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出生早期肺炎链球菌感染对成年期相同细菌性抗原诱导的哮喘严重程度的影响
1
作者 彭丹 庞洁 +10 位作者 史一凡 崔乐乐 徐英杰 李艳 崔烨 陈彦 袁慧慧 秦啸峰 吕喆 王炜 孙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0,共9页
目的 探讨小鼠出生早期气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后,成年期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时对哮喘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过敏性哮喘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1周龄WT BALB/c小鼠滴鼻感染SP,5周后反复滴鼻灭活S... 目的 探讨小鼠出生早期气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后,成年期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时对哮喘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过敏性哮喘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1周龄WT BALB/c小鼠滴鼻感染SP,5周后反复滴鼻灭活SP菌体及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灭活SP菌体,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明确气道/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炎症改变;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及SP特异性IgE、IgG浓度和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后明确肺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亚群(Th1、Th2、Th17)和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亚群(ILC1、ILC2、ILC3)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 出生早期SP感染后,成年期单独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未能诱导出哮喘样病理改变;在IL-33存在下,虽然出生早期SP感染后成年期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依然引起以2型细胞因子增加为主的混合性炎症,但与未经感染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总细胞计数下降;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黏液分泌明显减少;平滑肌增生减轻;血清中IgE明显下降,然而SP菌体特异性IgE、IgG明显升高;多种细胞因子减少;抑制炎症因子(IL-10)明显升高;虽然ILC2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但Th1、Th2、Th17及ILC1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出生早期SP感染可降低成年期小鼠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时诱发的哮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早期感染 肺炎链球菌 IL-33 细菌性抗原 哮喘
下载PDF
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免疫特点
2
作者 张寒晓 段荦 +10 位作者 张牧之 张若旸 赵刘一诺 周若男 李运淇 吕喆 王晶晶 袁慧慧 崔烨 孙英 王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目的 分析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的免疫特点。方法 建立上述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行肺组织石蜡切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观察气道炎症;有创肺功能检测肺呼吸力学参数;借助Luminex技术分析细... 目的 分析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的免疫特点。方法 建立上述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行肺组织石蜡切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观察气道炎症;有创肺功能检测肺呼吸力学参数;借助Luminex技术分析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辅助T(T helper,Th)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亚群的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可损伤小鼠肺泡;诱导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3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Th17、ILC3细胞增多,ILC1、ILC2细胞减少。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诱导的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以3型免疫为主,且ILC3可能比Th17的作用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烟草烟雾 固有淋巴样细胞
下载PDF
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袁慧慧 殷日祥 +1 位作者 陆冬英 蓝闽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8-771,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抗氧化活性 总黄酮 总多糖 化学发光
下载PDF
电化学转盘/电凝聚法处理模拟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慧慧 钟登杰 +2 位作者 方宁 许云峰 贾金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0,共6页
采用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电化学转盘/电凝聚法来处理模拟活性翠蓝KN-G废水,考察了电压、转速、pH、反应时间对色度、TOC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电压12 V,转速70 r/min,pH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下,... 采用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电化学转盘/电凝聚法来处理模拟活性翠蓝KN-G废水,考察了电压、转速、pH、反应时间对色度、TOC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电压12 V,转速70 r/min,pH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下,色度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3%和73.5%.并初步探讨了活性翠蓝KN-G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转盘/电凝聚法 染料废水 脱色 TOC
下载PDF
电化学转盘法处理活性翠蓝KN-G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慧慧 钟登杰 +2 位作者 许云峰 方宁 贾金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66,76,共3页
采用一种新型电化学反应器——电化学转盘来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活性翠蓝KN-G,考察了电压、转速、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电压22V,转速70r/min,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 采用一种新型电化学反应器——电化学转盘来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活性翠蓝KN-G,考察了电压、转速、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电压22V,转速70r/min,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和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9%、50.9%。并初步探讨了活性翠蓝KN-G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转盘 染料废水 电极 脱色
下载PDF
电化学转盘法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慧慧 钟登杰 +2 位作者 方宁 许云峰 贾金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0-373,共4页
采用电化学转盘法处理模拟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考察了电解槽电压、电化学转盘转速、废水pH、电解时间、电导率等因素对废水色度、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在废水pH为6、电解槽电压17V、电化学转盘转速70r/min、电导率1500μs/cm... 采用电化学转盘法处理模拟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考察了电解槽电压、电化学转盘转速、废水pH、电解时间、电导率等因素对废水色度、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在废水pH为6、电解槽电压17V、电化学转盘转速70r/min、电导率1500μs/cm、电解时间60min的条件下,废水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达98.2%和57.2%。通过对活性艳红X-3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探讨了活性艳红X-3B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转盘 活性艳红X-3B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微纳囊中莪术醇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慧慧 何正有 +3 位作者 戚冯展 沈平孃 刘志远 蓝闽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复方莪术油软胶囊 气相色谱法测定 莪术醇 毛细管 Β-榄香烯 莪术油微球 姜科植物 广西莪术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超临界艾叶油微胶囊的包封率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慧慧 翟大宇 +1 位作者 王越 蓝闽波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物的出峰时间分别为4.75和14.68min,且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空白微胶囊在两者对应出峰位置处无干扰;线性范围为1.2~19.2mg/L;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符合分析的要求。艾叶油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7.6%。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靠、准确、稳定,可用于艾叶挥发油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来控制微胶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石竹烯氧化物 微胶囊 气相色谱法 包封率
下载PDF
文献汇报课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袁慧慧 龙军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685-687,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基础和桥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文献阅读,尤其是将精读、翻译并PPT汇报、讨论1篇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SCI英文文献应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免疫学前沿进展的认识...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基础和桥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将文献阅读,尤其是将精读、翻译并PPT汇报、讨论1篇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SCI英文文献应用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免疫学前沿进展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促进其对科学问题和科研思路的把握,提升学术研究中必备的科研素质和外语能力,符合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文献汇报 教学方法
下载PDF
RANKL信号通路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慧慧 赵文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年第2期56-60,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破坏累及到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破骨细胞相关因子(RANKL)的发现将骨研究带入了新纪元,RANKL-RANK结合后刺激的下游信...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破坏累及到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破骨细胞相关因子(RANKL)的发现将骨研究带入了新纪元,RANKL-RANK结合后刺激的下游信号分子以及破骨特异性发育程序的阐明将是骨研究的下一个里程碑。主要介绍RANKL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中重要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NKL 骨破坏
下载PDF
四重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11
作者 袁慧慧 夏妙然 +3 位作者 许江南 王炜 孙英 张须龙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为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探索医学免疫学教学新方法,以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2019级26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14名汉语授课留学生)和2018级10名临床医学专业汉语授课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6... 为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探索医学免疫学教学新方法,以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2019级266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14名汉语授课留学生)和2018级10名临床医学专业汉语授课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6名学生采用四重教学法,其他14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参与度、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来评估线上线下混合式四重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导读视频的点击率、课堂出勤率、随堂测参与率和作业上交率均在95%以上。学生随堂测的优秀率为39.7%(54/136),课后作业的优秀率为32.4%(44/136)。其中,汉语授课留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成绩[(75.5±8.0)分vs(47.9±18.4)分]和总成绩[(81.6±6.7)分vs(59.3±19.8)分]均高于上一届学生,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92.6%(126/136)的学生对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四重教学法的整体授课效果表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 效果评价
下载PDF
EDTA改性CaAl-LDH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袁慧慧 秦兴 +5 位作者 孙钰璇 叶建雄 陈梦竹 吴芳 蔡渝新 余林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8-1588,共11页
本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改性剂,通过焙烧还原法成功制备出改性CaAl-LDHs阻锈剂(CaAl-EDTA LDH),并探明了CaAl-EDTA LDH对水泥基材料宏观性能(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及微观性能(产物组成、水化热、孔结构)的影响规律。此外,成... 本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改性剂,通过焙烧还原法成功制备出改性CaAl-LDHs阻锈剂(CaAl-EDTA LDH),并探明了CaAl-EDTA LDH对水泥基材料宏观性能(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及微观性能(产物组成、水化热、孔结构)的影响规律。此外,成型了内埋钢筋的砂浆试件,设置了两种腐蚀模式(内掺氯盐+干湿循环、干湿循环),模拟测试不同掺量(0%、0.5%、1.0%、2.0%、4.0%,质量分数)CaAl-EDTA LDH对实际钢筋混凝土体系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掺量为0.5%和1.0%的CaAl-EDTA LDH会促进水泥矿物溶解,提高水化放热量,使砂浆早期强度提升。但是EDTA自身具有缓凝效果,当CaAl-EDTA LDH掺量为4.0%时,砂浆水化放热量及早期水化产物生成量严重降低,而28 d净浆总孔隙率增加了4%左右。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模式下CaAl-EDTA LDH未表现出阻锈性能,而在双重腐蚀模式下,CaAl-EDTA LDH在经历90次干湿循环后仍对砂浆中的钢筋存在优异的防腐效果,但掺量应控制在1.0%~2.0%。本文开发的新型阻锈剂对延长钢筋混凝土寿命、提高结构耐久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改性 阻锈剂 钢筋混凝土 氯盐
下载PDF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何正有 张艳红 +3 位作者 魏冬 郁荣华 袁慧慧 蓝闽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的收率分别为0.86%、2.11%和2.08%。从3种挥发油中鉴定了共61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以小分子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以长链酯类化合物为主;石油醚提取法则得到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工业化生产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油类 挥发 中药分析化学 色谱法 超临界液相 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沈霞 张艳红 +1 位作者 袁慧慧 蓝闽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艾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艾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确定了水浸提艾叶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99℃,浸提时间2.3h,水料比20。结论:在此条件下,艾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017%,与理论预测值3.096%的相对误差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优化
下载PDF
湖北产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正有 张艳红 +3 位作者 魏冬 郁荣华 袁慧慧 蓝闽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1S-(1α,4β,5α)]-二环[3.1.0]-庚-2-酮(15.7%~20.2%)、石竹烯氧化物(6.7%~9.2%)等。其中,还初步鉴定了文献未报道的25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挥发油中多数烯类、部分醇类与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而各化合物相应的醇、酮、酸等氧化产物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艾叶 陈艾叶 水蒸汽提取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对厚朴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蓝闽波 郭晶 +1 位作者 赵红莉 袁慧慧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从6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对厚朴多糖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并研究其对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脱色率、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筛选出对厚朴多糖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正... 目的从6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对厚朴多糖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并研究其对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脱色率、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筛选出对厚朴多糖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该树脂对厚朴多糖的最佳脱色条件。结果 ADS-7型大孔树脂对厚朴多糖的脱色效果最佳,该树脂最佳脱色条件为:多糖浓度为0.2%,脱色温度为45℃,脱色时间为2 h。结论在此条件下,厚朴多糖的脱色率可达到最大,同时也可以去除大量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大孔吸附树脂 厚朴 多糖 脱色 脱蛋白
下载PDF
艾叶中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殷日祥 袁慧慧 +1 位作者 陆冬英 蓝闽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B06期32-34,共3页
艾叶是一类传统的中药,本文研究了从艾叶中提取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方法,并以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及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认为艾叶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艾叶 提取工艺 总多糖 总黄酮 多糖类化合物 比色法测定 应用价值 黄酮类 提取液
下载PDF
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晶 袁慧慧 +2 位作者 艾娟娟 谭娟 刘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观察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 目的观察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SR、CRP和RF等血清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湿热阻络证 三妙散 舒筋散
下载PDF
菁染料在荧光探针及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红莉 袁慧慧 蓝闽波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22,共11页
菁染料的研究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们在生物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几年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疗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加以综述,特别阐述了这类染料用作荧光探针在生物大分子标识以及作为光敏剂在光... 菁染料的研究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它们在生物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几年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疗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加以综述,特别阐述了这类染料用作荧光探针在生物大分子标识以及作为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染料 荧光探针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不同剂量过敏原对滴鼻制备急性和亚急性小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秀娟 李艳 +7 位作者 吕喆 袁慧慧 贾军会 赵文明 安云庆 王炜 黄克武 孙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3期4-8,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过敏原对滴鼻制备小鼠急性和亚急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卵清蛋白(OVA)25μg、50μg、100μg连续滴鼻,建立急性和亚急性小鼠哮喘模型。使用有创小鼠肺功能仪测量各组小鼠肺功能参数;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计...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过敏原对滴鼻制备小鼠急性和亚急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卵清蛋白(OVA)25μg、50μg、100μg连续滴鼻,建立急性和亚急性小鼠哮喘模型。使用有创小鼠肺功能仪测量各组小鼠肺功能参数;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计数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取其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伊红染色(HE)、刚果红染色、马松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黏液分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20d和24d,100μg与50μgOVA激发组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小鼠肺泡、管腔、管壁及伴行动脉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皱襞增多、延长,管腔内存有大量黏液性痰栓;支气管管壁及其伴行动脉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气道粘蛋白染色成强阳性反应,较25μgOVA激发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不同剂量OVA滴鼻,成功建立了程度不同的急性和亚急性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过敏原剂量对模型建立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哮喘模型 急性期 亚急性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