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陆缘火成岩区差异性地壳热结构及地热意义
1
作者 蔺文静 王贵玲 甘浩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4-557,共14页
高产热花岗岩是重要的壳内热源之一,我国华南陆缘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为该区浅表热量的生成及聚集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简述区内花岗岩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内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特征,并结合区内近些年施工的地热勘探深钻,... 高产热花岗岩是重要的壳内热源之一,我国华南陆缘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为该区浅表热量的生成及聚集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简述区内花岗岩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内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特征,并结合区内近些年施工的地热勘探深钻,对重点地热勘查区的深部地温场分布、地热通量、地壳热结构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华南陆缘浅表地热资源的聚热模式。分析认为,华南陆缘地区具有“幔源供热-壳内生热-断裂传热-盖层保热”的四元聚热模式,其中,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是影响区内浅部地温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粤北—赣南岩体的生热率明显高于漳州地区的花岗岩体,其近似“热壳冷幔”型或“温壳温幔”型岩石圈热结构与漳州“热幔冷壳”型岩石圈热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断裂构造及盖层条件对于地下热量聚集及散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华南陆缘地热资源的成因、控热因素,以及今后该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热花岗岩 大地热流 地壳热结构 热源机制 华南陆缘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地热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蔺文静 甘浩男 +1 位作者 赵振 张盛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6,共12页
地球深度热状况是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可以很好地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的热状况。近年来,在青海共和盆地钻探揭露了深部高温干热岩体,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本文以青海共和盆地为研... 地球深度热状况是深部地球动力学和岩石圈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可以很好地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的热状况。近年来,在青海共和盆地钻探揭露了深部高温干热岩体,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本文以青海共和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壳内温度分布和流变强度,探讨壳内低速体的地质属性。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地壳流变结构从上而下分为脆性和韧性两层,韧性层又包括中地壳和下地壳两层韧性层,在上地壳尺度均表现为脆性破裂为主,并逐渐过渡为韧性流变;恰卜恰地区在脆性破裂的上地壳延伸至中下地壳时,破裂沿一系列滑脱面发生韧性滑动,局部地段形成壳内熔融,为恰卜恰地区提供了额外的热源,使其大地热流值(109.6 mW/m^(2))显著高于贵德地区(77.6 mW/m^(2))。这一认识为共和盆地壳内低速体存在提供了新的佐证,也为区内干热岩热源分析以及高温地热资源探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壳热结构 深部温度 热-流变结构 壳内低速体
下载PDF
地热系统深部热能聚敛理论及勘查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5 位作者 刘峰 甘浩男 王思琪 岳高凡 龙西亭 刘彦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9-660,共22页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构热控理论 壳幔尺度热流配分 主要控热构造 勘查实践
下载PDF
我国陆区地壳生热率分布与壳幔热流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贵玲 刘峰 +6 位作者 蔺文静 张薇 原若溪 习宇飞 魏帅超 廖煜钟 王亚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41-5056,共16页
壳幔热流配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深部热量来源与最基础的地热背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本文依托CRUST1.0模型与地质资料,将中国陆区在平面上划分为19个构造区,在垂向上将这些区域从第四系沉积物至上地幔的地层划分... 壳幔热流配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深部热量来源与最基础的地热背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本文依托CRUST1.0模型与地质资料,将中国陆区在平面上划分为19个构造区,在垂向上将这些区域从第四系沉积物至上地幔的地层划分为8个圈层,确定了这些圈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测放射性生热率数据664组,收集地壳放射性生热率及U、Th、K元素含量数据约1000组,系统地完成了上述区域各圈层的放射性生热率填图,统计得出我国陆区上、中、下地壳生热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1μW·m^(-3)、0.57μW·m^(-3)与0.22μW·m^(-3).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全国大地热流测量数据(1503组)完成了我国陆区地壳-地幔热流分布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陆区qc/qm>1的面积占80.1%、qc/qm>1.2的面积占65.8%.除我国东部、中部的一些盆地之外,在我国陆区大部分地区,地壳均为大地热流的最主要热源.地壳各圈层中,基底层至中地壳为地壳的主要的产热区域,贡献了平均约50%的大地热流值.本文以面积加权计算得我国陆区地壳热流平均值为39.1 mW·m^(-2),其中青藏高原最高、东南沿海次之,两者分别得益于较大的地壳厚度与较高的基岩地层生热率.我国陆区地幔热流平均值为29.7 mW·m^(-2),与全球地幔热流平均值接近,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环鄂尔多斯地区、藏滇地热带分布区较高.地壳热流、地幔热流的高值区与我国的主要地热资源分布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生热率 岩石圈热结构 地幔热流 中国大陆地壳
下载PDF
江西省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5
作者 王安东 孙占学 +4 位作者 蔺文静 杨旎 叶海龙 童珏 王运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6-1654,共9页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 【研究目的】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成因类型、地热水化学特征,并评估了各设区市的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江西省地热资源主要可分为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和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占95%以上。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系统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武功山、九岭山和罗霄山脉一带,主要受控于周围的断裂构造尤其是深大断裂构造,通常出露在两大断裂交汇的位置。【结论】江西省地热资源分布基本与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和深部温度格局特征相吻合,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矿物度较低,以淡水为主,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赣州和宜春地热资源最为丰富,地热资源量均超过45000×10^(10)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隆起山地循环对流型地热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江西省
下载PDF
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热源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甘浩男 蔺文静 +4 位作者 王贵玲 闫晓雪 岳高凡 翁炜 张德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8,共13页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是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热状态的有效手段,开展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可以对热源贡献进行有效约束。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重要分布区,地表出露大量天然温泉,地热钻探揭露深部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然...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是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热状态的有效手段,开展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可以对热源贡献进行有效约束。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重要分布区,地表出露大量天然温泉,地热钻探揭露深部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然而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且深部是否赋存干热岩资源亦不清楚。以广东惠州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岩石圈尺度温度分布和流变强度,探讨黄沙洞地热田的热源构成,分析浅部水热系统的热影响,并对干热岩资源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沙洞地热田水热活动影响下地表热通量为130.3 mW/m^(2),地壳热流与地幔热流值相近,表现为温壳温幔型岩石圈热结构,此外,构造活动相关热流达到了30.5~60.3 mW/m^(2);(2)岩石圈流变结构显示中地壳存在韧性流变层,上地壳与下地壳以脆性破裂为主,下地壳与地幔表现出流变结构耦合,为相对稳固的地壳底界;(3)黄沙洞地热田的热源以地壳构造活动产生的热源为主,地幔热源和放射性生热是主要的热源组成部分,构造热作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区域深断裂的热聚敛和水热系统循环换热,两者可能通过“接力式”热传递携带热量至浅表;(4)区域深断裂的热聚敛在构造热作用中的占比是影响干热岩资源前景的关键因素。本项研究可为后续东南沿海同类型地区的干热岩资源勘查与靶区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变结构 热源 黄沙洞 干热岩 大地热流
下载PDF
干热岩储层裂隙准确识别关键技术探讨
7
作者 谭现锋 刘肖 +2 位作者 马哲民 蔺文静 王贵玲 《钻探工程》 2023年第2期47-56,共10页
干热岩资源是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干热岩的开发需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深部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裂隙网络作为流体的运移通道,在干热岩热能的开采与利用方面至关重要。储层裂隙因其分布的高度非均质... 干热岩资源是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干热岩的开发需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深部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裂隙网络作为流体的运移通道,在干热岩热能的开采与利用方面至关重要。储层裂隙因其分布的高度非均质性、控制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等,研究工作存在难点。本文在采用物探技术和地震探测进行靶区圈定和钻孔定位、钻井过程中进行裂隙垂向精准定位、综合测井判断热储层位置以及热储质量评价、微地震判别压裂过程中的裂缝空间展布等方面,系统总结分析干热岩储层裂隙准确识别的关键技术,对提高干热岩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储层裂隙 储层压裂 物探技术 钻井工艺 综合测井 微地震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 被引量:235
8
作者 蔺文静 刘志明 +1 位作者 王婉丽 王贵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2-321,共10页
笔者在阐述中国地热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结果表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为2.78x10^20J,每年浅层地热... 笔者在阐述中国地热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结果表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为2.78x10^20J,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为2.89x10^12kWh;中国主要平原(盆地)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为2.5x10^22J,可开采资源量为7.5x10^21J;中国温泉区放热量共计1.32x10^17 J,可采资源为6.6x10^17J/年;中国大陆3.0~5.0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x10^25 J,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x1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 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干热岩
下载PDF
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估算 被引量:121
9
作者 蔺文静 刘志明 +2 位作者 马峰 刘春雷 王贵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7-811,共5页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在过去40年里,干热岩的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显现出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我国陆区面积广阔且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在对我国陆区大地热流、不同深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以...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在过去40年里,干热岩的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显现出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我国陆区面积广阔且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在对我国陆区大地热流、不同深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以及放射性元素集中层的厚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根据浅部测温资料向地壳深部外推的方法,对我国陆区不同深度温度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体积法对我国陆区3.0~10.0km深处的干热岩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0~10.0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1025J,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我国目前能源消耗总量的5200倍,其中,位于深度3.5~7.5km之间,温度介于150℃到250℃的干热岩储量巨大,约为6.3×106EJ,按2%的可开采储量计算,也将获得126000EJ的热能,相当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20倍,开发利用前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大地热流 潜力评估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赋存前景及与靶区选址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蔺文静 甘浩男 +1 位作者 王贵玲 马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43-2058,共16页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取了广东阳江新州、广东惠州黄沙洞、雷琼断陷盆地、海南陵水等几个地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开发的重点潜力靶区,在综合分析各靶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深部热异常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深部温度场模型,进行了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对比研究,对下一步优先勘查靶区及勘查方案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酸性岩体 靶区选址 指标体系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勘探: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1
11
作者 蔺文静 王贵玲 +2 位作者 邵景力 甘浩男 谭现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6-1381,共16页
干热岩是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之一,是未来地热开发的主攻方向。我国干热岩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优质的干热岩资源,取得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勘查失败的案例。本文在分析高放射性产热型... 干热岩是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之一,是未来地热开发的主攻方向。我国干热岩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优质的干热岩资源,取得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勘查失败的案例。本文在分析高放射性产热型、沉积盆地型、近代火山型和强烈构造活动带型等四种类型干热岩成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地质构造背景、地热地质条件,对未来我国干热岩资源重点勘查方向及靶区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针对目前不同类型区干热岩资源勘探工程进行了梳理,简要分析了不同勘探区的选址依据、勘探过程、地温场分布及特征、前景预测等,并初步进行了经验总结,希望对我国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及开发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成因类型 勘查方向 勘查进展
下载PDF
基于MODIS产品影像及陆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的河北平原区域蒸散估算(英文)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蔺文静 苏中波 +2 位作者 董华 陈立 王贵玲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地表蒸散是区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地表蒸散估算一般基于点上的气象观测数据,当用于区域地表蒸散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影像能够对大区域进行观测的优势进行区域地表蒸散估算已成为可能... 地表蒸散是区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地表蒸散估算一般基于点上的气象观测数据,当用于区域地表蒸散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影像能够对大区域进行观测的优势进行区域地表蒸散估算已成为可能。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根据地表能量平衡估算地表蒸散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由于提出了地表能量传输过程中关键制约因素热传导粗糙度的估算模型而在遥感蒸散计算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本文在SEBS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北平原为例,采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产品影像,根据研究区下垫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参数估算,进行了区域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及模型精确度评价,并在SEB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标准化温度差-反照率"特征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表土壤水分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河北平原地表蒸散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晴空乌云条件下,根据SEBS模型计算所得的地表蒸散与研究区内利用大型承重式蒸渗仪所测量的地表实际蒸散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SEBS模型在遥感蒸散计算方面据有较高的可信度。然而,由于地表蒸散的遥感估算是以所获取的遥感影像单元为基础,计算误差不可避免,尤其是使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时候,每个影像单元所反映的地表蒸散为单元内各种地表覆盖的综合反映,当与只反映一种地表覆盖蒸散的大型承重式蒸渗仪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时,误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若着重考虑模型精度验证,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考虑使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地表土壤水分或湿度状况是地表能量交换及蒸散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利用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的关系对区域地表湿度状况进行监测在实践中被广泛利用,然而,由于不用地区地表属性的千差万别,当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区域地表湿度评价时,"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边界很难确定。本文在SEB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标准化温度差-反照率"特征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表土壤水分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于在SEBS模型中考虑了干限和湿限两种极端情况下的能量平衡,"标准化温度差-反照率"特征空间的边界问题很容易被确定,利用修正的特征空间,可以对区域土壤水分或湿度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下垫面的几何特征参数的精确反演是进行地表能量平衡模拟的基础,目前多根据有关经验公式利用遥感影像进行下垫面几何特征参数估算,由于已有的经验公式多基于不同研究区域获得,当应用到新的研究区时,其具体参数需要进一步调整,以获得对下垫面的几何特征的精确描述。由于缺乏相关实测资料,本研究中利用经验公式进行下垫面几何特征参数,误差不可避免,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另外,地表蒸散的计算只是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农业节水措施评价以及全球变化等研究的一个中间环节,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根据具体研究目的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遥感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东南沿海厦门湾-漳州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干热岩勘查方向 被引量:9
13
作者 蔺文静 陈向阳 +1 位作者 甘浩男 岳高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66-2077,共12页
东南沿海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构造运动活跃,同时,该区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以东南沿海福建厦门湾-漳州盆地为例,在区域地热地质背景研... 东南沿海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构造运动活跃,同时,该区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发育大面积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以东南沿海福建厦门湾-漳州盆地为例,在区域地热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以及深部地温场分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厦门湾-漳州地区干热岩资源的形成条件,科学评价了本区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的适宜深度。分析认为,区内平均地温梯度约为18.3℃/km,低于大陆地区平均值;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仅略高于世界范围内的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的平均值;区内相对高的地表热流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地幔热传导,放射性元素生热贡献相对较低,要达到180℃的干热岩开发温度,勘查深度要超过6 km;区内未来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深部热源条件、地表盖层厚度以及区域断裂对钻探工程的影响,这些认识对于本区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温度 干热岩 赋存条件 适宜深度 厦门湾-漳州盆地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蔺文静 董华 +2 位作者 王贵玲 Z.Su 陈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1期86-90,I0007,共6页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地表通量估算模型,能够对区域蒸发蒸腾进行精确估算。在SEBS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北平原为例,采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产品影像,根据研究区下垫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参数估算,区域...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地表通量估算模型,能够对区域蒸发蒸腾进行精确估算。在SEBS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北平原为例,采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产品影像,根据研究区下垫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参数估算,区域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及模型精确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面覆盖,对河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分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MODIS/TERRA 河北平原
下载PDF
农业节水措施对河北省平原中部地下水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蔺文静 张薇 +2 位作者 王滨 吴庆华 董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用项目区和对照区对比的方法,以河北省平原中部衡水市农业灌溉节水项目区为例,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农业节水措施5a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 采用项目区和对照区对比的方法,以河北省平原中部衡水市农业灌溉节水项目区为例,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采取农业节水措施5a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已明显减缓,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遏制。建议进一步研究提高井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加强地下水取用的源头管理,并继续加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节水灌溉 地下水调控 衡水市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区域蒸发蒸腾遥感估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蔺文静 董华 +1 位作者 陈立 王贵玲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5期50-54,共5页
蒸发蒸腾是区域水资源循环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水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蒸发蒸腾计算模型多以"点"上的观测为基础,对潜在蒸发量进行评价,难以在大面积区域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遥感... 蒸发蒸腾是区域水资源循环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水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蒸发蒸腾计算模型多以"点"上的观测为基础,对潜在蒸发量进行评价,难以在大面积区域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其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性,为区域蒸发蒸腾量的遥感反演提供了可能。陆面能量平衡方法(SEBAL)模型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地表通量的估算模型,能够对区域蒸发蒸腾进行精确估算。本文在SEBAL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北平原为例,采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影像产品,根据研究区下垫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参数估算,进行了区域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及模型精确度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面覆盖,对河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分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AL) MODIS/TERRA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07
17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3 位作者 梁继运 蔺文静 刘志明 王婉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水热型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资源评价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成藏模式与潜力研究 被引量:93
18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4 位作者 蔺文静 刘峰 朱喜 刘彦广 李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4-1085,共12页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 京津冀地区雾霾较为严重,同时地热资源丰富,因此,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是调整该地区能源结构,减缓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构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等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成藏模式与赋存条件,并对两种地热资源的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储量折合标准煤约1383亿t,年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1100万t,但目前地热流体年开采热量仅相当于114万t标准煤,约占总量的10%,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华北平原 地热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土壤水流模式染色剂示踪及优先流程度评估 被引量:31
19
作者 吴庆华 张家发 +1 位作者 蔺文静 王贵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90,共9页
优先流是结构性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方式。为了直接利用土壤水流模式分析其优先流程度,该文采用亮蓝染色剂示踪原状与扰动土柱的土壤水运移,定量评估优先流的相对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柱优先流发育,空间变异性强,受优先流通... 优先流是结构性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方式。为了直接利用土壤水流模式分析其优先流程度,该文采用亮蓝染色剂示踪原状与扰动土柱的土壤水运移,定量评估优先流的相对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柱优先流发育,空间变异性强,受优先流通道的特征控制,其优先流水流模式以蚯蚓大孔隙流和土块裂隙优先流为主。扰动土柱的水流模式为活塞流,无优先流发育。该文提出了随深度变化的染色面积比的变异系数指示原状土柱优先流相对程度的评价准则:变异系数越低,优先流程度越高。变异系数≥0.5%为优先流程度一般发育,>0.25%~<0.5%之间为发育,≤0.25%为非常发育。并通过原状和扰动土柱灌溉模拟试验验证了评价准则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入渗 优先流 亮蓝 示踪 原状土柱 变异系数
下载PDF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流体成因及幔源流体贡献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昭 蔺文静 +3 位作者 张萌 谢鄂军 刘志明 王贵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6-371,共16页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从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在董翁、宁中高温地热田发生轻微的氧-18漂移,谷露地热田氧-18漂移较其他地热田明显,宁中、谷露及罗玛地下热水中氚含量小于1TU,主要是次现代水的补给,月腊处氚含量为8.4TU,推断主要为现代水的补给,其他地热田地下热水推测是次现代和最近补给之间的混合;地热气体以CO2和N2为主,二者呈现良好的负相关,从CO2气体碳同位素、He同位素比值及综合指标分析,气体来源主要为壳源,在宁中及玉寨地热田,R/Ra值大于1,存在明显的幔源物质释放现象,幔源He所占比例为2.73%-30.93%。概括区内典型高温地热田的成因模式,为后期地热田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热流体 气体 幔源流体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