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氨氮难降解渗滤液电解氧化处理的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30-1634,共5页
在实验得到的优化电解氧化工况下,对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分析了电解过程中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可生化性变化.另外,还从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和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变化两方面,来讨论电解氧化... 在实验得到的优化电解氧化工况下,对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并分析了电解过程中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可生化性变化.另外,还从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和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变化两方面,来讨论电解氧化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越低,氨氮的去除速率越慢,电解中氨氮先于化学需氧量被完全去除;电解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方向转变,使得电解出水中分子量在10×103u以上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18.4%降到6.7%,分子量在1×103u以下的有机物占总量比例由30.5%增至56.3%;电解后腐殖酸部分基本上都被降解,而电解对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去除率相对较低;电解90 min时,出水腐殖酸、富里酸和亲水性部分的比紫外吸收值较电解前减少了75%左右,难降解物质含量大幅度下降,使得出水ρBOD5/ρCOD由0.06上升到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循环回灌出水 可生化性 电解氧化 分子量分布 分类
下载PDF
渗滤液循环回灌厌氧填埋层前后的分类表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用树脂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将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类为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HyI)部分,并对此三类DOM进行含量、酸度、比紫外...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用树脂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将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类为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HyI)部分,并对此三类DOM进行含量、酸度、比紫外吸收值(SUVA254)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渗滤液经厌氧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后,HA和FA所占比例增加,HyI所占比例下降;弱酸基官能团含量升高,羧基官能团含量降低;HA、FA和HyI部分的SUVA254均提高;DOM分子量分布由1k以下的占83.5%降为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 腐殖酸 富里酸 比紫外吸收值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在混凝处理中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薛俊峰 何品晶 +1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经循环回灌后的渗滤液出水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生物降解性差、氨氮含量高,具有类似长填龄填埋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用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通过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并通过分析混凝处理前后... 经循环回灌后的渗滤液出水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生物降解性差、氨氮含量高,具有类似长填龄填埋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用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通过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并通过分析混凝处理前后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分子量变化和从出水中分离出的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Hydrophilic(HyI)三种组分的变化,讨论了混凝法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去除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在pH=5、投药量为0.22g/L(以Fe2O3计)的条件下的混凝效果最佳,其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COD去除率达58.1%。混凝剂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的HA、FA和HyI组分的去除效果依次为:HA>FA>H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循环 混凝处理 出水 回灌 去除特性 最佳混凝条件 COD去除率 生物降解性 分子量变化 聚合硫酸铁 Fe2O3 氨氮含量 水质特征 去除效率 混凝效果 去除效果 混凝法 混凝剂 腐殖质 填埋层 投加量 腐殖酸 富里酸 投药量
下载PDF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薛俊峰 王忠效 +2 位作者 王睿 方翼 刘庆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 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 ,以光密度法测定 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 ,格... 目的 比较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对 4种致病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平板法 ,以光密度法测定 PAE。结果  MIC测定显示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氧氟沙星 ,格帕沙星和氧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均有明显PAE,格帕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长于氧氟沙星。结论 格帕沙星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和明显的 PAE,是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格帕沙星 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药理
下载PDF
耐候钢SPA-H翘皮缺陷原因分析
5
作者 王刚 王栋 +1 位作者 薛俊峰 王立涛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23年第5期11-13,共3页
耐候钢SPA-H在碳锰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铜元素,提升钢材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铜元素的原因产生翘皮等表面缺陷。针对表面翘皮缺陷进行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多个项目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产品成分镍... 耐候钢SPA-H在碳锰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铜元素,提升钢材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由于铜元素的原因产生翘皮等表面缺陷。针对表面翘皮缺陷进行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多个项目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产品成分镍元素含量过低,导致镍铜比过低,生产过程中由于板坯的在炉时间及温度的控制原因导致铜元素在基体表面晶界产生富集现象,轧制时氧化铁对薄弱的晶界破坏后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 耐候钢 翘皮 铜富集 铜脆滤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人血浆中的盐酸丙哌维林及其氮氧化物 被引量:5
6
作者 薛俊峰 王忠孝 +1 位作者 赵玉兰 王睿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9-481,共3页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的GC MS定量分析方法 ,以测定人血浆中的盐酸丙哌维林 (P4)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丙哌维林氮氧化物 (P4NO)。方法 血浆经碱化 (pH9) ,氯仿提取。以地西泮为内标 ,GC MS选择离子检测。结果 盐酸丙哌维林浓度在 6 .2 5~...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的GC MS定量分析方法 ,以测定人血浆中的盐酸丙哌维林 (P4)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丙哌维林氮氧化物 (P4NO)。方法 血浆经碱化 (pH9) ,氯仿提取。以地西泮为内标 ,GC MS选择离子检测。结果 盐酸丙哌维林浓度在 6 .2 5~ 40 0ng·ml- 1 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浓度约为 3.13ng·ml- 1 。血浆中丙哌维林的回收率为 81.7%~ 87.5 % ,日内RSD <7.7% ,日间RSD <10 .4%。结论 本法适用于盐酸丙哌维林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丙哌维林 GC-MS法 血药浓度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氮烯乙茶在成年大鼠肝细胞中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薛俊峰 李桦 +1 位作者 阮金秀 王晓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探讨抗癌新药氮烯乙茶在肝细胞内生物转化。方法:用肝细胞活率、乳酸脱氢酶、能荷值变化观察肝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的稳定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细胞悬液中氮烯乙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探讨抗癌新药氮烯乙茶在肝细胞内生物转化。方法:用肝细胞活率、乳酸脱氢酶、能荷值变化观察肝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的稳定性,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细胞悬液中氮烯乙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氮烯乙茶在大鼠肝细胞内生成代谢产物7乙基8氨基茶碱(7ethyl8aminotheophylline,EAT) ,其最大反应速度Vm 为12-80 nmol·min-1/106 cells,米氏常数Km 为640-9 μmol·L-1 ,氮烯乙茶的固有清除率CLint为20-0 μL·min- 1/106 cells。结论:肝细胞培养的方法是考察药物生物转化的较好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烯乙茶 肝细胞 生物转化 抗癌药
下载PDF
氮烯乙茶在大鼠、犬、猴肝亚细胞成分中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薛俊峰 阮金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利用肝亚细胞成分研究I类抗癌新药氮烯乙茶的生物转化及其种属差异。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9 000 ×g 上清液(S9) 和微粒体中氮烯乙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大鼠、犬、猴肝S9 中氮烯乙茶的固有... 目的:利用肝亚细胞成分研究I类抗癌新药氮烯乙茶的生物转化及其种属差异。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9 000 ×g 上清液(S9) 和微粒体中氮烯乙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大鼠、犬、猴肝S9 中氮烯乙茶的固有清除率( CLint) 分别为14-9,10-4,30-4 μL·min- 1·mg-1 protein,代谢产物为7乙基8氨基茶碱(7ethyl8aminotheophylline,EAT),氮烯乙茶在肝的生物转化部位在微粒体。结论:预计氮烯乙茶在生物转化途径上的种属差异较小;肝亚细胞成分是研究药物代谢及种属差异的较好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烯乙茶 生物转化 种属差异 抗癌药 药理
下载PDF
医学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俊峰 马红月 +2 位作者 张梅 牛晓芳 王嘉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虚拟参考咨询 医学图书馆 学科化服务
下载PDF
三种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俊峰 王睿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Ⅱ期临床试验中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三种新药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定... 目的:观察Ⅱ期临床试验中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三种新药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定进行评价。结果:美罗培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恶心呕吐2.9%、药物热2.9%、皮疹1.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皮疹1.9%、ALT和/或AST升高2.8%,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为腹泻0.9%、皮炎0.9%、头痛0.9%、ALT升高0.9%、LDH升高1.8%。结论:上述三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同时证明,新药Ⅱ期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青霉素类
下载PDF
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俊峰 邸敏 王睿 《当代医学》 2001年第7期46-49,53,共5页
本文概要介绍新喹诺 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在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和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加替沙星 药代动力学 药物 抗生素
下载PDF
原代肝细胞培养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俊峰 阮金秀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新鲜分离和单层培养的肝细胞已应用于药理、毒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原代肝细胞培养成为评价细胞色素P450诱导与抑制的理想体外模型。本文介绍了原代肝细胞的分离。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肝细胞培养 生物转化 细胞色素P450
下载PDF
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药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13
作者 薛俊峰 王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Ⅱ期临床试验中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三种新药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 目的:观察Ⅱ期临床试验中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三种新药的不良反应,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定进行评价.结果:美罗培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恶心呕吐2.9%,药物热2.9%,皮疹1.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皮疹1.9%,ALT和/或AST升高2.8%,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为腹泻0.9%,皮炎0.9%,头痛0.9%,ALT升高0.9%,LDH升高1.8%.结论:新药Ⅱ期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下载PDF
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过程的有机物去除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何品晶 付强 +2 位作者 邵立明 薛俊峰 李国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54-958,共5页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蓄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甲烷化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和其再经过混凝处理后的出水等3种不同处理水平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的比例与城市污水混合,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合并进行处理,对进出水的CO...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调蓄池的渗滤液,及其经厌氧甲烷化垃圾填埋柱循环回灌处理后的出水和其再经过混凝处理后的出水等3种不同处理水平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同的比例与城市污水混合,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合并进行处理,对进出水的COD、UV254吸光度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污泥的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当渗滤液混合比例小于10%时,出水的COD和UV254吸光度随混合比例线性升高,污泥的活性相应线性降低;而当混合比例大于20%时,污泥活性阶跃降低,出水COD和UV254吸光度的升高超出线性范围.渗滤液混合比例为20%与比例为5%的混合污水相比,分子量1k~4k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显著降低.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混合比例大于10%时,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能力会受到严重损害,且常规的渗滤液生物和物化预处理不能减轻此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城市污水 合并处理 分子量分布 污泥活性
下载PDF
头孢硫脒等6种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睿 方翼 +8 位作者 苏林光 刘庆锋 柴栋 王中孝 王培兰 张歆刚 薛俊峰 裴斐 罗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头孢硫脒 (CTM )、头孢唑林 (CEZ)、头孢呋辛 (CXM )、头孢曲松 (CRO )、苯唑西林 (MPIPC)、万古霉素 (VCM )对 99株临床分离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CTM对 3 ... 目的 对比研究头孢硫脒 (CTM )、头孢唑林 (CEZ)、头孢呋辛 (CXM )、头孢曲松 (CRO )、苯唑西林 (MPIPC)、万古霉素 (VCM )对 99株临床分离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CTM对 3 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 、MIC90 均为 0 5mg/L ,低于CRO ,CTM对 2 9株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 、MIC90 分别为 0 12 5和 8mg/L ,是CRO的 1/16,对 9株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MRS)的范围与CXM相近 ;CTM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仿 ,强于CEZ、CXM、CRO、MPIPC。结论 头孢硫脒对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硫脒 葡萄球菌属 粪肠球菌 抗菌活性 革兰氏阳性球菌 头孢唑林
下载PDF
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国产美罗培南等6种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睿 刘庆锋 +4 位作者 薛俊峰 方翼 刘皈阳 赵继红 梅开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 2 0 0株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国产美罗培南与其他 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国产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作用与进口美罗培南一致 ;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属的敏感率比伊... 目的 比较研究 2 0 0株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国产美罗培南与其他 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国产美罗培南对临床常见致病菌作用与进口美罗培南一致 ;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属的敏感率比伊米培南 /西司他丁较高 ;对大多数受试菌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头孢他啶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结论 国产美罗培南与进口美罗培南的抗菌谱和体外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比伊米培南 /西司他丁及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作用略强或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细菌敏感性 药敏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 合理用药
下载PDF
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志萍 王睿 +4 位作者 方翼 陈迁 刘皈阳 薛俊峰 刘庆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研究14 种抗菌药物对医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采用AVANTAGE微生物分析仪的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较长;氟喹诺酮... 目的:研究14 种抗菌药物对医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方法:采用AVANTAGE微生物分析仪的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强,PAE较长;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PAE很长,可达2 ~4 h,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氨基糖苷类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PAE,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E则较短。结论: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较长,临床在设计给药方案时应重视PAE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药物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甲磺酸加替沙星的含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曼 王中孝 +2 位作者 薛俊峰 邸敏 王睿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95-697,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甲磺酸加替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待测血浆中加入内标环丙沙星后 ,以甲醇直接沉淀蛋白 ,进行高效液相荧光检测 ,色谱柱为ZorbaxSB C18,流动相为 0 .1mol·L-1磷酸盐缓冲液 甲醇 (6 8∶32 ) ,0 .1mol...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甲磺酸加替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待测血浆中加入内标环丙沙星后 ,以甲醇直接沉淀蛋白 ,进行高效液相荧光检测 ,色谱柱为ZorbaxSB C18,流动相为 0 .1mol·L-1磷酸盐缓冲液 甲醇 (6 8∶32 ) ,0 .1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 0 .0 0 5mol·L-1离子对试剂氢氧化四丁基铵 (IPR A) ,pH值为 2 .35。流速 1.0mL·min-1,激发波长 2 95nm ,发射波长 4 95nm。结果 本测定方法的线形范围为 0 .0 6 2 5~ 1.0 0 0 0 μg·mL-1,r =0 .9990 ,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 % ,回收率为 93.1%~ 94 .0 % ,血浆中甲磺酸加替沙星的最低检测限为 0 .0 313μg·mL-1。结论 本法精密、准确 ,适用于临床上血药浓度监测 ,人体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加替沙星 加替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峻波 薛俊峰 +1 位作者 姬馨彤 冯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96-1297,共2页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0%vs 71.1%,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9±5.31)分vs(16.73±5.57)分,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作用 依达拉奉 二丁酰环磷腺苷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浆和小鼠组织、体液中的紫杉醇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葛召恒 李桦 +1 位作者 薛俊峰 王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1-304,共4页
建立了犬血浆和小鼠组织、尿和粪中紫杉醇的HPLC检测法。生物样品用乙醚提取后在C18柱上以0.01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4060,pH=4.3)为流动相,安定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33nm条件下进行检测。线性范围... 建立了犬血浆和小鼠组织、尿和粪中紫杉醇的HPLC检测法。生物样品用乙醚提取后在C18柱上以0.01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4060,pH=4.3)为流动相,安定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33nm条件下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18.7~3600μg/L,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紫杉醇在犬血浆和小鼠肝、尿、粪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6.04%~91.73%,87.62%~92.12%,86.78%~92.16%,79.83%~85.62%;日内RSD分别为2.33%~3.78%,1.37%~4.55%,3.54%~4.28%,2.30%~4.06%;日间RSD分别为3.31%~4.38%,4.72%~5.51%,6.75%~8.53%,4.43%~6.67%。用本法对家犬iv紫杉醇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报告了有关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高效液相色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