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绍东 刘海明 +12 位作者 高立建 唐杨 王欢欢 宋莹 田涛 刘小宁 宋雷 高展 杨伟宪 陈珏 刘海波 陈纪林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高分为身高180~188 cm组(n=44)和身高<180 cm组(n=86)。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临床基本资料和用药情况、病变特点以及手术入路血管迂曲情况,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操作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桡动脉闭塞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造影导管到位成功率均为100%(身高180~188 cm组1例因路径动脉迂曲改良导管后成功)。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穿刺时间[(3.40±1.89)min vs.(3.62±2.50)min],造影时间[(11.48±2.98)min vs.(12.02±5.48)min],PCI时间[(45.14±34.81)min vs.(45.04±25.64)min],放射剂量[(2092.48±1893.38)mGy vs.(1719.36±1320.37)mGy],曝光时间[(924.20±859.99)s vs.(939.60±761.81)s],对比剂用量[(132.73±80.39)ml vs.(134.71±68.31)ml],术后压迫时间[(3.14±0.88)h vs.(2.95±0.30)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分别为5例(11.4%)和7例(8.1%),出现拇指麻木感的为2例(4.5%)和3例(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两组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对于身高180~188 cm且锁骨下动脉无严重迂曲的患者,利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身高180~188 cm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残余血管病变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疗效对比研究
2
作者 郝一莼 曾谷雨 +12 位作者 赵立超 陈艳 宋莹 袁德山 汪沛志 宋雷 张茵 高立建 陈珏 刘海波 袁晋青 赵雪燕 许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心病临界病变...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43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n=217)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n=218),分别口服两种药物20 mg每日两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以及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Q五个部分评分以及SAQ总分等均显著增加(P_(trend)均<0.001),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A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01)。3个月后两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4.6%,P=0.067)。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有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组患者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0.9%vs. 4.1%,P=0.033),两组患者因不良反应所致的停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 3.7%,P=0.916)。结论: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能有效改善PCI后残余血管病变以及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MACCE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等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相似,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绞痛 西雅图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袁晋青 靳翠彬 +9 位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陈珏 戴军 乔树宾 尤士杰 吴元 秦学文 杨跃进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3 0 5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2 9例 ,女性 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 (诊断组 ) 161例 ,而接受PCI者 (PCI组 ) 14 4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0 0mg/d及氯吡格雷 75mg/d。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包括 :任何需要血管外科治疗 ,外周动脉的PCI或需超声引导的加压如假性动脉瘤 ,需输血的严重出血 ,腹膜后血肿 ,血栓形成或远端脉搏消失 ,腹股沟感染 ,明显腹股沟血肿 ,死亡。结果 :①诊断组及PCI组 ,成功放置封堵器分别为 98 8%和 98 6% (P >0 0 5 ) ,即刻止血分别为 96 9%和 94 4%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封堵器放置失败的所有患者经手工压迫和压力绷带包扎均成功止血。诊断组 7例 ,PCI组 8例( 4 4%vs 5 6% ,P >0 0 5 )必须经压力绷带包扎方能完全止血 ;② 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 0 98% ) ,诊断组 1例 ,PCI组 2例 ,其中 1例死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诊断组 0 6% ,PCI组 1 4% ,P >0 0 5 )。结论 :在诊断性造影和PCI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封堵器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 止血 患者 临床应用 结论 终点 压迫
下载PDF
金属支架蛋白涂层介导的血管内局部转基因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6 位作者 史瑞文 宋来凤 李永利 孟亮 袁卫民 司文学 汤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评估在腺病毒介导下,由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向局部动脉壁转基因的可行性、效率和选择性。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不锈钢丝编织而成,载体为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并携带有LacZ标记基因,该基因编码核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 目的:评估在腺病毒介导下,由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向局部动脉壁转基因的可行性、效率和选择性。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不锈钢丝编织而成,载体为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并携带有LacZ标记基因,该基因编码核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首先将蛋白涂层支架分别固定在4.0和3.0mm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球囊上并在高效价病毒原液中(2×1010pfu/ml)浸泡3分钟,然后通过8F大腔引导导管分别将支架植入小型猪颈动脉(n=4)和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n=2)。在支架植入后7(n=4),14(n=1)和21(n=1)天分别将动物处死。β-半乳糖苷酶表达由X-Gal染色评估。在转染后7天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远处器官转基因表达。结果:所有动物均发现转基因表达。在1例有完整内膜的颈动脉,β-半乳糖苷酶表达局限于内皮细胞,而当内皮剥落后,转基因表达出现在内膜下、中层和外膜。中层平滑肌细胞转染率为38.6%。远处器官和邻近支架的近远端血管及对照血管均未显示核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结论:①在腺病毒介导下,由交联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向内皮,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转基因有效可行且转染效率较高。②该涂层支架可做为腺病毒介导转基因的良好运载体,并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腺病毒 金属支架 蛋白涂层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猪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蛋白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7 位作者 史瑞文 宋来凤 汤健 李永利 唐承君 孟亮 袁卫民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1-271,共1页
目的:评估蛋白涂层金属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的生物相容性和致血栓性,并通过造影及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其对动脉壁的影响。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该支架浸入含有交联剂的明胶溶液一定时间后,经干燥制成蛋白涂层... 目的:评估蛋白涂层金属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的生物相容性和致血栓性,并通过造影及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其对动脉壁的影响。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该支架浸入含有交联剂的明胶溶液一定时间后,经干燥制成蛋白涂层。将蛋白涂层支架固定在3.0mm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上,通过8F大腔引导导管植入13只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结果:11只动物支架被成功植入前降支中段,2只动物支架植入前死于心室颤动。支架植入后3天及7天造影证实管腔通畅,无血栓形成、充盈缺损、夹层、栓塞、支架移位或血管痉挛。扫描电镜显示3天时有少量血小板沉积和纤维蛋白形成,且部分内皮化。7天时完全内皮化。4只动物在28天造影时管腔通畅。支架植入节段的所有管腔狭窄直径均<50.0%,平均狭窄直径为(30.0±7.2)%,无闭塞发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所有支架植入节段完全内皮化,有不同程度的新生内膜增生,无异物巨细胞聚集,局部管壁完整,无中层坏死。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为0.33±0.17mm,平均新生内膜面积为0.41±0.31mm2,平均百分狭窄面积为(32.0±21.0)%。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中,通过球囊导管系统植入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蛋白涂层 生物相容性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小型猪冠状动脉置入过大直径支架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7 位作者 宋来凤 李永利 唐承君 孟亮 袁卫民 董以谦 田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用置入过大直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方法,在正常小型猪建立模拟人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金属支架由316 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不锈钢支架固定在3.0 m m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 目的:用置入过大直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方法,在正常小型猪建立模拟人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金属支架由316 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不锈钢支架固定在3.0 m m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上,然后通过8 F大腔引导导管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3∶1。  结果:支架成功置入4只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在支架置入后3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发生再狭窄,平均管腔直径狭窄为(55.80±23.06)% 。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内弹力板撕裂,广泛新生内膜增生及严重管腔狭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09±0.06 m m 2 和1.18±0.33 m m 2 )。平均百分狭窄面积为(86.80±9.24)% 。  结论:①使用直径过大的球囊扩张型支架可成功地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②该模型经济实用,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类再狭窄结果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冠心病 PTCA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晋青 徐波 +12 位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50%≤管腔狭窄直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计151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02)和金属裸支架...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50%≤管腔狭窄直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计151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02)和金属裸支架组(n=49),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和随访6~12个月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6~12个月时观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151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和2.0%,P=0.15)。在随访30天时,两组均无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6~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3.9%vs8.1%,P=0.97),②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2.9%vs6.1%,P=0.39),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96%vs2.04%,P=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比较,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96%vs0%,P=0.34;0%vs4.08%,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远期管腔丢失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0.23±0.73)mmvs(0.95±0.94)mm,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vs25.0%,P=0.34)。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自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安全有效,两组远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7 位作者 乔占瑞 乔增勇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杨跃进 姚民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或出现吸吮效应作为确定肌桥存在的证据 ,同时以至少一支冠脉管腔狭窄≥ 5 0 %作为有意义狭窄。  结果 :90例患者中发现肌桥 19例 (2 1 1% ) ,其造影特点显示 ①按压缩部位分类 :前降支中段 14例 (74% ) ,前降支中远段 1例 (5 % ) ,前降支弥漫性压缩 1例 (5 % ) ,间隔支 2例 (11% ) ,前降支中远段加对角支 1例 (5 % ) ;②按压缩程度分类 :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 <5 0 %者 4例 (2 1% ) ,≥ 5 0 %~≤ 80 %者 11例 (5 8% ) ,>80 %~≤ 90 %者 2例(11% ) ,>90 %~ 10 0 %者 2例 (11% ) ;③左心室造影显示异常者 13例 (68% ) ,正常者 6例 (3 2 % )。此外经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者 2例 (11% )。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中肌桥为常见征象 ,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故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肌桥造影 临床特点 造影特点 左心室造影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被引量:104
9
作者 袁晋青 宋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的公布,规范、更新及优化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疗流程。本文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指南 更新要点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多支病变血运重建策略——CULPRIT-SHOCK临床试验结果启示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晋青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1-523,共3页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比例高达30%。既往文献报道,多支病变是导致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显著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天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复发率。因此,针对STEMI患者的血运重...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比例高达30%。既往文献报道,多支病变是导致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显著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天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复发率。因此,针对STEMI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发表的Cv LPRIT、PRAMI及DANAMI-3-PRIMULTI研究均显示,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直接PCI同期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休克患者 血运重建 临床试验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原性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限的最新证据 被引量:10
11
作者 袁晋青 许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限仍存在争议。现根据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限的最新研究,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限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 疗程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晋青 马元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比例较高,而多支病变又显著增加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在STEMI患者PCI治疗过程中,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与PCI分期治疗之间的关系尚有争... 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比例较高,而多支病变又显著增加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在STEMI患者PCI治疗过程中,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与PCI分期治疗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既往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不能够为STEMI患者带来获益,甚至有害;而近年来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表明,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STEMI患者,并降低其MACE发生率。在STEMI治疗指南当中,PCI即刻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地位亦得到提升。未来仍需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从而明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能够合理用于多支病变STEMI患者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评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晋青 李卫菊 +10 位作者 张芬芳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吴永建 姚民 秦学文 乔树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6 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 3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 7...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6 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 3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 74岁 ,平均年龄 (5 7± 11)岁 ,男性 5 5例 ,女性 8例。 5 3例患者完成随访。结果  (1)冠脉及左心室造影 :6 3例患者共有 6 7处明显狭窄病变 ,近段狭窄 14处 ,中段狭窄 36处 ,远段狭窄 7处 ,钝缘支狭窄 10处 ,其中 11处狭窄为完全闭塞 ,15处狭窄为次全闭塞 (95 %~ 99% )。左心室功能正常者 34例 (5 4 % ) ,异常者 2 9例(46 % ) ,但平均EF正常 (71%± 12 % )。 (2 )心电图特征 :在回旋支病变所导致的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 ,病理性Q波及ST T异常最常出现在下后壁及下壁。在下后壁、前侧壁及高侧壁梗死患者中 ,以回旋支中段狭窄或闭塞最常见。 (3)介入治疗 :6 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 ,B型病变 (74 % )明显多于A、C型病变。平均支架直径 (3.12±0 .4 2 )mm ,平均支架长度 (15 .8± 4 .14 )mm。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4)随访 :随访时间 12~ 35个月 ,平均随访(2 0 .8± 5 .0 )个月。造影随访 6例均无再狭窄。 1例猝死 (1.9% ) ,2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3例术后心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患者 介入治疗 病变 心肌梗死 随访 孤立性 后壁 正常 心绞痛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完全闭塞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晋青 徐波 +11 位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评估在冠心病患者,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122例完全闭塞病变[冠状动脉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0级血流,且闭塞时间>3个月]并成功置入Firebird支架(Firebird组,n=58)、Cypher支架(Cypher... 目的:评估在冠心病患者,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122例完全闭塞病变[冠状动脉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0级血流,且闭塞时间>3个月]并成功置入Firebird支架(Firebird组,n=58)、Cypher支架(Cypher组,n=40)和Taxus支架(Taxus组,n=24)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观察住院期间,30天和12个月时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结果:3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基础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似,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3组均无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和死亡发生。在30天时,3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12个月随访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在Firebird组为5.2和3.4;Cy-pher组为10.0和5.0,其中死亡1例(2.5);Taxus组为12.5和12.5,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狭窄直经,在Firebird组和Cypher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Taxus组与Firebird组和Cypher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支架内远期管腔丢失Firebird组和Cypher组也明显低于Taxus组(P<0.05)。Firebird组、Cypher组和Taxus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5.17,10.0和20.83,其中Taxus组2例发生支架内再闭塞(8.3),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且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经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患者再狭窄率及再闭塞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解读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晋青 徐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3页
2016年4月12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在线发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CVD)和结直肠癌(CRC)一级预防的推荐声明(以下称其为'声明'),该推荐声明是针对2009年USPSTF有关阿司匹林预防心血... 2016年4月12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在线发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CVD)和结直肠癌(CRC)一级预防的推荐声明(以下称其为'声明'),该推荐声明是针对2009年USPSTF有关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2007年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预防结直肠癌推荐的更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下载PDF
几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7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几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两大并发症,其刺激血栓形成和新内膜增生的... 几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两大并发症,其刺激血栓形成和新内膜增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迄今为止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晋青 徐波 +11 位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乔树宾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直径≥3.0 mm,长度≤15 mm)的非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148例患者分为约物洗...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直径≥3.0 mm,长度≤15 mm)的非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148例患者分为约物洗脱支架组(n=81)和金属裸支架组(n=67),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术前、术后和8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8个月时观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无显著性差异(1.2%和0%,P=0.36)。在术后30天时两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8个月随访时,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大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支架内远期管腔丢失、病变内远期管腔丢失、支架内狭窄直径、病变内狭窄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最低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8.64% vs 17.91%,P=0.09)和病变节段再狭窄率(11.11% vs 17.91%,P=0.24)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支架内再狭窄率比数比为0.8985(95%的可信区间0.7887;1.023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非糖尿病、自身冠状动脉局限病变患者安全有效,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药物洗脱支架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局限病变 非糖尿病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最主要问题是约25%~50%的患者术后... 分子生物学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最主要问题是约25%~50%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针对再狭窄的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狭窄 预防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70-573,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广泛成功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广泛成功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随着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狭窄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几种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几种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定向性冠被动脉旋切术(Directionalcoronaryat... 几种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定向性冠被动脉旋切术(Directionalcoronaryatherectomy,DCA),冠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疗法 PTCA DCA CABG 内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