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首次发现中侏罗世蝌蚪化石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崇喜 张鸿斌 +1 位作者 李明 季鑫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中国中生代的两栖类化石十分稀少,已报道的有尾两栖类仅见产于河北丰宁县凤山炮樟沟晚侏罗世的东方塘螈(Laccotriton subsolanus)、凤山中华螈(Sinerpeton fengshanensis)、辽宁葫芦岛市水口子早白垩世的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 zhongj... 中国中生代的两栖类化石十分稀少,已报道的有尾两栖类仅见产于河北丰宁县凤山炮樟沟晚侏罗世的东方塘螈(Laccotriton subsolanus)、凤山中华螈(Sinerpeton fengshanensis)、辽宁葫芦岛市水口子早白垩世的钟健辽西螈(Liaoxitriton zhongjiani)、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的天义初螈(Chunerpeton tianyiensis)和奇异热河螈(Jeholotriton paradoxus),以及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无尾两栖类葛氏辽蟾(Liaobatrachus grabaui)、三燕丽蟾(Callobatrachus sanyanensis)北票中蟾(Mesophryne beipiaoensis)。本文记述了一件采自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的蝌蚪化石,这在中国乃至亚洲尚属首次报道,不仅填补了中国中侏罗世无尾两栖类化石分布的空白,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燕辽生物群的内容,对早期蛙类的地理分布、形态发生、生存环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两栖类 化石 中国
下载PDF
辽西中生代燕鸟化石新材料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崇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467,i002,共5页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捕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而且对于探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集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燕鸟化石 热河生物群 燕鸟
下载PDF
粗壮假碾磨齿兽的发现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崇喜 季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2,共4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蜀兽类哺乳动物的研究历史,论述了在哺乳动物牙齿演化和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中的科学意义。粗壮假碾磨齿兽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哺乳动物中"三磨楔齿形臼齿趋同演化"的假设,并再一次以直接的化石证据表明内蒙... 本文简要回顾了蜀兽类哺乳动物的研究历史,论述了在哺乳动物牙齿演化和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中的科学意义。粗壮假碾磨齿兽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哺乳动物中"三磨楔齿形臼齿趋同演化"的假设,并再一次以直接的化石证据表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含蜀兽类化石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假碾磨齿兽 趋同演化 道虎沟 中侏罗世
下载PDF
中国首次发现真正会飞的“恐龙”——中华神州鸟(新属新种) 被引量:22
4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5 位作者 尤海鲁 张建平 袁崇喜 季鑫鑫 李景路 李印先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3-369,共7页
记述了辽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件初鸟类(Avialae)化石,其嘴里无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由20多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形,飞行羽毛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各种特征表明,新发现的初鸟类真正具有了飞行能力,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 记述了辽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件初鸟类(Avialae)化石,其嘴里无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由20多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形,飞行羽毛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各种特征表明,新发现的初鸟类真正具有了飞行能力,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又一中间环节。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sinensisgen.et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华神州鸟 辽宁义县 早白垩世 九佛堂组 恐龙 初鸟类化石
下载PDF
再论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 被引量:22
5
作者 季强 柳永清 +4 位作者 陈文 姬书安 吕君昌 尤海鲁 袁崇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9-612,共4页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晚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产状平缓,主要为一套产有丰富动、植物化石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并夹有数层火山岩。从区域上来看,在西台子一带主要为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鱼类Lycop...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晚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产状平缓,主要为一套产有丰富动、植物化石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并夹有数层火山岩。从区域上来看,在西台子一带主要为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鱼类Lycoptera davidi,Peipiaosteus pani,Yanosteus longidorsalis,Protopsephurus liui和鸟类Confuciusornis sanctus;但在道虎沟—小西沟一带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道虎沟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蝾螈Jeholotriton paradoxus和Chunerpeton tianyiensis,翼龙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和Pterorhynchus wellnhoferi,手盗龙类Scansoriopteryx heilmanni和(?)Pedopennadao hugouensis[本文对Xu等(2005)描述的道虎沟足羽龙(Pedopenna daohugouensis)的原始产地存有疑义],昆虫Meso baetis sibirica,Mesone taantiqua,Rhipidoblattina(Cana liblatta)hebeiensis,Brunneus haifanggouensis,Palaeontinodes haifanggouensis等,叶肢介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E.haifanggouensis,E.jingyuanensis和E.luanpingensis,植物Cladophlebis(Osmunda?)sp.,Anomozamites angulatus,A.(Trymia?) sp.,Cycadolepissp.,Ginkgoites sp.,Pityospermus sp.,Pityocladussp.,Zamites gigas,Yanliaoia sinensis和Coniopteris burejensis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生物群特征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分析,笔者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卡洛夫阶—牛津阶),根本不可能将其归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虎沟生物群 中—晚侏罗世 内蒙古 化石 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分布
下载PDF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17
6
作者 季强 柳永清 +4 位作者 姬书安 陈文 吕君昌 尤海鲁 袁崇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9,共4页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冀北 辽西 中国
下载PDF
豫西汝阳盆地九店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对含恐龙化石地层年代约束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小均 柳永清 +7 位作者 姬书安 张维 张兴辽 徐莉 贾松海 吕君昌 袁崇喜 李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豫西汝阳盆地蟒川组陆相地层发育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蟒川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汝阳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在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店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 豫西汝阳盆地蟒川组陆相地层发育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蟒川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汝阳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在汝阳盆地早白垩世九店组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3~130Ma,结合九店组—陈宅沟组—蟒川组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接触关系等,认为汝阳盆地恐龙动物群及其赋存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汝阳盆地 下白垩统 地层 锆石SHRIMP U-PB测年
下载PDF
辽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首次发现具胚胎的软壳蛋化石 被引量:9
8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3 位作者 程延年 尤海鲁 吕君昌 袁崇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本文详细记述了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两类爬行动物的蛋化石 ,其中离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部 ,翼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的金刚山层。经研究 ,离龙类蛋化石不仅含有胚胎 ,而且为软壳蛋。翼龙... 本文详细记述了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两类爬行动物的蛋化石 ,其中离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部 ,翼龙类蛋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的金刚山层。经研究 ,离龙类蛋化石不仅含有胚胎 ,而且为软壳蛋。翼龙类蛋化石没有显示硬壳结构 ,很可能同样为软壳蛋。这些蛋化石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这两类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演化历史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化石 离龙类 热河生物群 翼龙类 胚胎 软壳 晚中生代
下载PDF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生物群及其年代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柳永清 季强 +8 位作者 姬书安 尤海鲁 吕君昌 旷红伟 江小均 彭楠 许欢 袁崇喜 王旭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45,共4页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从下至上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它们主要的岩石组合为陆相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和间夹的河流-湖泊相沉积岩。九龙山组、髫髻山组(165-154Ma)... 华北东北部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从下至上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它们主要的岩石组合为陆相火山岩熔岩、火山碎屑岩和间夹的河流-湖泊相沉积岩。九龙山组、髫髻山组(165-154Ma)火山沉积岩系中发育以带毛恐龙(近鸟龙)、哺乳动物、翼龙和昆虫类等为代表的燕辽生物群(J2-J3),晚侏罗世末期土城子组时期(154-139Ma)该生物群大多数生物属种消亡,并在早白垩世早期(张家口组、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144-120Ma)萌生新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K1),以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鱼类和昆虫等为特征。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表现了明显的演化关系,响应着古环境变化与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复杂地球表层圈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河生物群 晚中生代 陆相地层 九佛堂组 大北沟组 土城子组 张家口组 燕辽生物群 髫髻山组 义县组
下载PDF
辽宁北票首次发现初鸟类化石-东方吉祥鸟 被引量:9
10
作者 季强 季鑫鑫 +5 位作者 尤海鲁 姬书安 张鸿斌 张建平 袁崇喜 王丽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3-736,共14页
本文记述了辽宁北票义县组一件新的初鸟类(Avialae)化石,这是继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 sinensis Ji et al,2002)之后初鸟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它以上下颌无齿而具角质喙、胸骨发达且具龙骨突、前肢显著长于后肢等特征与始祖鸟(Archaeop... 本文记述了辽宁北票义县组一件新的初鸟类(Avialae)化石,这是继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 sinensis Ji et al,2002)之后初鸟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它以上下颌无齿而具角质喙、胸骨发达且具龙骨突、前肢显著长于后肢等特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不同,以后肢第Ⅰ趾爪已反转而与其它3趾对握等特征与神州鸟相区别,该化石被命名为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Jixiangornis orientalisgen.et sp.nov.)中国辽西新近发现的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目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真正具有角质喙和飞行能力的原始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化石 东方吉祥鸟 辽宁北票 早白垩世 义县组 初鸟类 鸟类起源
下载PDF
辽西凌源全身长有羽毛奔龙化石的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1 位作者 袁崇喜 季鑫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7-63,共7页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禧中国鸟龙有别 ,但仍难以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受个体发育的影响。因此 ,文中仍将其作为未定种 ,置于中国鸟龙属中。此外 ,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羽毛的发生和早期演化 ,认为羽毛出现的初始功能就是为了保持体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龙化石 早白垩世义县组 飞行功能 羽毛 辽宁
下载PDF
宁城中生代道虎沟生物群中两类具原始羽毛翼龙的发现及其地层学和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40
12
作者 季强 袁崇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4,T001-T003,共7页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翼龙身上发育的皮肤衍生物,初步认为它们是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至少是与羽毛同源的(feather-homologous),这对于了解羽毛(广义)的演化历史和早期的形态结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道虎沟生物群 翼龙 原始羽毛 内蒙古 生物学 地层学 形态结构 地质时代
下载PDF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姬书安 季强 +2 位作者 尤海鲁 吕君昌 袁崇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玉门甘肃鸟(Gansus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 玉门甘肃鸟(Gansus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甘肃鸟 蹼足 早白垩世 甘肃省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姬书安 卢立伍 +4 位作者 张笠夫 袁崇喜 蒋珊 陈晓云 侯彦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6-197,共2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中国— 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Sino ? CanadianDinosaur Project)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队伍, 相继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发现了龟类、离龙类、鳄形类...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中国— 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Sino ? CanadianDinosaur Project)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队伍, 相继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发现了龟类、离龙类、鳄形类、恐龙、鸟类和原始哺乳类等化石, 但我们对该恐龙动物群面貌的认识仍存在很多不足。深入开展对这一地区恐龙动物群及其地层的系统调查, 不仅有利于厘清该动物群的总体组成面貌, 而且对中国北方不同地区早白垩世陆相地层的精细对比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白垩世 鄂尔多斯
下载PDF
论鸟类飞行的起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季强 袁崇喜 +1 位作者 季鑫鑫 邱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笔者简要介绍了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即“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和“飞行的奔跑起源”假说。并根据近几年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材料,对两种假说的立论依据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初步认为两种可能性均存在,但因奔跑而飞行的机制更... 笔者简要介绍了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即“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和“飞行的奔跑起源”假说。并根据近几年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材料,对两种假说的立论依据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初步认为两种可能性均存在,但因奔跑而飞行的机制更为普遍合理。“上树”是一种可能的条件,但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飞行 起源 树栖起源说 奔跑起源说 化石
下载PDF
中国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季强 袁崇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发现的几种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纤细辽兽、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和粗壮假碾磨齿兽,除纤细辽兽发现于辽宁凌源房身九龙山组外,其他3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髫髻山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的...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发现的几种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纤细辽兽、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和粗壮假碾磨齿兽,除纤细辽兽发现于辽宁凌源房身九龙山组外,其他3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髫髻山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中侏罗世生物群的组成,加深了人们对于中侏罗世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解决我国北方东部地区晚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道虎沟生物群 哺乳动物
下载PDF
中国晚侏罗世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燕南 王旭日 +1 位作者 袁崇喜 季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多瘤齿兽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其以后部牙齿上有很多小瘤(小的隆起,或者小尖)来适于咀嚼植物为特征。总的来说,它们的门齿和臼齿与那些啮齿类相似,但在演化时间上多瘤齿兽比新生代的啮齿类早的多。多瘤齿兽是杂食者,或者说是成功开... 多瘤齿兽是一类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其以后部牙齿上有很多小瘤(小的隆起,或者小尖)来适于咀嚼植物为特征。总的来说,它们的门齿和臼齿与那些啮齿类相似,但在演化时间上多瘤齿兽比新生代的啮齿类早的多。多瘤齿兽是杂食者,或者说是成功开拓了其它脊椎动物无法开拓的植食生境的植食者(可以树叶、种子、蕨类、裸子植物,再加上蠕虫和昆虫为食)。由于它们多种食性和运动方式,多瘤齿兽成为中生代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一半。它们的支系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支系,出现于170 Ma前,大约绝灭于35 Ma。但是,因为多瘤齿兽具有很多独特的、高度特化的牙齿和头骨特征,古生物学家们长期困惑于它们的进化起源。最近,中国辽西发现了一件产自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由于其牙齿上发育明显的纹饰,如很多小的脊、沟、凹槽等,新发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皱纹齿兽(Rugosodon)。另一方面,由于与皱纹齿兽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产自西欧的侏罗纪地层,因此其种名被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Rugosodon eurasiaticus)。新发现为晚侏罗世时期欧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提供了最新的证据。皱纹齿兽是一种夜行的哺乳动物,生活于气候温和的湖滨,与长羽毛的恐龙近鸟龙、翼龙类达尔文翼龙、大量节肢动物、其它几种哺乳动物共同生活于一起。根据与现生哺乳动物的比较,并依据欧亚皱纹齿兽手部比例、末端指节的形态等,推论欧亚皱纹齿兽很可能是地栖哺乳动物,或者说地栖比攀爬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瘤齿兽 晚中生代 辽宁 中国
下载PDF
中侏罗世会游泳的原始哺乳动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强 罗哲西 +1 位作者 袁崇喜 Alan R.Tabrum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中侏罗世 游泳 《SCIENCE》 中国地质科学院 自然历史博物馆 原始 水生哺乳动物 生活习性 南京大学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雷林革 袁崇喜 +2 位作者 何如祥 李国海 马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设计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背、掌侧皮肤缺损。方法本组1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肌腱移植修复后采用游离股前外筋膜瓣覆盖修复,筋膜瓣上游离植皮。结果筋膜瓣全部成活,植皮9例成活,其余5例部分出现坏死,经换药或点状植皮愈合... 目的设计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背、掌侧皮肤缺损。方法本组1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肌腱移植修复后采用游离股前外筋膜瓣覆盖修复,筋膜瓣上游离植皮。结果筋膜瓣全部成活,植皮9例成活,其余5例部分出现坏死,经换药或点状植皮愈合。经6个月~2年随访,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肌腱移植联合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一次手术完成手部肌腱、软组织、皮肤及感觉神经重建,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尤其对供区损伤降至最小,为手掌、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股前外筋膜瓣 修复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陈氏北票翼龙(Beipiaopterus chenianus)翼膜结构的电镜扫描观察
20
作者 吕君昌 小林.快次 +2 位作者 袁崇喜 姬书安 季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29,共1页
关键词 电镜扫描 膜结构 翼龙类 扫描方法 表面结构 微观结构 横截面 高密度 蝙蝠 类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