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发展
1
作者 袁振东 范永鑫 张宪硕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7,共6页
铀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其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1789年,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研究沥青矿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铀(Uranium)。19世纪中期,科学家开始探索铀单质的制备方法,熔盐电解法的应用使得铀单质成... 铀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其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1789年,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研究沥青矿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铀(Uranium)。19世纪中期,科学家开始探索铀单质的制备方法,熔盐电解法的应用使得铀单质成功制备,铀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19世纪末,铀射线的发现引发了其他元素的发现,并使人们认识到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进入20世纪,同位素化学兴起后,铀的同位素被相继发现,促使了现代铀元素概念的形成。铀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演变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元素 铀射线 放射性 铀同位素 化学史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应用
2
作者 袁振东 冯诗诒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从发现到应用的历程:科学家于19世纪在实验室发现气体水合物,至20世纪,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随后,科学家从影响因素和形成模型等方面探索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且致...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从发现到应用的历程:科学家于19世纪在实验室发现气体水合物,至20世纪,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随后,科学家从影响因素和形成模型等方面探索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且致力于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已在发电系统、储存和运输天然气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 新型能源
下载PDF
新春对联
3
作者 袁振东 刘灿铭 《华人时刊》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振东 赵东亚 +2 位作者 李现山 刘凤梅 毛润泽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设计中,以魔术表演和新闻报道相配合,启发性地导入新课。通过改进实验用具和实验形式,增强学生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发挥微型实验的优势,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以学习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不... 在“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设计中,以魔术表演和新闻报道相配合,启发性地导入新课。通过改进实验用具和实验形式,增强学生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发挥微型实验的优势,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以学习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构建,提高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 亚铁盐 教学设计 微型实验 学案导学
下载PDF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振东 张锦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2-34,38,共4页
从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选取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资源本身以及设计思路等方面研究如何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食品安全 课程资源 离子检验蛋白质醛类
下载PDF
一氧化碳的发现与燃素说的终结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振东 范美晨 +1 位作者 于夏颖 葛丽丽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81,共4页
考察一氧化碳的发现过程可知,这不仅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发现史,也是燃素说的兴衰史。笃信燃素说的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首先在实验室制取并研究了它,称之为重可燃空气。相信氧化学说的英国化学家克鲁克香克用实验证明了它是一氧化碳,使当... 考察一氧化碳的发现过程可知,这不仅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发现史,也是燃素说的兴衰史。笃信燃素说的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首先在实验室制取并研究了它,称之为重可燃空气。相信氧化学说的英国化学家克鲁克香克用实验证明了它是一氧化碳,使当时的科学家大都皈依氧化学说,从而终结了燃素说。这段历史让人们认识到创新的理论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燃素说 普里斯特利 克鲁克香克
下载PDF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育成冬小麦新品种京核三号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振东 张继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10,共5页
京核三号是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诸多方面的突出优点。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京核三号是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诸多方面的突出优点。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正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小麦 育种方法 新品种 京核三号
下载PDF
NTG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振东 徐志军 潘克修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本文在总结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吸取电子教学仪器研究的最新成果 ,构建了一个能满足电子信息类专业多门实验课程及自主性、创新性实验需求的新型实验教学与训练系统———NTG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系统 ,该系统... 本文在总结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吸取电子教学仪器研究的最新成果 ,构建了一个能满足电子信息类专业多门实验课程及自主性、创新性实验需求的新型实验教学与训练系统———NTG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系统 ,该系统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电子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系统的重要性和科学根据 ,介绍了NTG系列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同时介绍了系统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良好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G系列 电子信息技术 综合训练系统 实验教学 系统设计
下载PDF
论中国化学教育的起源 被引量:4
9
作者 袁振东 张锦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9-92,共4页
在一些化学教学论教材及化学教育史论著中提出中国化学教育起始于1865年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但该观点缺乏具体史料证据的支持。事实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综合考察化学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可知,1871年京师同文馆开始的化... 在一些化学教学论教材及化学教育史论著中提出中国化学教育起始于1865年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但该观点缺乏具体史料证据的支持。事实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综合考察化学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可知,1871年京师同文馆开始的化学教育才是中国化学教育的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育 江南制造局 同文馆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专门科学团体的崛起--以中国化学会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振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62,共22页
20世纪30年代,各学科专门人才一定程度的聚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对科学事业的大力资助为专门科学团体的成立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以1932年中国化学会的成立为发端,全国性的专门科学团体相继成立,从而开创了科学团体在... 20世纪30年代,各学科专门人才一定程度的聚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对科学事业的大力资助为专门科学团体的成立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以1932年中国化学会的成立为发端,全国性的专门科学团体相继成立,从而开创了科学团体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化学会在创建时期,设立并完善了各种领导机关,制订并修订了会章,在国内外设立了分会并大幅度扩充会员,创办了3种期刊并形成了年会制度,从而凝聚了中国化学家群体,并使中国的化学研究开始得到国际化学共同体的认可。同时,会员齐心协力共度经费难关。专门科学团体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科学学会 中国化学会 组织机构 章程 会员 年会 期刊
下载PDF
金属煅烧实验的三种历史解释——化学思想的革命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振东 刘立新 杜卫民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分析19世纪以前的化学史可知,关于金属煅烧实验的解释先后出现了三种范式:波义耳的微粒学说、斯塔尔的燃素学说和拉瓦锡的氧化学说。这三种范式之间更替的历史是化学元素的发现史,也是化学思想的革命史。
关键词 金属煅烧实验 波义耳的微粒学说 斯塔尔的燃素学说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
下载PDF
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振东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8,共5页
通过对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可知,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索迪发现放射性元素位移规则,提出同位素假说;二是阿斯顿发明质谱仪,使同位素现象的普遍性得到证实;三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揭示了同位素现象的微观本质... 通过对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可知,同位素化学发展史上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索迪发现放射性元素位移规则,提出同位素假说;二是阿斯顿发明质谱仪,使同位素现象的普遍性得到证实;三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揭示了同位素现象的微观本质。同位素化学的发展,伴随着科学仪器的发明、科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科学思想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化学 索迪 阿斯顿 查德威克 化学史
下载PDF
人造金刚石发展史及其教育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振东 杜卫民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92,共5页
在17~18世纪,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于是人类有了人造金刚石之梦。由于20世纪前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尚不成熟,早期寻梦者只能在迷茫中摸索。20世纪初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发展以及高温高压装置的发明,使科学家最终成... 在17~18世纪,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于是人类有了人造金刚石之梦。由于20世纪前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尚不成熟,早期寻梦者只能在迷茫中摸索。20世纪初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发展以及高温高压装置的发明,使科学家最终成功合成金刚石。在化学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人造金刚石的历史,感受科学研究的复杂、曲折与艰辛;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了解我国人造金刚石的发展史,增强民族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 化学史 教育价值 科学素养
下载PDF
《化学元素发现史》的张资珙译本试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振东 郭世杰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4期292-300,共9页
韦克斯编著的《化学元素发现史》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化学史名著。张资珙于1933年开始翻译此书,1940年完稿,但迟至1952年才正式出版。他增补了约269个注释和41帧插图。特别是,他增补了与中国有关的注释和插图。他所做的既是翻译工作,又是... 韦克斯编著的《化学元素发现史》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化学史名著。张资珙于1933年开始翻译此书,1940年完稿,但迟至1952年才正式出版。他增补了约269个注释和41帧插图。特别是,他增补了与中国有关的注释和插图。他所做的既是翻译工作,又是研究工作。他的译本是一本风格独特的专题化学史译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图 化学史 注释 译本 专题化 出版 名著 发现史 化学元素 编著
下载PDF
1932年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振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6-248,共13页
1932年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防化学的需要,也兼顾了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译名。但是,其根本的动力仍然来自中国化学界内部交流的需要。参加讨论会的45位化学专家都曾留学欧美或日本,代表着国内主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 1932年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防化学的需要,也兼顾了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译名。但是,其根本的动力仍然来自中国化学界内部交流的需要。参加讨论会的45位化学专家都曾留学欧美或日本,代表着国内主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在这次讨论会上,与会者不仅以投票表决的方式约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议决案,而且发起组织了中国化学会。在讨论会议决案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中国化学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讨论会不仅是中国化学界的第一次国内集会,也是中国现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讨论会 国防化学 课程标准 化学译名 中国化学会
下载PDF
原子-分子论发展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振东 杜卫民 王晓瑾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7,共3页
在收集有关原子-分子论发展史资料基础上,针对初中化学关于原子-分子论发展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分析对比相关史料,客观、准确地描述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如何从假说到客观实在,知道... 在收集有关原子-分子论发展史资料基础上,针对初中化学关于原子-分子论发展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分析对比相关史料,客观、准确地描述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如何从假说到客观实在,知道原子和分子中文译名的由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分子论发展史 化学史教育
下载PDF
电子的发现与化学键电子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振东 司雅红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7-81,共5页
1892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通过创建电子论,为原子内部电子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中发现了自由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由此引发了卢瑟福、玻尔等人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同时,化学家们将... 1892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通过创建电子论,为原子内部电子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中发现了自由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由此引发了卢瑟福、玻尔等人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同时,化学家们将物理学中的电子引入化学,开始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来解释化学行为,提出了化学键的电子理论,推动了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洛伦兹 汤姆逊 原子结构 化学键的电子理论
下载PDF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当代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振东 《科学文化评论》 2008年第2期37-57,共21页
"文革"结束后,由华国锋提议,经过充分的筹备,中共中央于1978年3月组织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提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略决策,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明确了科技队伍又红又专的标准... "文革"结束后,由华国锋提议,经过充分的筹备,中共中央于1978年3月组织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提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略决策,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明确了科技队伍又红又专的标准,规定科学研究机构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分工负责制,制定并通过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八年规划,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了优秀科学成果。这次会议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当代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科学大会 华国锋 邓小平 科学规划
下载PDF
托马斯·库恩的氧气发现观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振东 《化学教学》 CAS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文章根据库恩的分析,指出三位有资格说自己发现氧气的人,并阐述了库恩关于谁是发现氧气第一人的 看法,说明了发现氧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发生了一场化学革命。库恩的氧气发现观不仅是他 的历史观,也是他的哲学观。
关键词 氧气 化学 发现 过程 浅析 文章 库恩 资格 看法 分析
下载PDF
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影子教师”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振东 李沛璇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共5页
基于“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的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影子教师”培训期间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影子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影子教... 基于“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的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影子教师”培训期间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影子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影子教师”培训质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教师 国培计划 化学教师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