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7
1
作者 薛旭凯 李高飞 江建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应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应用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11例、高速磨钻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JOA改善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声骨刀组和高速磨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22)min和(169±35)min、(191±116)m L和(216±123)m 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骨刀组术后引流量为(164±84)m L,低于高速磨钻组的(236±93)m L(P<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及改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骨刀组术中出现1例硬膜撕裂,两组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具有术后引流少和相对高效的优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高速磨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椎管成形术 超声骨刀 磨钻
下载PDF
原发性L5神经根黑色素细胞瘤1例报告
2
作者 薛旭凯 金健 +1 位作者 李高飞 江建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06%-1%[1]。文献报告的颅内和椎管内病例数几乎相同,椎管内硬膜内外均可发生,但多位于髓外硬膜下[2]。单纯涉及神经根者国外文献共报告6例[2-7],国内未...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06%-1%[1]。文献报告的颅内和椎管内病例数几乎相同,椎管内硬膜内外均可发生,但多位于髓外硬膜下[2]。单纯涉及神经根者国外文献共报告6例[2-7],国内未见报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 神经根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髓外硬膜下 良性肿瘤 文献报告 国外文献
原文传递
外科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方法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高飞 薛旭凯 江建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内固定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7例我院脊柱骨科与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颈椎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13例行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14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无内固定...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内固定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7例我院脊柱骨科与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颈椎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13例行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14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无内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按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疗效评定标准17分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复查颈椎X线平片及颈椎MRI,了解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内固定对其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后1~56个月随访,平均29.7个月,除2例复发外,其余患者术后根性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11.7分升高至末次随访时14.9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有出现鹅颈畸形的现象。结论无论是否行内固定,颈椎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内肿瘤 JOA评分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微纳米拓扑结构材料对移植细胞行为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贤祚 刘若妍 +2 位作者 薛旭凯 赵利 秦建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在再生医学和生物材料工程的研究中,材料与细胞的接触以及其相互作用是研究热点之一。除了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化学性质外,其几何拓扑结构的变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功能和行为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设计、调整材料接触表面的拓... 在再生医学和生物材料工程的研究中,材料与细胞的接触以及其相互作用是研究热点之一。除了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化学性质外,其几何拓扑结构的变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功能和行为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设计、调整材料接触表面的拓扑几何图案,可以调控细胞的各种功能和行为;而将细胞粘附配体选择性地修饰到材料表面,则可以将细胞定位在材料表面,研究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各项基本行为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细胞 行为功能 结构材料 拓扑结构 纳米 生物化学性质 材料表面 生物材料
原文传递
不同状态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及Laminin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赵利 曹欣 +6 位作者 欧阳钧 余磊 张贤祚 刘若岩 薛旭凯 卢智鹇 秦建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株(RSC96)共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大鼠腹膜腔巨噬细胞和RSC96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分别将RSC96细胞与未激活巨噬细胞、激活态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检测、Western blot分析、以及酶联ELISA测定等研究手段,比较各组NGF及LN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未激活巨噬细胞共培养组RSC96细胞NGF表达增强,激活态组表达明显增强;而各组LN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巨噬细胞对RSC96细胞NGF表达有促进作用,受其活化状态的影响,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影响RSC96细胞迁移功能的LN的表达作用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C96细胞 巨噬细胞 NGF LAMININ 共培养
原文传递
后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涛 白露露 +2 位作者 郝定均 葛朝元 薛旭凯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患者共31例,其中...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段非特异性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7~81岁,平均(66.90±6.19)岁。均为单一椎间隙感染。影像资料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伴椎管内脓肿形成,行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理标本行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感染控制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及融合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样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1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1.1±11.7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3.8±44.92)mL,平均随访时间(16.7±3.0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级由术前C级3例,D级17例,E级11例,改进至D级4例,E级27例。结论后路减压病灶清除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导致的疼痛,彻底清除病灶,缩短病程,促进感染愈合,固定可靠,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是治疗成人非特异性胸腰段脊柱感染并椎管脓肿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 胸腰段 椎管脓肿形成 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转移癌患者PKP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池华 白璐 +2 位作者 王文涛 薛旭凯 王爽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12期3088-3095,共8页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癌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97例胸、腰椎转移癌患者。比较分析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和6月疼痛视...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癌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97例胸、腰椎转移癌患者。比较分析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和6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EORTC QLQ-C30生存质量表评分变化。结果:9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KP术,手术时间从35 min^95 min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45.37 &#177;27.42 min。9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压迫脊髓或者神经根出现神经症状。术后1天、1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SDS评分、SAS评分、EORTC QLQ-C30评分同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KP治疗脊柱转移癌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T、三维及二维导航系统辅助椎弓根置钉的Meta分析
8
作者 田建宁 都金鹏 +2 位作者 张嘉男 薛旭凯 樊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9期1-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CT、三维(3D)、二维(2D)导航系统辅助置钉的精确度。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中椎弓根置钉精确度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后共得到597篇文献,最后有7篇文献纳入该Meta分析,7篇文献队列研究的质量评分均大于5分,... 目的系统评价CT、三维(3D)、二维(2D)导航系统辅助置钉的精确度。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中椎弓根置钉精确度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后共得到597篇文献,最后有7篇文献纳入该Meta分析,7篇文献队列研究的质量评分均大于5分,满足系统评价所需的质量条件。使用0级标准时(螺钉侵犯椎弓根皮质≤0 mm),3D组的置钉精确度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4,95%CI:0.57~0.97,P=0.03);使用临床可接受标准时(螺钉侵犯椎弓根皮质<2 mm),3D组的置钉精确度仍优于CT组(OR=0.48,95%CI:0.30~0.78,P<0.05)。在CT、3D、2D三组平行对照中,3D组与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02~1.65,P=0.13)。使用0级标准时,3D组置钉精确度明显高于2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40,95%CI:2.81~10.35,P<0.05)。使用临床可接受标准及平行对照时,3D组置钉精确度仍优于2D组(OR=4.87,95%CI:2.04~11.62,P<0.05;OR=9.77,95%CI:1.81~52.79,P<0.05)。结论 3D导航在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上优于CT导航和2D导航系统,可作为临床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航 二维导航 三维导航 椎弓根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急性胸腰椎骨折
9
作者 张雅东 王文涛 +4 位作者 张海平 李厚坤 薛旭凯 单乐群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9-1495,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急性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急性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2~68岁,平均45.9岁。致伤原因:扭伤10例,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7.1 d。损伤节段:T112例,T122例,L16例,L210例。X线片和CT检查示患者均有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征性表现,骨折线均累及前、中、后三柱且伴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伤椎压缩;MRI检查示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神经损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摄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Cobb angle,LCA)、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评价后凸畸形矫形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7~254 min,平均176.3 min;术中出血量400~950 mL,平均722.5 mL。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撕裂,经修补后未发生脑脊液漏,其余患者术中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LCA、SVA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E级17例、D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蛋壳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急性胸腰椎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在一定程度改善局部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蛋壳截骨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