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酶及氮变化 被引量:38
1
作者 籍增顺 张树梅 +6 位作者 薛宗让 阎玄梅 樊兰瑛 张志琴 洛希图 武金芳 张象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7,共6页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有机质、氮和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0~5cm土壤有机质平均高0.55个百分点,土壤pH值低0.19,硝态氮玉米田低30.35%,休闲...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有机质、氮和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0~5cm土壤有机质平均高0.55个百分点,土壤pH值低0.19,硝态氮玉米田低30.35%,休闲田高30.37%,铵态氮玉米田0~20cm土层低58.3%,休闲田低5.57%,水解氮玉米田0~20cm,低4.97%,休闲田差别不大。20~50cm硝态氮、铵态氮和水解氮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之间差异不大。秋耕覆盖和秋耕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供氮强度的两条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 覆盖 土壤养分 旱地玉米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籍增顺 张树梅 +6 位作者 薛宗让 阎玄梅 樊兰瑛 张志琴 洛希图 武金芳 张象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2-67,共6页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磷、钾进行了研究,并对6年的玉米产量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后,0~20cm土层速效磷比常规耕作玉米种植区平均低63.88%,加大磷肥用量是免耕... 1994~1995年对旱地玉米不同耕作系统土壤磷、钾进行了研究,并对6年的玉米产量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6年的试验地上,免耕覆盖后,0~20cm土层速效磷比常规耕作玉米种植区平均低63.88%,加大磷肥用量是免耕覆盖持续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土壤速效钾玉米种植区免耕覆盖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平均高25.64%,20~50cm土层基本无差异。速效钾的增加既是高产的基出,也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重要因素。休闲地的变化趋势与玉米田基本一致。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减小,周期以3~4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覆盖 土壤养分 免耕周期 旱地玉米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乃生 薛宗让 +2 位作者 洛希图 张象俊 武金芳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13-16,共4页
旱地玉米采用免耕覆盖技术后,全生育期0~20cm土壤温度降低3.15~2.34℃;玉米孕穗期延长4~6天;覆盖秸秆造成的“低温效应”对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形成高产结构是有利的。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免耕 土壤温度
下载PDF
旱地玉米耕作、覆盖与播种方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盛霞 薛宗让 +1 位作者 刘虎林 聂兰生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28-30,共3页
6点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半覆盖为最佳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常规耕作增产26.3%。免耕覆盖后对种植形式没有特殊要求。
关键词 玉米 耕作 覆盖 播种方式
下载PDF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方式的灰色评估
5
作者 王盛霞 薛宗让 邢丽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2,共2页
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对玉米六种不同耕作方式进行灰色评估,结果表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免耕 覆盖 灰色评估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灰色评估
6
作者 赵全梅 邢丽萍 +1 位作者 王盛霞 薛宗让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46-48,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对6种不同耕作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免耕 覆盖 灰色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