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武香 郑佳佳 +2 位作者 张丽丽 薛思妮 朱玲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正畸疗效、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患者对矫治的满意度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口腔正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咀嚼功能、固定、舒适性、便捷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口腔正畸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优化治疗效果,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正畸 护理干预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Palodent V3 成形系统用于上颌第一恒磨牙 II 类洞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英泽 薛思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PalodentV3邻面成形系统对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深龋树脂直接充填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近中邻面龋洞上颌第一恒磨256颗牙,单个充填牙194颗,成对充填牙31对。随机分为A组88颗、B组90颗和C组78颗。A组采用Paloden... 目的探讨PalodentV3邻面成形系统对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深龋树脂直接充填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近中邻面龋洞上颌第一恒磨256颗牙,单个充填牙194颗,成对充填牙31对。随机分为A组88颗、B组90颗和C组78颗。A组采用Palodent成形系统+P60树脂充填,B组采用PalodentV3成形系统+P60树脂充填,C组采用PalodentV3系统成形+SDR树脂+P60树脂充填。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由椅旁护士记录充填的时间。所有的充填完成后由另一名医生于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树脂充填体进行检查评价。结果A、B、C 3组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成功率均为100%,治疗后6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8.75%、100%和100%,治疗后12个月的成功率为98.75%、97.64%和97.29%。3组成功率在5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B、C 3组的临床操作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5 min、23 min和18 min。其中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PalodentV3成形系统和SDR树脂充填能良好地恢复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的邻接关系,缩短临床操作时间,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odent 成形系统 PalodentV3 成形系统 树脂充填 邻接关系
下载PDF
孕妇牙科焦虑症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3
作者 温艳丽 刘蕾 +4 位作者 韦智君 刘晓军 姚莉莉 徐勃 薛思妮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牙科焦虑症对新生儿出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对我院妇产科住院生产的542例孕妇牙科焦虑程度进行评分,调查其分娩后新生儿出生健康状况,包括孕周、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分析孕期牙科焦虑程度与... 目的探讨孕妇牙科焦虑症对新生儿出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对我院妇产科住院生产的542例孕妇牙科焦虑程度进行评分,调查其分娩后新生儿出生健康状况,包括孕周、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分析孕期牙科焦虑程度与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牙科焦虑程度较高组(MDAS≥15分)孕妇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牙科焦虑程度较低组(MDAS<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患有牙科焦虑症可能对新生儿出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牙科焦虑症 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 APGAR评分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口腔正畸模型管理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薛思妮 罗武香 +1 位作者 王斌 王芳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正畸科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运用PDCA循环实施模型有效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模型管理的效果。结果:PDCA实施后,2018年1月,7月,8月较2017年相应月份,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率明显降低(P<0.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正畸科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运用PDCA循环实施模型有效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模型管理的效果。结果:PDCA实施后,2018年1月,7月,8月较2017年相应月份,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率明显降低(P<0.05);模型查对率明显增加(P<0.01),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管理质量;由于实施了PDCA,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控制模型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模型差错的概率,保障模型的安全管理,增加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正畸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口腔正畸模型管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STA无痛局麻仪在下颌磨牙牙髓炎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英泽 汤琼 薛思妮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STA无痛局麻仪在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患者70例,患牙70颗,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行下颌阻滞麻醉,B组使用4%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行STA牙周韧带麻醉... 目的:比较STA无痛局麻仪在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患者70例,患牙70颗,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行下颌阻滞麻醉,B组使用4%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行STA牙周韧带麻醉,麻醉后行牙髓治疗。根据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评价麻醉效果,Kuttner面部表情法评价麻醉后的疼痛程度,Frankle治疗依从量表记录患者治疗的合作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中拔髓和根管预备成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麻醉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Kuttner指数高,而Frankle指数低。B组患者疼痛程度更低,术中配合程度更高。术后B组患者的舒适程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的牙髓治疗中,STA无痛局麻仪行牙周韧带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更高,术后舒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下颌磨牙 阻滞麻醉 STA 牙髓炎
原文传递
探究Twin-block矫治器矫正青少年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
6
作者 薛思妮 杨英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分析Twin-block矫正青少年替牙期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具体效果。方法:将研究时间设为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同时将研究对象设为我院收治的40名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包含20名青少年患者。甲组作为... 分析Twin-block矫正青少年替牙期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具体效果。方法:将研究时间设为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同时将研究对象设为我院收治的40名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包含20名青少年患者。甲组作为常规组,给予其直丝弓固定治疗;乙组作为观察组,给予其直丝弓固定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与上气道恢复情况。结果:乙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程度整体大于甲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与上气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数据具有较大差异(p<0.05)。讨论:给予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青少年)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可使患者指标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降低其出现不良症状的可能性,应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固定治疗组 直丝弓固定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组 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临床指标变化 上气道恢复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