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菌在康复科中感染情况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缘邯 郝利霞 +1 位作者 白安娜 杨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康复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院感率:2018年... 目的 通过对康复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院感率:2018年9.92%(117/1180),2019年16.45%(192/1167),2020年24.17%(174/720);483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大肠埃希菌(33.95%,164/483)、鲍曼不动杆菌(24.84%,120/483)、铜绿假单胞菌(21.95%,106/483)、肺炎克雷伯杆菌(9.73%,47/483)、金黄色葡萄球菌(9.11%,44/483)及艰难杆菌(0.41%,2/483);感染部位:呼吸系统(69.98%,338/483)、泌尿系统(28.57%,138/483,)、血液系统(1.04%,5/483)、消化系统(0.41%,2/483)。结论 康复科院内感染率在近三年逐年上升,多重耐药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33.95%,164/483)、鲍曼不动杆菌(24.84%,120/483)、铜绿假单胞菌(21.95%,106/483)为主,感染部位分布上以呼吸系统(69.98%,338/483)及泌尿系统(28.57%,138/48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血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缘邯 郝利霞 +2 位作者 张琰 王莎 孙艳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调节皮层兴奋性。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是一种衡量大脑活动的指标,并可以用来衡量tDCS期...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调节皮层兴奋性。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是一种衡量大脑活动的指标,并可以用来衡量tDCS期间和之后对区域脑组织和脑网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活动 二十一世纪 非侵入性 脑血流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和血管再生以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缘邯 杨文 +6 位作者 白安娜 王莎 孙艳冬 梁宇 王璐 邓慧 郝利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CBF)、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脑血流(CBF)、血管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A-tDCS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C-tDCS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将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大鼠tDCS刺激,Sham组和MCAO组大鼠均安装电极,但不给予电流刺激,A-tDCS组给予阳极电极刺激,C-tDCS组给予阴极电极刺激,刺激强度200μA,每日20 min,刺激5 d,休息2 d,再刺激5 d,整体周期共12 d。造模前、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造模后3 d和治疗12 d后,采用MRI观察4组大鼠的CBF变化情况;治疗12 d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4组大鼠血管的再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4 h和治疗12 d后,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组内比较发现,A-tDCS组、C-tDCS组治疗12 d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造模前和造模后24 h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A-tDCS组[(1.3±0.4)分]、C-tDCS组[(1.9±0.32)分]治疗12 d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MCAO组[(2.6±0.52)分]低(P<0.05),且A-tDCS组低于C-tDCS组(P<0.05)。造模后3 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描示MCAO组、A-tDCS组、C-tDCS组大鼠缺血灶周围CBF明显减少,治疗12 d后缺血灶周围CBF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tDCS组、C-tDCS组的ΔCBF较MCAO组大(P<0.05),且A-tDCS组ΔCBF较C-tDCS组大(P<0.05)。治疗12 d后,A-tDCS组、C-tDCS组大鼠大脑梗死区的新生微血管密度、脑组织VEGF和CD34蛋白表达较MCAO组高(P<0.05),A-tDCS组上述指标较C-tDCS组高(P<0.05)。结论tDCS可以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生,增加CBF,提高VEGF和CD34的表达水平,且阳极tDCS作用优于阴极t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梗死 脑血流 血管再生 VEGF CD34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外泌体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安娜 蔡缘邯 +1 位作者 杨文 郝利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365,共3页
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兴起,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作为新的神经调控治疗,其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疗效已被证实。本文通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在脑卒中康复中的... 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兴起,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作为新的神经调控治疗,其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疗效已被证实。本文通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外泌体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索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影响外泌体表达水平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外泌体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