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a]芘(BaP)对真鲷细胞色素P450和芳香烃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薄军 吴世军 +4 位作者 李裕红 任洪林 范丹青 陈芳奕 王克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海水养殖真鲷进行BaP持续染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真鲷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2)随BaP暴露剂量、时间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0.1~1.5μg/L环境浓度的BaP能够显著性诱导CYP1A1基因和A... 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海水养殖真鲷进行BaP持续染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真鲷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2)随BaP暴露剂量、时间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0.1~1.5μg/L环境浓度的BaP能够显著性诱导CYP1A1基因和AhR2基因的表达,且AhR2 mRNA早于CYP1A1 mRNA被诱导表达;BaP持续暴露48 h,CYP1A1和AhR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染毒72 h后又回复到本底水平,实验表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BaP的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真鲷 实时定量PCR 细胞色素P450(CYP1A1) 芳香烃受体(AhR)
下载PDF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薄军 陈梦云 +4 位作者 方超 郑榕辉 王素敏 洪幅坤 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4-600,共7页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微塑料 海洋生物 毒性效应 效应机制
下载PDF
应用鱼类生物标志物和IBRv2监测与评价泉州湾石油类污染生物效应状况 被引量:4
3
作者 薄军 郑榕辉 +6 位作者 陈晔 洪幅坤 谢晴 陈金民 邝伟明 陈荣 张玉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 A mRNA和肝CYP1 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 A mRNA和肝CYP1 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同表层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和沉积物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新一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v2)对监测站位石油类和PAHs污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相应站位表层水中石油类含量及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相吻合;IBRv2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位IBRv2指数介于1.5-4.2之间,其中2号站环境污染压力最大,4号站最小.在复杂的海洋污染条件下,采用CYP1 A多种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石油类等污染及其生物效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细胞色素P4501A 生物标志物 石油类污染 野外监测 二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
下载PDF
太阳能沼气工程无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薄军 祝诗平 赵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214,218,共4页
针对太阳能沼气工程监测系统要求,开发了一套多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无线传输、上位机无线接收数据与监测的系统装置。该系统通过温湿度、压力、热电偶传感器采集到大气温湿度、软体沼气压力、沼液温度,经nRF905无线发送至接收模块与上... 针对太阳能沼气工程监测系统要求,开发了一套多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无线传输、上位机无线接收数据与监测的系统装置。该系统通过温湿度、压力、热电偶传感器采集到大气温湿度、软体沼气压力、沼液温度,经nRF905无线发送至接收模块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上位机接收到数据后,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并显示实时动态曲线。试验测试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能够实现太阳能沼气工程的信息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沼气工程 无线传输 串口通信 实时监测
下载PDF
微小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薄军 屈艾 高宽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3,24,共4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3核苷酸(nt)、进化上比较保守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单链小RNA分子,它们一般通过Dicer酶从具有发夹二级结构的前体RNA加工而来。在真核生物的发育、基因表达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MIRNAS 非编码RNA Dicer/Drosha酶
下载PDF
基于Linux的燃气站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薄军 路杰平 周谦益 《自动化应用》 2016年第7期16-18,共3页
以S3C 241 0处理器为核心单元,配置扩展U SB、以太网硬件接口电路,设计燃气站场监控嵌入式系统。构建交叉编译环境,移植实时性较强的嵌入式L inux操作系统,加载U SB摄像头驱动程序,利用video4linux和F rame B uffer完成图像的采集、显... 以S3C 241 0处理器为核心单元,配置扩展U SB、以太网硬件接口电路,设计燃气站场监控嵌入式系统。构建交叉编译环境,移植实时性较强的嵌入式L inux操作系统,加载U SB摄像头驱动程序,利用video4linux和F rame B uffer完成图像的采集、显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UX 燃气站场 视频监控 嵌入式 USB 计算机应用
下载PDF
稀土元素钬对蚕豆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屈艾 汪承润 薄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运用氧化钬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结晶,以去离子水溶解并且稀释成梯度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6h,分别修复培养22h和24h,观察根尖变化,统计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4mg/L(以氧化钬质量体积浓度计)以下剂量对根尖生长具有... 运用氧化钬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结晶,以去离子水溶解并且稀释成梯度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6h,分别修复培养22h和24h,观察根尖变化,统计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4mg/L(以氧化钬质量体积浓度计)以下剂量对根尖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递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逐步上升,有丝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钬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同时,不同修复组在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有丝分裂指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微核率22h修复组低于24h修复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和分裂指数均高于24h修复组。微核检测应在染色体畸变检测之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蚕豆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染色体畸变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硝酸钬对小鼠骨髓细胞核异常和肝脏三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汪承润 吴薇 +1 位作者 何梅 薄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0,共5页
两次给小鼠腹腔注射硝酸钬溶液,相间24h,第二次注射24h后取股骨骨髓涂片,同时取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发现,在(10~40)mg/kg·bw剂量范围内,微核率和三种酶的活力随剂量的增加... 两次给小鼠腹腔注射硝酸钬溶液,相间24h,第二次注射24h后取股骨骨髓涂片,同时取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发现,在(10~40)mg/kg·bw剂量范围内,微核率和三种酶的活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剂量升至80mg/kg·bw时,三种酶活力趋于下降,但仍高于阴性对照组,而微核率增加到最大值;当剂量升至160mg/kg·bw时,微核率和酶活力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低剂量(<40mg/kg·bw)硝酸钬溶液可促进骨髓细胞增殖,高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实验中还观察到核异常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上升。推测低剂量钬离子通过诱导小鼠机体三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升高,清除部分自由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染色体损伤,高剂量则抑制了细胞分裂指数,又降低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力,从而促进核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钬元素 抗素化酶 核异常
下载PDF
Ce(SO_4)_2对玉米根尖细胞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宗芸 崔文峰 +2 位作者 薄军 屈艾 王秀琴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1,235,共4页
[目的]研究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方法]用不同梯度浓度的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检测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结果]当Ce(SO4)2≥1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当Ce(SO4)... [目的]研究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方法]用不同梯度浓度的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检测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结果]当Ce(SO4)2≥1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当Ce(SO4)2达到100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显著下降。[结论]提示一定浓度的Ce(SO4)2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O4)2 微核测试 微核率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稀土元素钬对小鼠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屈艾 汪承润 +1 位作者 薄军 高宽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2,537,共3页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钬对小鼠肝脏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找出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次给小鼠腹腔注射氧化钬的盐酸溶液,相间24h,第2次注射24h后取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钬对小鼠肝脏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找出剂量-效应关系.[方法]2次给小鼠腹腔注射氧化钬的盐酸溶液,相间24h,第2次注射24h后取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剂量-效应曲线.[结果]在10~40mg/kg体重剂量范围内3种酶的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40 mg/kg体重酶活性达峰值,与阴性对照比较,t检验显示差异极显著(P<0.01);在40~160mg/kg体重剂量范围内3种酶的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钬元素在低剂量下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在高剂量时具有致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钬 抗氧化酶 抗氧化损伤作用
下载PDF
常乐稀土复合肥对玉米(Zea mays 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屈艾 薄军 +4 位作者 李宗芸 高宽场 孙玲 胡文静 仇敬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了研究常乐稀土多元复合肥对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是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稀土复合肥溶液对玉米进行处理,观察其根尖生长状况,统计分析细胞死亡率、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对细胞DNA的损... 为了研究常乐稀土多元复合肥对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是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稀土复合肥溶液对玉米进行处理,观察其根尖生长状况,统计分析细胞死亡率、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对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mg·L-1以下时,常乐稀土复合肥能够促进玉米根尖的生长,100mg·L-1以上时抑制根尖生长;随着试验浓度的递增,细胞死亡率、微核率、DNA损伤率逐渐上升并具有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有丝分裂指数却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常乐稀土复合肥对玉米确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其细胞毒性阈值和遗传毒性阈值皆为10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肥 玉米 微核 有丝分裂指数 DNA损伤
下载PDF
稀土元素钬对蚕豆根尖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屈艾 汪承润 +3 位作者 薄军 张永 高俊芳 高宽场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3-174,180,共3页
背景与目的 :研究稀土元素钬对蚕豆根尖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蚕豆初生根浸入10-4 mol/L5_BrdU溶液中 ,23℃避光培养18h ,然后把实验组蚕豆转移到硝酸钬溶液中 ,23℃避光培养4h,对照组蚕豆转移到去离子水中23℃... 背景与目的 :研究稀土元素钬对蚕豆根尖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蚕豆初生根浸入10-4 mol/L5_BrdU溶液中 ,23℃避光培养18h ,然后把实验组蚕豆转移到硝酸钬溶液中 ,23℃避光培养4h,对照组蚕豆转移到去离子水中23℃避光培养4h。再把实验组、对照组蚕豆分别转移到10 -4mol/L5_BrdU溶液中继续在23℃避光条件下培养17h。切取根尖,在23℃避光条件下用0.05 %秋水仙素处理3.5h,固定液固定3.5h ,盐酸水解 ,Schiff试剂染色 ,制片 ,镜检 ,统计SCE频率/细胞。结果 :各剂量组的硝酸钬溶液均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SCE频率显著上升 ,并且细胞核异常现象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稀土元素 蚕豆根尖细胞
下载PDF
Ce^(4+)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及有丝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文峰 李宗芸 +2 位作者 薄军 屈艾 王秀琴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硫酸高铈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结果表明,当Ce4+ 质量浓度≥10 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上升显著,当Ce4+质量浓度达到1 000 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具有显著性下降.提示一定质量浓度的铈化合... 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硫酸高铈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结果表明,当Ce4+ 质量浓度≥10 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上升显著,当Ce4+质量浓度达到1 000 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具有显著性下降.提示一定质量浓度的铈化合物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尖细胞 定质 质量浓度 有丝分裂 下降 化合物 微核 细胞毒性 染毒
下载PDF
钬元素对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承润 闵莉 +1 位作者 吴薇 薄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背景与目的: 通过研究钬离子溶液对小鼠肝脏细胞DNA的损伤 ,探讨钬元素对诱导动物细胞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处理组1:小鼠定时灌胃氯化钬溶液50mg/(kg·d),连续5d;组2~3 :小鼠分别定时腹腔注射氯化钬溶液60mg/(kg·d)和120mg... 背景与目的: 通过研究钬离子溶液对小鼠肝脏细胞DNA的损伤 ,探讨钬元素对诱导动物细胞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处理组1:小鼠定时灌胃氯化钬溶液50mg/(kg·d),连续5d;组2~3 :小鼠分别定时腹腔注射氯化钬溶液60mg/(kg·d)和120mg/(kg·d) ,连续2d ;组4: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化钬溶液320mg/kg;每次染毒相间24h,组1~4:小鼠均在末次染毒24h后处死 ,提取肝脏DNA。组5: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组6~9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化钬溶液80mg/kg,分别于注射后12、24、48和96h处死小鼠提取肝脏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各组DNA带型变化。 结果 :处理组7DNA电泳中出现连续的弥散带型 ,其它各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拖尾现象。也未观察到“DNAladder"。 结论 :钬离子对小鼠肝脏细胞DNA的断裂作用可能与其剂量大小、处理时间及DNA修复作用有关 ,而且无特异性。本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元素 DNA损伤 DNA LADDER DNA修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稀土元素钬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屈艾 汪承润 +3 位作者 薄军 吴薇 张永 高宽埸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8-331,F003,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钬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材料与方法:给小鼠灌胃氧化钬的盐酸溶液,24 h后取股骨骨髓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有无染色体损伤和DNA损伤。 结果:试验表明在20-80 mg/kg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尾长随剂量的... 背景与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钬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材料与方法:给小鼠灌胃氧化钬的盐酸溶液,24 h后取股骨骨髓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有无染色体损伤和DNA损伤。 结果:试验表明在20-80 mg/kg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尾长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长,而头长则随剂量的递增而缩短,并且在40-80 mg/kg剂量范围内与阴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同时,拖尾率与DNA损伤率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稀土元素钬对小鼠骨髓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钬 单细胞凝胶电泳 小鼠骨髓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基于B/S架构的燃气计量管理系统的设计
16
作者 薄军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5年第2期60-62,共3页
分析了燃气计量管理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燃气计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各功能模块,实现燃气计量仪表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为计量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 燃气仪表 燃气计量管理 B/S架构
下载PDF
钬化物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承润 薄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钬化物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昆明种纯系小鼠分为氧化钬实验组和硝酸钬实验组。氧化钬实验组设5个暴露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给小鼠灌胃氧化钬盐酸溶液0、10、20、40、80、160mg/kg2次,间隔24h,末次灌胃24h后... 目的探讨钬化物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昆明种纯系小鼠分为氧化钬实验组和硝酸钬实验组。氧化钬实验组设5个暴露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给小鼠灌胃氧化钬盐酸溶液0、10、20、40、80、160mg/kg2次,间隔24h,末次灌胃24h后取股骨骨髓细胞制备微核片。硝酸钬实验组设3个暴露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给小鼠腹腔注射硝酸钬溶液10、40、80mg/kg2次,间隔24h,末次注射24h后取股骨骨髓细胞制备微核片,同时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氧化钬和硝酸钬实验组共用1个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P)。除阳性对照组为6只小鼠外,其余各组均为8只,各组小鼠雌雄各半。结果在10~80mg/kg范围内,两种钬离子溶液均能诱导微核率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升高;在160mg/kg时,微核率低于阴性对照组;同时,核异常的数量和程度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10~80mg/kg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尾长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长(P<0.001),头长随剂量的递增而缩短,而拖尾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钬化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DNA断裂作用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微核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下载PDF
环境物质稀土多元复合肥对玉米根尖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屈艾 薄军 +4 位作者 李宗芸 高宽场 孙玲 仇敬运 胡文静 《江苏环境科技》 2007年第1期1-3,8,共4页
有关对稀土多元复合肥(RE-MECF)的卫生毒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遗传毒理研究报道较少。在此,采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知RE-MECF对玉米细胞DNA是否会产生损伤,以期引起注意。用不同梯度浓度的RE-MECF对农作物玉米进行染毒6h后,将玉米根... 有关对稀土多元复合肥(RE-MECF)的卫生毒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遗传毒理研究报道较少。在此,采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知RE-MECF对玉米细胞DNA是否会产生损伤,以期引起注意。用不同梯度浓度的RE-MECF对农作物玉米进行染毒6h后,将玉米根尖细胞制备成原生质体,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确定对DNA损伤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mg·L^(-1)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在10~2~10~3mg·L^(-1)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头长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缩短,而尾长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长。与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DNA拖尾率、损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相应升高;质量浓度在10~4mg·L^(-1)剂量组彗星的头长和尾长与阴性组相比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E-MECF对玉米根尖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多元复合肥 玉米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丹妮 章敏 +4 位作者 高富龙 郑榕辉 黄文树 薄军 方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201,共27页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NPs本身、渗滤液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关注BMNPs与传统微纳米塑料(CMNPs)之间的差异。本文总结的研究显示,与CMNPs相比,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表现为减弱、无显著变化和显著增强的研究结果分别占总研究结果的21%、25%和54%。其中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增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BMNPs表面比CMNPs更加粗糙复杂,对被测生物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损伤能力。其次,进入生物体内的BMNPs会被生物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塑料,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更大的危害效应。此外,BMNPs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吸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对相关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再者,BMNPs在分解、降解和老化过程中能更快地释放出添加剂,并且释放出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更强的生物可利用性。最后,与CMNPs相比,BMNPs与其他污染物产生的复合生物毒性效应更强,这与BMNPs特殊的表面和内部结构造成其对污染物拥有更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有关。本文还通过梳理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检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Ps污染的有效防治和生态风险评估,以及MNPs相关产品的管理和认证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传统塑料 生物毒性效应 微纳米塑料 复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我国新时期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失衡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薄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2-93,共2页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加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却明显滞后,城乡文化建设仍然严重失衡。为此...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加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却明显滞后,城乡文化建设仍然严重失衡。为此,本文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当前城乡文化发展失衡的种种表现及其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政府统筹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