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政府”到“精明政府”: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长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24,181,共27页
论文利用整合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框架,分析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机制。整体而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由政府自身利益驱动的,但经济社会组织也会就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中的边界进行再协商。其中,经济社会组织的相对议价能力确... 论文利用整合的交易成本政治学框架,分析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机制。整体而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由政府自身利益驱动的,但经济社会组织也会就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中的边界进行再协商。其中,经济社会组织的相对议价能力确定了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进行政治交易的可能性,政治契约被治理的可能性也影响了再协商的结果。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政府利益最大化,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政治交易达成的可能性以及相对议价能力三者互动的结果。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也嵌入在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之中的。在不同的经济社会事务领域内,政府的收益、经济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相对议价能力和政治交易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差异,使得不同经济社会事务领域之内政府职能转型的速度、路径和结果呈现出系统性差异。以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村治理三个领域的差异为基础,论文界定了三种不同的政府权力转移机制:建构性放权、吸纳型放权和隔离型放权,说明了在不同经济社会事务领域内,政府职能转变逻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交易成本政治学 建构性放权 吸纳型放权 隔绝型放权
下载PDF
“共建”:社会网络变迁中的结构和理性--基于E市建筑散工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蔡长昆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03,共22页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框架为基础,以湖北省E市一个装修散工群体为个案,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建构、维持和变迁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结构限制了社会网络的建构,但当经济机会结构改变之后,个人会理性地、有选择地复制传统社会结构以再造社会网...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框架为基础,以湖北省E市一个装修散工群体为个案,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建构、维持和变迁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结构限制了社会网络的建构,但当经济机会结构改变之后,个人会理性地、有选择地复制传统社会结构以再造社会网络。同时,传统制度结构也会"同构"再造的社会网络,这也是社会网络得以维持,进而得以稳定化和制度化的机制。所以,在社会网络变迁中,"理性"在社会网络建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结构"则在社会网络的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之,社会网络变迁中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是"共建"的,"差异化复制"和"制度化同构"是"共建"的两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差异化复制” “制度化同构”
下载PDF
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蔡长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85,183-184,共31页
论文引入制度分析,重构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以分析不同灾害系统内社会资本结构的系统性差异。在国家—社会制度结构下,由于不同的制度结构对社会资本的治理机制和关系网络构建了差异化激励,由是,沿着社会—政治制度整合能力可以划分不... 论文引入制度分析,重构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以分析不同灾害系统内社会资本结构的系统性差异。在国家—社会制度结构下,由于不同的制度结构对社会资本的治理机制和关系网络构建了差异化激励,由是,沿着社会—政治制度整合能力可以划分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结构类型;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结构内,社会资本的数量、类型和机制等存在系统性差异。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四个自然灾害(阪神大地震、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大地震和海地大地震)的比较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不同灾害系统所嵌入的社会—政治制度环境的差异,导致在灾后救援和恢复中的社会资本结构也存在根本的差异,体现为不同的特征。基于此,可以确认四种差异性的社会资本结构:整合型社会资本、分离型社会资本、动员型社会资本和离散型社会资本,从而解释了在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嵌入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国家一社会制度结构 整合型社会资本 分离型社会 资本动员型社会资本 离散型社会资本
下载PDF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资源配置效率——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分析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青原 胡龙吟 +1 位作者 蔡长昆 章尹赛楠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7,共16页
本文聚焦于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经济事务治理权”的转移,以中国内地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基础,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建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指数,发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显著降低了城市—行业层面的资源错配程度。机制检验发现,政府经济职能... 本文聚焦于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经济事务治理权”的转移,以中国内地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基础,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建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指数,发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显著降低了城市—行业层面的资源错配程度。机制检验发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费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企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对改善管制程度较低行业的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边际作用,而区域市场整合会强化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资源配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经济事务治理权转移 制度红利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大部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5
5
作者 蔡长昆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十七大以来,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围绕大部制改革,尤其是对大部制改革的原因、路径、难点与阻力以及国外经验借鉴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大部制研究依然存在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 十七大以来,大部制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围绕大部制改革,尤其是对大部制改革的原因、路径、难点与阻力以及国外经验借鉴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大部制研究依然存在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主要以"价值导向"和"功能导向"的"谚语式"研究遮蔽了经验性的科学讨论和理论积累等问题。未来我国的大部制研究应以我国历史经验、地方经验以及国际经验比较为基础,实现系统性的理论积累,以引导我国大部制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制改革 述评 理论基础 经验研究
下载PDF
整合机制的权变模型:一个大部制改革的组织分析——以广东省环境大部制改革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文钊 蔡长昆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97-118,172-173,共22页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实践的推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原有的对大部制的研究陷入了政治性和功能性的研究之中,对大部制的"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的组织结构变革条件的研... 大部制改革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实践的推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原有的对大部制的研究陷入了政治性和功能性的研究之中,对大部制的"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的组织结构变革条件的研究非常欠缺。论文在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整合机制的权变模型",来解释大部制改革过程中"职能整合"和"机构重组"的条件,并以广东省的环保大部制改革对其进行论证。其中,组织结构变革与整合机制的选择有关,整合机制本身是多样性的,不同的整合机制是与组织的任务环境和原有组织单元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属性有关。组织结构变革成功的可能性是与任务环境、相互依赖的属性以及整合机制三个变量的相互契合为条件的。所以,进一步的大部制改革需要在根本上对任务环境进行战略重构,对组织职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再建构,实现协调成本的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制 职能整合 机构重组 整合机制 权变模型
下载PDF
风险、制度环境与自然灾害治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毛寿龙 蔡长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给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情况下,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制度安排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不同条件下,自然灾害治理制度安排成为降低自然灾害的脆弱性以及提高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灾害的恢复力、适应力和变革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脆弱性分析... 在给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情况下,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制度安排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不同条件下,自然灾害治理制度安排成为降低自然灾害的脆弱性以及提高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灾害的恢复力、适应力和变革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脆弱性分析、风险管理还是治理,都没能有效地解释治理制度选择以及制度绩效问题。因此,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分析的视角,将自然灾害治理制度嵌入到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结构之中,构建了一个更加整合的自然灾害治理分析框架,识别了决定自然灾害治理制度安排的核心变量:灾害风险属性以及制度环境。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四个有关自然灾害治理安排的命题:多样性命题、风险属性-治理命题、制度环境-治理命题以及嵌入性-制度绩效命题,从而推进了对自然灾害治理制度安排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 制度环境 治理制度
下载PDF
差异化耦合与制度化整合: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逻辑
8
作者 蔡长昆 李一凡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6,127,共15页
在我国,动员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但是,动员式政策的实践结果却充满争议。要理解动员式政策的结果,需要打开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黑箱”。本文通过引入“松散耦合—栖居制度”视角,对4个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经验进行分析,考察了动员式政策... 在我国,动员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但是,动员式政策的实践结果却充满争议。要理解动员式政策的结果,需要打开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黑箱”。本文通过引入“松散耦合—栖居制度”视角,对4个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经验进行分析,考察了动员式政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面对强大的动员式政策执行的政治压力,由于政策的“松散耦合”,被动员起来的多样化的政策实践者会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原有政策安排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包括政策学习和创新、政策调用、政策打包及政策脱耦。本文将这一政策“拆包”过程界定为差异化耦合。同时,在动员式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实践者也会利用多种制度化整合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和机制的再造以及政策经纪人的使用,对“政策束”进行打包和再整合。差异化耦合与制度性整合作为动员式政策实践的“一体两面”内生于地方治理的制度场域中。动员式政策实践中的“拆包”与“再打包”过程对于理解动员与常规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员式政策执行的结果均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式政策 松散耦合—栖居制度 差异化耦合 制度性整合
下载PDF
制度、话语框架与政策设计:以网约车政策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蔡长昆 王玉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70,212,共25页
当下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的研究主要在“权力-利益”视角和“政策学习”视角下进行,对于政策设计过程的研究较为缺乏。为了回应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引入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并将政策设计过程嵌入到制度环境,构建了“制度、话语框架与... 当下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的研究主要在“权力-利益”视角和“政策学习”视角下进行,对于政策设计过程的研究较为缺乏。为了回应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引入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并将政策设计过程嵌入到制度环境,构建了“制度、话语框架与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以理解目标人群社会建构的机制,及其对政策设计的影响。进一步,以网约车政策设计过程为例,运用内容分析,论文分析了网约车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对网约车政策设计的影响。一方面,制度构建了用于网约车社会建构的话语框架,也决定了话语过程中的决策权分配,导致了“网约车”这一目标人群在社会建构过程中的“锚定”效应。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演进,政府采取了多种策略,通过多话语框架的差异化调用,在多种目标人群中进行仔细甄别和策略性操纵,实现了从“打车软件”到“网约车”的建构。政府将网约车“锚定”在“出租车”领域的同时,通过与“黑车-私家车”以及巡游出租车的“区隔”,建构了“网约车”社会类型。不同目标人群的社会建构与权力资源的组合,可以解释政策收益和负担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 政策设计 锚定 区隔 网约车
下载PDF
嵌入、吸纳和脱耦:地方政府环境政策采纳的多重模式 被引量:15
10
作者 蔡长昆 杨哲盈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14,198,共21页
理解中国环境治理过程的关键在于打开地方政府响应中央环境议程的“黑箱”。不同于其他研究将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响应行为视为政策执行的结果,论文认为采纳不等于执行。政策采纳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进行转化、转译以及再生产的过程。... 理解中国环境治理过程的关键在于打开地方政府响应中央环境议程的“黑箱”。不同于其他研究将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响应行为视为政策执行的结果,论文认为采纳不等于执行。政策采纳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进行转化、转译以及再生产的过程。基于栖居制度视角,研究建构了分析地方政府环境政策采纳模式的制度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广州和武汉河(湖)长制的采纳过程进行了追踪。比较案例分析发现,随着中央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进入地方政府治理场域,地方政府构建了三种政策采纳的制度模式:嵌入(典型案例为无锡)、吸纳(典型案例为广州)和脱耦(典型案例为武汉)。政策采纳模式的差异是受地方环境治理场域中的制度逻辑(包括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和文化-认知要素)、政社关系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对于河(湖)长制的机会认知共同影响的。研究突破了既有环境治理研究的央地一元结构视角,强调了时间和地方情境的意义,揭示了地方政府环境政策采纳的复杂过程、机制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政策采纳 嵌入 吸纳 脱耦
下载PDF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国家-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志愿者协会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蔡长昆 沈琪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 随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日益频繁,剖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动态变迁,既是理解我国政治社会的窗口,也是理解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本文聚焦于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以D市S镇政府与S镇志愿者协会关系的变迁为案例,研究发现团镇委与镇志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吸纳服务”的变迁过程。团镇委基于地方经济需求的驱动和工作重心的转变,主动调整了在S镇志愿服务中的行动边界,将“控制”策略转变为“支持”策略,完成了其与镇志协关系的变迁。这一研究超越了现有基于“大历史”维度的宏观、静态的结构性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还原了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真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志愿者协会 行政吸纳社会 行政吸纳服务
下载PDF
“政策建构政治”:理解我国“顶层设计-地方细则”——以网约车政策过程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长昆 王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8,M0003,共15页
随着中国进入转型期和政治过程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在整体上进行政策回应。这一类政策问题往往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和高的政策复杂性程度,使得中央政府开始利用"顶层设计-地方细则"的模式回应"渐进改革&qu... 随着中国进入转型期和政治过程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在整体上进行政策回应。这一类政策问题往往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和高的政策复杂性程度,使得中央政府开始利用"顶层设计-地方细则"的模式回应"渐进改革"所无法消解的政策困境。在社会建构和政策设计理论视角下,本文建构了"政策建构政治"模型,以网约车政策过程为例,对"顶层设计-地方细则"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顶层设计-地方细则"模式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在利益-意义的丛林中,通过调整目标人群的话语框架,在"锚定"和"区隔"的逻辑之下,建构了网约车这一目标人群,从而在利益和话语上调和了多重冲突,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整体性回应。第二阶段,"顶层设计"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前馈效应",包括话语效应和权力-资源效应,这重构了政策子系统的运作逻辑,建构了多样化的次级政策子系统。第三阶段,"地方细则"的设计内嵌于次级子系统,其围绕地方政府所建构,既受"顶层设计"的约束,也嵌入在地方政策历史以及地方治理情境之中。地方政府可以沿着地方政府所选择的话语框架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进行差异化政策设计。最终,顶层设计和地方细则构成了网约车政策领域之内的整体的政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设计-地方细则 社会建构-政策设计 政策建构政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实践类型及其比较分析——基于M市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冉鹏程 魏姝 蔡长昆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1,170,171,共15页
作为复杂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创新机制,基层合作治理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成合作治理,中国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于党领导下的基层合作治理,现有研究基本在统合治理的视角下从整体层面讨论单一机制或模式。这样的讨论预设了党... 作为复杂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创新机制,基层合作治理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成合作治理,中国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于党领导下的基层合作治理,现有研究基本在统合治理的视角下从整体层面讨论单一机制或模式。这样的讨论预设了党的全面、全能的统合者角色,忽视了党根据现实情境进行的差异化和恰适性的角色选择及其呈现出的不同合作类型。因此,本文将政党带进合作治理,建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进行理论解释。基于资源依赖关系与治理制度安排两个条件变量,本文界定了“统合式”“引领式”“协调式”三种“党领合作”类型。进而,通过M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比较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党会在信任建构、对话沟通、谈判签约等基层合作治理的关键过程中,恰适性的运用全面领导者、桥接组织者、协调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通过“利益耦合”“价值联结”“公平制造”等“利益-价值整合”的核心机制实现功能发挥与有效运作。从合作程度与达成难度的角度看,三种“党领合作”及其共享裁量权程度具有“阶梯性”序列关系。总体而言“党领合作”是对中国情境下基层治理“中观”机制的呈现,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促进合作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拓展党与合作治理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合作 基层党组织 合作治理 共享裁量权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制度耦合、情境激励与政策执行模式差异——基于L市的多案例比较研究
14
作者 冉鹏程 蔡长昆 魏姝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50,共17页
探究政策执行模式的差异,对于理解政策过程与中国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经发现,政策属性、层级结构与制度环境是导致执行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整合了制度耦合和情境激励两个变量建构了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将政策执行模式... 探究政策执行模式的差异,对于理解政策过程与中国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经发现,政策属性、层级结构与制度环境是导致执行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整合了制度耦合和情境激励两个变量建构了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将政策执行模式划分为竞先创新型、行政利用型、象征表率型、冲突调适型,以打开政策执行模式差异的过程“黑箱”。通过对L市不同党政部门和乡镇街道落实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多案例比较分析,本文对理论预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随着上级政策的“下沉”冲击地方政府治理场域,在合法性与理性逻辑的双重驱动下,通过合法性确认与政治-经济激励机制,两个关键变量——制度耦合和情境激励——塑造了地方政府内部次级条块部门的政策回应过程与执行模式。不同执行模式的类型化既拓展了政策执行的差异化模式研究,也拓展了组织行为逻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制度耦合 情境激励 模式差异 合法性确认
原文传递
制度环境、制度绩效与公共服务市场化: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59
15
作者 蔡长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69,80,共19页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之下,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替代官僚制的重要备择制度安排,所以研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对于理解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对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主要围绕&q...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之下,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替代官僚制的重要备择制度安排,所以研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对于理解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对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环境条件—制度安排"以及"制度安排—制度绩效"展开,在环境条件—制度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断裂。基于此,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以及制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制度环境—制度绩效的理论框架,解释嵌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具有相似属性的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迥异的绩效命运。同时,在该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13个公共服务市场化案例的经验展示,对制度环境影响制度绩效的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发现,政治制度环境中权力结构的开放程度和产权体系的完备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环境中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是理解制度绩效的关键。一旦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安排被高权力开放程度、高产权体系完备程度、丰富的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的制度环境所包绕,其制度绩效会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市场化 政治制度环境 社会资本 制度绩效
原文传递
整合、动员与脱耦: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逻辑——以浙江省N县“小微权力清单”改革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长昆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96-120,共25页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分析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框架,解释我国政府创新的过程和逻辑。地方政府创新包括三个核心制度逻辑:权力结构再造、制度结构型构、文化观念—合法性重塑,存在制度创新、结构化以及再生产等制度变迁的阶段。以浙江省N县&qu...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分析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框架,解释我国政府创新的过程和逻辑。地方政府创新包括三个核心制度逻辑:权力结构再造、制度结构型构、文化观念—合法性重塑,存在制度创新、结构化以及再生产等制度变迁的阶段。以浙江省N县"小微权力清单改革"的政策过程为例,村治场域的碎片化结构构建了政府创新的基础,政策"试点"则是三种制度逻辑整合的结果;随着政策试点变为全县推广,其制度逻辑表现为以"运动型治理"和"考核"为特征的"自上而下"的权力动员;而在政府创新"打包"阶段,制度变迁则主要以合法性再造逻辑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 制度整合 运动型治理 制度脱耦
原文传递
合作治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24
17
作者 蔡长昆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7年第1期85-96,共12页
继官僚制和市场之后,合作治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治理机制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英文文献中有关合作治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包括合作治理的概念基础、研究框架、核心的研究主题(合作治理的条件以及合作治理的影响)三个方面。总体来看,当下西... 继官僚制和市场之后,合作治理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治理机制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英文文献中有关合作治理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包括合作治理的概念基础、研究框架、核心的研究主题(合作治理的条件以及合作治理的影响)三个方面。总体来看,当下西方学者对于合作治理的研究仍然被"功能性"研究主导,打开合作治理的"黑箱"是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视角的多样、理论基础的繁杂以及经验研究的缺如都导致当下的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未来的合作治理研究,需要在概念基础上达成共识,整合理论基础,构建更为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更为扎实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治理 研究框架 研究主题 理论述评
原文传递
政治制度结构、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制度选择 被引量:55
18
作者 李文钊 蔡长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54,共12页
早期的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研究主要是以"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为基础的,这一分析忽视了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多样性以及制度环境对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影响,本文综合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个分析制度环境对公共治理制... 早期的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研究主要是以"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为基础的,这一分析忽视了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多样性以及制度环境对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影响,本文综合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个分析制度环境对公共治理制度安排的分析框架。在官僚—市场—社会三分的视角下,本文将界定制度多样性问题。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本,政治制度环境包括权力结构和法律结构,社会资本包括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二者通过影响制度空间以及影响制度成本两个机制影响公共治理制度安排。以这一框架为基础,综合一系列的经验研究,本文进一步得到了制度环境和公共治理制度安排之间关系的十个命题,为进一步的经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制度 制度环境 政治制度结构 社会资本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权力重塑、政策调适与复杂政策执行:来自县域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经验 被引量:28
19
作者 蔡长昆 李悦箫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8,共13页
要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制度执行力。但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发展政策都是复杂政策,复杂政策在地方如何执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将政策执行视为"地方化"过程,构建了理解复杂政策执... 要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制度执行力。但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发展政策都是复杂政策,复杂政策在地方如何执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将政策执行视为"地方化"过程,构建了理解复杂政策执行过程和机制的"结构-调适"分析框架。以三个县精准扶贫政策的经验为基础,本文对县政府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结构-调适"框架下,本研究发现,在特定政策情境之下,面临高冲突性和高模糊性的精准扶贫政策,县政府构建了多样化的策略。一方面,县政府通过组织结构重构、利益捆绑等权力重塑机制,消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横向和纵向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知识整合和政策学习等政策调适机制,实现了政策对象的清晰化、政策工具的精准组合和政策目标的"硬化"。本文对这一过程嵌入的政策情境、后果以及理论和实践启示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政策 权力重塑 政策调适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议程超载”下地方政府如何完成任务?——以A区建筑垃圾治理过程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长昆 沈琪瑶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6,共10页
地方政府需要在事务复杂、利益多元和震荡的组织环境中回应外部冲击以完成任务。作为应对多样性外部冲击的典型案例,A区政府在治理建筑垃圾的过程中应对"内外夹击"困境时,在"议程超载—分散响应"框架下,对于特定地... 地方政府需要在事务复杂、利益多元和震荡的组织环境中回应外部冲击以完成任务。作为应对多样性外部冲击的典型案例,A区政府在治理建筑垃圾的过程中应对"内外夹击"困境时,在"议程超载—分散响应"框架下,对于特定地方政府而言,由于治理事项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双重压力夹击造成了"议程超载",地方政府一般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响应,而是通过强、弱注意力分配,由各部门专业化、分散化地应对"议程超载",但"分散响应"可能造成制度冲突,降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产生复杂的治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社会参与 议程超载 分散响应 制度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