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1
作者 高风英 佟延南 +6 位作者 曹建 刘志刚 王淼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分析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的这些位点与其体质量及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等6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并在尼罗罗非鱼高要子代群体和番禺群体中验证,将获得的体质量和形态相关位点进一步在尼罗罗非鱼海南群体中验证。【结果与结论】高要亲代群体和子代群体中,分别有6个位点[S3(A-400G)、S4(A-469T)、S5(I-539D)、S6(A-881G)、S7(A-888G)和S12(C-1365T)]和5个位点[S3、S5、S11(I-1358D)、S13(C-1511T)、S14(A-1539T)]与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POU1F1基因11个SNP位点中,未发现与番禺群体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相关联的位点。POU1F1基因6个SNP位点与海南雌雄群体关联分析表明,S4位点与海南雌性群体体质量相关,S3和S5位点与雄性群体体质量相关。双倍型与各群体体质量、各形态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体宽相关双倍型2个;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雄性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双倍型;在海南雌性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相关的双倍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OU1F1 SNPs 双倍型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淼 莫洁琳 +6 位作者 韦领英 莫航 杨世宇 衣萌萌 范梓健 张紫玥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鲤的混养,对照组为鲤单养组。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罗非鱼混养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罗非鱼 水体 底泥 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验证
3
作者 刘志刚 高风英 +6 位作者 佟延南 衣萌萌 王淼 朱海 卢迈新 可小丽 曹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_(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和UNH985)在高要F_(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_(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在外群中的验证结果显示,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番禺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M642、UNH130和UNH9853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海南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GM642、UNH130和UNH9853个微卫星位点在尼罗罗非鱼不同世代和不同群体中均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GM642的DD和HH基因型,UNH130的AD、BC和FF基因型,以及UNH985的GH和CF基因型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可作为尼罗罗非鱼潜在的生长相关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要群体 生长性状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不同鱼类和采样时间的养殖池塘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
4
作者 王淼 黄秋标 +4 位作者 李庆勇 朱德兴 王瑞宁 衣萌萌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环境微生态调控。在不同季节采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水样,分析硝酸盐氮(NO3-N)...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环境微生态调控。在不同季节采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水样,分析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水体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月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和菌群结构不同于其他采样时间,养殖鱼类种类对池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不同采样时间的池塘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同一采样时间不同养殖鱼类池塘的理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1月尼罗罗非鱼池塘中的NH4-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且显著高于4月和7月(P<0.05);1月TP含量显著高于4月、7月和10月(P<0.05)。1月斑点叉尾鮰池塘的TP和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月份(P<0.05)。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检测到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强,对酚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弱,4月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尼罗罗非鱼池塘。高通量测序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的绝对优势菌门。hgcI clade、CL500-29 marine group和C39等是参与池塘水体氮磷循环的主要菌属。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淡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规律、更有针对性地构建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化处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斑点叉尾鮰 养殖池塘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YF5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不同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佟延南 高风英 +6 位作者 刘志刚 王淼 曹建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46,共12页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将获得的生长相关位点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要亲代群体中S18(G-1739C)位点与体质量、体宽显著相关(P<0.05),S3(A-113G)和S4(C-170T)位点与全长显著相关(P<0.05),S5(C-323T)和S24(C-2345T)位点与头长显著相关(P<0.05);高要子代群体中,S3、S4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S24位点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在番禺群体中获得的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别为S7(A-626T)、S21(C-2090G)和S32(G-2759T),与全长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S7;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双倍型与各群体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与全长、头长、体高显著相关的双倍型各1个,在高要子代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双倍型1个,在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双倍型。研究表明,从高要群体MYF5基因上获得的S3、S4和S183个SNP位点可能影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状或与之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以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源性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倍型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行为与生理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衣萌萌 于赫男 +2 位作者 林小涛 许忠能 周小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6,110,共7页
研究设定40、80、120、160 ind.m-24个密度梯度,观察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行为与生理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昼夜活动频率,昼夜游走距离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各密度水平的游走距离均在摄食中阶段最高.不同密度下,... 研究设定40、80、120、160 ind.m-24个密度梯度,观察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行为与生理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昼夜活动频率,昼夜游走距离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各密度水平的游走距离均在摄食中阶段最高.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每天摄入食物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摄食能量分配于生长的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P<0.05),而消耗于排泄和代谢的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P<0.05).对虾过氧化物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增大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态势(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密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则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P<0.05).实验表明,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活动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增大,而生长速度和免疫水平则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胁迫 凡纳滨对虾 行为 能量收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行为和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衣萌萌 孙国祥 +3 位作者 杜以帅 刘鹰 王顺奎 于凯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养殖基地和同一批次的大西洋鲑,其中现场实验鱼选自生产车间健康的和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养殖鱼,攻毒实验中处理组实验鱼每尾背肌注射100μL、浓度为3.05×107CFU/m L的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现场实验表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临界游泳速度较健康鱼低26.7%(P<0.05),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从攻毒的第4天开始,处理组大西洋鲑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6天的变化最为显著,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了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了63.3%和23.9%(P<0.05),且处理组4种血细胞数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大西洋鲑游泳行为(临界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以及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快速判断其健康状况,为病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杀鲑气单胞菌 游泳行为 血细胞 病害预警
下载PDF
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及其传播方式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德锋 袁伟 +5 位作者 可小丽 刘志刚 曹建 卢迈新 王淼 衣萌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614,共9页
为分析2007—2015年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分离并收集了248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毒力基因和前噬菌体等分型方法对248株无乳链球菌进行了分子遗传特征分... 为分析2007—2015年中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分子特征和流行情况,分离并收集了248株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毒力基因和前噬菌体等分型方法对248株无乳链球菌进行了分子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29株无乳链球菌(92.3%)的分子血清型是Ⅰa型,其余19株均是Ⅰb型(7.7%)。MLST分析结果表明,所有Ⅰa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7型,所有Ⅰb型无乳链球菌都是ST261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29株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1型;19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型相同,即V2型。前噬菌体检测结果表明,Ⅰa-ST7型无乳链球菌可分为两种前噬菌体基因型,分别是P1型(36株)和P2型(193株);Ⅰb-ST261型无乳链球菌的10个前噬菌体基因都是阴性,即P3型。根据以上4种分子分型方法可将248株无乳链球菌分为3种基因型,即Ⅰa-ST7-V1-P1型、Ⅰa-ST7-V1-P2型和Ⅰb-ST261-V2-P3型。2010—2011年主要流行菌株由Ⅰa-ST7-V1-P1型转变为Ⅰa-ST7-V1-P2型,其中Ⅰa-ST7-V1-P1型是2011年之前的主要流行菌株,Ⅰa-ST7-V1-P2型在2011年及之后成为主要流行菌株。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同时,根据我国罗非鱼主养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特点,推测我国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是通过苗种或水体等介质进行传播的,属于输入性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子血清型 MLST 毒力基因 前噬菌体
下载PDF
不同流速下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丹 林小涛 +1 位作者 朱志明 衣萌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8-585,共8页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探讨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及相关游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了杂交鲟幼鱼在0.1、0.3、0.5 m/s三种流速和静水条件下的游泳状...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探讨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及相关游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了杂交鲟幼鱼在0.1、0.3、0.5 m/s三种流速和静水条件下的游泳状态、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杂交鲟幼鱼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游泳状态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减少,而逆流后退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增加,顺流而下时间比例有所上升。在0.0—0.3 m/s的流速范围内,杂交鲟幼鱼各个时段的平均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0.3 m/s流速下分别达到100%﹑(2.53±0.34)Hz和(490.99±164.59)mg O2/(kg.h)。当流速增加至0.5 m/s时,在趋流率仍保持100%的情况下,其耗氧率相比0.3 m/s增加了21.86%,而摆尾频率却减小了6.70%。实验过程杂交鲟幼鱼趋流率与摆尾频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摆尾频率与耗氧率在大部分时段却无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流速组杂交鲟幼鱼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趋流率均相对稳定;但摆尾频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耗氧率则在实验前9h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提示: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的变化与流速有关,而反映运动强度大小的摆尾频率与活动代谢率的关系受到游泳状态的显著影响,同时也与运动代谢特征的时间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流速 游泳状态 趋流率 摆尾频率 耗氧率 活动代谢
下载PDF
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选育群体世代间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刚 曹建 +4 位作者 高风英 可小丽 王淼 衣萌萌 卢迈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揭示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背景及其选育群体世代间的遗传变异,采用13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3个不同选育世代(F2、F4和F6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进一... 为了揭示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背景及其选育群体世代间的遗传变异,采用13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3个不同选育世代(F2、F4和F6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与高要(GY)、惠州(HZ)、茂名(MM)和无锡(WX)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F2、F4和F63个选育世代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呈现出随着选育世代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仍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0.5);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为GY群体>MM群体>HZ群体>WX群体,其中GY群体、MM群体和H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3个选育世代;随着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世代增加,世代间遗传距离(D_(a))逐渐增大(F2~F4的D_(a)=0.1556,F4~F6的D_(a)=0.3757),遗传分化系数(F_(ST))也逐渐升高(F2~F4的F_(ST)=0.0364,F4~F6的F_(ST)=0.1111);在UPGMA系统进化树中,3个选育世代群体与HZ群体、GY群体聚为一支,说明它们的遗传背景相近;罗非鱼“粤闽1号”3个选育世代母本的与4个地理群体中的GY、HZ和MM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中等,与WX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大。研究表明: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遗传分化不断加剧,F6与F2、F4遗传分化中等,但仍保持着较高遗传多样性,具有进一步选育潜力;4个尼罗罗非鱼地理群体中G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与选育群体F6的遗传距离适中(D_(a)<0.54),可作为潜在的引种群体与罗非鱼“粤闽1号”母本的选育群体进行杂交,从而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选育世代 遗传差异 微卫星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结构特征及其与鱼体健康状况相关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淼 卢迈新 +2 位作者 衣萌萌 曹建 高风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8-1157,共10页
黏膜及其表面的共生菌群是鱼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探索养殖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是否与其健康状况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无乳链球菌腹腔注射攻毒48 h后存活和濒死尼罗罗非鱼为检... 黏膜及其表面的共生菌群是鱼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探索养殖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是否与其健康状况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无乳链球菌腹腔注射攻毒48 h后存活和濒死尼罗罗非鱼为检测对象,检测攻毒前后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健康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均存在优势菌群,主要为特吕珀菌属、硫杆菌属、弓形杆菌属、海单胞菌属和弧菌属。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存活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与感染前无显著差异;与存活组相比,濒死尼罗罗非鱼的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多样性下降,其中弓形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海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等含量显著下降,链球菌属含量占总菌群的55.30%±1.24%,表明养殖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可能与其健康状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皮肤 共生菌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鱼体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淼 衣萌萌 卢迈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6-232,共7页
鱼体的生长速度、摄食状况、器官和组织的发育、抗病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都与鱼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如何科学地评价鱼体的健康状况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鱼体... 鱼体的生长速度、摄食状况、器官和组织的发育、抗病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都与鱼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如何科学地评价鱼体的健康状况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鱼体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生物技术,开发鱼体健康状况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水产养殖鱼体的健康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体 健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下载PDF
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代谢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淼 衣萌萌 +1 位作者 王瑞宁 卢迈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28-135,共8页
【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 【目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养殖季采集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检测底泥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氮含量,并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含磷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结果】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养殖初期;底泥中的微生物能较好地利用β-甲基-D-葡萄糖苷、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醛酸、吐温80、D-甘露醇、肝糖、D-纤维二糖等只含碳的碳源和L-天门冬酰胺、N-乙酰-D-葡萄糖胺(AWCD>0.5)等含氮碳源,也可以利用D,L-α-磷酸甘油、葡萄糖-1-磷酸(AWCD<0.5)等含磷碳源,不能利用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α-丁酮酸。养殖初期罗非鱼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对只含碳的碳源和含氮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养殖中期和末期。底泥微生物对含氮碳源和只含碳的碳源的利用率与底泥中的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可以尝试利用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底泥微生物的氮利用指数,评估底泥菌群对氮的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池塘 底泥 Biolog-ECO平板 碳氮代谢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筛选及其水质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曦 衣萌萌 +1 位作者 王淼 卢迈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5,共8页
为得到吸附能力强、水质处理效果良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本实验沸石、火山石、陶环、核桃壳、牡蛎壳五种不同载体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Y5株)的负载性能,以及在以养殖废水作为空白对照,游离NY5作为阳性对照的条件下,不同载... 为得到吸附能力强、水质处理效果良好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本实验沸石、火山石、陶环、核桃壳、牡蛎壳五种不同载体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Y5株)的负载性能,以及在以养殖废水作为空白对照,游离NY5作为阳性对照的条件下,不同载体固定NY5对养殖的处理效果,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沸石和牡蛎壳对NY5的负载性能较好,载菌量分别达1.25×10~9、9.0×10~8CFU/g;在养殖废水处理方面,火山石NY5组第7天、牡蛎壳NY5组第21天时NH_4^+-N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降低53.4%、56.6%;火山石NY5组第7天时NO_3^--N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降低87.9%;第28天时火山石NY5组、牡蛎壳NY5组NO_2^--N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降低90.1%、80.2%;第14天时火山石NY5组TN浓度与空白对照相比降低51.6%。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也可以看出,火山石NY5组和牡蛎壳NY5组对养殖废水综合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载体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负载性能 水质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与翘嘴鳜(♂)远缘杂交子代的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娜 曹建 +5 位作者 刘志刚 高风英 可小丽 王淼 衣萌萌 卢迈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了探究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对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的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杂交子代的胚胎存活率仅为(0.34... 为了探究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对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的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杂交子代的胚胎存活率仅为(0.34±0.13)%,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存活个体进行了DNA相对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DNA含量和吉富罗非鱼的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是2n=44,核型公式是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与其母本相同,核型与其母本相似,二者与父本明显不同。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的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属于雌核发育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GIFT)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瑞宁 王淼 +1 位作者 衣萌萌 卢迈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底泥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池塘底质是保持水质稳定和防控水生生物病害的基础,也是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水体和底泥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描述了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的污染现状,论述了当前修复底泥使用的2种技术手... 底泥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池塘底质是保持水质稳定和防控水生生物病害的基础,也是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水体和底泥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描述了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的污染现状,论述了当前修复底泥使用的2种技术手段,即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详细阐述了2种技术手段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底泥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traf6基因表达谱及信号转导
17
作者 韩雪晴 高风英 +6 位作者 刘志刚 曹建 可小丽 王淼 衣萌萌 高艳侠 卢迈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在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超家族所触发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与先天性免疫密切相关。文章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traf6的表达模式和初步的...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一种重要的接头蛋白,在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受体(TLR/IL-1R)超家族所触发的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与先天性免疫密切相关。文章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traf6的表达模式和初步的功能。在健康鱼中,traf6转录本广泛表达于所有受检组织中,在血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中最低。在不同的胚胎发育阶段也检测到traf6的表达。在无乳链球菌体内感染后,大多数受检组织中traf6 mRNA的表达量上调。此外,LPS、Poly I:C和S.agalactiae可显著诱导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traf6的表达。此外,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表明,TRAF6分布于细胞质中,可显著提高NF-κB的活性。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表明,TRAF6可与IRAK1(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相互作用,IRAK1在TLR/IL-1R信号通路中也起重要作用。在体内,TLR2、TLR21和TLR13b的过表达可上调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TRAF6参与了TLR2、TLR21和TLR13b介导的信号转导,提示TRAF6在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表达谱 免疫反应 NF-ΚB活性 信号转导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陈昆平 刘志刚 +7 位作者 卢迈新 高风英 张德锋 可小丽 曹建 朱华平 王淼 衣萌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抗病原感染中的免疫调控机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karos的cDNA序列以及利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Ikaros的基因组DNA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Ikaros mRNA的组织...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抗病原感染中的免疫调控机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karos的cDNA序列以及利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Ikaros的基因组DNA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Ikaros mRNA的组织分布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响应。结果表明,克隆的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组DNA为20454 bp,包括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经可变剪接可形成6种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Ikaros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且与硬骨鱼类Ikaro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70.6%—93.7%)。Ikaros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胸腺、脾脏和头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血液、胸腺、脾脏、头肾中Ikar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并在48h达到峰值,这表明Ikaros基因参与调控尼罗罗非鱼抵御无乳链球菌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Ikaros基因在罗非鱼抗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Ikaros基因 mRNA剪接异构体 无乳链球菌 表达
下载PDF
广西三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9
作者 莫洁琳 衣萌萌 +6 位作者 莫航 王淼 刘志刚 高风英 曹建 可小丽 卢迈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树村、冲干村和汾水村三个不同自然村的稻渔综合种养情况,在总结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在基础设施、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为三江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提出改进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经营模式以及加快品牌建设等发展建议。为进一步了解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广西三江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ime-restricted and ad libitum self-feeding on the growth,feeding behavior and daily digestive enzyme profiles of Atlantic salmon
20
作者 史策 刘鹰 +5 位作者 衣萌萌 郑纪盟 田会芹 杜以帅 李贤 孙国祥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29-736,共8页
Although 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a predictable feeding regime in animals allows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to be adjusted to maximize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hence,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the assumption has rare... Although 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a predictable feeding regime in animals allows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to be adjusted to maximize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hence,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the assumption has rarely been tested.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time-restricted versus free access self-feeding on the growth,feeding behavior and daily digestive enzyme rhythms of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In an experiment that lasted 6 weeks,fish(109.9 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1 had free access to a self-feeder(FA);group 2 received three meals per day(2 h per meal) at dawn,midday and dusk via a time-restricted self-feeder(TR).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 fish were sampled every 3 h over a24-h peri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 fish quickly synchronized their feeding behavior to the feeding window and their blood glucose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tprandial increase,while FA fish display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hythms(P>0.05).Pepsin activity of TR fish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daily rhythm(P<0.05) with the acrophase at the second feed and a decrease over the next 12 h.Average daily trypsin,lipase and amylase levels of FA fis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R fish(P<0.01);however,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both groups was similar(P>0.05).In conclusion,the study failed to confirm a link between the entrainment of daily digestive enzyme profiles and growth performance,with the TR group showing comparatively poor blood glucose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鱼 摄食行为 消化酶 喂养 生长比较 时间 酶谱 生长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