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皮温、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金伟 王旭 +2 位作者 张新荣 马铮 陈涛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无并发症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膝皮温、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其在术后感染和非感染炎症反应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目的分析无并发症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膝皮温、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其在术后感染和非感染炎症反应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4天、7天、10天、14天、1月、2月、3月、6月测量双膝皮温、CRP和ESR,比较双膝皮温变化,分析双膝皮温差、CRP、ESR的变化规律,采用Spearman和Pearson法分析CRP、ESR与双膝皮温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膝皮温高于健膝皮温(P<0.05)。双膝皮温差、CRP、ESR均表现为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双膝皮温差于术后4天达到最大值,术后6月恢复至术前水平;CRP于术后4天达到最大值,术后1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SR于术后7天达到最大值,术后3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CRP、ESR与双膝皮温差变化均呈正相关(ρ=0.979,P<0.001;r=0.773,P=0.009)。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双膝皮温差、CRP、ESR均较术前一定程度升高,这可能是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皮温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感染 炎症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皮温与疼痛、肿胀程度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薛金伟 王旭 +2 位作者 陈涛平 马铮 王云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局部皮温与疼痛和肿胀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术后感染性炎症反应和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鉴别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无并发症...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局部皮温与疼痛和肿胀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术后感染性炎症反应和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鉴别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无并发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7 d、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患膝和健膝皮肤温度,并对患膝疼痛和肿胀程度进行评估,采用Pearson法分析双侧膝关节皮温差与患膝疼痛和肿胀程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患膝皮温高于健膝皮温(P<0.05)。术后双膝皮温差较术前升高,于术后3 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直到术后6个月患膝和健膝的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膝疼痛评分和双侧大腿周径差增大,分别于术后1 d和3 d达到峰值,直到术后3个月均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患膝疼痛评分(NRS)和双侧大腿周径差与双膝皮温差均呈正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膝皮温、疼痛和肿胀程度均表现为先迅速升高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皮温变化与疼痛和肿胀程度变化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由术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造成。手术半年以后患膝出现明显皮温升高,并伴随明显疼痛和肿胀,需警惕术后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皮温 疼痛 肿胀 炎症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经典切口与改良切口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薛金伟 任明远 +2 位作者 陈涛平 马铮 梁志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外侧皮肤麻木的影响,为减少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提供参考,同时对麻木产生的原因做出诊断。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名...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外侧皮肤麻木的影响,为减少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提供参考,同时对麻木产生的原因做出诊断。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名,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测量患者术后2周、1月、3月、6月、1年的皮肤麻木面积及麻木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术后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麻木的差异。结果改良手术切口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小于经典手术切口,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切口术后皮肤麻木面积小于经典手术切口(P<0.001);随时间变化,麻木面积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部分患者切口外侧麻木可完全恢复。结论改良手术切口较经典手术切口术后切口外侧麻木发生率更小;改良手术切口较经典手术切口对于减少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及麻木面积有积极的意义;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可诊断为隐神经髌下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切口 皮肤麻木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1
4
作者 薛金伟 戴富强 +5 位作者 姜源涛 凌丽 许玉娜 曹婧 张敏 焦建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3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3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卧床时间、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等,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内科并发症加重率、死亡率均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住院期间总费用、术中出血量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较PFNA内固定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术中出血量大的问题。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取得最大的临床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薛金伟 姜志刚 +2 位作者 杨光 李锐 尹维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瘢痕的增生。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瘢痕的增生。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Wistar大鼠10只;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为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产品。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制作大鼠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周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4组,其中3组培养基中维拉帕米药物浓度分别为10,50及100μmol/L,1组为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胶原含量和胞浆中的胶原含量。结果: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结果: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②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胶原含量:钙通道阻滞剂可使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胶原含量明显减少,以100μmol/L浓度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胞浆中的胶原含量增加,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以100μmol/L浓度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瘢痕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薛金伟 姜志刚 +2 位作者 韩冬 朱清远 尹维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3-524,共2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药浴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12w取材进行血管灌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药浴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12w取材进行血管灌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实验资料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补阳还五汤药浴组较对照组神经损伤处血管数目及交通支多,Ⅰ型胶原纤维增生少,髓鞘板层厚且走行规则。结论补阳还五汤药浴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损伤局部微循环,使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抑制神经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组织形态学 补阳还五汤 药浴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薛金伟 凌丽 张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4 mg.kg-1...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4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mg.kg-1.d-1。分别于术后12 w取材,进行血管灌注、Ⅰ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并对实验资料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损伤处血管数目及交通支多,Ⅰ型胶原纤维增生少,髓鞘板层厚且走行规则。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明显抑制神经瘢痕形成,改善神经损伤局部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长入,促进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组织形态学 钙通道阻滞剂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薛金伟 凌丽 张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只,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 w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4组,T50、T100、T200组分别...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只,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 w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4组,T50、T100、T200组分别含维拉帕米50、100及200μmol/L,C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Giemsa染色和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胶原含量和胞浆中的胶原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拉帕米可以改变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即趋于球形变,使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胶原含量明显减少,胞浆中的胶原含量增加,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以200μmol/L浓度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使成纤维细胞趋于球形变,减少胶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薛金伟 姜志刚 +2 位作者 杨光 李锐 尹维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向变圆且相互分离的方向改变,导致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向变圆且相互分离的方向改变,导致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2月龄清洁级Wistar大鼠10只,体质量200~220g。②实验方法: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周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两组,维拉帕米组加入含维拉帕米的DMEM培养液,浓度为100μmol/L,对照组不加药。③实验评估:48h后制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维拉帕米组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突起细小,胞间网状物质少,胞浆中粗面内质网萎缩且数量减少,囊泡丰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间基质较多,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丰富,囊泡少见。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能使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趋于球形变,可能对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成纤维细胞 瘢痕 超微结构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金伟 于雷 +2 位作者 孙蕾 王晓冬 朱清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108-2109,共2页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只,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w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2组,维拉帕米组加入含维...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只,制作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w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2组,维拉帕米组加入含维拉帕米的DMEM培养液,浓度为100μmol/L,对照组不加药。48h后进行Giemsa染色及制备扫描电镜标本,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维拉帕米组成纤维细胞生长稀疏,胞体呈圆形,胞浆内有较多囊泡,细胞突起细小,网状物质较少;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生长稠密,形态多样,多呈梭形或多角形,细胞间界限不清,互相连接或重叠,胞间网状基质较多,细胞突起粗大,胞间突起互相交联,胞浆内囊泡少见。结论维拉帕米能使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趋于球形变,可能同时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成纤维细胞 瘢痕
下载PDF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金伟 陈汉声 +2 位作者 王华伟 李静 王云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评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尺神经松解术后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且接受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术后给予肘段电刺激干预,每日一... 目的评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尺神经松解术后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且接受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术后给予肘段电刺激干预,每日一次,疗程为1个月;B组30例,术后给予肘上-手尺侧电刺激干预,每日一次,疗程为1个月;C组为对照组共30例,单纯行尺神经外膜松解前置术,未接受电刺激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天和术后1月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及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的NCV、CMAP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治疗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三组均较术前增加,三组的MEPLP均较术前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行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松解术术后尺神经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给予肘段电刺激干预后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尺神经
下载PDF
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金伟 何艳霞 +3 位作者 刘亚纯 李英英 卞琳 张珂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8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磁场干预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小和年龄均类似的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左侧),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 2 mT组、0. 6 mT组、1. 5 mT组,共4组。对照组只正常饲养... 目的观察磁场干预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小和年龄均类似的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左侧),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 2 mT组、0. 6 mT组、1. 5 mT组,共4组。对照组只正常饲养,不予其他处理; 0. 2 mT组、0. 6 mT组、1. 5 mT组除正常饲养外,分别给予低强度(0. 2 mT)、中等强度(0. 6 mT)、高强度(1. 5 mT)磁场干预,频率均为20 Hz,60 min/d。各组均于术后8周给予免疫组化和血管灌注,观察神经损伤瘢痕周围血管分布情况,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第8周,0. 2 mT组、0. 6 mT组、1. 5 mT组与对照组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0. 2 mT组、0. 6 mT组、1. 5 mT组神经瘢痕处血管密度分布比较均匀,血管走行比较规律,血管数量较多、密度较高。对照组血管密度分布不均,数量较少,走形欠规则。结论磁场能够改变神经瘢痕处血管的分布情况,从而影响神经损伤处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神经瘢痕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血管构筑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金伟 凌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41-2042,共2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制作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并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盐酸维拉帕米4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12 w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瘢痕胶原蛋白含量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4 w和12 w两个时相点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沉积量明显减少(P<0.05),神经瘢痕中的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有效抑制神经损伤处瘢痕形成,减少胶原蛋白沉积,为再生的神经纤维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周围神经 胶原蛋白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石杜鹃 凌丽 薛金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6-1067,共2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90只,A组为补阳还五汤药浴组,B组为补阳还五汤口服组,C组为单纯端端缝合组,每组30只。造模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7 d起,A组大鼠放入补阳...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药浴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90只,A组为补阳还五汤药浴组,B组为补阳还五汤口服组,C组为单纯端端缝合组,每组30只。造模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7 d起,A组大鼠放入补阳还五汤温热药液中游泳,隔日1次,5 min/次;B组用补阳还五汤制剂灌胃,隔日1次,3 ml/次;C组大鼠进行单纯端端缝合。3组均于术后6周取材进行电生理学、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补阳还五汤药浴可以明显减少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死亡,防止支配肌肉的萎缩变性,促进损伤后功能的恢复。结论补阳还五汤药浴可以在神经元、损伤局部、终末效应器多个平面、多个角度对神经修复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损伤与再生 补阳还五汤 药浴
下载PDF
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及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源涛 焦建宝 +1 位作者 薛金伟 王云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805-3810,共6页
背景: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虽然能够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是临床上对于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比较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及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23具(46... 背景: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虽然能够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是临床上对于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比较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及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23具(46侧)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标本进行分析,随机将标本分为内固定组和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每组23侧。内固定组标本行常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行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在万能试验机上测定股骨假体柄的力学性能,比较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及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1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的最大承载负荷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最大承载负荷趋势图显示,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最大承载负荷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2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轴向拔出试验位移显著短于内固定组(P<0.05);轴向拔出试验位移趋势图显示,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轴向拔出试验位移显著短于内固定组(P<0.05);3结果提示,与内固定植入物相比,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更加稳定,修复效果更佳,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 内固定 老年股骨颈骨折 轴向拔出试验位移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表皮厚度和汗腺神经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凌丽 江新梅 +2 位作者 薛金伟 汪淼 殷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表皮厚度和皮肤汗腺神经分布的变化。方法收集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小腿外侧皮肤标本各20例,进行常规HE染色和胆碱酯酶组化染色,使用C5型目镜测微尺镜下测量组织切片表皮厚度,使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表皮厚度和皮肤汗腺神经分布的变化。方法收集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小腿外侧皮肤标本各20例,进行常规HE染色和胆碱酯酶组化染色,使用C5型目镜测微尺镜下测量组织切片表皮厚度,使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切片的汗腺神经分布情况。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表皮变薄(P<0.05),支配汗腺的胆碱能神经数量明显减少(P<0.01),染色浅淡,密度不均,排列不规则。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营养障碍及自主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活检 表皮厚度 汗腺神经分布
下载PDF
有限减压及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建宝 郭召 薛金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90-92,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有限减压及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6例,患者行一期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的固定、... 目的评价有限减压及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6例,患者行一期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的固定、融合、矫形手术,采用VAS、OD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了临床随访,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率为75%,症状改善率为80%。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伤口感染3例,矫形效果丢失1例,无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术前要针对减压范围,固定部位和节段,植骨融合方式等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骨质疏松 固定 融合 矫形术
下载PDF
坐骨神经卡压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增祥 任宝 +1 位作者 薛金伟 王晓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坐骨神经卡压法建立大鼠周围神经卡压模型50只,设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按试验设计分别于12、18、24、30、36 w后入路取材(L4~L6),进行两侧神经元...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坐骨神经卡压法建立大鼠周围神经卡压模型50只,设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按试验设计分别于12、18、24、30、36 w后入路取材(L4~L6),进行两侧神经元计数、两侧神经元数目之比(L/R)等指标检测,观察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HE染色:术后12 w,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术后18、24、30、36 w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7.46%、12.24%、16.83%、20.98%,术后18 w发现'卫星现象',30 w时位于laminaⅨ区的前角细胞明显减少,局部可见大量神经胶质细胞。②电镜观察:脊髓前角细胞于12 w时可见核仁清晰,染色质分布均匀,呈正常染色质状态,但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18 w时染色质边集,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加剧,内质网进一步扩张,溶酶体消失;24、30、36 w核变小且深染浓缩,细胞空化,核周膜模糊不清,神经细胞趋向坏死。结论坐骨神经卡压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并随卡压时间延长、程度加重而加重且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卡压 脊髓前角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超微结构 卫星现象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永佳 孙玉鸣 +4 位作者 焦建宝 陈涛平 姜源涛 薛金伟 郭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0例单髁Hoffa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观察2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膝...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0例单髁Hoffa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观察2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观察组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FA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 重建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神经纤维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20
作者 凌丽 薛金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26-3228,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纤维标记物 蛋白基因产物9.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