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BMI与体脂含量和脂肪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82
1
作者 张荣欣 薛长勇 +3 位作者 郑子新 欧阳红 王伟琴 陆信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 : 调查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探讨体质指数 ( BMI)与体脂含量、腰臀围之间的关系。方法 : 对 1 0 0 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人体测量 ,按 WHO对亚洲成年人的 BMI新定义分为 5组 ,对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和生物电阻抗法 ( BIA法 ... 目的 : 调查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探讨体质指数 ( BMI)与体脂含量、腰臀围之间的关系。方法 : 对 1 0 0 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人体测量 ,按 WHO对亚洲成年人的 BMI新定义分为 5组 ,对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和生物电阻抗法 ( BIA法 )及皮褶厚度法体脂含量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 以 BMI法判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男性超重率和 度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 ,男女人群中 度肥胖发生率均较低 ;在相同 BMI组中 ,男性的平均年龄比女性低 ( P<0 .0 1 )。而 BIA法和皮褶厚度法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 BMI法 ,且女性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及肩胛下皮褶厚度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 BMI均与体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超重组的腰围平均值为 80 cm,而男性 度肥胖组的腰围平均值 >90 cm。结论 : 男性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年龄早于女性。以 BMI法判断肥胖和以 BIA法及皮褶厚度法体脂含量法判断肥胖有很大差别 ,仅以 BMI判断肥胖不够准确 ,尚需考虑年龄、性别及运动情况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BMI 体脂含量 脂肪分布 腰臀围 成人
下载PDF
桑叶多糖-肽复合物的降血糖血脂作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薛长勇 滕俊英 +3 位作者 邱继红 欧阳红 郑子新 张荣欣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桑叶 糖肽复合物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988名汉族成年人人体测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荣欣 薛长勇 +3 位作者 王伟琴 郑子新 张效良 李溪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成年人的人体测量值差异 ,以指导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将 988名 1 8~ 69岁健康成年人分成五个年龄段 ,分别对身高、体重、BMI、五个部位的皮褶厚度、三个部位的体围及生物电阻抗法体脂率进行了测...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成年人的人体测量值差异 ,以指导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将 988名 1 8~ 69岁健康成年人分成五个年龄段 ,分别对身高、体重、BMI、五个部位的皮褶厚度、三个部位的体围及生物电阻抗法体脂率进行了测量。结果 人体测量各指标均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性在 30岁以后 ,女性在 40岁以后躯干部位脂肪分布增多 ,以男性更明显。结论 通过百分位数法提出了各年龄组成年人人体测量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生物电阻抗 体脂 汉族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成年人去脂组织重、体脂含量与体重、身高和体围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荣欣 薛长勇 +3 位作者 郑子新 欧阳红 王伟琴 刘新焕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成年人 去脂组织重 体脂 体重 身高 体围
下载PDF
桑叶黄酮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长勇 刘英华 +6 位作者 张荣欣 郑子新 张月红 景洪江 张永 欧阳红 Eugene Che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191-4193,共3页
目的:观察桑叶提取物桑叶黄酮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在体外实验中,设立空白组、阿卡波糖不同含量组和桑叶黄酮不同含量组(终浓度为0,... 目的:观察桑叶提取物桑叶黄酮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在体外实验中,设立空白组、阿卡波糖不同含量组和桑叶黄酮不同含量组(终浓度为0,7.81,15.63,31.25,62.50,125.00,250.00mg/L)。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无抑制剂时α-糖苷酶活性为100%,检测桑叶总黄酮、HP-20树脂吸附黄酮和非吸附黄酮对α-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将昆明小鼠40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4组,即淀粉组、淀粉+HP-20吸附黄酮组、蔗糖组、蔗糖+HP-20吸附黄酮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淀粉(3g/kg)、淀粉(3g/kg)+HP-20吸附黄酮(500mg/kg)、蔗糖(1.5g/kg)以及蔗糖(1.5g/kg)+HP-20吸附黄酮(500mg/kg)。检测并比较1h、2h血糖水平。结果:①当阿卡波糖、桑叶总黄酮含量为0,7.81,15.63,31.25,62.50,125.00,250.00mg/L时,α-糖苷酶IC50=70.43,82.11mg/L。②在相同HP-20树脂吸附黄酮浓度条件下,α-糖苷酶活性分别为100.00%,94.61%,84.90%,63.04%,26.27%,11.37%和6.76%,其IC50=59.25mg/L;在相同HP-20树脂非吸附黄酮浓度条件下,α-糖苷酶活性分别为100.00%,90.55%,88.55%,85.91%,78.00%,69.91%和56.36%,其IC50=82.86mg/L。③在给予淀粉的糖耐量实验中,HP-20树脂吸附黄酮组1h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其淀粉对照组[(9.06±1.10),(11.13±1.45)mmol/L,t=2.1009,P=0.00209];在给予蔗糖的糖耐量实验中,HP-20树脂吸附黄酮组1h后血糖水平也明显低于其蔗糖对照组[(9.88±1.01),(12.75±1.17)mmol/L,t=2.1009,P=0.000014]。结论:体外实验提示桑叶总黄酮、HP-20树脂吸附和非吸附黄酮均具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中HP-20吸附黄酮对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阿卡波糖;体内实验也证实HP-20吸附黄酮能够抑制给予淀粉和蔗糖后1h血糖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 α甘露糖苷酶 树脂类 合成
下载PDF
苦瓜粗多糖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子新 滕俊英 +3 位作者 刘剑英 邱继红 欧阳红 薛长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苦瓜粗多糖提取物(CPS)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2 4只正常小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性经口给予动物葡萄糖3g kgbw ,实验组同时一次性给予CPS 1g kgbw ,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1型和2型糖尿... 目的 研究苦瓜粗多糖提取物(CPS)对正常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2 4只正常小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性经口给予动物葡萄糖3g kgbw ,实验组同时一次性给予CPS 1g kgbw ,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1型和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分别在随机进食和空腹情况下一次性经口给予CPS(1g kgbw) ,测定给药后2h、4h血糖水平,并与对照组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实验组小鼠给予CPS 0 . 5h、1h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低于对照组16 4 %和16 . 5 % )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和P <0 . 0 1)。2种糖尿病模型动物服用CPS后,各时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 . 0 5 )。结论 苦瓜多糖粗提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有改善作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随机及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多糖提取物 降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苦荞提取物对餐后血糖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月红 郑子新 +4 位作者 刘英华 滕俊英 张荣欣 刘新焕 薛长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苦荞提取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并分析该作用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实验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721分光光度计405nm测定的吸光度(A值)反... 目的:观察苦荞提取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并分析该作用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实验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以721分光光度计405nm测定的吸光度(A值)反映阿卡波糖和苦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②体内实验采用健康昆明雄性小鼠72只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组:淀粉组、淀粉+苦荞提取物组、蔗糖组、蔗糖+苦荞提取物组、葡萄糖组、葡萄糖+苦荞提取物组,每组12只。禁食12h后测体质量并取尾尖血测空腹血糖,按实验分组灌胃(淀粉、蔗糖剂量均为3g/kg,葡萄糖剂量为1.5g/kg;苦荞提取物浓度为2g/kg,与淀粉、蔗糖、葡萄糖混合后灌胃),淀粉耐量实验在灌胃1h后测动物尾尖血血糖,蔗糖、葡萄糖耐量实验在灌胃0.5h后测动物尾尖血血糖。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苦荞提取物终质量浓度为15.625~250mg/L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A值)分别为1.193,1.171,1.067,0.893,0.75;阿卡波糖终质量浓度为15.625~250mg/L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A值)分别为1.275,1.215,1.097,0.813,0.512。体内实验结果:小鼠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各耐量实验两组间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淀粉+苦荞提取物组小鼠餐后1h血糖明显低于淀粉组(t=1.701,P<0.05);蔗糖+苦荞提取物组小鼠餐后0.5h血糖明显低于蔗糖组(t=1.69,P<0.05);葡萄糖+苦荞提取物组小鼠餐后0.5h血糖与葡萄糖组相近(P>0.05)。结论:①苦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阿卡波糖相当。②苦荞提取物可降低餐后血糖,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荞麦 植物提取物 葡糖耐量试验 α葡精苷酶类
下载PDF
高脂肪、蔗糖膳食致肥胖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薛长勇 郑子新 +4 位作者 张荣欣 张效良 李溪雅 井上 修二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肪、蔗糖膳食的致肥胖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胰岛素血症的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和正常胰岛素水平的SD大鼠,饲以高脂肪、蔗糖和正常饲料,观察甘油三酯的代谢、胰岛素、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分析胰岛素与甘... 目的:探讨高脂肪、蔗糖膳食的致肥胖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胰岛素血症的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和正常胰岛素水平的SD大鼠,饲以高脂肪、蔗糖和正常饲料,观察甘油三酯的代谢、胰岛素、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分析胰岛素与甘油三酯生成、脂蛋白脂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脂肪膳食具有明显的增加体重和脂肪的作用,但高蔗糖膳食仅有促进脂肪生成的作用;两者均可引起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胰岛素水平提高脂蛋白酯酶的活性。高脂肪膳食引起外源性甘油三酯的升高,在脂蛋白脂酶的作用下,外源性甘油三酯进入脂肪细胞;高蔗糖膳食通过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内源性甘油三酯的分泌,在脂蛋白脂酶的作用下,内源性甘油三酯进入脂肪细胞。结论:高脂肪膳食和高蔗糖膳食导致肥胖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不同之处是前者引起外源性甘油三酯的升高,后者促进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产生。相同之处是两种膳食均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升高的胰岛素水平提高脂蛋白酯酶活性,在脂蛋白酯酶的作用下,甘油三酯进入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蔗糖 甘油三酯 肥胖
下载PDF
自制新型膳食纤维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子新 滕俊英 +4 位作者 薛长勇 张效良 李溪雅 陈国锋 马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水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及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及便秘患者的调节作用。方法 每天补充剂量为 10 g,高脂血症患者、便秘患者观察 30天 ,糖耐量异常患者观察半年。结果 膳食纤维组血清甘油三酯由 (4 .39± 4 .0...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水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及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及便秘患者的调节作用。方法 每天补充剂量为 10 g,高脂血症患者、便秘患者观察 30天 ,糖耐量异常患者观察半年。结果 膳食纤维组血清甘油三酯由 (4 .39± 4 .0 9) m mol/ L 降为 (2 .5 6± 1.91) mmol/ L,血清总胆固醇由 (6 .6 3± 0 .6 3) m mol/ L 降为 (5 .4 9± 1.11) m mol/ L;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IGT转为糖尿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膳食控制组。结论 新型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及调节血糖作用 ,并能显著改善便秘患者的通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高血脂症 糖耐量 便秘 糖尿病
下载PDF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长勇 刘英华 +3 位作者 王觐 郑子新 张月红 吴坚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结果有11人退出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分别有51人和50人,两组间性别分布没有差别。研究前、第2、4、6、8w,两组间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体力活动时间也无差别。与研究前相比,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w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指标明显降低,而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8w后TG、ApoB、ApoAII、ApoC2、ApoC3水平明显下降,且降低的程度均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蛋白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长链脂肪酸 BMI 体脂肪 甘油三酯 脂蛋白
下载PDF
苦荞黄酮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途径 被引量:40
11
作者 薛长勇 张月红 +4 位作者 刘英华 郑子新 张荣欣 景洪江 张永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苦荞黄酮类化合物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进行。选择昆明雄性小鼠64只。①体外实验: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检测苦荞黄酮对糖苷酶活性的影响。②糖耐量实验:分别在... 目的:探讨苦荞黄酮类化合物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实验室进行。选择昆明雄性小鼠64只。①体外实验: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检测苦荞黄酮对糖苷酶活性的影响。②糖耐量实验: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淀粉、蔗糖、葡萄糖耐量实验。取20只小鼠,实验前禁食12h后测空膜血糖,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苦荞黄酮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灌胃苦荞黄酮(1g/kg)+淀粉(2g/kg)混合物和淀粉(2g/kg),于灌胃后1h测定两组小鼠血糖。蔗糖、葡萄糖实验均应用以上两组小鼠,实验前均禁食12h测空腹血糖,苦荞黄酮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苦荞黄酮(1g/kg)+蔗糖、葡萄糖(2g/kg)混合物和蔗糖、葡萄糖(2g/kg),分别于灌胃后0.5h测定两组小鼠血糖。③三酰甘油实验:取20只小鼠,动物禁食12h后测空腹三酰甘油,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苦荞黄酮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灌胃给予苦荞黄酮(1g/kg)+橄榄油乳液(20mL/kg)混合物和橄榄油乳液(20mL/kg),于灌胃后1.5和3h测定三酰甘油。另取24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苦荞黄酮组和对照组各12只。两组均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苦荞黄酮组添加苦荞黄酮(0.5g/kg)。饲养4周后,禁食12h,取血测定两组小鼠血三酰甘油水平。④通过体外CV-1细胞培养检测苦荞黄酮对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α和γ的活性变化。 结果:纳入64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苦荞黄酮对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苦荞黄酮具有明显抑制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在高浓度(250mg/L)时,苦荞黄酮和阿卡波糖对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85.0%和62.6%。②苦荞黄酮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苦荞黄酮组小鼠口服淀粉1h后和口服蔗糖0.5h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23±1.86,9.73±1.05)mmol/L;(8.91±1.65,11.06±2.31)mmol/L(t=2.221,2.395,P<0.05)]。③苦荞黄酮对小鼠三酰甘油水平的影响:苦荞黄酮组小鼠口服橄榄油3h后血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33,9.00±2.91)mmol/L(t=3.198,P<0.01)]。给予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苦荞黄酮组小鼠的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17±0.27,1.30±0.18)mmol/L(t=2.144,P<0.05)]。④苦荞黄酮能够明显激活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α和γ的活性,且随着苦荞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苦荞黄酮具有降低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糖苷酶、三酰甘油,激活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和α而实现的,与以往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血糖 脂类/血液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对卧床、鼻饲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薛长勇 王伟琴 +3 位作者 李溪雅 李守濂 崔宝印 张效良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经鼻饲管投入支链氨基酸2周以后,卧床、鼻饲病人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正氮平衡,血浆前白蛋白、运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支/芳比值上升。同时,蛋白质分解代谢下降;24小时尿素氮下降,肌酐一身高指数上升,尿中3-甲基组... 经鼻饲管投入支链氨基酸2周以后,卧床、鼻饲病人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正氮平衡,血浆前白蛋白、运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支/芳比值上升。同时,蛋白质分解代谢下降;24小时尿素氮下降,肌酐一身高指数上升,尿中3-甲基组氨酸水平降低。结果提示:补充支链氨基酸能改善卧床、鼻饲病人的蛋白质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鼻饲 蛋白质代谢
下载PDF
握力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新胜 刘英华 +6 位作者 张永 徐庆 于晓明 王觐 杨雪艳 刘钊 薛长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握力(handgrip strength,HGS)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新入院老年患者1 343例进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评估营养... 目的探讨握力(handgrip strength,HGS)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新入院老年患者1 343例进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评估营养状况,测量HGS、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小腿围(leg circumference,LC)及收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指标。分析HG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判断营养不良的临界值。结果老年内科住院患者MNA-SF评估显示营养不良构成比为39.99%(男40.49%、女39.51%);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HGS、体质量、BMI、WC、LC、ALB、TG及HB均较营养正常组人群偏低,而年龄偏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优势手握力与MNA-SF评估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身高、体质量、BMI、WC、LC、ALB、TP、TG、HB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优势手握力预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ROC曲线下面积>0.7(P<0.05),男性患者的优势手握力<20.8 kg,女性<16.1 kg可以判断存在营养不良。结论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比例较高,HGS测量简单易行且经济,可用于评估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评价 微型营养评价精法 营养不良
下载PDF
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大鼠脂肪肝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长勇 郑子新 +3 位作者 张荣欣 欧阳红 陆信超 井上修二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 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脂肪肝形成机制。方法 : 雌性 SD大鼠分为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肥胖组 (VM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非损伤对照组 (sham) ,于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和伪性损伤 1 w后 ,留取肝脏作形态学观察和测定肝脏甘... 目的 : 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脂肪肝形成机制。方法 : 雌性 SD大鼠分为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肥胖组 (VMH)和下丘脑腹内侧核非损伤对照组 (sham) ,于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和伪性损伤 1 w后 ,留取肝脏作形态学观察和测定肝脏甘油三酯、磷脂酰磷酸水解酶、苹果酸酶、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及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活性。结果 : VMH组大鼠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增高 ,是对照组的 1 .8倍 ,肝脏磷脂酰磷酸水解酶、苹果酸酶、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显微镜下 ,在 VMH肥胖组大鼠肝细胞中可见有大量的脂质颗粒 ,而其对照组肝细胞中并没有见到类似的脂质颗粒。 VMH肥胖组大鼠肝细胞的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活性是对照组的 1 .1 5倍 ,而且肝脏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活性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明显的相关关系 (R=0 .86 3 ,P<0 .0 5 )。结论 : VMH肥胖大鼠肝脏甘油三酯的产生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活性均明显增高 ,但后者的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前者 ,这样可能导致肝脏中产生的甘油三酯不能被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及时从肝脏转运出去 ,而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积累形成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复内侧核损伤 脂肪肝 形成机制 下丘服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商品与自制匀浆膳对卧床病人营养及生化状况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英华 滕俊英 +4 位作者 欧阳红 邱继红 张永 张月红 薛长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商品匀浆膳与传统自制匀浆膳对长期卧床病人营养状况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病人39例,采用人群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每一位病人分别进行传统自制匀浆及商品匀浆管饲喂养,时间均为6个月。每月对其进行一次人体测量... 目的:比较商品匀浆膳与传统自制匀浆膳对长期卧床病人营养状况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病人39例,采用人群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每一位病人分别进行传统自制匀浆及商品匀浆管饲喂养,时间均为6个月。每月对其进行一次人体测量,收集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围(MAC)结果。每月检测两次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血胆固醇(TC)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清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CB)、血钙(Ca)、血磷(P)、血钠(Na)、血钾(K)等。取各种指标结果的平均值,比较两种不同匀浆膳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39例病人在观察期内服用自制或商品匀浆膳均未出现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除血Na商品匀浆膳组低于自制匀浆膳组(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配比合理的匀浆膳是老年卧床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剂,自制与商品匀浆膳均具有独自的特点和优势,应同时存在,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浆膳 营养 管饲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对餐后血糖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英华 滕俊英 +4 位作者 郑子新 张月红 张荣欣 刘新焕 薛长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896-5897,共2页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以拜唐苹为阳性对照,比较其与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取鼠尾尖血测血糖值的方法进行淀粉、蔗糖、葡萄糖耐量...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以拜唐苹为阳性对照,比较其与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取鼠尾尖血测血糖值的方法进行淀粉、蔗糖、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桑叶提取物终浓度为15.625~250mg/L时,表示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89,0.234,0.216,0.151,0.109;拜唐苹终浓度为15.625~250mg/L时,表示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69,0.221,0.182,0.168,0.13,说明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强于拜唐苹。糖耐量实验结果显示,口服桑叶提取物与淀粉、蔗糖、葡萄糖混合物后的小鼠血糖值分别为8.71,8.0,9.67,均低于单独口服淀粉、蔗糖、葡萄糖的小鼠血糖,即11.88,11.6,11.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P<0.05。表示桑叶提取物可降低餐后血糖。结论:桑叶提取物可降低餐后血糖,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直接抑制葡萄糖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下载PDF
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月红 王觐 +7 位作者 刘英华 郑子新 于晓明 张荣欣 张永 景洪江 徐庆 薛长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73例T2DM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分别补充安慰剂和微量营养素制剂,连续服用6个月。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人体测量和血... 目的探讨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73例T2DM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分别补充安慰剂和微量营养素制剂,连续服用6个月。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人体测量和血液及免疫指标检测。研究前1个月及研究期间每月随访1次,每2周记录1次饮食、运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感染情况登记。结果安慰剂组血糖≤6.1mmol/L者10例,血糖>6.1mmol/L者24例;干预组血糖≤6.1mmol/L者15例,血糖>6.1mmol/L者21例。6个月后,与安慰剂组血糖≤6.1mmol/L者相比,干预组血糖≤6.1mmol/L者叶酸含量明显增加,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感冒、化脓性指头炎、阴道炎或尿路感染、牙龈炎和口腔溃疡发生率均降低(P<0.05)。与安慰剂组血糖>6.1mmol/L者相比,干预组血糖>6.1mmol/L者叶酸、CD8+、CD4+/CD8+、糖化血红蛋白、不饱和铁结合力的变化值均较高(P<0.05),而感冒、肾盂肾炎或膀胱炎、阴道炎或尿路感染、牙龈炎和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论空腹血糖控制如何,补充微量营养素均可降低T2DM男性患者一般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微量营养素 感染
下载PDF
茶多糖对KKAy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和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长勇 邱继红 +3 位作者 滕俊英 欧阳红 郑子新 张荣欣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绿茶的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s,TPs)对KKAy遗传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gamma,PPAR-γ)活性的影响。方法:将TPs按500mg/kg剂量灌胃给予糖尿病KKAy小鼠,分... 目的:探讨绿茶的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s,TPs)对KKAy遗传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gamma,PPAR-γ)活性的影响。方法:将TPs按500mg/kg剂量灌胃给予糖尿病KKAy小鼠,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异生、胰岛素敏感性和果糖胺。体外CV-1细胞培养检测TPs对PPAR-γ活性的影响。结果:TPs不仅能改善KKAy糖尿病小鼠葡萄糖耐量,而且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果糖胺。TPs也能抑制糖异生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此外,TPs还能激活PPAR-γ,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使其介导的胰岛素敏感性增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KKAY糖尿病小鼠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
下载PDF
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对健康小鼠血糖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子新 唐晓伟 +1 位作者 薛长勇 张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7期9503-9507,共5页
目的: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健康昆明雄性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观察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糖尿病动物及患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营养科... 目的:紫背天葵乙醇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观察其对正常健康昆明雄性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观察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糖尿病动物及患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营养科实验室进行。①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淀粉组,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葡萄糖组,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淀粉及葡萄糖剂量分别为3.0g/kg体质量,2.0g/kg体质量,紫背天葵醇提物剂量为1.0g/kg体质量,与淀粉或葡萄糖混合后一起灌胃。淀粉耐量试验灌胃后1,2h测尾静脉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灌胃后0.5,1,2h测尾静脉血糖。②正常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0只,空腹4h后测定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后1,2h测尾静脉血糖。③20只正常健康小鼠,测尾静脉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双蒸水灌胃,实验组给予紫背天葵醇提物1.0g/kg体质量,灌胃的同时撤除饲料,小鼠自由饮水。灌胃后1,2h测尾静脉血糖。④以拜唐平为阳性对照,设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紫背天葵醇提物组、紫背天葵醇提物对照组(只加相应浓度的醇提物,不加反应底物,以去除提取物底色),用UV-120-0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05nm波长测定吸光度观察拜唐平和紫背天葵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纳入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失。①糖耐量试验结果:淀粉+紫背天葵醇提物组1h血糖显著低于淀粉组[(12.33±1.82),(10.32±1.14)mmol/L,P<0.01],葡萄糖+紫背天葵醇提物组0.5h和1h血糖显著低于葡萄糖组[(12.01±1.61),(10.15±1.23)mmol/L;(11.70±0.94),(9.62±0.74)mmol/L,P<0.01]。②空腹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1h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8.07±1.02),(6.93±0.76)mmol/L,P<0.05]。③随机进食小鼠血糖:灌胃紫背天葵醇提物后1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36±0.89),(7.82±1.07)mmol/L,P<0.05]。④α-葡萄糖苷酶活性:紫背天葵醇提物终浓度为25~800mg/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数抑制率IR50=320mg/L,拜唐平的半数抑制率IR50=258mg/L。结论:①紫背天葵醇提物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糖耐量,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进食血糖。②紫背天葵醇提物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紫背天葵 乙醇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荣欣 李婧 +8 位作者 刘钊 杨雪艳 刘英华 徐庆 张永 张新胜 王觐 于晓明 薛长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47-250,279,共5页
目的比较6种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分别用含2%的辛酸(C8∶0)、癸酸(C10∶0)、油酸(C18∶1)、α-亚麻酸(C18∶3)、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1... 目的比较6种脂肪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分别用含2%的辛酸(C8∶0)、癸酸(C10∶0)、油酸(C18∶1)、α-亚麻酸(C18∶3)、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周,12周时检测血脂及脂蛋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12周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辛酸(C8∶0)、癸酸(C10∶0)、油酸(C18∶1)对控制体质量增加的作用较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差异显著(P<0.05);6种脂肪酸均显示出不同程度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DL-C/LDL-C)增加的作用。辛酸(C8∶0)、癸酸(C10∶0)和α-亚麻酸(C18∶3)降低TC和LDL-C及升高HDL-C/LDL-C比值的作用比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显著(P<0.05)。结论中链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较长链的SFA降低小鼠体质量和血脂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酸 癸酸 油酸 Α-亚麻酸 棕榈酸 硬脂酸 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