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片肽对大鼠伏核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影响
1
作者 袁孝如 SAMUEL MADAMBA GEORGE ROBERT SIGGINS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28-535,共8页
行为学研究指出,伏核是阿片奖赏作用(reward effect),和阿片成瘾的关键脑区域。为了在细胞水平上分析阿片作用机理,本文在大鼠伏核脑片制备上,应用细胞内电流箝记录,于不同神经元上分别观察三种阿片肽对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影响。研究... 行为学研究指出,伏核是阿片奖赏作用(reward effect),和阿片成瘾的关键脑区域。为了在细胞水平上分析阿片作用机理,本文在大鼠伏核脑片制备上,应用细胞内电流箝记录,于不同神经元上分别观察三种阿片肽对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试验的三种阿片肽均不影响神经元的膜电位和输入阻抗,却降低突触后电位;纳洛酮明显地翻转μ和δ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对Kappa受体激动剂作用翻转不完全。上述结果提示:在伏核内,阿片肽的作用在于降低突触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肽 突触后电位 伏核 神经元
下载PDF
在哺乳动物脑片制备上的全细胞记录
2
作者 袁孝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用常规的细胞内电压钳记录设备,通常的膜片微电极和解剖显微镜,于震动切片机上制作400μm薄脑片,借助纤维蛋白凝块的支持,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可以成功地在哺乳动物脑片上作全细胞记录,应用于对神经元作电压钳和电流钳的研究,记录膜电流... 用常规的细胞内电压钳记录设备,通常的膜片微电极和解剖显微镜,于震动切片机上制作400μm薄脑片,借助纤维蛋白凝块的支持,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可以成功地在哺乳动物脑片上作全细胞记录,应用于对神经元作电压钳和电流钳的研究,记录膜电流、突触电流、突触电位等,阐明神经元的膜特性。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细胞生理功能完整,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纲 脑片 制备 全细胞记录
下载PDF
酒精依赖大鼠模型建立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菁 袁孝如 +2 位作者 李跃华 崔胜忠 周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33-436,448,共5页
目的:建立酒精依赖大鼠模型。方法:给大鼠饮含6%(v/v)酒精水溶液28d。观察饮酒期间大鼠动机活性、撤除酒精后的戒断综合征及抑郁症状。结果:饮酒组大鼠动机活性出现一适应性变化过程,即在饮酒7、14d大鼠探究行为(站立次数)和水平动机活... 目的:建立酒精依赖大鼠模型。方法:给大鼠饮含6%(v/v)酒精水溶液28d。观察饮酒期间大鼠动机活性、撤除酒精后的戒断综合征及抑郁症状。结果:饮酒组大鼠动机活性出现一适应性变化过程,即在饮酒7、14d大鼠探究行为(站立次数)和水平动机活度(爬格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于饮酒28d恢复正常。饮酒组大鼠戒断2-48h戒断症状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以戒断6h评分最高(16·50±s3·12);酒精戒断24、48h饮酒组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绝对不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至戒断72h仍未恢复。结论:大鼠连续饮用含酒精6%(v/v)的水溶液,能建立可重复性、稳定的酒精依赖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戒断 动机活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下丘脑及伏核内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红芬 戈应滨 +3 位作者 朱学江 张小虎 王自正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4,324,共3页
目的 :观察在长期低浓度酒精处理后及撤除酒精给药的过程中 ,大鼠下丘脑及伏核中 β 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探讨酒精对 β 内啡肽系统的影响及其在酒精依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以 6 % (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 ,分别取大鼠在... 目的 :观察在长期低浓度酒精处理后及撤除酒精给药的过程中 ,大鼠下丘脑及伏核中 β 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探讨酒精对 β 内啡肽系统的影响及其在酒精依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以 6 % (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 ,分别取大鼠在饮酒和撤除酒精不同时程的下丘脑及伏核标本 ,用放免法测定每克组织中 β 内啡肽的含量。同时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在饮酒过程中不同时段血中的酒精浓度。结果 :下丘脑及伏核的 β 内啡肽含量在长期 (4周 )饮用酒精后无明显变化 ,在撤除酒精后的 2~ 4天明显升高 ,1周后恢复正常。动物血中酒精浓度在摄入酒精的不同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 :酒精影响下丘脑及伏核中 β 内啡肽的含量是低浓度反复多次刺激的结果 ,撤药后伏核内 β 内啡肽的高含量是动物产生依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伏核 下丘脑 慢性酒精中毒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_2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庆淮 谢平 +1 位作者 戈应宾 袁孝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TGF-β2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不伴有眼底改变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 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TGF-β2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不伴有眼底改变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液标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液标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了前房液中TGF-β2和VEGF的含量。结果:和对照相比较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VEGF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而增高;而糖尿病无眼底改变患者前房液中TGF-β2含量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TGF-β2含量下降,伴有增生型的视网膜病变患者TGF-β2含量升高。结论:TGF-β2在DR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DR后期TGF-β2和VEGF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眼前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2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22例眼的电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颖 刘庆淮 +1 位作者 袁孝如 谢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改变。方法: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及22例(37只眼)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进行PVEP、PERG检测。...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改变。方法: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及22例(37只眼)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进行PVEP、PERG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VEP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幅值降低;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DR组与其他各组PERG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q波潜伏期延长和幅值降低,糖尿病组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VEP、PERG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PERG能比PVEP更好的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氩激光光凝建立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1 位作者 袁孝如 杨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7-200,F0007,共5页
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 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可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电描记术 氩激光光凝
下载PDF
NMDA受体对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强直刺激后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蓉 崔胜忠 +2 位作者 谢桂琴 陈玲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5-1208,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NMDA受体对强直刺激后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纹状体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NMDA受体的拮抗剂MK-801(20μmol/L)完全抑制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以及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结... 目的:观察NMDA受体对强直刺激后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纹状体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NMDA受体的拮抗剂MK-801(20μmol/L)完全抑制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以及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纹状体长时程增强的过程和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NMDA受体 MK-801 C-FOS 纹状体
下载PDF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伏核EEG及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沈红芬 张小虎 +3 位作者 朱学江 戈应滨 高兴亚 袁孝如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46-450,共5页
观察慢性酒精刺激过程中大鼠伏核EEG及功率谱的变化 ,探索酒精依赖的神经机制。在伏核埋植记录电极后 ,给大鼠饮用 6 %酒精水溶液 30d。用脑电图机及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及分析饮酒期间及停饮后的伏核EEG及功率谱。结果表明 :在慢性... 观察慢性酒精刺激过程中大鼠伏核EEG及功率谱的变化 ,探索酒精依赖的神经机制。在伏核埋植记录电极后 ,给大鼠饮用 6 %酒精水溶液 30d。用脑电图机及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及分析饮酒期间及停饮后的伏核EEG及功率谱。结果表明 :在慢性饮酒过程中 ,α节律明显减小 ,散在的高幅慢活动δ波和θ波逐渐增多 ,功率谱分析表明δ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增加 ,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减少 ,总功率减少。停饮后 ,出现棘波和棘慢综合波 ,并持续增多 ,δ频段功率百分比逐渐减少 ,而θ和α频段功率百分比逐渐增加 ,总功率增加 ,约在停饮 9~ 10d ,脑电逐渐恢复正常。提示 :伏核EEG和脑电功率谱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慢性酒精刺激及撤除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脑电功率谱 慢性酒精刺激 大鼠 伏核 EEG 影响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艳 陈吉庆 +2 位作者 袁孝如 邵小松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 ,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 72只生后 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 ,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 ,观察其神经行为 ,检测 F- VEP。F- VEP检测...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 ,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 72只生后 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 ,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 ,观察其神经行为 ,检测 F- VEP。F- VEP检测后断头取脑 ,作冰冻切片 ,抽提脑组织胆红素。结果 :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 ,F- VEP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 ,除 T1 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4h、8h之间无差异 ,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F- VEP主波潜伏期除 T1 组外余各实验组 4h、8h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关系 ,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 F- VEP潜伏期呈正相关 ;F- VEP反应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的胆红素神经毒性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F- VEP可早期并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新生儿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急、慢性乙醇处理后大鼠伏核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菁 李跃华 +3 位作者 张小虎 朱学江 戈应滨 袁孝如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急性、慢性乙醇作用及戒断后大鼠伏核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 ,CREB)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显示 ,急性腹腔注射乙醇后 15min ,伏核内磷酸化CREB(phospho CREB ,p CREB)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急性、慢性乙醇作用及戒断后大鼠伏核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 ,CREB)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显示 ,急性腹腔注射乙醇后 15min ,伏核内磷酸化CREB(phospho CREB ,p CREB)蛋白明显增加 ,3 0min后达高峰 ,至 1和 6h后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慢性饮乙醇溶液显著降低大鼠伏核内 p CREB蛋白含量 ,在撤除乙醇后 2 4、72h时 ,伏核内p CREB蛋白含量仍明显较低 ,戒断后 7d ,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急性乙醇处理增加伏核内CREB磷酸化作用 ,而慢性乙醇作用则降低伏核内CREB磷酸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伏核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家兔图形视网膜电流图、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虎 卞春及 +1 位作者 袁孝如 林谷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观察高眼压家兔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图形视网膜电流图 ( PERG) q波幅值、图形视诱发电位 ( PVEP) P1 0 0 波潜时变化的关系。方法  12只 ( 2 0只眼 )日本大耳白兔在黑白棋盘方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 PERG、PVEP... 目的 观察高眼压家兔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图形视网膜电流图 ( PERG) q波幅值、图形视诱发电位 ( PVEP) P1 0 0 波潜时变化的关系。方法  12只 ( 2 0只眼 )日本大耳白兔在黑白棋盘方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 PERG、PVEP检测 ,得出家兔 PERG、PVEP正常参考值。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法制备高眼压模型 ,在高眼压状态下作 PERG、PVEP检测 (方法同前 )。断颈处死家兔 ,制备视网膜电镜标本 ,观察视网膜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视网膜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与电生理学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眼压家兔眼压与 PERG q波幅值呈负相关 ,与 PVEP P1 0 0 波潜时呈正相关 ;神经节细胞形态学变化与 PERG、PVEP变化幅度呈正相关。结论 高眼压家兔眼压、视网膜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与有关电生理学指标变化存在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网膜电流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眼高压
下载PDF
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彩萍 左同军 +1 位作者 林谷秀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改变及特征,为临床弱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弱视患者进行双眼PVEP检测,并将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弱视眼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改变及特征,为临床弱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弱视患者进行双眼PVEP检测,并将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弱视眼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波幅显著降低(P<0.01),并有明显波型畸变。结论:PVEP的检测对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力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视网膜VEGF表达及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1 位作者 袁孝如 杨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3-536,F004,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视网膜的电生理学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视网膜的电生理学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眼的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鄄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VEGF表达的改变与FERG鄄b波的振幅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①RVO的电生理改变表明视网膜功能改变主要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供应区域,即内核层到神经纤维层;②VEGF在RVO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参与机制;③RVO的电生理学指标和VEGF表达的改变具有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电描记术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平 刘庆淮 +1 位作者 戈应宾 袁孝如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4-146,i0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觉功能的变化和糖尿病视网膜的蛋白质氧化损伤进行观察,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觉功能的变化和糖尿病视网膜的蛋白质氧化损伤进行观察,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tinogram,PERG)、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分别记录正常和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以内PERG-q波及FERG-b波潜时,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以及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处理检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蛋白质损伤产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表达及其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从模型建立后第3天开始PERG-q波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即有显著延长(P<0.001),而从第1周开始FERG-b波的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也显著延长(P<0.001),并且PERG-q波潜时的改变早于FERG-b波潜时的改变;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无3-N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3-NT阳性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celllayer,GCL)、并且内核层和外核层均有存在,图像处理显示,糖尿病2,4和8周大鼠视网膜3-NT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在未发现眼底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就有可用视觉电生理方法检测到的视功能异常,并且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描记术 一氧化氮 酪氨酸 链脲菌素 大鼠
下载PDF
酒精依赖大鼠皮质CREB变化及氟西汀对其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菁 袁孝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研究酒依赖大鼠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磷酸化CREB( p 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 ,并观察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 给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 (体积分数为 6% )的水溶液 2 8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质CREB、p CREB... 目的 研究酒依赖大鼠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磷酸化CREB( p 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 ,并观察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 给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 (体积分数为 6% )的水溶液 2 8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质CREB、p CREB蛋白表达。结果 撤除酒精后大鼠前额皮质、梨状皮质的p CREB蛋白表达均降低 ,其中以戒断 2 4h时降低最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两部位分别降低5 7 2 8%、5 5 84%。氟西汀 ( 10mg·kg-1,ip)能减轻饮酒大鼠戒断症状 ,增加大鼠戒断 2 4h时前额皮质、梨状皮质 p CREB水平 ,与饮酒组戒断 2 4h比较两部位分别增加2 92 5 8%、12 8 44 %。结论 CREB可能是介导酒精依赖的受体后信号转导物质之一 ,氟西汀对酒精戒断症状的改善与其拮抗酒精戒断诱导的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戒断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氟西汀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对开角型青光眼正常半侧视野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虎 陆莎莎 +2 位作者 卞春及 袁孝如 朱承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了解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人28 例31 眼、Humphrey视野计检测仅表现半侧视野异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6 例26 眼。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成... 目的 了解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人28 例31 眼、Humphrey视野计检测仅表现半侧视野异常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6 例26 眼。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mERG检测。比较正常组、青光眼组不同视野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mERG二阶反应的潜时、反应振幅密度,分析正常组、青光眼组视野检测的平均敏感度与二阶反应潜时、反应振幅密度的关系。结果 正常组、青光眼组不同视野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F=116.2,P=0.000)、二阶反应的潜时(F=104.3,P=0.000)、反应振幅密度的差异有显著性(F=76.4,P=0.000)。视野检测的平均敏感度与二阶反应的潜时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反应振幅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mERG能够反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其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下载PDF
酒精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与血浆ACTH、皮质醇含量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菁 袁孝如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2-175,19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刺激和戒断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与其相关行为变化的关系 ,同时观察纳洛酮翻转作用。方法·· :给大鼠自由饮酒28d ,观察对照组、饮酒组及纳洛酮治疗组的戒断症状、游泳时间 ...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刺激和戒断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与其相关行为变化的关系 ,同时观察纳洛酮翻转作用。方法·· :给大鼠自由饮酒28d ,观察对照组、饮酒组及纳洛酮治疗组的戒断症状、游泳时间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ACTH、皮质醇水平。结果·· :饮酒组戒断2 -48h戒断症状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以戒断6h评分最高(16.5±s3.12,P<0.01),其游泳时间在戒断6h为22.8min±s4.2min ,与对照组比显著延长(P<0.01) ;饮酒28d及戒断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渐升高,在戒断6h达最高(17.03ng·ml-1±s3.9ng·ml-1) ,至72h时降至正常水平 ;而血浆ACTH水平在饮酒28d及戒断后4h、24h显著降低 ,48h、72h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纳洛酮治疗组与饮酒组比 ,戒断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游泳时间显著缩短 ,血浆皮质醇水平亦明显降低 ;但ACTH水平与饮酒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酒精刺激及戒断导致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紊乱 ,纳洛酮能阻止皮质醇的升高 ,减轻酒精戒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大鼠 戒断行为 血浆 ACTH 皮质醇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梅 陈吉庆 +1 位作者 陈荣华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 0、6、12、2 4、48h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波形变化特征 ,探讨F 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 :检测 8只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 ,12 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HIBD组、...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 0、6、12、2 4、48h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波形变化特征 ,探讨F 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 :检测 8只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 ,12 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HIBD组、急性缺氧组各 40只 ,按动物模型建立后 0、6、12、2 4、48h分为 5个时段 ,每组各时段均为 8只 ,采用闪光刺激法检测视觉诱发电位后 ,取脑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①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有一波形分化良好的正相波 ,其潜伏期为 (30 .0± 1.17)ms,波幅为 (4 .0 7± 0 .35 ) μV ;假手术组潜伏期为 (30 .6 7± 1.2 3)ms,波幅为 (4 .10± 0 .42 ) μV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HIBD组 0、6、12、2 4、48h潜伏期延长 ,与假手术组各时段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波幅降低 ,在 0、6h时段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2、2 4、48h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①新生鼠HIBD发生时 ,F VEP迅速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改变 ,假手术的实施对其波形无明显影响。②缺氧后持续异常的F VEP提示HIBD存在 ,有助于HIBD的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视觉诱发电位 实验研究 新生儿
下载PDF
酒精对大鼠图形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彩萍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酒精对大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及其剂量依赖关系,分析其对视功能损害机制。方法:33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酒精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首先记录60 min内正常大鼠PERG、PVEP正常值,然后... 目的:观察酒精对大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及其剂量依赖关系,分析其对视功能损害机制。方法:33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酒精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首先记录60 min内正常大鼠PERG、PVEP正常值,然后观察3种剂量酒精对大鼠PERG、PVEP影响。结果:低剂量酒精对大鼠PVEP-P100波潜时无明显延长(P>0.05)。中等剂量酒精使大鼠PERG-q波及PVEP-P100波潜时均明显延长(P<0.001),且前者延长程度较后者显著(P<0.005)。高剂量酒精对PVEP-P100波潜时延长(P<0.001)更显著,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低剂量酒精对视功能无明显影响,中、高剂量酒精对视功能具有损害作用,并呈量效关系。酒精对视网膜损害程度较球后视功能损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图形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PERG PVEP 慢性酒精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