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壁消融指数指导下高功率射频消融对离体猪心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蔡迟 王靖 +2 位作者 楚建民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透壁消融指数(LSI)指导下高功率(50W)射频消融对离体猪心的损伤效应。方法应用光感应压力导管对离体猪心进行射频消融,消融功率分为低功率组(30W和40W)和高功率组(50W),通过调整导管压力(5g、10g和15g)达到相应的LSI目标值(5、6... 目的探讨透壁消融指数(LSI)指导下高功率(50W)射频消融对离体猪心的损伤效应。方法应用光感应压力导管对离体猪心进行射频消融,消融功率分为低功率组(30W和40W)和高功率组(50W),通过调整导管压力(5g、10g和15g)达到相应的LSI目标值(5、6和7),分别测量消融灶的长度及深度,并分析LSI及消融功率与消融长度及深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离体实验共完成75个消融灶,所有消融灶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均未发生气爆现象。相关性分析显示,当消融功率介于30W~50W时,LSI与消融长度及深度呈正相关(r=0.49和r=0.51,P均<0.0001)。当达到不同的LSI目标值时,消融功率与消融长度呈正相关(r=0.74,P<0.0001),而与消融深度呈负相关(r=-0.55,P<0.0001)。当达到相同的LSI目标值(LSI=5、6和7)时,消融功率亦与消融长度呈正相关(r=0.75、0.81和0.89,P<0.0001),而与消融深度均呈负相关(r=-0.73、-0.60和-0.75,P<0.0001)。与低功率组(30W和40W)相比,高功率组(50W)消融灶长度更长,消融灶深度更浅,形成宽而浅的消融灶。结论当消融功率介于30W~50W时,LSI与消融长度及深度呈正相关。无论达到不同/相同的LSI目标值,消融功率与消融长度呈正相关,而与消融深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透壁消融指数 高功率 离体猪心 消融损伤
下载PDF
犬左束支区域起搏与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学及急性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迟 华伟 +6 位作者 黄灏 邓宇 程思静 牛红霞 王靖 楚建民 张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26-731,共6页
目的对健康实验犬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并与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学及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5只犬,在X线影像指导下进行LBBAP及心室不同... 目的对健康实验犬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并与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学及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5只犬,在X线影像指导下进行LBBAP及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希氏束、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间隔、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间隔及左心室心尖部),分析并比较LBBAP及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QRS时限和左心室达峰时间(S-LVAT)以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结果本研究5只犬均成功行LBBAP,LBBAP与希氏束起搏在改善QRS时限[(108.0±3.2)ms比(109.7±1.6)ms,P>0.05]、S-LVAT[(61.0±2.6)ms比(61.0±3.3)ms,P>0.05]以及左心室dp/dt max[(1114.1±34.8)mmHg/s比(1107.4±34.8)mmHg/s,P>0.0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心室其他部位起搏相比,LBBAP能够明显缩短QRS时限及S-LVAT,明显增加左心室dp/dt max(P均<0.001)。结论LBBAP与希氏束起搏对犬的心电学及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相似,均明显优于心室其他部位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 心电学 急性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蔡迟 王靖 +5 位作者 张妮潇 黄灏 孙旭 华伟 楚建民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分析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青年(≤4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358例房颤患者(≤60岁)... 目的:分析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青年(≤4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358例房颤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及非青年组(45岁<年龄≤60岁,n=264),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手术3个月后,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30 s定义为房颤复发。结果:青年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39.7±4.8)岁,男性76例(80.9%)。青年组与非青年组相比房颤病程较短[(15.8±15.6)个月vs(.27.5±34.0)个月,P=0.001],CHA2DS2-VASc评分[(0.74±0.83)分vs(.1.19±1.07)分,P<0.001]和HAS-BLED评分[(0.40±0.54)分vs.(0.63±0.65)分,P=0.002]更低,左心房内径更小[(38.2±5.6)mm vs(.40.0±5.4)mm,P=0.006],合并心房扑动比例较高,而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较低(P<0.05)。青年组患者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比例较高,而左心房后壁BOX线性消融比例较低(P<0.05)。青年组与非青年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vs.2.7%,P=0.513)。平均随访(26.5±10.9)个月,青年组房颤单次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青年组(87.2%vs.75.0%,P=0.030)。青年组中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1%vs.85.7%,P=0.754)。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成功率较高,且青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青年 临床特点 疗效
下载PDF
20极标测电极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迟 王靖 +2 位作者 楚建民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20极标测电极(DD电极)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5月至12月间11例左室乳头肌起源的频发室早患者,按照标测方法分为DD标测组(6例)和传统4... 目的探讨应用20极标测电极(DD电极)指导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5月至12月间11例左室乳头肌起源的频发室早患者,按照标测方法分为DD标测组(6例)和传统4极消融导管逐点(PBP)标测组(5例),确定理想的室早起源靶点后进行放电消融。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以及术中参数,观察两种标测方法随访期的消融成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左室乳头肌频发室早患者,年龄(41±18)岁,男性5例(45.5%),平均24 h室早负荷(18.6±8.2)%。与PBP标测组相比,DD标测组总手术时间[(95.8±7.4)min比(141.2±12.3)min]、消融时间[(6.1±3.0)min比(15.8±4.7)min]、射线曝光时间[(14.2±1.5)min比(24.4±5.4)min]明显缩短,消融点数[(6.8±1.9)个比(14.8±3.6)个]明显减少,室早时靶点局部V波领先体表室早QRS间期[(37.8±7.2)ms比(25.4±2.8)ms]。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DD标测组未发生标测及消融相关并发症,而PBP标测组术中出现1例心包积液。随访(15.1±1.3)个月,DD标测组患者经射频消融后均无室早再发,成功率为100%,而PBP标测组3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60%。结论DD电极可易化左室乳头肌室早射频消融,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X线曝光,随访期消融成功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肌 室性期前收缩 20极标测电极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Danon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蔡迟 樊朝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Danon病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性溶酶体病,以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引起的心肌病变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相似。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溶酶体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编码Ⅱ型溶酶... Danon病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性溶酶体病,以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引起的心肌病变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相似。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溶酶体膜的重要组成成份,编码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导致Danon病的重要病因。现对Danon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on病 Ⅱ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迟 蔡敏思 +5 位作者 华伟 牛红霞 王靖 任晓庆 楚建民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6-890,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CRT超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间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随访。CRT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Ⅰ级或Ⅱ...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CRT超反应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间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随访。CRT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Ⅰ级或Ⅱ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定义为CRT超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2例CRT患者,平均年龄为(58.8±11.6)岁,男性237例(67.3%)。随访6个月,共有97例(27.6%)患者表现为CRT超反应。与CRT非超反应患者相比,CRT超反应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小,LVEF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低,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高。随访6个月,CRT超反应患者较CRT非超反应患者LAD、LVEDd、LVEF以及心功能改善更显著,且术后QRS波时限更窄,双心室起搏比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3.31,95%CI:1.83~5.97,P<0.001)、基线LVEDd(OR=0.94,95%CI:0.90~0.98,P=0.003)、LVEF(OR=1.05,95%CI:1.01~1.10,P=0.042)、NYHA心功能分级(OR=0.47,95%CI:0.28~0.79,P=0.005)、术后QRS波时限(OR=0.98,95%CI:0.96~0.99,P=0.008)以及双心室起搏比(OR=1.13,95%CI:1.05~1.22,P=0.001)均是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超过1/4的CRT患者表现为超反应,CRT超反应患者左心室机械重构及电重构指标显著改善。合并高血压、基线LVEDd、LVEF、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QRS时限以及双心室起搏比均与CRT超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超反应 临床特点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诊治一例
7
作者 蔡迟 张洪亮 +3 位作者 庞冉 赵杰 叶蕴青 王墨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7-610,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10 d前休息时突发胸痛,伴胸闷、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2 h缓解,外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止泻治疗,患者持续卧床休息。6 d前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外院查肌钙蛋白I 8.36 ng/ml(正常范围0~0.02 ng/m...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10 d前休息时突发胸痛,伴胸闷、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2 h缓解,外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止泻治疗,患者持续卧床休息。6 d前出现双下肢及颜面部水肿,外院查肌钙蛋白I 8.36 ng/ml(正常范围0~0.02 ng/ml),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下壁运动减弱,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转诊至我院。既往有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肺动脉 血栓栓塞 胸痛 心血管急症
下载PDF
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玉和 林瑶 +16 位作者 刘俊 赵洋 程敏 曹思敏 李晓枫 刘晓宁 申玉静 彭超 王凤娟 蔡迟 王靖 张竞涛 唐闽 楚建民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 目的:探讨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发作患者在局麻下完成在心内三维超声指导下的经皮左心室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记录消融相关参数与病损参数。术前、术后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随访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15)岁,男性6例,5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曾行冠状动脉间隔支酒精消融。肥厚心室肌累及范围:6例单纯累及室间隔,1例累及室间隔和前壁,1例累及室间隔和后乳头肌肥大、4例累及室间隔+前壁+下壁。7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成功(其中2例经房间隔途径失败),5例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其中3例经主动脉途径失败)。平均消融功率(37±3)W,平均消融累计时间(916±728)s,平均消融表面积(1.14±1.16)cm^2,平均消融深度(4.5±3.7)mm。1例患者消融术中发生心肌组织气爆现象,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平均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中位数)23.5(第5和第95百分位数:1.0,84.0)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继续下降14(1,59)mmHg,较入院时总体下降37(2,78)mmHg,平均降幅36.4%(2.8%,80.4%)。随访期间11例患者无晕厥发作,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发作;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传导系统受损的心电图表现。结论:在心内超声联合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晕厥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内超声 射频消融 晕厥
下载PDF
2019 HRS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共识的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华伟 蔡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44-48,共5页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ACM)涵盖了系统性、遗传性、感染性和炎症性等一系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左心室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和心脏结节病、Chagas’病及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疾病。ACM可与其他...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ACM)涵盖了系统性、遗传性、感染性和炎症性等一系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左心室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和心脏结节病、Chagas’病及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疾病。ACM可与其他心肌病临床表现重叠,特别是伴发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后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与心脏扩大和(或)心功能减低有关。在2019年第40届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HRS颁布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评估、风险分层和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这是首个关于ACM评估和管理的共识,该共识汇总了近年来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围绕该共识重点内容进行相关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肌病 猝死 共识
下载PDF
左束支电位结合三维标测射频消融犬左束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立刚 蔡迟 +5 位作者 华伟 刘旭 陈刚 江勇 唐跃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电位(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左束支的可行性。 方法:对13只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右房电极记录希氏束电位作为X线影像定位右侧希氏束,经右股动脉途径跨主动脉瓣逆行标测并消融左束支电位。... 目的:探讨左束支电位(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左束支的可行性。 方法:对13只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右房电极记录希氏束电位作为X线影像定位右侧希氏束,经右股动脉途径跨主动脉瓣逆行标测并消融左束支电位。同时应用NavX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右侧希氏束(R-His)、左侧希氏束(L-His)及LBP电位。观察消融成功犬电位特点,记录消融前后的PR间期、QRS形态和时限、AH间期、HV间期和消融导管心内电图A/V值。对比LBP结合X线影像指导左束支消融和LBP结合三维标测指导左束支消融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结果:13只犬中9只成功消融左束支,3只犬消融失败,1只犬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成功消融靶点LBP到最早心室电图平均时限(LBP-V)为(17.8±2.6)ms(13~21 ms)。成功消融靶点A/V值&lt;1/10。LBP结合三维标测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较LBP结合X线影像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降低[分别为(1.7±0.3)h vs (2.4±0.3)h,P=0.007,(10.8±1.5)min vs(30.5±4.0)min,P〈0.001]。 结论: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成功消融左束支,与传统LBP和X线影像指导下左束支消融方法相比,LBP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左束支阻滞
下载PDF
希氏束电极指导下犬房间隔穿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立刚 华伟 +3 位作者 蔡迟 江勇 姚焰 张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 探讨希氏束电极指导下犬房间隔穿刺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9只健康杂种犬,正位下标测电极定位希氏束,穿刺针鞘由上腔静脉回撤过程中“弹跳”征初步定位卵圆窝,再以希氏束下1/2~3/4肋间再次定位卵圆窝。穿刺方向为穿刺... 目的 探讨希氏束电极指导下犬房间隔穿刺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9只健康杂种犬,正位下标测电极定位希氏束,穿刺针鞘由上腔静脉回撤过程中“弹跳”征初步定位卵圆窝,再以希氏束下1/2~3/4肋间再次定位卵圆窝。穿刺方向为穿刺针远端弧度最大展开穿刺房间隔,在导丝保护下送外鞘入左心房。结果 9只杂交犬房间隔穿刺全部成功,8(89%)只犬一针穿刺成功,穿刺总时间(3.2±0.4)min,曝光时间(1.7±0.3)min。1例术中无症状,术后解剖时发现心包有少量渗血。结论 正位下希氏束电极指导犬房间隔穿刺术是简单、易行的犬房间隔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穿刺 希氏束
下载PDF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安硕研 樊朝美 +10 位作者 赵世华 田月琴 刘延玲 段福建 王志民 王红月 蔡迟 闫丽荣 郭曦滢 杨尹鉴 李一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VO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 方法:对66例MVOHCM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VO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 方法:对66例MVOHCM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模型计算心原性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95%可信区间。 结果:66例MVOHCM患者在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约占2.74%。平均诊断年龄为(40.16±14.64)岁。经过平均(7.30±6.25)年的随访,MVOHCM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为13.64%,不明原因晕厥[风险比(HR):13.37,95%可信区间(CI):1.65-114.46,P=0.015]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30例(45.45%)患者至少发生了一次心血管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13例(19.70%)患者合并心尖室壁瘤,此类患者更易发生NSVT。 结论:MVOHCM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合并心尖室壁瘤形成。早期诊断对MVOHCM患者的合理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中部 肥厚 梗阻 心尖室壁瘤
下载PDF
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严重房室阻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妮潇 华伟 +6 位作者 李小平 牛红霞 陈旭华 顾敏 胡奕然 蔡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索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发生严重房室阻滞(AVB)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律失常中心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且出院诊断为HCM的患者126例,男性71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7... 目的:探索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发生严重房室阻滞(AVB)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律失常中心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且出院诊断为HCM的患者126例,男性71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7.02±14.93)岁。根据是否有高度及以上AVB,将患者分为严重AVB组(28例)和非严重AVB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103例植入起搏器,22例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1例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非严重AVB组患者年龄(58.0±13.2)岁,女性45例(45.9%);严重AVB患者年龄(53.5±19.8)岁,女性10例(35.7%)。非严重AVB组与严重AVB组比较,心房颤动比例、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使用率显著升高,而糖尿病比例显著降低、QRS时限明显缩短(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5.023,95%CI:1.452~17.382,P=0.011)是HCM患者发生严重AVB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安装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的HCM患者中,糖尿病是发生严重AVB的显著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房室阻滞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糖尿病 QRS时限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聪 华伟 +4 位作者 蔡迟 丁立刚 牛红霞 王靖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入选86例CRT植入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43)和无反应组(n=43)。比较两组患者CRT植入后不同时期QRS...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入选86例CRT植入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43)和无反应组(n=43)。比较两组患者CRT植入后不同时期QRS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波峰末间期(Tp Te间期)等复极离散度指标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情况。结果:反应组患者术后1年QRS间期和Tp Te间期较术前和术后<24 h明显缩短(P均<0.05),而无反应组各时期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中,反应组室性早搏(PVCs)和室性早搏连发(PVC runs)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无反应组[lg PVCs:(1.78±0.77)vs(2.73±0.61);lg PVC runs:(0.64±0.48)vs(1.98±0.72),P<0.05]。分别对CRT术后lg(PVCs)和lg(PVC runs)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后<24 h的Tp Te间期是lg(PVCs)和lg(PVC runs)的独立预测因素(B=0.143,比值比=1.154,P=0.001;B=0.122,比值比=1.047,P=0.001)。结论:CRT心室逆重构可以减小复极离散度,降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术后当天的Tp Te间期时限对CRT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治疗 TpTe间期 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公主岭市“三个一”推动“网格+积分”
15
作者 王小影 蔡迟 《村委主任》 2021年第10期9-9,共1页
这两天,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火炬村村民郭凤霞高兴坏了,她没想到,作为村里的“单元长”,自己被村里打了最高分,拿了个一等奖!能在全村老少面前领奖,她们全家都感到特别有面子!像郭凤霞这样的村民,在火炬村还有不少。
关键词 吉林省公主岭 郭凤 公主岭市 火炬 村民
下载PDF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迟 樊朝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是HCM的遗传学病因[1],其病理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2]。其中,...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是HCM的遗传学病因[1],其病理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2]。其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MVHOCM)是HCM相对罕见的亚型,亦是其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中部乳头肌与室间隔部非对称性肥厚并伴有左心室心尖部与基底部间压力阶差。迄今,MVHO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由于其临床症状较重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左心室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心肌间质纤维化 遗传学病因 病理生理学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细胞肥大
原文传递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与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迟 华伟 +8 位作者 杨新玮 丁立刚 王靖 刘志敏 樊晓寒 牛红霞 李崇强 陈柯萍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患者在CRT植入术前及术后6个...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患者在CRT植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MR严重程度分为显著性MR组(Ⅲ~Ⅳ级)及非显著性MR组(0~Ⅱ级),并对其进行长期临床随访,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事件,心衰加重住院事件以及心脏移植事件.结果共入选20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10.5)岁,男137例(65.6%).CRT术前有94例患者为非显著性MR,115例患者为显著性MR.术后6个月,194例(92.8%)复查超声心动图患者中共有117例(60.3%)患者为非显著性MR,剩余77例(39.7%)患者为显著性MR.平均随访(23.2±16.8)个月,24例(11.5%)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40例(19.1%)患者因心衰加重住院,另有4例(1.9%)患者进行心脏移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显著性MR与CRT患者临床预后无相关性(P=0.909),而术后6个月恶化为或持续为显著性MR则是CRT患者远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显著性MR不是CRT患者远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6个月时MR改善程度与CRT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二尖瓣反流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迟 王靖 +5 位作者 楚建民 牛红霞 鄢定红 贾玉和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医院2019年9月至11月间经充分药物治疗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50 mmHg的HOCM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及心腔内超声行左室腔解剖建模... 目的探讨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医院2019年9月至11月间经充分药物治疗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50 mmHg的HOCM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及心腔内超声行左室腔解剖建模并标记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室间隔区及希浦系电位分布区域,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应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于SAM-室间隔区肥厚心肌处进行放电消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资料以及术中参数,并随访术后LVOTG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HOCM患者,年龄(59±15)岁,男性2例(40.0%),室间隔厚度(23.4±1.7)mm,术前静息LVOTG(98.2±22.6)mmHg,运动激发LVOTG(130.0±25.6)mmHg.4例NYHA分级为Ⅲ级,余1例为Ⅳ级.术中标记平均SAM-室间隔区面积(5.2±1.6)cm2,消融面积(3.7±1.6)cm2,消融点数(18.2±4.7)个,消融时间(20.8±4.8)min.随访6个月,术后静息LVOTG(35.2±6.7)mmHg及运动激发LVOTG(47.6±5.6)mmHg,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01).3例NYHA分级改善至Ⅰ级,2例改善至Ⅱ级.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HOCM患者LVOTG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 左室流出道压差 疗效 心腔内超声
原文传递
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迟 华伟 +5 位作者 牛红霞 王靖 任晓庆 陈柯萍 楚建民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CRT升级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2月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PICM...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常规起搏器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CRT升级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8年5月至2020年2月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PICM)组和非PICM组,CRT升级术后进行随访,分析CRT升级的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6例CRT升级患者,年龄为(58.8±11.6)岁,男42例(75.0%,42/56)。CRT升级前34例(60.7%,34/56)患者为PICM,22例(39.3%,22/56)患者为非PICM。非PICM患者较PICM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减低(12.0%±9.3%对5.4%±9.6%,P=0.012),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随访6个月,共有40例(71.4%,40/56)患者为CRT有反应。PICM组患者CRT有反应率明显高于非PICM组[85.3%(29/34)对50.0%(11/22),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M是CRT升级有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后疗效总体较好,PICM患者CRT有反应率更高,CRT升级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对于诊断明确的PICM患者建议尽早升级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起搏器诱导性心肌病 起搏器升级 心脏再同步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行左侧脑深部电刺激术患者合并窦性停搏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迟 华伟 +3 位作者 张妮潇 刘曦 牛红霞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5期466-467,共2页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黑矇3年,加重2个月”入院。帕金森病史9年余,2年前行左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1年来多次24 h动态心电图示间歇性窦性停搏,RR长间歇。最长RR间歇4.7 s。本例预期起搏比例较低,传统起搏器与DBS同时工作存在...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黑矇3年,加重2个月”入院。帕金森病史9年余,2年前行左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1年来多次24 h动态心电图示间歇性窦性停搏,RR长间歇。最长RR间歇4.7 s。本例预期起搏比例较低,传统起搏器与DBS同时工作存在相互干扰的风险,故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术后无相互干扰,心电图示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窦性停搏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