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16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桑 蔡学见 +4 位作者 董吉荣 陈铮立 房文峰 刘斌 时忠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16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脑室形态恢复正常103例,脑室形态改善13例,随访2个月至2年,临... 目的总结分析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16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脑室形态恢复正常103例,脑室形态改善13例,随访2个月至2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62例,好转44例,无效10例,术后分流管阻塞4例,分流过量2例,感染2例,癫痫1例。结论交通性脑积水通过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敏感抗生素,改进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手术有效率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 交通性脑积水 抗生素
下载PDF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组蛋白修饰方式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桑 刘柏麟 +1 位作者 章翔 王彦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修饰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67例和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组蛋白3个位点(H3K4diMe、H4K12Ac、H3K18... 目的探讨组蛋白修饰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67例和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组蛋白3个位点(H3K4diMe、H4K12Ac、H3K18Ac)的修饰水平。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组蛋白3个位点均无修饰;在星形细胞瘤中均有修饰,有2个位点(H3K4diMe、H4K12Ac)的修饰水平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且呈现明显差异(P<0.05),但H3K18Ac的修饰水平并未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组蛋白修饰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且修饰水平的变化与病理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修饰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桑 蔡学见 +5 位作者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房文峰 刘斌 时忠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收治的8例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点:8例病人血钠均<130mmol/L,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收治的8例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点:8例病人血钠均<130mmol/L,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1,尿钠>25mmol/L。结果7例血钠>120mmol/L病人经限水及补钠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1例血钠<120mmol/L的患者,限水同时静脉补充3%的高渗盐水,静脉注射速尿40mg/d和静脉滴注ACTH50U/d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早期对本病作出诊断和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16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桑 蔡学见 +4 位作者 陈铮立 董吉荣 房文峰 刘斌 时忠华 《人民军医》 200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抗生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咪唑安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及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焦薇 周脉涛 +3 位作者 吴文华 蔡桑 林杰 廖兴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唑安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咪唑安定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以0.8μg/kg微泵10 min静脉注射,后持续静脉泵注0.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唑安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咪唑安定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以0.8μg/kg微泵10 min静脉注射,后持续静脉泵注0.2μg/(kg·h)维持至术毕24 h。咪唑安定组在麻醉诱导时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患者回ICU后持续泵注30μg/(kg·h)至术毕24 h。对照组按照右美托咪定的泵注方法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3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 h和术后48 h(T1~T4)抽血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以及各时点相应的ICP数值。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术毕、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和咪唑安定组明显降低(P〈0.05);而相同时点的IL-10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和咪唑安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唑安定组术后24 h内的镇静躁动评分以及颅内压控制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1),但术后6 h及术后24 h咪唑安定组的镇静深度要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相对咪唑安定而言,右美托咪定不影响术后对患者意识水平的判断,有助于减轻重型颅脑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咪唑安定 颅脑外伤 炎症反应 颅内压
下载PDF
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32
6
作者 时忠华 蔡学见 +5 位作者 王玉海 陈铮立 董吉荣 刘斌 徐勤谊 蔡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66-1368,1414,共4页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的有效诊断治疗方法。方法以3 15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77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采用鞘内给新型抗菌药物如拉氧头孢、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74...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的有效诊断治疗方法。方法以3 15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77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采用鞘内给新型抗菌药物如拉氧头孢、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74例治愈,3例死亡(3.89%);治愈组中有1例遗留有轻度腰痛,余均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及早诊断和鞘内尽早给高效、敏感的抗菌药物对治疗神经外科的颅内感染可降低死残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鞘内给药 诊治
下载PDF
损伤控制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勤义 董吉荣 +6 位作者 王玉海 蔡学见 刘斌 时忠华 蔡桑 陈克非 陆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50)仅根据CT及临床表现采用保守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n=50)根据病情逐步采取保守...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50)仅根据CT及临床表现采用保守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n=50)根据病情逐步采取保守治疗→放置颅内压脑室型探头→单侧开颅手术入路清除双侧血肿→双侧开颅手术的手术方案。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去骨瓣比例明显下降(P<0.01),双侧开颅比例明显下降(P<0.01),但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由简单手术方案逐级到复杂手术过渡,能明显减少开颅及开颅带来的继发性损伤,减少脑中心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额叶 血肿 损伤控制 颅内压监测 入路 单侧 大脑镰切开
下载PDF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4 位作者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徐勤宜 蔡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目的 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 d,滴速2 mL/h,术后第3天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12例破裂脑... 目的 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 d,滴速2 mL/h,术后第3天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罂粟碱
下载PDF
颅脑手术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定朝 董吉荣 +2 位作者 蔡桑 蔡显锋 王玉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颅脑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脑创伤4例,高血压...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颅脑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脑创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治疗、病情转归。结果4例颅脑创伤及3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后,经减少甘露醇使用、改善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均完全治愈。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1.5个月诊断为脑脓肿,给予脓肿腔置管引流及抗炎治疗,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术后迟发性脑水肿CT表现为“指状水肿”,持续时间长达2周以上。其原因可能与长期使用甘露醇、术区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水肿 甘露醇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微创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勤义 董吉荣 +8 位作者 蔡学见 王玉海 刘斌 蔡桑 冯毅 金东 何建青 施栋梁 胡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54-455,共2页
关键词 微创 双额叶脑挫裂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大脑镰疝 大脑镰切开
下载PDF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董吉荣 蔡学见 +7 位作者 王玉海 时忠华 刘斌 徐勤谊 蔡桑 周劲旭 冯毅 朱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提高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用泰能和万古霉素鞘内和静脉联合用药治疗特别严重的颅内感染106例。结果106例严重颅内感染的患者中,治愈101例,死亡5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抽搐9例,经降低用药浓度等处理后缓解。随访1... 目的提高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用泰能和万古霉素鞘内和静脉联合用药治疗特别严重的颅内感染106例。结果106例严重颅内感染的患者中,治愈101例,死亡5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抽搐9例,经降低用药浓度等处理后缓解。随访1~10年,仅3例病人出现轻度腰痛。结论泰能和万古霉素静脉和鞘内联合用药对常规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颅内感染 泰能 鞘内注射
下载PDF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附12例报道)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4 位作者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徐勤宜 蔡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65-167,共3页
目的为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d,滴速2ml/h,术后第3d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 目的为寻求一种防治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的方法。方法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术后,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后持续注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10d,滴速2ml/h,术后第3d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12例破裂脑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Ⅰ3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1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效果确切,极大地改善了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罂粟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铮立 蔡学见 +8 位作者 钱晓凌 潘功茂 董吉荣 房文峰 刘斌 时忠华 徐勤谊 蔡桑 王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V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下载PDF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晓娟 刘斌 +1 位作者 蔡桑 蔡学见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7B期1353-1353,共1页
关键词 重度脑损伤 早期鼻饲 护理 鼻饲温开水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脑外伤颅内感染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文斌 董吉荣 +4 位作者 王玉海 徐勤谊 蔡桑 杜春雷 蔡学见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对术前有脑脊液漏的颅内感染高危患者,术后选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的方式,评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术前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万古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鞘内注射组和静脉... 目的:对术前有脑脊液漏的颅内感染高危患者,术后选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的方式,评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术前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万古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鞘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每组30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脑室内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观察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鞘内注射组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为(mg/L):1 h:49.45±20.36,8 h:70.68±46.81,16 h:50.15±23.76;(2)静脉注射组为(mg/L):1 h:5.39±1.93,8 h:2.96±0.88,16 h:7.98±3.22;鞘内注射组各主要时间点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均<0.01)。颅内感染发生率,鞘内注射组为3.33%,静脉注射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1)。结论:鞘内注射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相比,在减少给药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鞘内注射 静脉注射 万古霉素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对冲伤致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斌 蔡桑 +3 位作者 蔡学见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目的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手术处理,提高此类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6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CT片进行分类,其中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为主15例(Ⅰ型),着... 目的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手术处理,提高此类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6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CT片进行分类,其中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为主15例(Ⅰ型),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部位血肿量相似17例(Ⅱ型),对冲部位血肿量为主35例(Ⅲ型)。对不同类型的病例采取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按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31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对病人的血肿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伤 颅内多发血肿 CT扫描 开颅手术
下载PDF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晓娟 刘斌 +1 位作者 蔡桑 蔡学见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4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脑损伤 消化道溃疡 血糖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文峰 蔡学见 +5 位作者 陈铮立 王玉海 董吉荣 刘斌 蔡桑 时忠华 《人民军医》 2005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交通事故 1996~2002年 重型颅脑外伤 颅脑损伤 特殊类型 同期
下载PDF
控制减压治疗兔重型颅脑外伤后海人藻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显锋 王玉海 +4 位作者 何新俊 陈卫良 蔡桑 杨理坤 陈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开颅减压和控制减压两种不同手术减压方式对治疗兔重型颅脑外伤后急性颅内高压脑组织中海人藻受体亚基5(GluR5)和海人藻受体亚基6(GluR6)的表达水平及脑组织微观病理变化,探讨控制减压技术治疗重型颅脑伤的可能机制,为...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开颅减压和控制减压两种不同手术减压方式对治疗兔重型颅脑外伤后急性颅内高压脑组织中海人藻受体亚基5(GluR5)和海人藻受体亚基6(GluR6)的表达水平及脑组织微观病理变化,探讨控制减压技术治疗重型颅脑伤的可能机制,为控制减压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加压方法制备兔重型颅脑外伤后急性颅内高压的动物模型,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控制减压组和常规减压组,观察术后24 h GluR5和GluR6的表达情况、术后兔脑组织HE染色、术后24 h ICP变化情况及术后兔头颅CT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控制减压组GluR5的表达明显高于常规减压组(P<0.05),GluR6的表达明显低于常规减压组(P<0.05);脑组织HE染色控制减压组明显轻于常规减压组;控制减压组术后24 h ICP值明显低于常规减压组(P<0.05);控制减压组的脑梗塞发生率(10.5%)明显低于常规减压组(35.2%)(P<0.05)。结论控制减压模式治疗兔重型颅脑外伤能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降低术后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起到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减压 海人藻受体 海人藻受体亚基5 海人藻受体亚基6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颅脑外伤
下载PDF
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伟 蔡桑 +1 位作者 王玉海 蔡学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15-216,219,共3页
目的探讨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患者6例,高分辨率CT和CT脑池造影检查明确漏口位置,采用经蝶手术修补漏口,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万... 目的探讨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患者6例,高分辨率CT和CT脑池造影检查明确漏口位置,采用经蝶手术修补漏口,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治愈,随访6个月,无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复发。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和CT脑池造影检查明确漏121位置,经蝶手术修补漏121,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是治疗迁延性脑脊液鼻漏伴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颅内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