均绝对回收率为80%~88%,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小于15%。三种西酞普兰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4.6±1.0)、(4.4±1.4)、(4.0±1.4)h;峰浓度Cmax:(70±19)、(71±17)、(66±21)μg/L;消除半衰期t1/2:(37±9)、(37±6)、(36±6)h。试验制剂西酞普兰片和胶囊与喜普妙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0%±8%、99%±10%。结论:三种西酞普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三种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西酞普兰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研究人体内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谈恒山 殷振勇 蔡明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用反相HPLC-电化学法研究人体内对乙酰氨基酚小儿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反相HPLC-电化学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取血量少(0.1ml),适用于临床监测。10名正... 本文用反相HPLC-电化学法研究人体内对乙酰氨基酚小儿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反相HPLC-电化学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取血量少(0.1ml),适用于临床监测。10名正常人口服小儿分散片和市售片的药动学参数与国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并经t检验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01%。由此说明,小儿分散片与市售片完全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生物利用度 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及其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谈恒山 韩一波 +1 位作者 蔡明虹 刘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物动力学。方法 :HPLC法测定 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单剂量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药 时数值 ,以PKBP N1程序拟合其药动学参数 ,采用梯形面积法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物动力学。方法 :HPLC法测定 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单剂量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药 时数值 ,以PKBP N1程序拟合其药动学参数 ,采用梯形面积法计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其等效性。结果 :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片剂和胶囊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为 (1.0 8± 0 .31)h和 (0 .78± 0 .14)h ,Cmax为 (2 .0 7± 0 .30 ) μg·ml-1和 (2 .16± 0 .18) μg·ml-1,T1/ 2 为 (7.8± 0 .7)h和 (7.6± 0 .4)h ,AUC0 ∞ 为 (13.4± 2 .1) μg·h·ml-1和 (13.5± 2 .9) μg·h·ml-1。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其Tmax,Cmax,T1/ 2 和AUC ,除Tmax(P <0 .0 5 )外 ,其它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两种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0 .8± 13.1) % ,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法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左旋氧氟沙星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