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
1
作者 虞刚 方四发 +1 位作者 郭鹏 陈永达 《粘接》 CAS 2024年第7期165-168,共4页
为了提高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安全性,提出了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岩层的平均应力,获取的承载机理,明确地下溶洞嵌岩的地质特点,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容许承载力,利用BIM技术,完成地... 为了提高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安全性,提出了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岩层的平均应力,获取的承载机理,明确地下溶洞嵌岩的地质特点,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容许承载力,利用BIM技术,完成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BIM建模。根据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应力分量,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含溶洞地层中的平均约束应力,通过设定极限承载力阈值,评定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的评定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可以缩小评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嵌岩桩基 承载机理 极限承载力 平均约束应力
下载PDF
“小区”的起源、移植与影响--以洛阳涧西工业区的住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俊贤 虞刚 《世界建筑》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小区”是一个源自苏联的概念,是一种具有社会空间意义的住区模式。1950年代中后期“小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城市及社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小区”概念起源与移植的回溯,能够厘清我国现代住区的发展渊源,并明确我国... “小区”是一个源自苏联的概念,是一种具有社会空间意义的住区模式。1950年代中后期“小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城市及社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小区”概念起源与移植的回溯,能够厘清我国现代住区的发展渊源,并明确我国住区的特色。文章以洛阳涧西工业区的工矿企业住区为例,尝试分析“小区”在工业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于城市形态及社会空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 单位 洛阳 城市形态 社会空间
下载PDF
理性、经济与效率--最小住宅的起源与发展
3
作者 吴俊贤 虞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最小住宅为应对20世纪欧洲的住房危机而产生,其目的是提供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最小空间。自出现以来,最小住宅概念的影响不断扩大,涉及了前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住宅实践,并在今日的城市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性、经济与效率是贯穿在最... 最小住宅为应对20世纪欧洲的住房危机而产生,其目的是提供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最小空间。自出现以来,最小住宅概念的影响不断扩大,涉及了前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住宅实践,并在今日的城市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性、经济与效率是贯穿在最小住宅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要素,透过它们所展现出的最小住宅发展脉络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最小住宅的设计思路,进而为今天的住宅设计带来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住宅 套型 住区 人居环境
下载PDF
形态视角下近现代洛阳城市转型历史研究(20世纪初期到中期)
4
作者 吴俊贤 虞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基于对洛阳20世纪初到中期之间城市形态的分析,明确了洛阳先后在“军事”和“工业化”的推动下两次“避开旧城建新城”的城市扩展,分析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城市分别呈现的“传统的”、“军事的”以及“工业的”三种形态,... 基于对洛阳20世纪初到中期之间城市形态的分析,明确了洛阳先后在“军事”和“工业化”的推动下两次“避开旧城建新城”的城市扩展,分析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城市分别呈现的“传统的”、“军事的”以及“工业的”三种形态,并通过不同形态间的对比,展现了洛阳从前现代农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城市形态 城市转型 洛阳模式
下载PDF
色彩都市主义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运动空间景观改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晓钰 虞刚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2期61-69,共9页
在当代色彩都市主义理念下,空间色彩为低成本且可适应性较强的既有空间改造与更新设计手段。本文通过梳理当代景观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提出中小学校园运动空间景观改造的空间“色彩疗法”。通过分析深圳市中小学校园运动空间从强调集... 在当代色彩都市主义理念下,空间色彩为低成本且可适应性较强的既有空间改造与更新设计手段。本文通过梳理当代景观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提出中小学校园运动空间景观改造的空间“色彩疗法”。通过分析深圳市中小学校园运动空间从强调集体体育运动的“操场”向多元化的游戏场空间转变,提炼环境、空间、使用者的三重设计要素,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运动空间景观微改造的项目为设计实践,提出激活中小学校园既有运动空间景观的空间色彩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都市主义 空间色彩 改造 中小学 运动空间 游戏场
下载PDF
统一性的消失:关于西方古典建筑三段式构图的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俊贤 虞刚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三段式构图是西方古典建筑完整性的体现,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作为具有意义的形式系统,西方古典建筑平面、立面以及装饰细部中的三段式构图保证了建筑各个部分的完整,由此构成的建筑整体便是“完整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也... 三段式构图是西方古典建筑完整性的体现,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作为具有意义的形式系统,西方古典建筑平面、立面以及装饰细部中的三段式构图保证了建筑各个部分的完整,由此构成的建筑整体便是“完整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也确保了建筑意义的完整。对三段式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图逻辑。此外,三段式构图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不言自明的法则,到文艺复兴时期得以进一步的明确,而后又随着古典建筑的衰落而式微,这一过程所折射出的是历史发展中建筑思想的转变,对这种转变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建筑 三段式 构图 统一性
下载PDF
图解 被引量:5
7
作者 虞刚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91,共3页
图解是当代建筑学话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西方建筑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图解从现代建筑以来的发展进程,并对图解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运行机制作了深入阐述。在最后部分,简要分析了围绕图解建立起来的新数字建筑探索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关键词 图解 现代建筑 运行机制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摆动的建筑——从可变走向互动的智慧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虞刚 李力 方立新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6期26-30,共5页
21世纪之后不断快速更新的数字技术,为智能建筑系统的创造和运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为了更好地整合新技术和现有建筑系统,需要将新技术纳入特定的框架和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建筑智能系统的流畅运转。本文讨论了互动建筑的过去、发展和现... 21世纪之后不断快速更新的数字技术,为智能建筑系统的创造和运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为了更好地整合新技术和现有建筑系统,需要将新技术纳入特定的框架和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建筑智能系统的流畅运转。本文讨论了互动建筑的过去、发展和现状,以塑性结构的互动模型作为典型研究对象,探索和研究如何设计可变以及互动结构的原型模型,以便对智慧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建筑 可变结构 自控系统
下载PDF
论建筑的变形 被引量:3
9
作者 虞刚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89,共3页
“变形(”Deformation)是近些年来西方当代建筑形态讨论最多的话题。这里的“变形”不是一种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的转变,也不是一种从正交几何形体向曲线形体的转变,它更多的是对已有或现有形态的脱离和去除。对“变形”的讨论将有利... “变形(”Deformation)是近些年来西方当代建筑形态讨论最多的话题。这里的“变形”不是一种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的转变,也不是一种从正交几何形体向曲线形体的转变,它更多的是对已有或现有形态的脱离和去除。对“变形”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打破已有建筑风格或历史风格论,有利于我们通过新兴的数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发现关联 反风格
下载PDF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虞刚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MVRDV是当今荷兰重要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他们的建筑创作观念和方法体现了他们对现代荷兰社会及其城市、建筑和景观的独特理解。着重论述了他们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作品,并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他们在探索新颖而独特的各种建筑模式的过程... MVRDV是当今荷兰重要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他们的建筑创作观念和方法体现了他们对现代荷兰社会及其城市、建筑和景观的独特理解。着重论述了他们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作品,并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他们在探索新颖而独特的各种建筑模式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和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格 建筑创作 MVRDV
下载PDF
定义互动建筑 被引量:4
11
作者 虞刚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8期62-63,共2页
为了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空间,同时适应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采取多元化跨学科的整合设计研究。互动建筑环境试图整合建筑、电子元件和机械装置,以便创造一种遍布感应装置及其它电子装置的互动建筑环境。这种建筑能根据周围环境条件... 为了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空间,同时适应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采取多元化跨学科的整合设计研究。互动建筑环境试图整合建筑、电子元件和机械装置,以便创造一种遍布感应装置及其它电子装置的互动建筑环境。这种建筑能根据周围环境条件、人体活动以及其他建筑问题,利用数字装置收集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同时以此为依据即时或延时调整自身形态或物理状态,以便创造更加有意义的活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建筑环境 普及运算
下载PDF
人性化空间的诠释——基斯·克里斯蒂安事务所作品印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虞刚 《华中建筑》 2003年第3期25-27,共3页
基斯·克里斯蒂安是当代荷兰一名重要的青年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材料真实性的深入理解。本文着重分析他的三个建筑作品,并阐述了在探索各种不同的建筑模式过程中,他所采用的新颖方法和观念。
关键词 建筑作品 建筑师 建筑设计 基斯·克里斯蒂安事务所 人性化空间 建筑模式 荷兰
下载PDF
凝视折叠 被引量:9
13
作者 虞刚 《建筑师》 2003年第6期35-39,共5页
我不喜欢点,我觉得注明点是很荒谬的,并不是线在两点之间,而是点在若干条线的交叉处,线永远是不规则的,点只是线的折曲, ——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 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
关键词 德勒兹 埃森曼 斯托克 文丘里 抽象机器 分叉 空间观 UNFOLDING VISIO 视觉形象
原文传递
“底”,从有意走向无意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刚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0-122,共3页
图/底是当代建筑学话语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底/图问题的分析(而不是给予他们一个恒定不变的定义),向读者表明底/图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是如何扮演了一个发动机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说明不断变化的图/底及其关系是怎样促使底从... 图/底是当代建筑学话语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底/图问题的分析(而不是给予他们一个恒定不变的定义),向读者表明底/图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是如何扮演了一个发动机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说明不断变化的图/底及其关系是怎样促使底从固定走向自由,从有意走向无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图 二元论 流动
下载PDF
图解的力量——阅读格雷格·林恩的《形式表达——建筑设计中图解的原-功能潜力》 被引量:7
15
作者 虞刚 《建筑师》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并评述了美国建筑师格雷格·林恩所写的题为《形式表达——建筑设计中图解的原-功能潜力》的文章。在林恩的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荷兰建筑师本·凡·伯克尔的作品,并借此阐述了自己对图解的理解和认识。在林恩看来... 本文着重分析并评述了美国建筑师格雷格·林恩所写的题为《形式表达——建筑设计中图解的原-功能潜力》的文章。在林恩的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荷兰建筑师本·凡·伯克尔的作品,并借此阐述了自己对图解的理解和认识。在林恩看来,抽象图解是伯克尔思考和分析设计中的模糊特性的工具。图解既不是意指性陈述,也不是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 阅读 图解 文章 潜力 形式 理解 建筑设计 建筑师 荷兰
原文传递
让空间自由一会儿 建筑师教师王飞、宋刚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虞刚 王飞 宋刚 《时代建筑》 2011年第2期54-61,共8页
文章一方面介绍了两位青年建筑师王飞和宋刚的教学、实践及思想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思考。同时,希望借助这两方面的阐述为读者建立阅读的互动,以便全方位地展现两位青年建筑师的教学、实践和思想空间。
关键词 自由 行为 设计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建立“学术村”——探析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虞刚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6期156-158,共3页
弗吉尼亚大学校园是许多美国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源头,同时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大学校园规划和建设。文章将分析和梳理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的设计规划思想、具体设计实践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对"学术村"概念进行剖析。
关键词 弗吉尼亚大学校园 托马斯·杰斐逊 学术村
下载PDF
自创生建筑的来源与发展简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虞刚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5期33-35,共3页
近年来,建筑重新从自然、科学与技术中寻找建筑设计的生成模型。实际上,这是长时间以来建筑师、工程师和理论家们探索自创生建筑系统和自生成建筑的一部分。在科学与建筑都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同时,自生成已经是建筑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生物学 自创生 建筑实验
下载PDF
走向边缘的建筑设计——论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过程中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刚 《华中建筑》 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
信息社会的来临已经迅速改变了人们惯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针对这种社会背景,建筑设计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它将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它将强调与多种学科的综合,强调在多层面中汲取文化和技术的广泛源泉,才能最终满足新型社会条件下... 信息社会的来临已经迅速改变了人们惯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针对这种社会背景,建筑设计必须做出相应转变,它将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它将强调与多种学科的综合,强调在多层面中汲取文化和技术的广泛源泉,才能最终满足新型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建筑的复杂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信息社会 建筑艺术 建筑空间
下载PDF
走经验与理论的结合之路——关于中国建筑研究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虞刚 王昕 《建筑师》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建筑研究要摆脱已有意识形态的影响,要认识到建筑理论研究不可能具有像数学和物理学那样的普适和绝对理论,只可能有客观和主观双向互动的以及针对具体状况下的分析概念。要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建筑研究,应强调中国长期以来在认识... 建筑研究要摆脱已有意识形态的影响,要认识到建筑理论研究不可能具有像数学和物理学那样的普适和绝对理论,只可能有客观和主观双向互动的以及针对具体状况下的分析概念。要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建筑研究,应强调中国长期以来在认识论上形成的紧密联系经验与概念的传统。从中国建筑的实践历史中提炼分析概念,走经验与理论结合之路,发扬实践历史传统,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建筑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弃普适建筑理论 批判西方中心论 发扬实践历史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