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罩遮挡条件下面部情绪识别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状态共情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张振铭 郑莹灿 +6 位作者 唐映丹 谭鑫杰 王菲菲 王佳 朱梦音 薛奕童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85-1592,共8页
目的探讨状态共情在口罩遮挡条件下面部情绪识别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3年7-9月招募53名来自重庆某医学高校的医学生,完成面部情绪识别任务、独裁者博弈任务、状态共情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口罩遮挡与... 目的探讨状态共情在口罩遮挡条件下面部情绪识别对医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23年7-9月招募53名来自重庆某医学高校的医学生,完成面部情绪识别任务、独裁者博弈任务、状态共情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口罩遮挡与否、状态共情、特质共情、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程序检验状态共情的中介以及口罩遮挡与否的调节作用。结果①口罩遮挡与否、状态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显著相关(P<0.01);②状态共情在面部情绪识别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悲伤的相对中介效应的效果量最大(47%);③面部情绪识别、口罩遮挡与否的交互项对状态共情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面部情绪识别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状态共情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相比于无口罩遮挡条件,口罩遮挡会显著增强快乐、悲伤、中性情绪对状态共情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面部情绪识别 亲社会行为 状态共情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晶轩 王佳 +3 位作者 薛奕童 许珂 张晓琳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92-1599,共8页
目的研究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时间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青藏线某部不同驻地军人在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进行2次团体测评,第一次纳入军人600人,第二次剩余有效样本584... 目的研究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情绪影响的时间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青藏线某部不同驻地军人在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进行2次团体测评,第一次纳入军人600人,第二次剩余有效样本584例,同时收集人口学信息和环境因素,采用交叉滞后回归模型对情绪调节方式及4个因子(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影响焦虑情绪的时间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将人口学信息和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进行控制,同时考察其在焦虑情绪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模型可接受的指数标准为CFI>0.9、TLI>0.9、RMSEA<0.08。结果①纳入协变量后情绪调节方式和4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的模型拟合均分别可以接受(CFI=0.942、0.959、0.961、0.929、0.956,TLI=0.933、0.952、0.955、0.918、0.949,RMSEA=0.059、0.051、0.050、0.064、0.055)。②情绪调节方式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P<0.05),而反之无显著预测效应(P>0.05)。③认知重视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P<0.01),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P<0.01),行为抑制对次年状态、特质焦虑无显著预测效应(P>0.05),状态、特质焦虑对次年4种情绪调节方式无预测效应(P>0.05)。④状态焦虑随时间呈显著的负向变化(P<0.01),特质焦虑和情绪调节方式随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⑤文化程度在情绪调节方式、认知重视、情感求助、行为抑制和自我安慰模型中对状态焦虑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P<0.05,P<0.01),环境适应在五个模型中对状态焦虑(P<0.01)和特质焦虑(P<0.01,P<0.05)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文化程度、环境适应与焦虑水平有关,情绪调节方式对焦虑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在心理干预中应鼓励军人更多地使用情感求助、自我安慰的情绪调节方式,而少采用认知重视、行为抑制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焦虑 情绪调节方式 交叉滞后研究
原文传递
勇敢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调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佳 张晶轩 +5 位作者 薛奕童 许珂 肖红 徐慧敏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纵向变化特点及勇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255名高原军人于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纵向追踪调查;采用2016年高原军人勇敢得分和2017年高原军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得分,对2018年198名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因果关系预测。结果①2016-2018年,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2)=1.51,P>0.05];追踪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3.90,P<0.05];阳性项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2)=13.36,P<0.05]。②人口学变量和军事职业变量对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变化影响不明显(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勇敢与心理健康间调节效应显著(t=-2.34,P<0.01),共解释心理健康变异率的25.3%。结论勇敢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心理健康得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勇敢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心理健康 勇敢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抑郁程度个体的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特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奕童 李奎良 +1 位作者 张晶轩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09-2617,共9页
目的探索不同抑郁程度的个体在静息状态下脑电微状态的特征,为筛查和识别抑郁症状提供客观的生物标记。方法 2020年7-10月在重庆市内公开招募了129名18~40岁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进行... 目的探索不同抑郁程度的个体在静息状态下脑电微状态的特征,为筛查和识别抑郁症状提供客观的生物标记。方法 2020年7-10月在重庆市内公开招募了129名18~40岁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进行测查。按量表反映的症状分数,将所有志愿者分为无抑郁组(107人)、轻度抑郁组(18人)和中重度抑郁组(4人),分别采集8 min静息态脑电信号,通过MATLAB、EEGLAB等工具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微状态分析,得到4类(A、B、C、D)微状态参数,包括全局解释方差(global explanation variance,GEV)、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覆盖率和转换率等,利用SPSS 24.0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7.05%的个体存在抑郁症状。静息状态下健康志愿者脑电微状态的平均GEV为76.49%。(2)轻度抑郁组微状态A的平均持续时间低于无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P<0.001)。(3)无抑郁组及中重度抑郁组个体微状态A出现频率高于其他三类微状态(P<0.001)。(4)轻度抑郁组微状态A的覆盖率低于无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P<0.001)。(5)不同类型微状态之间的转换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微状态A持续时间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发展的预警信号,是抑郁症临床前期的状态特征;微状态A和C的转换率下降可能提示抑郁症状发生,微状态C和D的转换率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状发展和转归过程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症状 脑电图 微状态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抑郁的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奕童 王佳 +5 位作者 张晶轩 许珂 肖红 汤泉 王慧中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0-1605,共6页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纵向变化特点及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6—2018年连续3年对青藏线4665名高原军人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 目的探索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纵向变化特点及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6—2018年连续3年对青藏线4665名高原军人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其情绪调节方式和抑郁得分。剔除由于执行任务、退伍或主动退出研究的军人,最终得到被试202人。结果①在2016—2018年期间,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得分由高到低始终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认知重视、行为抑制(P<0.05),较为稳定。②情绪调节方式得分逐年提高,增强型情绪调节方式得分的上升幅度高于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P<0.05)。③环境适应程度是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重要因素(P<0.05)。④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预测抑郁情绪,认知重视预测年限为2年,自我安慰为1年(P<0.05)。结论高原军人主要情绪调节方式从减弱型转变为增强型,趋向消极化;不同适应程度的高原军人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调节方式能够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情绪调节方式 抑郁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高原军人抑郁症状发展特点及与耐挫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珂 王佳 +8 位作者 张晶轩 薛奕童 张森 程晓彤 徐慧敏 王慧中 肖红 冯正直 任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6-161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的抑郁症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耐挫、人口学等因素与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8年8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国修订版、军人心... 目的探讨高原军人的抑郁症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耐挫、人口学等因素与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8年8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国修订版、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常驻我国青藏线某部的212名高原军人进行3次团体测评。运用2016年的耐挫得分、2017年的人口学资料情况对2018年的抑郁症状得分进行因果关系的预测。结果高原军人抑郁症状2016~2018年得分分别为(13.61±7.62)、(13.65±6.36)、(21.87±10.61)分,均显著高于我国青年常模(P<0.05);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P<0.01);抑郁症状随驻守时间延长呈明显加重趋势(P<0.01)。不同年龄和军龄对抑郁症状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军龄和耐挫呈显著负相关(r=-0.245^-0.287,P<0.001)。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年龄能调节耐挫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t=-1.768,P<0.05),共解释抑郁症状变异率的17.1%。结论高原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较重的抑郁症状。年龄、军龄、耐挫是高原军人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能调节高原军人抑郁症状与耐挫的关系,耐挫素质的训练可有效预防高原军人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军人 抑郁 耐挫 年龄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