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研究
1
作者 薛建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 论文利用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Windows-DE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协同与冲突,利用莫兰指数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城市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下游>上游>中游,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游>上游/下游。(2)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则逐步趋于稳态,而且,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始终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3)研究时期内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与协调过渡阶段,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2018年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协调度也存在空间邻接的正相关特性。(4)经济增长对本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城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三产比重对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度也具有相反作用。建议流域内各城市从严从细规划和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注重提升整个流域的三产比重与产业升级,保证流域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呼包鄂榆城市群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薛建春 李永胜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日益被重视,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对城市群内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进行核算,发现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汽油、液化石油气、电力是构成居民生活用能...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日益被重视,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对城市群内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进行核算,发现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汽油、液化石油气、电力是构成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主要能源类型。然后运用LMDI模型分解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发现能源结构效应、人口效应和消费倾向效应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存在正向效应,能源价格效应则显示负向效应。运用脱钩模型对短期内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之间存在较理想的脱钩状态;在未来的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应提高节能技术、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耗结构、适度降低城镇化建设来降低居民生活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模型 脱钩分析 生活用能碳排放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3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孙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机理,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耦合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1年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空间分异明显。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升到2021年的0.69,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26提高到2021年的0.57,公共健康水平在2021年达到0.64;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与公共健康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0.22上升到2021年的0.62,表现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其余盟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制约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年均障碍度分别为17.32%、8.74%、7.33%。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生态安全-公共健康 耦合机理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孙斌 杜松朴 +1 位作者 薛建春 童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以黄河流域内的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并结合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5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轻度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失调、濒临协调转化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最后通过预测未来5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发展过程,推断城市群均处于显著提升状态,且逐步达到初级协调阶段.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动力学模型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城镇化影响及门槛效应
5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9,共12页
采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验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 采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验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流域内所有城市的土地城镇化逐年递增,11个城市(州)出现人口流失导致人口城镇化递减;人口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在流域内存在区域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土地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当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低或者过高时,人口城镇化呈现抑制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土地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人口城镇化的单门槛效应。因此,黄河流域各城市应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控制土地城镇化高速发展,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的“人地挂钩”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居民消费,建立“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黄河流域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薛建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目的]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为深刻理解土地利用效率与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包含非期望产... [目的]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为深刻理解土地利用效率与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指标的Super-Window-DEA模型测度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效果与传导途径。[结果](1)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略有下降,上游(0.546 5)和下游(0.419 9)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中游(0.279 5);(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抑制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且政策的负向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也分别促进和抑制土地利用效率;(3)耕地所占比例与财政支出是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中介变量,且耕地比例是部分中介。[结论]建议在肥力较差、劳动力投入匮乏的土地上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鼓励黄河流域各城市开展未利用土地的开荒复绿工作,后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流域之间土地利用的不同功能开展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流域内城市之间的生态补偿,并充分借助信贷资金,引入生态产业化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补偿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双重差分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7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1 位作者 曹力博 刘蒙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9-124,共6页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间内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且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低于非资源型城市。二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低,三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高,且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制约作用在资源型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内减弱。产业多样化显著扩大了中高速、低高速发展城市之间和上中游、上下游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产业结构则缩小差异,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扩大了中高速发展类城市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其综合贡献度为-75.37%,缩小了低高速发展类城市间、上中游、上下游城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耦合协调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
8
作者 刘烜 孙斌 +1 位作者 薛建春 杜松朴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443,共9页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社会次之,经济发展最后。(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交互作用逐渐增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趋于优化。7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类别呈现出“过渡发展类—协调发展类”的改变,制约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滞后型和社会滞后型两大类。(3)2020—2025年,各城市群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仍不会达到优质协调,实现高水平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仍需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一体化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呼包鄂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薛建春 郑海潮 王雅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着耦合协调关系,研究2006-2015年呼包鄂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与相对发展度,以及各指标对协调度的影响,为呼包鄂经济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目的]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着耦合协调关系,研究2006-2015年呼包鄂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与相对发展度,以及各指标对协调度的影响,为呼包鄂经济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评价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协调关系与影响程度。[结果]①呼包鄂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均稳步上升,且呼和浩特的增幅最大,分别为0.373 8和0.362 6;②呼和浩特的土地利用效益始终滞后于城市化水平,而包头的土地利用基本同步于城市化发展,鄂尔多斯在2010-2014年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土地利用效益。③整个经济区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协调状况由弱到强。[结论]呼包鄂经济区内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发展整体协调状况良性发展,但各城市应根据目前的协调类型,努力加强城市社会化建设与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推进两者进入优质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化水平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生态脆弱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监测评价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建春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6-249,276,共5页
随着采矿业的迅速发展,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凸现。而土地复垦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矿区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复垦的研究当中,复垦方案实施监... 随着采矿业的迅速发展,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凸现。而土地复垦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矿区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复垦的研究当中,复垦方案实施监测评价有其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矿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评价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监测的五级评价等级,并划分了土地质量监测、生态监测、经济监测、社会监测和资金监测5个准则层21个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监测进行实例研究,发现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总体水平较好,通过复垦实施可以改善矿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土地质量状况一般。因此,在今后的复垦实施中要加大对土地质量的监测,采用多种手段改良目前的土地质量状况,确保复垦修复良性发展,增强复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土地复垦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公路工程项目生态评价——以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公路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建春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存在生态...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存在生态盈余0.242 702 hm2/人,建设后生态盈余为0.240 371 hm2/人。建设项目对地区生态压力影响较小;而且各项占用土地均在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内,从生态学角度证明该工程项目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公路工程 生态评价
下载PDF
基于Super-SBM和重心模型的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建春 郑海潮 王雅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7,共8页
运用CCR、BCC、Super-SBM模型和重心模型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内陆19个城市群在2007-2016年十年间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 运用CCR、BCC、Super-SBM模型和重心模型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内陆19个城市群在2007-2016年十年间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而土地利用效率重心呈现东西偏移幅度大于南北偏移幅度的特征。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率较优的城市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且城市群效率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发展的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土地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重心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建春 白中科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包头市 生态赤字
下载PDF
定题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建春 段红梅 蔡松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5-147,共3页
大量的网页资源和网页的动态特性突出了基于网页信息搜索系统的不断支持和升级的要求。搜索引擎系统中的爬行虫就是为搜集网页中的信息而设计的.爬行虫通过网页中的超链接方便了某个特殊网页快照的自动下载。讨论的根本是与爬行虫的内... 大量的网页资源和网页的动态特性突出了基于网页信息搜索系统的不断支持和升级的要求。搜索引擎系统中的爬行虫就是为搜集网页中的信息而设计的.爬行虫通过网页中的超链接方便了某个特殊网页快照的自动下载。讨论的根本是与爬行虫的内部架构发展相关。论文首先分析Web信息采集系统模型和爬行虫的搜索策略,给出一个适合中小型网站网页具体信息获取的爬行虫算法,并使用C++Builder工具实现程序。本文也给出了一些与主题搜索相关的程序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信息采集 搜索策略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财政、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基于面板联立方程和门槛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孙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7-905,共9页
为了探索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财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选取黄河流域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 SBM-SF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土地财政、经... 为了探索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财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选取黄河流域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 SBM-SFA模型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土地财政、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土地财政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且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促进土地财政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财政却不能通过经济增长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②土地财政在影响经济增长时存在土地利用效率的双门槛效应,证实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区域差异性。③黄河流域上下游的经济增长与土地财政具有互相促进作用,但中游的土地财政却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黄河流域内各城市要认清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改革土地市场,借助市场手段实现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建立以生态文明为主的土地财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SBM-DEA的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建春 吴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103,111,共7页
城市土地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序运行的空间载体,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变化规律,将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化建议。论文选取内蒙古12个盟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1-2017年内... 城市土地是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序运行的空间载体,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变化规律,将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化建议。论文选取内蒙古12个盟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1-2017年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研究表明:静态视角下,内蒙古城市2011-2017年平均土地利用效率为0.884,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盟市间效率差异较大;动态视角下,内蒙古各盟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5.9%,在2017年出现回落,主要受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投影分析发现,兴安盟、赤峰市与乌兰察布市距生产前沿面投影距离较大,此类城市需要减少投入冗余、扩大产出调整至有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SBM-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内蒙古
原文传递
生态脆弱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建春 蔡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4-207,共4页
基于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脆弱的平朔矿区自1987年以来耕地、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已... 基于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脆弱的平朔矿区自1987年以来耕地、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已破坏待复垦地和已破坏复垦地,这主要是因为矿区生产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与林地,从而造成了许多待复垦地,同时由于受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影响,矿区内复垦地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复垦后土地利用主要以林草地为主,所以无法拉动耕地面积的增长。(2)矿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显示上升态势,且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0,表明平朔矿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今后应加大对矿区的生态重建工作与土地复垦进程,保证矿区耕地平衡,促进矿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度 生态脆弱矿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效率分解、演化与收敛分析——基于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相关性 收敛性 黄河流域
下载PDF
2001-2020年包头市土地利用转型演变特征与生态安全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建春 曹力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282,共10页
[目的]从土地利用数量转型和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两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影响关系,为打造北疆生态屏障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rcGIS的信息图谱法分析包头市2001—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情况,采用综合... [目的]从土地利用数量转型和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两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影响关系,为打造北疆生态屏障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rcGIS的信息图谱法分析包头市2001—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情况,采用综合评价法分别测算土地生态安全、土地利用显性转型指数与隐性转型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分析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利用计量统计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1)研究时期内建设用地扩张主要以消耗耕地为主,总共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89.91 km^(2),新减耕地面积503.84 km^(2),新增草地面积84.43 km^(2);(2)研究时期内包头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并与土地利用转型处于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且显性转型与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度大于隐性转型与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度;(3)土地利用显性转型负向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则正向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结论]包头市不仅要重视土地利用转型的数量,更要重视已经转型土地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存量土地优化,流量土地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换 生态安全 信息图谱 包头市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型在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建春 蔡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利用平朔矿区3个时相的TM影像数据,结合矿区土地利用的实际特点,划分了耕地、林草地、工业及住宅用地、水域、交通用地、待复垦地和未利用地7种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研究了平朔矿区土地利用中灰色建模的方法以及求解过程。预测结果表... 利用平朔矿区3个时相的TM影像数据,结合矿区土地利用的实际特点,划分了耕地、林草地、工业及住宅用地、水域、交通用地、待复垦地和未利用地7种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研究了平朔矿区土地利用中灰色建模的方法以及求解过程。预测结果表明:矿区耕地逐渐下降,到2023年预计耕地面积18 173.21 hm2,占矿区总面积的45.4%;同时由塌陷地和排土场形成的待复垦地逐渐增多,预计2023年将达到3 849.62 hm2。因此,应该加大土地复垦的力度和进度,促进已复垦地尽快转为耕地,协调生产建设和生态建设对土地利用的改变速度,保证矿区各类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模型 土地利用 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