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血塞通与丹参治疗前后多切变粘度改变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薛慎伍 葛树业 +3 位作者 陈青 管兴志 王树才 张兆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 丹参 药物治疗 多切变粘度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与梗塞灶大小、部位及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慎伍 葛树业 +5 位作者 陈青 王树才 张兆岩 彭艳 胡荣东 张象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31-32,共2页
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ET-1,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改变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梗塞组血浆ET-176.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6Pg/ml(P<0.01)。梗塞灶≤2cm3和... 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ET-1,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改变与ACI发病的关系。结果:梗塞组血浆ET-176.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6Pg/ml(P<0.01)。梗塞灶≤2cm3和>5cm3两组间血浆ET-1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病后一周内不同时间血浆ET-1有显著差异,其中24hET-1水平最高(P<0.01)。因此ET-1增高不仅可使血管收缩,诱发脑卒中发生,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对脑中风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内皮素 血浆 病程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薛慎伍 张兆岩 +3 位作者 王辉 郑虹 胡金娜 孔素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型肌电图仪测定脑梗死T2DM周围神经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用Au58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比... 目的研究脑梗死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型肌电图仪测定脑梗死T2DM周围神经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用Au58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比较脑梗死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肌电图改变的差异,分析脑梗死糖尿病组经甲钴胺、银杏达莫、拜阿司匹林、阿卡波糖(拜糖平)及胰岛素治疗后肌电图和血糖、GSP变化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糖尿病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波幅、潜伏期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MCV、SCV及GS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梗死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的肌电图变化明显,提示肌电图检查对脑梗死T2DM周围神经病变协助临床早期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塞淋巴细胞膜表面CD^(29)、CD^(18)含量与损伤部位、面积间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慎伍 刘凯军 +6 位作者 于万良 葛树业 陈青 王树才 张象温 张兆岩 唐军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ACI)整合素β1-β2链(CD29、CD18)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百分含量(统称含量),明确粘附分子量增高与ACI部位、面积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I不同部位、面积患者CD29、CD18含量。结果在基底节、内囊区分别...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ACI)整合素β1-β2链(CD29、CD18)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百分含量(统称含量),明确粘附分子量增高与ACI部位、面积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I不同部位、面积患者CD29、CD18含量。结果在基底节、内囊区分别为48.89、48.06,略高于其他部位(P>0.05)。在不同梗塞面积的研究中发现,6~9cm组、>10cm组CD29、CD18含量为53.53、46.69、63.82、58.36,显著高于0.5~2cm组的35.87、36.31(P<0.05)。结论CD29、CD18参与脑梗塞形成机制,而且含量的增高水平与面积成正比,因此可将CD29、CD18做为诊断脑梗塞最客观、最敏感、最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部位 整合素β1链 淋巴细胞膜 CD29 CD18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微量元素异常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薛慎伍 郑虹 +2 位作者 张兆岩 王辉 梁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53,共2页
用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及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微量元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脑动脉血流量。结果患者组外周血微量元素Mg、Cu、Pb低于对照组,Ca高于对照组(P均<0.01);右侧颈总动脉管径、收缩期血流... 用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及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微量元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脑动脉血流量。结果患者组外周血微量元素Mg、Cu、Pb低于对照组,Ca高于对照组(P均<0.01);右侧颈总动脉管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量元素异常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脑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微量元素 脑血流
下载PDF
老年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薛慎伍 王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85-2288,共4页
老年性脑卒中病情发展快,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使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不断降低,影响了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疗效及疾病预后〔1〕。脑卒中后营养障碍发生率约为15%,1 w... 老年性脑卒中病情发展快,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使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不断降低,影响了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疗效及疾病预后〔1〕。脑卒中后营养障碍发生率约为15%,1 w后上升30%〔2〕。因此,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应及时合理地给予营养支持,对改善老年性脑卒中疾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醒脑静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13种元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慎伍 张兆岩 +9 位作者 王辉 陈青 吴瑶 郑虹 孔顺利 胡金娜 孔素 邹雄 李心河 王惠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中13种元素水平变化及MoCa和ADL评分变化。方法血管性认知障碍组65例再分为醒脑静组34例、复方丹参组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晨间7~9时空腹抽取静脉血4~5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eckma...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中13种元素水平变化及MoCa和ADL评分变化。方法血管性认知障碍组65例再分为醒脑静组34例、复方丹参组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晨间7~9时空腹抽取静脉血4~5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产Spectraspan-V型三电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直读光谱仪测试分析。结果血管性认知障碍组血清中Zn、Ni、Cr较对照组低(P<0.05),而Fe、Ca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醒脑静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Zn、Se、Cd、Pb、Cu、Ni、Co、Li、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醒脑静治疗后MoCa评分明显增加,而ADL评分随着生活能力提高又显著下降(P<0.01),复方丹参治疗后MoCa评分也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DL评分在治疗后降低显著(P<0.05)。醒脑静组治疗后MoCa和ADL评分改善程度均较复方丹参组明显(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元素水平的影响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自由基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醒脑静 丹参 血清元素
下载PDF
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联用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慎伍 张兆岩 +1 位作者 郑虹 王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模型组(A组)、石杉碱甲+尼莫地平组(B组)、石杉碱甲组(C组)、尼莫地平组(D组)四组大鼠慢性脑...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尼莫地平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模型组(A组)、石杉碱甲+尼莫地平组(B组)、石杉碱甲组(C组)、尼莫地平组(D组)四组大鼠慢性脑缺血后不同治疗时间的VEGF、BDNF、caspase-3抗体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治疗B,C,D组细胞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又显著低于C、D两组(P<0.05)。在不同组的时程分析中,发现各组VEGF、BDNF、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其中B组降低较明显(P<0.01)。学习、记忆测试各个时程中B组成绩最好。结论石杉碱甲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有提高慢性脑缺血预后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大鼠 石杉碱甲 尼莫地平 认知能力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与损伤面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慎伍 徐承金 +3 位作者 钟莉 李伟 张兆岩 吕岩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中钙离子增高引起脑缺血的危害 ,并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提取外周血中血小板和红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一次性检测红细胞中的钙。结果 脑梗死组红细胞和血小板中钙离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和红细胞中钙离子增高引起脑缺血的危害 ,并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提取外周血中血小板和红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一次性检测红细胞中的钙。结果 脑梗死组红细胞和血小板中钙离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大面积梗死组钙增高又较中、小面积损伤组高 (P<0 .0 1 ,P<0 .0 5)。结论 红细胞中钙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 ,增加血液黏滞性 ;阻断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 ,导致脑缺血、缺氧 ;并提示钙离子增高的程度与损伤面积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红细胞 游离钙 损伤面积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受累脑区转化生长因子β_1阳性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慎伍 张建中 +2 位作者 李云峰 张兆岩 王雪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脑缺血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途径和机制,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大鼠自体血制作脑缺血模型,采用高敏感性TGF-β1抗体检测脑缺血区的不同部位TGF-β1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脑缺血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途径和机制,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大鼠自体血制作脑缺血模型,采用高敏感性TGF-β1抗体检测脑缺血区的不同部位TGF-β1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免疫组化显示,在大脑皮质、海马区及室管膜微血管处均有TGF-β1的阳性表达,其中以海马区及大脑皮质缺血区阳性表达较显著。对照组TGF-β1有表达但不显著。结论TGF-β1的阳性表达提示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TGF-β1阳性表达的水平与脑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TGF-β1的阳性表达的水平可作为超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血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TGF-Β1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阳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慎伍 刘春寒 +6 位作者 张兆岩 薛源 于晓敏 钟莉 王辉 胡金娜 孔素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403-4405,共3页
目的本文应用依达拉奉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通过观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探讨慢性脑缺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线结扎离断法制作大鼠颈动脉的局灶性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3 w后给予依达拉奉3 mg/kg腹腔... 目的本文应用依达拉奉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通过观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探讨慢性脑缺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线结扎离断法制作大鼠颈动脉的局灶性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3 w后给予依达拉奉3 mg/kg腹腔注射,于不同时间点用卒中指数评分标准和神经病学症状标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用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匀浆测定MDA和SOD的含量。结果脑缺血模型鼠卒中指数1~3 d死亡率为35%~3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缺血4 w MDA含量升高明显,12 w恢复正常,依达拉奉和脑蛋白水解物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脑蛋白水解物MDA含量增加不如依达拉奉组显著(P<0.01);脑缺血模型组和给药组在4 w时SOD含量明显减少,依达拉奉组和脑蛋白水解物组在8 w、12 w额叶皮层与海马区SOD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且依达拉奉组各时点SOD的含量均高于脑蛋白水解物组(P<0.01),但16 w后SOD含量恢复正常,脑缺血模型组在12 w时额叶皮质及海马区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脑缺血是痴呆的病理基础,梗死灶多发生在缺血的2~4 w,以分水岭区较多见;依达拉奉具有抑制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清除自由基、抑制脑水肿,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有效性优于脑蛋白水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血 依达拉奉 脑蛋白水解物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脑梗死血浆血小板膜TS与TxB_2、6-酮-PGF_(1a)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慎伍 葛树业 +4 位作者 王树才 李云峰 张象温 常青 徐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752-75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膜 凝血酶敏感蛋白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内钙离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慎伍 张兆岩 李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研究Binswager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探讨钙离子异常分布与Binswager病形成的关系 ,并寻找预防措施。Binswager病患者 2 6例 ,健康对照者 2 0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发现 ,Binswager病组血细... 研究Binswager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探讨钙离子异常分布与Binswager病形成的关系 ,并寻找预防措施。Binswager病患者 2 6例 ,健康对照者 2 0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发现 ,Binswager病组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重度脑萎缩组钙离子含量高于轻中度脑萎缩组。智能检查评分结果发现 ,痴呆组血细胞钙离子增加较正常组及痴呆前期组明显 (P <0 .0 5 )。结果提示 ,Binswager病形成机制与钙离子浓度分布异常有关。钙离子分布异常可能激活细胞内源性核酶和T淋巴细胞受体的交联诱发突触传递中神经递质释放 ,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小板聚集性改变 ,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应用钙拮抗剂可预防因脑循环障碍所致的Binswager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Binswagers病外周血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流式细胞术 红细胞 血小板 钙离子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慎伍 郑虹 +2 位作者 张兆岩 王辉 王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4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A组)和27例健康对照组(B组)体内钙、锌、镁、铁、铜、镉、铅7种微量元素变化,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的关系。方法采用LK98B型微量元素自动分析仪,取指血测量A、B两组治疗前7种... 目的观察4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A组)和27例健康对照组(B组)体内钙、锌、镁、铁、铜、镉、铅7种微量元素变化,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的关系。方法采用LK98B型微量元素自动分析仪,取指血测量A、B两组治疗前7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A组Ca2+,Fe2+,Cr2+含量(分别为3.10,244.81,0.067μmol/L)高于B组(1.31,220.19,0.04μmol/L),P<0.05;而Zn2+,Mg2+,Cu2+,Pb2+含量(分别为97.52,1.51,16.31,9.12μmol/L)低于B组(116.32,1.85,19.00,11.37μmol/L),P<0.05。Logarithmic regression相关分析表明,胆固醇水平改变与Zn2+呈正相关,r=0.50,P<0.05;两组间载脂蛋白与Ca2+呈正相关,r=0.51,P<0.05。其他脂质类虽呈正负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元素改变可使血脂代谢障碍,参与脑梗死形成机制,老龄人更应注意微量元素适量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痕量元素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增高对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慎伍 许荣家 赵玉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37,共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预后,受着很多因素影响,如出血的部位和量,病变的大小,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近年来我科住院并排除病前患血液系统疾病及其它原因造成感染的66例急性期SAH患者,就白细胞增高的机理与预后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预后,受着很多因素影响,如出血的部位和量,病变的大小,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近年来我科住院并排除病前患血液系统疾病及其它原因造成感染的66例急性期SAH患者,就白细胞增高的机理与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白细胞增高 预后
下载PDF
老年SBI、SBI性痴呆患者血浆ET、CGRP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慎伍 邓丕兰 +2 位作者 吴玉贤 胡荣东 唐军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SBI)、SBI痴呆发病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关系。方法经临床与头颅 CT或 MRI扫描检查确诊的 42例 SBI和 18例 SBI性痴呆患者。晨间取肘静脉血5毫... 目的分析老年无症状性脑梗塞(SBI)、SBI痴呆发病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关系。方法经临床与头颅 CT或 MRI扫描检查确诊的 42例 SBI和 18例 SBI性痴呆患者。晨间取肘静脉血5毫升、EDTA二钠抗凝,分离血浆-20℃下采用免疫分析(RIA)法统一检测。结果42例SBI和SBI性痴呆组血浆ET和CGRP分别以59.71、87.23、5074、41.21高于或低于对照组的 50.18、57.46,两者差异显著; P <0.05~0.01。 SBI性痴呆组ET的增高和CGRP的降低较SBI组显著, P <0.01。结论 ET增高、CGRP降低与 SBI及SBI痴呆的发病密切相关,如能早期有效地防治 SBI,将能降低SBI性痴呆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内皮素 降钙素相关肽 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脑梗塞血浆内皮素-1浓度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慎伍 李元奎 +2 位作者 张象温 王树才 陈青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 :对79例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1)研究 ,探讨脑梗塞发病机理,估价预后和制定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血浆中ET-1浓度。结果 :患病组血浆ET浓度(75.13±22.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14±... 目的 :对79例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1)研究 ,探讨脑梗塞发病机理,估价预后和制定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血浆中ET-1浓度。结果 :患病组血浆ET浓度(75.13±22.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14±23.42) ,P<0.01。轻病组预后较重病组好(P<0.05)。病灶越大血浆ET-1越高 ,预后差。血浆中不同ET-1浓度改变对脑梗塞预后影响较大 ,血浆ET浓度大于60Pg/ml以上时预后较ET浓度低的组差(P<0.05)。结论 :ET-1血浆浓度改变与病损程度和患病症状轻重有关。ET浓度异常增高可提示ACI预后不良。因此早期使用钙拮抗剂和脑神经保护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内皮素 血浆 预后 老年人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清中载脂蛋白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慎伍 胡荣东 +2 位作者 吴玉贤 潘继军 王惠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8期350-351,共2页
本文对2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ger病)患者的血小板中α颗粒数、血小板面积每平方微米中α颗粒数和血清中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测定,发现血小板α颗粒数、面积和APOA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APOB又显著高于... 本文对2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ger病)患者的血小板中α颗粒数、血小板面积每平方微米中α颗粒数和血清中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测定,发现血小板α颗粒数、面积和APOA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APOB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血小板中α颗粒减少、APOA的降低和APOB的增高可做为早期诊断Binswager病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血小板 超微结构 载脂蛋白
下载PDF
脑梗死溶栓前后大鼠皮层及海马细胞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慎伍 李云峰 +3 位作者 张向温 王树才 陈青 常青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1年第1期30-30,F003,共2页
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所致,其理想的治疗是尽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无疑早期溶栓治疗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缺血组织供血的重要手段之~.因此建立溶栓模型有利于对脑缺血性损害鼠神经功能损伤的观察及脑皮层和海马细胞病理... 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所致,其理想的治疗是尽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无疑早期溶栓治疗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缺血组织供血的重要手段之~.因此建立溶栓模型有利于对脑缺血性损害鼠神经功能损伤的观察及脑皮层和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进行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溶栓 海马 病理形态学 皮层 脑梗死 大鼠 手段 理想 行动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存活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慎伍 张建中 +3 位作者 郑虹 王辉 张兆岩 孔顺利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2-10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对大鼠脑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的影响和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的微血管修复再通的作用。方法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盐水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PV-6000两步免...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对大鼠脑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的影响和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的微血管修复再通的作用。方法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盐水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PV-6000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大脑皮层Survivin及VEGF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缺血组、盐水组、假手术组、正常组Survivin阳性表达数分别为67.32±7.34、23.63±4.63、18.21±2.17、2.56±0.11,VEGF阳性表达数分别为47.83±5.04、19.33±4.10、14.12±1.21、1.47±0.03,缺血组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缺血组大脑皮层神经元和室管膜上皮细胞等处Survivin阳性细胞表达明显。结论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Survivin阳性细胞的表达可抑制或减慢细胞调亡,介导VEGF促进微血管修复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存活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