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晓牧 张青文 +4 位作者 蔡青年 徐环李 李继军 翟雷霞 杨玉枫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0,共1页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冀南地区 棉花害虫 绿盲蝽 原因分析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对麦蚜的抗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2 位作者 高希武 王宇 周明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10-915,共6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7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品种 (系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 ,并通过酶标仪法测定了来自不同抗级小麦穗部麦长管蚜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以此研究小麦体内次...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7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品种 (系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 ,并通过酶标仪法测定了来自不同抗级小麦穗部麦长管蚜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以此研究小麦体内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及其抗麦长管蚜的关系和抗性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旗叶和穗部总酚和吲哚生物碱含量不同 ,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种群影响的差异。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指数R =- 0 .9896。而旗叶吲哚生物碱、旗叶总酚和穗部总酚含量与麦长管蚜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82 6、- 0 .4 2 0 8和 - 0 .5 6 2 3,相关性均不显著。取食不同抗蚜品种 (系 )穗部的蚜虫羧酸酯酶活性与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R =0 .96 4 6 ) ,而与穗部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R =0 .4 95 3)。与总酚含量相比 ,小麦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高低与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次生物质 麦蚜 抗性作用 蚜量比值法 麦长管蚜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酶标仪法
下载PDF
小麦体内生化物质在抗蚜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1 位作者 王宇 周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综述了小麦体内生化物质的抗蚜作用 ,主要包括不同抗性品种对麦蚜的影响、小麦体内氨基酸、糖类、酚类物质、生物碱和非蛋白氨基酸等与抗蚜性的关系 ,以及蚜虫对小麦体内抗虫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 ,并提出了深入研究小麦生化物质与抗蚜性... 综述了小麦体内生化物质的抗蚜作用 ,主要包括不同抗性品种对麦蚜的影响、小麦体内氨基酸、糖类、酚类物质、生物碱和非蛋白氨基酸等与抗蚜性的关系 ,以及蚜虫对小麦体内抗虫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 ,并提出了深入研究小麦生化物质与抗蚜性关系的前景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化物质 抗蚜性 品种 氨基酸 酚类物质
下载PDF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蔡青年 王宇 +1 位作者 张青文 周明牂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37-539,共3页
UV spectrometry measurement on the indole alkaloids (IA) contents of seven wheat varieties (KOK1679,My295,Li,Han4564 and Yanda1817,resistant to S. avenae;Shaanximazha and Lovrin10,susceptible to S. avenae) showed that... UV spectrometry measurement on the indole alkaloids (IA) contents of seven wheat varieties (KOK1679,My295,Li,Han4564 and Yanda1817,resistant to S. avenae;Shaanximazha and Lovrin10,susceptible to S. avenae) showed that during tillering and stem elongation stages,KOK1679,My295 and Li had a higher IA content (>0.5 mg·g -1 FW);and during heading and anthesis stages,the penultimate leaves of all five resistant varieties contained higher IA (>0.5 mg·g -1 FW).The IA content was lower in the flag leaves of both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varieties,bu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ars of resistant varieties (up to 0.645 mg·g -1 FW in KOK1679) than in those of susceptible ones.It was showed that the IA content in wheat’s e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istance to S.aven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品种 吲哚生物碱 含量测定 植物次生化合物 抗性作用
下载PDF
蚜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分子基础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青年 胡熳华 +1 位作者 王宇 谷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5-290,共6页
蚜虫是一个复杂的类群 ,不同种群之间常常表现遗传多样性 ,特别是同种蚜虫的不同种群 ,这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 (寄主植物、地理气候条件等 )的影响密切相关 ,而且蚜虫种群多样性无论在细胞学水平 ,还是分子生物学水平均表现明显的遗传分... 蚜虫是一个复杂的类群 ,不同种群之间常常表现遗传多样性 ,特别是同种蚜虫的不同种群 ,这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 (寄主植物、地理气候条件等 )的影响密切相关 ,而且蚜虫种群多样性无论在细胞学水平 ,还是分子生物学水平均表现明显的遗传分化。该文在分析了蚜虫种群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蚜虫核型变化、核DNA和线粒体DNA遗传分化和多样性方面总结了导致蚜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内在分子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种群 遗传多样性 核型 核DNA 线粒体DNA
下载PDF
小麦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周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结果显示 ,高抗、抗、中抗、感虫品种 (系 )分别有 1、1、3、3个。进而研究了不同抗蚜品种 (系 )小麦旗叶和穗部的吲哚生物碱含量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多数抗蚜品...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 (系 )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结果显示 ,高抗、抗、中抗、感虫品种 (系 )分别有 1、1、3、3个。进而研究了不同抗蚜品种 (系 )小麦旗叶和穗部的吲哚生物碱含量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多数抗蚜品种 (系 )的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均高于感蚜品种 (系 ) ,尤其穗部。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 (系 )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分析显示 ,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为 -0 86 33,而旗叶的相关系数为 - 0 3983,表明小麦旗叶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虫性 吲哚生物碱 麦长管蚜 旗叶 穗部
下载PDF
国外有机农业中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蔡青年 孙晓明 +2 位作者 孟凡乔 胡熳华 袁学国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有机农业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和农产品生产模式,它重点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机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技术体系。本文从农业、生物措施以及生物农药的... 有机农业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和农产品生产模式,它重点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机农业生产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技术体系。本文从农业、生物措施以及生物农药的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作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总结,并为中国开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持续而安全管理农作物有害生物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有害生物 综合管理技术 有机农业 农产品安全生产 国外 农业生产 安全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苹果蠹蛾入侵的影响因素及检疫调控措施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青年 赵欣 胡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1期279-283,共5页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适应性广,危害严重,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检疫对象。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苹果蠹蛾入侵中国主要水果产区,借鉴更安全环保的检疫处理和苹果蠹蛾发生区的控制措施,分析了苹果蠹蛾的传播途径和成功入侵的影...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的果树害虫之一,适应性广,危害严重,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检疫对象。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苹果蠹蛾入侵中国主要水果产区,借鉴更安全环保的检疫处理和苹果蠹蛾发生区的控制措施,分析了苹果蠹蛾的传播途径和成功入侵的影响因素如寄主植物、温度、湿度、降雨和光周期等,并重点介绍了溴甲烷熏蒸、低氧空气或混合气体处理和高温低氧低温冷藏处理等检疫处理,以及性诱剂、苹果蠹蛾颗粒病毒和利用赤眼蜂等田间生物防治措施。苹果蠹蛾的成功入侵与寄主植物的种类有直接的关系,而气候条件则是影响其种群的重要因素。3种检疫处理措施均能安全有效地杀灭水果中苹果蠹蛾的不同虫态,而田间生物防治措施则能有效地控制苹果蠹蛾成虫、卵和幼虫3个重要的虫态,从而降低水果的损失。因此,这些结果为苹果蠹蛾的内外检疫和和田间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入侵 检疫措施 防治措施
下载PDF
Avermectin对棉田主要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青年 张青文 +1 位作者 李花实 孙秀珍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试验从50余种抗生素中筛选出了对棉铃虫有效的杀虫抗生素——Avermectin,并研究了其对棉田的七星瓢虫、草间小黑蛛和螟黄赤眼蜂蛹等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vermectin各组份中毒力最强的B1组份40m... 本试验从50余种抗生素中筛选出了对棉铃虫有效的杀虫抗生素——Avermectin,并研究了其对棉田的七星瓢虫、草间小黑蛛和螟黄赤眼蜂蛹等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vermectin各组份中毒力最强的B1组份40mg/L浓度处理柞蚕卵内的螟黄赤眼蜂,其校正死亡率仅为11%,说明Avermectin作为生物杀虫剂,对赤眼蜂较安全;对七星瓢虫的结果显示,其校正死亡率为43.28%,说明影响不大。而Avermectin各组份对蜘蛛类的毒性很强,B1组份的10mg/L浓度处理草间小黑蛛,其校正死亡率100%,比对瓢虫的LC50强3倍以上。根据近几年棉田天敌种群的分析,捕食性天敌以瓢虫为主,赤眼蜂也是对棉铃虫寄生效果较好的天敌,因此,Avermectin在棉田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MECTIN 棉田 天敌 棉铃虫 天敌保护
下载PDF
综合利用蝗虫资源 实现蝗灾可持续治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青年 胡熳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184-185,189,共3页
针对中国目前蝗灾发生和防治的现状 ,从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并对蝗虫资源的产业化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
关键词 蝗虫资源 综合利用 可持续治理 蝗灾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礼生 张青文 +2 位作者 蔡青年 徐静 周明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3-782,共10页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和膜翅目等 10目 4 81种昆虫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主要集中在蝗虫、蝽类、蚜虫、蚕类、果蝇、摇蚊及实蝇等。在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蚕类和果蝇等有丝分裂 ;蜚蠊类、蝗类、蝽类和蚕类的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机制 ;部分昆虫的联会复合体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蚊类昆虫的唾腺染色体 ;果蝇的B染色体 ;蚕类和蚊类昆虫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异 ;蚕蛾类的数量变异。研究结果多应用于昆虫系统分类和进化的探讨 ,揭示昆虫遗传与变异规律。通过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 ,提出昆虫染色体研究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染色体 核型 行为 变异 中国
下载PDF
水稻覆膜处理对稻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赵欣 林超文 +4 位作者 徐明桥 黄晶晶 陈一兵 李传仁 蔡青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地膜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在我国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地膜稻田中杂草作为重要的有害生物,有关其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地膜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密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我们设计了地... 地膜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在我国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地膜稻田中杂草作为重要的有害生物,有关其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地膜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密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我们设计了地膜和常规种植两类不同种植模式稻田,在田间杂草营养生长盛期,抽样调查了两类稻田中杂草密度、发生程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地膜稻田和常规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8科12属12种和10科14属14种。其中常规稻田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和四叶萍(Marsilea quadrifolia)等在地膜稻田不发生或仅偶有发生,覆膜稻田中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在两种种植模式田均为优势种,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0.29-49.26%和11.91-45.59%,且地膜稻田的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稻田;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仅为地膜稻田的优势种,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8.01-30.46%和17.22-23.97%。除个别调查时间外,两种种植模式稻田杂草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在整个调查期间,地膜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由此可见,地膜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对稻田常见杂草和优势种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也使整个杂草群落处于一个稳定水平,避免了一些杂草的暴发,这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草害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水稻 杂草密度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2 位作者 林超文 赵欣 程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和双尾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退耕林地、果园和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在冬季和春季均显著高于农田,DG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显著高于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但个体密度表聚性要比类群数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半自然生境农田边界和退耕林地的存在对于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区
下载PDF
地埂植物篱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2 位作者 林超文 黄晶晶 程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20-5329,共10页
为了解地埂植物篱作为农田边界对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桑园、桑埂、橘园、橘埂和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4533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 为了解地埂植物篱作为农田边界对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桑园、桑埂、橘园、橘埂和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4533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无论在冬季还是在春季,地埂植物篱桑埂和橘埂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农田;冬季桑园和橘园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也显著高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与土壤含水量、全N和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一致,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主成分分析表明,桑埂、橘埂和橘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桑园和农田存在显著差异,桑园与农田也存在显著差异。地埂植物篱的存在对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地埂植物篱
下载PDF
苜蓿切叶蜂授粉扩散行为及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青文 张巍巍 +1 位作者 蔡青年 陈合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06-608,共3页
对苜蓿切叶蜂( Megachile rotundata) 为苜蓿授粉的田间群体扩散行为和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以授粉后苜蓿种子增产效应为指标,发现苜蓿切叶蜂以蜂箱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随着距离增大,蜂的扩散及授粉效应逐... 对苜蓿切叶蜂( Megachile rotundata) 为苜蓿授粉的田间群体扩散行为和苜蓿种子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以授粉后苜蓿种子增产效应为指标,发现苜蓿切叶蜂以蜂箱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随着距离增大,蜂的扩散及授粉效应逐渐降低.但不同方向其扩散及授粉效应不同,以苜蓿种子产量Y≥50g·m - 2 为高效区,50g·m -2 > Y≥30g·m -2 为中效区,30g·m -2 > Y≥15g·m -2 为低效区.在高效区和中效区内,东北方向扩散距离最远,分别为50和60 m ,其次是东和北;在低效区,向北扩散距离最远,可达100 m ,其次是东北和西北;西、南、西南和东南扩散距离较短.据此做出了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的苜蓿切叶蜂授粉扩散行为图,由此可直观地看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切叶蜂 授粉 扩散行为 苜蓿种子 增产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有效扩散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青文 王立和 +2 位作者 杨淑霞 蔡青年 张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0-77,共8页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棉田进行了田间释放螟黄赤眼峰Trichogrammachilonis试验,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峰的有效扩散距离与日照时数有关,日照时间越长,有效扩散距离越远;②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群体有...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棉田进行了田间释放螟黄赤眼峰Trichogrammachilonis试验,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峰的有效扩散距离与日照时数有关,日照时间越长,有效扩散距离越远;②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群体有效扩散距离与放蜂期间的田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田间气温较高时(>24℃),螟黄赤眼蜂可扩散到25m以远;当田间平均气温较低时(<207℃),使100%的蜂个体都仅仅分布在距放蜂点25m的范围内。6~8月份,螟黄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为10~25m;③降雨可严重抑制赤眼蜂的田间扩散;④湿度与螟黄赤眼蜂在棉田有效扩散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当湿度太大时(相对湿度>89%),使螟黄赤眼蜂聚集在放蜂点附近;⑤风速和风向不仅可影响螟黄赤眼蜂的田间有效扩散距离,而且也影响赤眼蜂的田间扩散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棉铃虫 有效扩散距离 气象因素
下载PDF
塔落岩黄芪主要传粉蜂的传粉效率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蒙艳华 徐环李 +1 位作者 陈轩 蔡青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3-638,共6页
塔落岩黄芪(Hedysarum laeve)是毛乌素沙地重要豆科植物,在我国西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自交率非常低,必须依靠传粉昆虫授粉才能结实。野生传粉蜂是其主要传粉者。为了明确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组成及优势传粉蜂的... 塔落岩黄芪(Hedysarum laeve)是毛乌素沙地重要豆科植物,在我国西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自交率非常低,必须依靠传粉昆虫授粉才能结实。野生传粉蜂是其主要传粉者。为了明确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组成及优势传粉蜂的传粉效率,2004-2006年,我们设置了4个2m×2m样方观测访花昆虫的组成并对主要传粉蜂的访花频率、花粉移出率和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单花停留时间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白脸条蜂(Anthophora albifronella)、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和散熊蜂(Bombus sporsdicus)是塔落岩黄芪的主要传粉蜂,其中白脸条蜂在数量和访花频率上占有明显优势,但其花粉移出率比海切叶蜂和散熊蜂的低,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通过对这3种蜂的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和访花频率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白脸条蜂是塔落岩黄芪最有效的传粉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YSARUM laeve 毛乌素沙地 传粉效率 访花频率 花粉移出率 柱头花粉沉降
下载PDF
Bt杀虫蛋白对不同品系棉铃虫和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小侠 张青文 +2 位作者 蔡青年 李建成 董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以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室内敏感品系和田间品系为寄主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Bt杀虫蛋白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寄主一直取食 ,或者在被寄生前 12小时开始取食含B... 以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室内敏感品系和田间品系为寄主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Bt杀虫蛋白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寄主一直取食 ,或者在被寄生前 12小时开始取食含Bt杀虫蛋白浓度为 0 ,0 5 ,1 0 ,2 0 ,4 0 ,8 0 μg g的饲料时 ,与对照相比 ,中红侧沟茧蜂的卵_幼虫历期延长 ,茧重和成虫体重降低 ,成虫寿命缩短 ,但对茧期没有明显影响。Bt杀虫蛋白能有效抑制两个棉铃虫品系幼虫的生长 ,显著降低棉铃虫蛹重 ;当Bt蛋白浓度为 4 0 μg g时 ,显著降低棉铃虫化蛹率。用转双基因抗虫棉SGK32 1(表达Cry1A +CpTI蛋白 )饲喂两个棉铃虫品系初孵幼虫 ,室内品系的第 2、3、4和 5天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4 8 5 %、87 8%、96 6 %和 95 8% ,显著高于田间品系 (30 9%、5 9 6 %、80 9%及 86 1% )。本研究表明 ,不论是田间品系还是室内品系 ,棉铃虫取食含Bt杀虫蛋白的饲料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BT杀虫蛋白 转基因抗虫棉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3 位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李玉英 程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林地和农田;农田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Grower系数表明农田边界、果园与退耕林地三者间相似程度较高,农田与农田边界、退耕林地、果园之间相似程度较低。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农田边界的存在对大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区
下载PDF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中3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及其作用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远 韩颖 +4 位作者 赵欣 杨晓琴 黄永 罗盘 蔡青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3-756,共4页
选择KOK1679和Li(抗蚜)、北京837和北京411(感蚜)等4个小麦品种(系),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3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 选择KOK1679和Li(抗蚜)、北京837和北京411(感蚜)等4个小麦品种(系),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3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各品种间均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小麦植株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并不完全与品种抗感蚜性一致.在3个生长期或组织中,小麦抗蚜品种中的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而咖啡酸在苗期组织和旗叶中以及对羟基苯甲酸在穗部,小麦抗蚜和感蚜品种中的含量恰恰与阿魏酸含量相反.由此可见,阿魏酸在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的含量高低符合小麦品种抗蚜和感蚜特性,因此可能与小麦对蚜虫的抗性密切相关.同时,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在小麦各品种中随不同生长期或组织而变化.除KOK1679品种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外,在其他各品种中,不同生长期或组织中的3种化合物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对羟慕苯甲酸 咖啡酸 阿魏酸 酚酸化合物 植物抗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