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结球白菜BcCHC1蛋白参与调控TuMV侵染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刘芳 吕善武 +3 位作者 袁梦果 杨紫蕊 侯喜林 张昌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9-1238,共10页
【目的】为增强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素养(TuMV)的抗性,研究探讨了不结球白菜中BcCHC1蛋白与TuMV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不结球白菜中鉴定出重链网格蛋白(CHC)基因家族的成员BcCHCs,随后克隆了1个代表性的CHC1基因,并对... 【目的】为增强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素养(TuMV)的抗性,研究探讨了不结球白菜中BcCHC1蛋白与TuMV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不结球白菜中鉴定出重链网格蛋白(CHC)基因家族的成员BcCHCs,随后克隆了1个代表性的CHC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筛选出与BcCHC1蛋白相互作用的TuMV蛋白,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来沉默BcCHC1基因,以评估其功能。【结果】(1)成功克隆了不结球白菜的BcCHC1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长5124碱基对,编码1708个氨基酸。(2)在TuMV感染不结球白菜30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感染TuMV的不结球白菜中BcCH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3)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BcCHC1蛋白主要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4)BiFC实验进一步证实,BcCHC1蛋白能够与TuMV的CI和6K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与CI的互作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与6K2的互作则主要位于细胞膜。(5)通过对BcCHC1基因沉默株系的观察发现,沉默BcCHC1基因会导致植株死亡。【结论】BcCHC1蛋白通过与TuMV的CI和6K2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途径及病毒复制,从而调控TuMV对不结球白菜的侵染。然而,BcCHC1基因调控TuMV侵染不结球白菜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BcCHC1 TUMV 互作蛋白 VIGS
下载PDF
大黄治疗脑出血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梦果 李健香 +1 位作者 顾恒 过伟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66-1768,共3页
大黄功能通腑泻热、凉血化瘀,为治疗中风急性期阳明热结腑实证的主药。现代研究发现大黄治疗脑出血有保护脑神经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脑血肿、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有关,调节脑-肠轴可能为新的研究方向... 大黄功能通腑泻热、凉血化瘀,为治疗中风急性期阳明热结腑实证的主药。现代研究发现大黄治疗脑出血有保护脑神经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脑血肿、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有关,调节脑-肠轴可能为新的研究方向。就大黄治疗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脑出血 脑保护作用 炎性反应 凋亡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轴浅探“脑病治肠”论治中风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1
3
作者 袁梦果 李建香 过伟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0期1894-1896,共3页
脑和肠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脑病治肠"治疗中风病是中医整体观念和上病下取治则的重要体现,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论治中风卓有成效。脑-肠轴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胃肠道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 脑和肠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脑病治肠"治疗中风病是中医整体观念和上病下取治则的重要体现,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论治中风卓有成效。脑-肠轴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胃肠道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等对大脑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胃肠道稳态是治疗中风等脑病的潜在途径。故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应用,并联系脑-肠轴学说,探讨基于"脑病治肠"治疗中风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肠 脑病治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梦果 刘云芳 +1 位作者 田婷 过伟峰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期73-75,79,共4页
目的:评价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 Med,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相关文献... 目的:评价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 Med,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相关文献,收集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价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Rev Man5.3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包含1621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活血祛风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84,95%CI(2.88,5.13),P<0.01],治愈率优于对照组[OR=3.28,95%CI(2.36,4.57),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07,95%CI(0.02,0.29),P<0.01]。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活血祛风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补肾平肝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13
5
作者 柯娟 袁梦果 过伟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析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病案,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过伟峰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谴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 [目的]探析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病案,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过伟峰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谴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过伟峰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肝肾下虚、风阳上扰为本病基本病机,因其好发于肥胖及"三高"患者,故认为本病多夹痰瘀为患,并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为本病的基本治法,佐以化痰行瘀。病久入络者,每加虫类药以搜风剔邪。临证之时,亦当根据正邪之偏盛偏衰,病之所兼,灵活调整用药,不拘于法。[结论]过伟峰教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肾虚肝旺 补肾平肝 虫类药 过伟峰 医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注射泵控制器注血/二次退针法改良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建香 袁梦果 +2 位作者 刘云芳 赵杨 过伟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1015,共1页
运用恰当方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本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注射泵控制器注血/二次退针法建立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性SD大鼠,无特定病原体(SPF)级,体重200~250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SCXK浙20140001]提... 运用恰当方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本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注射泵控制器注血/二次退针法建立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性SD大鼠,无特定病原体(SPF)级,体重200~250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SCXK浙20140001]提供;脑立体定位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注射泵控制器(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模型 SD大鼠 控制器 注射泵 针法 改良 无特定病原体 实验动物中心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建香 过伟峰 +3 位作者 傅淑平 袁梦果 刘云芳 顾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4,298,共4页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物质基础,而肠道菌群则是治疗的重要靶点。认为机体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功能,形成脑肠互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通腑泻热法 脑肠互动 脑-肠轴 脑肠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肠组织、血清胆囊收缩素8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建香 赵杨 +3 位作者 过伟峰 刘云芳 袁梦果 顾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通瘀组各3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凉血通瘀组于造模成功后按1.3 ml/100 g给予凉血通瘀方水煎剂(浓度1.2 g/ml)灌胃,每日1次,连续5日;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同等量蒸馏水。各组于灌胃后24 h、72 h、120 h进行大鼠神经学评分,评定肠道动力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胆囊收缩素8(CCK-8)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肠组织及血清CCK-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在72 h、120 h神经学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6 h黑便粒数减少,黑便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而凉血通瘀组大鼠黑便百分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凉血通瘀组大鼠脑组织CCK-8表达在72 h、120 h表达增强,肠组织CCK-8表达在24 h增强(P<0.05或P<0.01);凉血通瘀组大鼠血清CCK-8含量72 h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排便,可能与增加肠组织、脑组织CCK-8表达,降低血清CCK-8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凉血通瘀方 胆囊收缩素8 神经功能 肠道动力 脑肠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