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志刚 作品
1
作者 袁志刚 《新疆艺术(汉文)》 2017年第5期69-69,共1页
下载PDF
致力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袁志刚教授访谈
2
作者 袁志刚 范剑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共7页
关键词 经济 中国学派 隐性失业 隐蔽失业 非均衡理论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
下载PDF
袁志刚国画作品选
3
作者 袁志刚 《江西教育》 2023年第4期60-60,共1页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建设研究——评《网络时代的智慧思政课-翻转课堂新论》
4
作者 袁志刚 李双玲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构建智慧课堂是网络普及、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学校推动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许多学校将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课堂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而翻转课堂作为符合新时期教育价值观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 构建智慧课堂是网络普及、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学校推动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许多学校将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课堂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而翻转课堂作为符合新时期教育价值观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课堂组织形式、颠覆性的课堂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获得成功,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创新创造能力的示范性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课堂组织形式 媒体融合 思政课 课堂教学理念 学生自主探究 翻转课堂 新时期教育
下载PDF
碱式碳酸镁焙烧法制备多孔氧化镁晶体
5
作者 邓凤 王余莲 +9 位作者 张一帆 李纪勋 关蕊 李克卿 苏峻樟 孙浩然 韩会丽 袁志刚 苏德生 池云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目的】实现多孔MgO晶体的可控制备。【方法】以菱镁矿为镁源,采用水化碳化-低温水溶液法,热解Mg(HCO_(3))_(2)溶液合成平均直径为1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的多孔棒状碱式碳酸镁(4MgCO_(3)·Mg(OH)_(2)·4H_(2)O);通过焙烧... 【目的】实现多孔MgO晶体的可控制备。【方法】以菱镁矿为镁源,采用水化碳化-低温水溶液法,热解Mg(HCO_(3))_(2)溶液合成平均直径为1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的多孔棒状碱式碳酸镁(4MgCO_(3)·Mg(OH)_(2)·4H_(2)O);通过焙烧法制备多孔MgO晶体,分别探讨焙烧温度、时间对前驱体4MgCO_(3)·Mg(OH)_(2)·4H_(2)O分解率、MgO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探究4MgCO_(3)·Mg(OH)_(2)·4H_(2)O热分解机制。【结果】在焙烧温度为700℃、时间为3.0 h时,制得平均直径为20.0μm、平均长度为50.0μm、比表面积为76.12 m^(2)/g的介孔棒状MgO晶体;在4MgCO_(3)·Mg(OH)_(2)·4H_(2)O分解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结晶水失去,—OH的分离和C—O键断裂,4MgCO_(3)·Mg(OH)_(2)·4H_(2)O结构彻底崩塌,生成的MgO纳米片在高温下自组装成2种形貌的多孔棒状MgO,一种是纳米片全部覆盖的多孔棒,另一种是一端由纳米片覆盖,另一端光滑的多孔棒,此过程中晶格常数减小,晶粒直径由51.92 nm减小为11.28 nm。【结论】以菱镁矿为镁源可以实现多孔MgO晶体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碱式碳酸镁 氧化镁 生长机制
下载PDF
四苯基甲烷球磨法合成多孔碘蒸气吸附材料
6
作者 张承昕 王余莲 +5 位作者 苏峻樟 董春阳 王浩然 肖坤富 袁志刚 苏德生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目的】避免在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放射性污染核素129I和131I等碘蒸气泄漏对环境和生物产生危害,制备并探讨具有丰富孔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对碘蒸气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简便快捷的机械合成法,以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四苯基甲烷... 【目的】避免在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放射性污染核素129I和131I等碘蒸气泄漏对环境和生物产生危害,制备并探讨具有丰富孔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对碘蒸气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简便快捷的机械合成法,以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四苯基甲烷为单体,利用高能行星式球磨机球磨2 h制备3种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丰富孔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T-FDA、T-DCM和T-DCE,并利用碘单质在温度为75℃的密闭体系内升华模仿放射性碘蒸气,分别测试3种多孔材料的碘蒸气吸附性能。【结果】T-FDA、T-DCM、T-DCE的碘蒸气吸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461%、486%、444%,达到饱和吸附量的时间分别为5、8、6 h,且多孔材料在循环使用5次后碘吸附性能仅有轻微下降(≤6.8%)。【结论】以四苯基甲烷为单体,通过快速球磨法合成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碘蒸气吸附性能,有望在放射性碘蒸气吸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甲烷 球磨法 有机多孔材料 碘蒸气吸附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制备工艺优化
7
作者 于雨 王余莲 +6 位作者 朱益斌 张一帆 李克卿 关蕊 孙浩然 韩会丽 袁志刚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为了得到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基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菱镁矿为原料,MgCl_(2)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水碳酸镁制备工... 【目的】为了得到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基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菱镁矿为原料,MgCl_(2)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水碳酸镁制备工艺中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率、pH和MgCl_(2)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500 r/min,pH为7±0.1,MgCl_(2)质量浓度为0.5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0的三水碳酸镁晶须;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6 min,反应温度为44℃,搅拌速率为760 r/min、pH为7,MgCl_(2)质量浓度为1.6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5的三水碳酸镁晶须。【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参数能制备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优于传统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三水碳酸镁晶须
下载PDF
地球磁尾磁通量绳中哨声波的统计研究
8
作者 宋广进 黄狮勇 +10 位作者 姜奎 袁志刚 魏云云 张健 吴红红 王朝 徐思博 熊启洋 林仁桐 余琳 王长梦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83-594,共12页
哨声波被认为与地球磁尾磁通量绳的动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前的关于磁通量绳中哨声波的研究都是基于少数几个事件开展分析,并没有给出不同运动方向磁通量绳中的不同频带哨声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磁场功率谱密度和激发机制等.本文基于... 哨声波被认为与地球磁尾磁通量绳的动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前的关于磁通量绳中哨声波的研究都是基于少数几个事件开展分析,并没有给出不同运动方向磁通量绳中的不同频带哨声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磁场功率谱密度和激发机制等.本文基于磁层多尺度卫星在2017年5月至8月穿越磁尾期间的观测数据,对地球磁尾磁通量绳中的哨声波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磁场变化特征,磁通量绳被分成三个部分:前边界区、核心区和后边界区.根据与当地电子回旋频率(f_(ce))的相对大小,哨声波被分为下带(0.1f_(ce)~0.5f_(ce))和上带(0.5f_(ce)~f_(ce))哨声波.本文分别研究了地球磁尾地向运动和尾向运动磁通量绳中的下带和上带哨声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磁场功率谱密度和激发机制等.本文研究发现:(1)地球磁尾磁通量绳中观测到的哨声波主要是下带哨声波;(2)下带和上带哨声波都更易在地向运动和尾向运动磁通量绳的后边界区被观测到,并且在该区域它们的磁场功率谱强度也高于其他区域;(3)地向运动磁通量绳核心区的中心区域的下带和上带哨声波和尾向运动磁通量绳核心区的中心区域的下带哨声波可能是由垂直电子温度各向异性激发的;(4)在排除掉具有垂直电子温度各向异性的哨声波后,地向运动和尾向运动磁通量绳后边界区的上带哨声波可能是由电子束激发.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哨声波对地球磁尾磁通量绳演化的影响和哨声波在磁尾动力学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尾 磁通量绳 哨声波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宋彩雨 郭宇婷 +5 位作者 袁志刚 谢天怡 李金籽 孙明明 张斌 张绪刚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 以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CO_(2)插入法合成环碳酸酯化合物(RDGEC)。将其与聚醚胺(D230)聚合,调控比例,制备了系列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固化剂。详细考察了NIPU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共混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对固化试样的粘接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断裂面的微观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RDGEC和系列NIPU固化剂;调控RDGEC与D230反应比例对NIPU的固化反应活性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变固化体系韧性程度,确定固化工艺为50℃/2 h+100℃/2 h;NIPU与E-51混合固化体系对铝合金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调控RDGEC与D230比例至1∶1.75时,25℃剪切强度和70℃剪切强度分别为36.98和14.51 MPa,25℃下90°剥离强度达到6.08 kN/m,粘接性能达到最佳;该系列固化试样均表现出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氧固化 粘接性能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OBE理念的《粉体工程》课程教改研究
10
作者 王余莲 何金桂 +4 位作者 张承昕 李闯 韩会丽 孙兴龙 袁志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粉体工程》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基于OBE教育理念,指出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重记忆轻应用等不足,并对《粉体工程》课程进行... 《粉体工程》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基于OBE教育理念,指出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重记忆轻应用等不足,并对《粉体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重点,采用不同类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评价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工程 OBE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某磷灰石浮选精矿磷酸浸出提纯试验研究
11
作者 韩会丽 苏峻樟 +8 位作者 刘涛 黄睿雯 王余莲 袁志刚 孙浩然 印万忠 操斌 苏德生 高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磷灰石浮选精矿纯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磷酸浸出法脱除磷灰石浮选精矿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脉石矿物的方法。酸浸条件对磷灰石提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磷灰石粒度为-38μm,稀磷酸浓度为10%,液固比为4∶1,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磷灰石浮选精矿纯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磷酸浸出法脱除磷灰石浮选精矿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脉石矿物的方法。酸浸条件对磷灰石提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磷灰石粒度为-38μm,稀磷酸浓度为10%,液固比为4∶1,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40 s条件下进行磷灰石浮选精矿的磷酸浸出试验,可将纯度为86.88%的磷灰石提纯至99.36%。酸浸机理研究表明,磷灰石不与磷酸发生反应,而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可以与过量的磷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脱除;经过磷酸浸出提纯后的磷灰石纯度较高,结晶良好。研究结果对碳酸盐矿物钙质型磷矿的提纯降杂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磷酸浸出 提纯降杂 白云石 方解石
下载PDF
纳米金@石墨烯复合多孔材料还原4-硝基苯酚
12
作者 张承昕 徐昊 +7 位作者 王余莲 安明艳 王宇 袁志刚 张武 李闯 郭明忠 苏德生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80-93,共14页
以负载纳米金颗粒的还原石墨烯(APR)为二维模板,采用溶剂编织法在石墨烯表面成功构建具有多孔结构的超交联聚合物(hyper-crosslinked polymer,HCP)并命名为APfR-HCP,探讨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的变化及还原4-硝基苯酚(4-NP)的性能。结果表明... 以负载纳米金颗粒的还原石墨烯(APR)为二维模板,采用溶剂编织法在石墨烯表面成功构建具有多孔结构的超交联聚合物(hyper-crosslinked polymer,HCP)并命名为APfR-HCP,探讨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的变化及还原4-硝基苯酚(4-NP)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568m^(2)/g)和丰富的孔道结构;多孔层结构的存在可以快速吸附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并富集到金纳米颗粒表面,大大提升复合材料对常见有机污染物4-NP的催化性能;同时还可以有效阻止金纳米颗粒的团聚。APfR-HCP复合多孔材料可以在4min内迅速将4-NP还原为4-氨基苯酚(4-AP),反应速率常数K可达1.10min。APfR-HCP复合多孔材料的催化效率远大于模板APR(K=0.068min-1),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循环使用5次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催化 石墨烯 多孔结构 复合材料 4-硝基苯酚还原
下载PDF
GS土体硬化剂对车站基坑加固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社江 袁志刚 +2 位作者 薛永健 李德猛 王飞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基于苏州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研究了GS土体硬化剂对不同养护龄期下的粉质黏土和粉砂夹粉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掺入GS土体硬化剂能有效提高粉质黏土和粉砂夹粉土的抗渗性能,且随着GS土体硬化剂掺量和养护龄... 基于苏州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研究了GS土体硬化剂对不同养护龄期下的粉质黏土和粉砂夹粉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掺入GS土体硬化剂能有效提高粉质黏土和粉砂夹粉土的抗渗性能,且随着GS土体硬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提高效果更好;GS土体硬化剂在现场试桩试验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其在相关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基坑 GS土体硬化剂 抗渗性能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菱镁矿脱硅中分子结构特征对胺类捕收剂选择性捕收效应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克卿 孙浩然 +3 位作者 黄睿雯 王余莲 袁志刚 苏德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131,共9页
为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结构特征对菱镁矿反浮选脱除石英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浮选试验对比考察了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AC)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等5种不同结构的胺类捕收剂对菱镁矿和石英可浮性的影... 为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结构特征对菱镁矿反浮选脱除石英效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浮选试验对比考察了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TAC)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等5种不同结构的胺类捕收剂对菱镁矿和石英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菱镁矿与石英可浮性差异大小顺序为:HTAC体系>STAC体系>十二胺体系>十六胺体系>十八胺体系;且在矿浆pH值7.0、HTAC用量30 mg/L时,菱镁矿和石英的可浮性差异最大。Zeta电位、表面接触角和XPS检测得出,不同条件下菱镁矿与石英表面零电点正移量、接触角、结合强度和吸附量的差异顺序为:HTAC>STAC>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由此得出,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加,伯胺(R—NH2)和季铵(R—N(CH3)3)阳离子捕收剂在菱镁矿脱硅中的效应逐渐降低;同等烷基条件下,带支链阳离子捕收剂在菱镁矿脱硅中的效应优于无支链阳离子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石英 胺类阳离子捕收剂 选择性效应
下载PDF
三水碳酸镁焙烧法制备纳米多孔中空棒状氧化镁研究
15
作者 关蕊 王余莲 +11 位作者 宛天成 张一帆 李纪勋 邓凤 于雨 李克卿 苏峻樟 孙浩然 韩会丽 袁志刚 苏德生 赵连祥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以MgCl_(2)·6H_(2)O为原料、(NH_(4))_(2)CO_(3)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前驱体MgCO_(3)·3H_(2)O,并焙烧前驱体制备获得具有纤维结构的氧化镁。主要探讨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产物的平均粒径和物相... 以MgCl_(2)·6H_(2)O为原料、(NH_(4))_(2)CO_(3)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前驱体MgCO_(3)·3H_(2)O,并焙烧前驱体制备获得具有纤维结构的氧化镁。主要探讨沉淀剂浓度、反应温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产物的平均粒径和物相组成的影响,并探究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沉淀剂浓度为1.5 mol/L、反应温度40℃、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120 min时,可获得纳米中空棒状氧化镁,其表面由片状物相互连接形成多孔结构,前驱体三水碳酸镁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起到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镁 氧化镁 中空棒状 焙烧 模板
下载PDF
十二胺体系中不同磨矿方式对石英可浮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闯 许鹏云 +4 位作者 王余莲 苏德生 袁志刚 姜伯昭 于建伟 《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58-64,共7页
立式辊磨机是一种集中碎、粉磨、快速烘干、高效选粉等工序为一体的高效设备。研究了立式辊磨、干式球磨和湿式球磨三种磨矿方式下石英的表面特性,并考察了十二胺体系下,不同矿浆pH值、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下,三种磨矿方式对石英可浮性... 立式辊磨机是一种集中碎、粉磨、快速烘干、高效选粉等工序为一体的高效设备。研究了立式辊磨、干式球磨和湿式球磨三种磨矿方式下石英的表面特性,并考察了十二胺体系下,不同矿浆pH值、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下,三种磨矿方式对石英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浮选条件下,立式辊磨机石英样品的回收率基本都高于球磨干式磨矿和球磨湿式磨矿。较优的浮选工艺参数为矿浆pH值8.5,捕收剂十二胺用量为100 mg/L,不添加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金属阳离子CaCl_(2)浓度为100 mg/L。立式辊磨机石英样品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提升了浮选过程中十二胺的吸附能力,从而提升石英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辊磨机 球磨机 石英 十二胺
下载PDF
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的调制
17
作者 向溢民 袁志刚 +2 位作者 薛祖祥 余雄东 黄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13-4428,共16页
SAR弧的磁层源区对应环电流与等离子体层顶重叠区域,而等离子体层顶常常观测到密度不规则结构.之前还没有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调制的观测报道.本文报道了地基成像和磁层、电离层卫星对2013年10月9日磁暴恢复相期间发... SAR弧的磁层源区对应环电流与等离子体层顶重叠区域,而等离子体层顶常常观测到密度不规则结构.之前还没有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调制的观测报道.本文报道了地基成像和磁层、电离层卫星对2013年10月9日磁暴恢复相期间发生的SAR弧的联合观测事件.在SAR弧的磁层源区,Van Allen Probe B卫星观测到了密度不规则结构,其中存在EMIC波、环电流离子分布和非线性电场结构.联合观测表明:该区域中的环电流离子分布通过库伦碰撞产生的热流通量足以驱动SAR弧,热流通量受到密度不规则结构的调制,形成空间上的小尺度分布,环电流离子中几keV的质子和几十keV的氧离子对这个过程起主导作用;此外,位于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的低密度区的非线性结构电场引起的低能电子沉降可能是造成这次SAR弧非常明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弧 密度不规则结构 库伦碰撞 非线性电场结构 等离子体层电子 环电流离子
下载PDF
广西壮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袁志刚 姚永刚 +4 位作者 马志雄 庞启平 接燕荣 马军 张亚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102,共8页
测定了83例广西壮族人的线粒体DNA(mtDNA)第一高变区515bp的序列,并从这一母系遗传标记的角度对壮族人群的起源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所测定的8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6个单倍型,包括71个多态位点,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测定了83例广西壮族人的线粒体DNA(mtDNA)第一高变区515bp的序列,并从这一母系遗传标记的角度对壮族人群的起源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探讨。在所测定的83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6个单倍型,包括71个多态位点,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对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壮族人群内部存在一定的分化,不同地区的壮族人群在mtDNA遗传变异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柳州和河池地区的个体有一半以上属于聚类簇,而南宁和百色地区的个体属于聚类簇的较多。结合已相关报道的人群比较分析显示,壮族和我国北方民族群体亲缘关系较远,而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及南方汉族亲缘关系较近。壮族人群中单倍型辐射群体分布频率、系统树中壮族人群与其他人群聚类先后次序都表明壮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南方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壮族 亲缘关系 地理分化 遗传多态性 广西
下载PDF
急倾斜多煤层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9
作者 袁志刚 王宏图 +3 位作者 胡国忠 李晓红 范晓刚 洪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4-598,共5页
针对急倾斜煤层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的保护范围划定问题,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通过模拟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动态发展过程,确定了随着上保护层工作面的推进,被保护层的垂直层理面应力和煤层变形规律;根据... 针对急倾斜煤层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的保护范围划定问题,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通过模拟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动态发展过程,确定了随着上保护层工作面的推进,被保护层的垂直层理面应力和煤层变形规律;根据上保护层开采后的应力卸压保护准则和煤层变形保护准则,确定了上保护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保护范围.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后,上保护层俯伪斜采煤法沿倾向上、下边界的卸压角分别为81.5和74°;沿走向的卸压角在倾向上呈非均匀分布,大小为30~52,°伪倾斜工作面中部的走向卸压角最大,为52°.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考察结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上保护层 保护范围 俯伪斜开采
下载PDF
穿层钻孔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袁志刚 王宏图 +2 位作者 胡国忠 范晓刚 刘年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基于煤岩体变形模型、裂缝面内流体压降模型和裂缝扩展模型及扩展准则,建立了煤岩体钻孔水力压裂数学模型,并使用ANSYS的APDL语言编程实现了该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穿层钻孔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注入压力的增大,水力压裂缝长线... 基于煤岩体变形模型、裂缝面内流体压降模型和裂缝扩展模型及扩展准则,建立了煤岩体钻孔水力压裂数学模型,并使用ANSYS的APDL语言编程实现了该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穿层钻孔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注入压力的增大,水力压裂缝长线性增大,最大缝宽近似指数函数形式递增,压裂后期的造缝宽能力略大于造缝长能力;随压裂液黏度的增大,最大缝宽增大,缝长近似指数函数形式递减,压裂液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对缝长和缝宽的影响作用减弱。穿层钻孔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钻孔 水力压裂 数值模拟 裂缝扩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