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微环境中CXC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薛昭君 贾原 张俊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5-724,共10页
趋化因子是一种可以由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分泌蛋白,趋化因子受体在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表面也均有表达,趋化因子和其相配对的同源受体结合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调控肿瘤生长,包括激活信号通路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趋化因子是一种可以由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分泌蛋白,趋化因子受体在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表面也均有表达,趋化因子和其相配对的同源受体结合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调控肿瘤生长,包括激活信号通路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间接调控肿瘤及协调免疫细胞在组织内的迁移和定位后影响免疫反应调控肿瘤。趋化因子分为CXC、CC、CX3C及C四大类,研究较多的亚型为CXC和CC。鉴于CXC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广泛,且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一个有潜力的治疗靶标,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作用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改善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对CXC亚型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促肿瘤轴CXCR2/CXCLs、CXCR4/CXCL12和抑肿瘤轴CXCR3/CXCL9~11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对肿瘤的直接作用、对TME的间接作用、靶向治疗以及这3个轴所包含的受体及配体的预测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肿瘤微环境 肿瘤 免疫治疗 预测
原文传递
安罗替尼联合全身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昭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85-0187,共3页
分析安罗替尼联合全身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实际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收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0)予以安罗替尼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n=50)增加全身免疫治疗,对比治疗有关数据。结果... 分析安罗替尼联合全身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实际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接收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0)予以安罗替尼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n=50)增加全身免疫治疗,对比治疗有关数据。结果 差异化治疗分别于两组落实后,较对照组来说,实验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肝功能指标更理想、治疗优良率更高(均P<0.05),两组药品反应出现率差异度较小(P>0.05)。结论 在应用安罗替尼基础之上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全身免疫治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缓解肝功能受损情况,强化临床疗效,且药品反应较少,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全身免疫治疗 中晚期肝癌 药品反应
下载PDF
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介导T淋巴细胞对KIF20A阳性胰腺癌PANC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3
作者 贾原 张俊萍 +3 位作者 薛昭君 杨晓玲 冯慧晶 刘鹏敏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核细胞,再分别培养为树突样细胞(DC)及T细胞,并联合培养为DC-T细胞,同时应用维生素C干预DC-T细胞(vcDC-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12水平。将10、50、100、300 ng双抗装载的1×105个T细胞、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6、10 h后,明确杀伤率最高的双抗装载剂量;将DC-T细胞及装载杀伤率最高的双抗剂量的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4、6、8、10、12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聚集效应,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率。结果CD3/KIF20A双抗经SDS凝胶电泳鉴定,其分子质量为130000。与DC-T细胞比较,vcDC-T细胞的CD8+CD28+及CD40L亚群比例增加[(47.6±15.8)%比(38.2±7.6)%,(52.1±4.9)%比(44.7±3.2)%],负性调节细胞Treg比例降低[(4.3±0.8)%比(8.3±1.1)%],分泌的IL-2、IFN-γ、IL-12增加[(201.2±17.3)ng/L比(163.4±13.1)ng/L,(303.3±22.6)ng/L比(221.8±17.6)ng/L,(190.4±11.7)ng/L比(80.3±8.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100 ng CD3/KIF20A双抗装载T细胞对KIF20A+胰腺癌PANC1细胞有明显的靶向性,有最强的杀伤力。效靶细胞比20∶1、共培养4 h时,双抗vcDC-T细胞对PANC1细胞的杀伤率为(88.6±2.6)%,显著高于双抗DC-T组的(68.4±3.4)%及DC-T组的(39.2±2.1)%,杀伤率分别提高20%及45%以上。结论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DC-T细胞能显著提高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的杀伤率,维生素C干预后更进一步增强对双抗装载T细胞的细胞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驱动蛋白 抗体 双特异性 T淋巴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