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电阻率的负温特性及冻土对接地极冲击响应的影响
1
作者 袁涛 任健行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常飞童 蔡永翔 肖小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4-1485,共12页
西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在其冻土地区存在雷电与低温共存现象。低温下冻土作为含冰复杂体系,其在雷击下的冲击散流性能仍不明晰,因此该文就冻土电阻率的负温特性以及接地极的冲击特性开展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含盐... 西藏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在其冻土地区存在雷电与低温共存现象。低温下冻土作为含冰复杂体系,其在雷击下的冲击散流性能仍不明晰,因此该文就冻土电阻率的负温特性以及接地极的冲击特性开展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含盐量的土壤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冲击电流作用下,以永冻土试品的表层土壤融化厚度和季节性冻土试品的表层土壤冻结厚度为变量,探究了其对相应冻土中垂直接地极暂态电位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冻结条件下土壤冲击放电的形貌特征与地中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分布特性,探讨了负温下接地极暂态电位变化的本质原因。试验研究表明:考虑盐分对土壤的影响,当其温度在一次冻结温度Tf与二次冻结温度Ts之间时,电阻率随温度下降缓慢上升,只有当温度降至二次冻结温度时,才存在突增现象;在永冻土中,当冻土温度高于Ts时,接地极仍具有较好的散流性能。由此可知降低Ts可以减小水分冻结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为避免极寒地区接地极失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 冻土 冲击电流 极寒低温 土壤电离
下载PDF
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观测及弧后气体逸散过程研究
2
作者 袁涛 杨泽文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邓明海 任健行 刘良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34,共11页
多腔室灭弧装置可保护绝缘子、抑制故障电弧存续,具有成为配电网线路防护增补措施的潜力。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进程尚缺乏完备的观测手段和针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直观对比,以及弧后气体状态的... 多腔室灭弧装置可保护绝缘子、抑制故障电弧存续,具有成为配电网线路防护增补措施的潜力。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进程尚缺乏完备的观测手段和针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直观对比,以及弧后气体状态的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半密闭腔室内电弧演变过程观测方法,优化结构设计,该文搭建了用于观测半密闭腔室电弧及弧后气体演变的高速纹影系统,对比分析了开放气隙与半密闭腔室气隙、U型电极和球形电极下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过程,根据纹影图像数据定义密度恢复率,并采用光流法探讨了弧后气体逸散过程中气体密度恢复和速度场分布。电弧演变过程的纹影图像表明,半密闭腔室较开放气隙具有主动“吹弧”作用,由于自感应磁场的分布差异,U型电极较球形电极加速腔室内电弧运动;弧后气体演变为近似涡环结构,促使腔室出口邻近区域气体密度率先恢复,空气自恢复能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腔室 纹影观测 电弧演变 电极结构 弧后气体密度
下载PDF
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和机体免疫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苏丽 郭淑芸 +6 位作者 张玲 何瑛 纪丽平 柳萌 李荣珍 吕海玲 袁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对大隐静脉曲张(GSVV)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GSVV患者,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对大隐静脉曲张(GSVV)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GSVV患者,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和观察组45例(采用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静脉临床危重程度,术前、术后7d的炎症及免疫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术后住院及小腿麻木消失的时间均更短(P<0.05)。两组患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评分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且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静脉临床危重程度评分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且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且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对照组患者血清CD4+、CD3+及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且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可有效减轻GSVV患者静脉临床危重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射频消融术 硬化剂注射术
下载PDF
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差异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研究
4
作者 王雪莲 袁涛 +2 位作者 王飞 刘心成 全冠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所见的斑块特点,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CIS)、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间复发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病人的HR-VWI、临床特征和常规MRI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分为ACIS... 目的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所见的斑块特点,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CIS)、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间复发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病人的HR-VWI、临床特征和常规MRI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分为ACIS和PCIS。将随访期间原梗死病灶同一血管供血区是否新增IS分为复发组(ACIS 25例;PCIS 11例)和非复发组(ACIS 98例;PCIS 32例)。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CIS和PCIS病人中的复发组、非复发组临床和影像危险因素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ACIS、PCIS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临床和影像因素预测IS复发的效能。结果相比非复发组,复发组ACIS病人中的男性较少,年龄较大,多发梗死、斑块明显强化、斑块表面不规则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复发组PCIS病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斑块内出血(IPH)发生率较高(均P<0.05)。年龄(>55.5岁)、多发梗死、斑块明显强化是A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IPH是P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5.5岁)、多发梗死及斑块明显强化预测ACIS复发的AUC分别为0.699、0.664、0.619,3种指标联合对ACIS复发预测的AUC最大为0.821,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67.30%。糖尿病、IPH对PCIS复发预测的AUC分别为0.692、0.678,2种指标联合对PCIS复发预测的AUC最大为0.770,敏感度为72.70%,特异度为65.60%。结论ACIS和P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基于HR-VWI显示的斑块特点联合常见危险因素可提高预测卒中复发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前循环 后循环 复发 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高博聪 袁涛 全冠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坐骨直肠窝MPNST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为囊实性袋状肿物,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 目的探讨坐骨直肠窝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坐骨直肠窝MPNST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为囊实性袋状肿物,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MRI平扫时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靶状高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局部点片状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颗粒状、片絮状,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曲线为平台型。结论MPNST是坐骨直肠窝的罕见肿瘤,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特殊征象(不典型“靶征”、“神经出入征”)及动态强化方式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Bi掺杂O3型NaNi_(0.5)Mn_(0.5)O_(2)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钠性能
6
作者 仇健 盛子墨 +1 位作者 马乾乾 袁涛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O3型NaNi_(0.5)Mn_(0.5)O_(2)拥有高理论比容量且易于制备,是商业钠离子(Na+)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其循环稳定性仍面临挑战。利用Bi对NaNi_(0.5)Mn_(0.5)O_(2)进行改性。研究发现,Bi的引入可以在晶粒生长过程中通过调节表面能实现... O3型NaNi_(0.5)Mn_(0.5)O_(2)拥有高理论比容量且易于制备,是商业钠离子(Na+)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其循环稳定性仍面临挑战。利用Bi对NaNi_(0.5)Mn_(0.5)O_(2)进行改性。研究发现,Bi的引入可以在晶粒生长过程中通过调节表面能实现晶粒细化,并且Bi的掺杂增加了层状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为Na+提供了宽的扩散通道,提高了Na+的扩散能力,优化了Na^(+)在脱嵌过程中的可逆性。改性后的NaNi_(0.495)Mn_(0.5)Bi_(0.005)O_(2)实现了在2.0~4.0 V的电势区间内0.2 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为138.1 mAh/g,在5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正极 O3-NaNi_(0.5)Mn_(0.5)O_(2) Bi掺杂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患儿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孔岑岑 袁涛 +2 位作者 李有武 潘媛 赵冬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0-0032,共3页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M· S· SX型号Swiss DolorClast的震波疗法。采用改进的 Ashworth评分(MAS)和GMFM-88 (GMFM-88)评分,比较两组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 MAS得分明显下降,GMFM-88 (GMFM-88)也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患者的 MAS及 GMF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降低其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三头肌痉挛 体外冲击波 粗大运动 肌张力
原文传递
基于星座图变换的无线通信抗干扰研究
8
作者 余兴国 袁涛 袁学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采用跳频、扩频技术抗干扰方式单一,容易被识别破译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器的星座图变换结合调制跳变技术的抗干扰方法。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星座图变换,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同时与调制跳变技术相结合...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采用跳频、扩频技术抗干扰方式单一,容易被识别破译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器的星座图变换结合调制跳变技术的抗干扰方法。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星座图变换,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同时与调制跳变技术相结合,使信号传输在不同载波频率时,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当前电磁信号多样、密集、多变的环境下,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传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星座图 抗干扰 调制跳变 加密
下载PDF
基于TCM-8PSK星座图旋转电磁波传输抗截获技术研究
9
作者 余兴国 袁涛 袁学松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跳频、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通信系统采用的低截获技术,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对信号的抗截获接收、识别技术非常有效。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CM-8PSK星座图旋转电磁波传输抗截获技术... 跳频、扩频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通信系统采用的低截获技术,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对信号的抗截获接收、识别技术非常有效。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CM-8PSK星座图旋转电磁波传输抗截获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星座图变换,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同时与调制跳变技术相结合,使信号传输在不同载波频率时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当今电磁信号多样、密集、多变的环境下。通过对其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大幅提升电磁波信号被截获、分析和解密的难度。同时,在实现方面相对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图 抗截获 调制跳变 加密
下载PDF
紧凑型多腔室并联间隙雷电冲击闪络路径约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涛 左思家 +2 位作者 司马文霞 杨泽文 浦仕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89-2998,共10页
由于多腔室并联间隙构型特殊,不同于常规并联间隙,其雷电冲击闪络路径复杂,当放电间隙设置不当时会出现闪络路径约束失败,电弧灼烧绝缘子串的现象。因此该文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多腔室并联间隙雷电冲击闪络路径约束试验研究。首先分... 由于多腔室并联间隙构型特殊,不同于常规并联间隙,其雷电冲击闪络路径复杂,当放电间隙设置不当时会出现闪络路径约束失败,电弧灼烧绝缘子串的现象。因此该文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多腔室并联间隙雷电冲击闪络路径约束试验研究。首先分析多腔室并联间隙约束闪络路径的工作原理,并开展雷电冲击试验,拟合了不同腔室数量下将多腔室灭弧结构等效为棒-棒电极空气间距的公式;然后通过开展不同外串联间隙的多腔室并联间隙伏秒特性试验研究,确定了该装置整体外串联间距的设置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等效间距公式分别对不同腔室数量的多腔室灭弧结构进行外串联间隙的设计,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多腔室并联间隙能够先于绝缘子串闪络从而约束闪络路径,验证了多腔室灭弧结构等效棒-棒电极空气间距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多腔室并联间隙已在实际线路开展运行,能够约束闪络路径并快速淬灭电弧,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保护 多腔室并联间隙 等效空气间距 约束闪络路径 伏秒特性曲线
下载PDF
山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警的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涛 王肖田 +2 位作者 司马文霞 孙魄韬 周仿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28-2540,共13页
如何准确预警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是长期困扰电力运行部门的重要难题,而现有的线路雷击跳闸预警技术未能充分考虑区域雷电活动特征与雷击线路的物理过程,存在预警准确率低、虚报率高的问题。该文在已广泛应用的雷电活动短时预警技术... 如何准确预警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是长期困扰电力运行部门的重要难题,而现有的线路雷击跳闸预警技术未能充分考虑区域雷电活动特征与雷击线路的物理过程,存在预警准确率低、虚报率高的问题。该文在已广泛应用的雷电活动短时预警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蒙特卡罗法与雷电先导分形模型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警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雷电活动特征、雷击线路物理过程与线路走廊微地形条件,一方面依据区域雷电活动监测数据,拟合得到了地闪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与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函数,并以此构建了蒙特卡罗法所需的目标分布样本,从而模拟了雷电流幅值与落雷位置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采用雷电先导分形模型,实现了对雷电先导发展路径随机性与确定性相统一的物理过程的模拟,从而充分考虑了微地形条件对雷击线路物理过程的影响。同时,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概率数据库,形成了雷击跳闸预警系统。该系统在云南电网的运行经验表明,2021年雷雨季节的雷击跳闸预警中,预警准确率为87%,有助于电网相关部门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法 雷电先导分形模型 雷电活动特征 雷击跳闸预警
下载PDF
雷击下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稳定起始的初始流注区域空间电荷判据
12
作者 袁涛 王肖田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杨鸣 孙魄韬 周仿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663-5673,共11页
雷电作用下准确判断线路上行先导的稳定起始时刻显著影响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的准确性,而如何确定合理的判据是研究重点。该文依据导线正极性上行先导发展数值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导线上行先导发展过程,提出正极性上行先导的初... 雷电作用下准确判断线路上行先导的稳定起始时刻显著影响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的准确性,而如何确定合理的判据是研究重点。该文依据导线正极性上行先导发展数值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导线上行先导发展过程,提出正极性上行先导的初始流注区域临界空间电荷判据。研究表明,导线出现稳定的上行先导时,初始流注区域的空间电荷量存在一临界值,该临界值仅受导线半径的影响,与导线高度、运行电压及雷电参数无关。与已有的上行先导起始判据相比,以此临界值作为稳定起始时刻判据可以更好地解释空间电荷对上行先导的屏蔽作用随导线半径增大而减弱的现象,并进一步探讨该判据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为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先导起始 空间电荷 雷电屏蔽 输电线路 初始流注
原文传递
人工礁研究进展与展望
13
作者 袁涛 施奇佳 +1 位作者 姚宇 许从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人工礁是一类人为放置在海底的结构物,以模拟实现天然礁石的某些特性,具有加强渔业资源增殖、促进海洋生境修复和支持滨海娱乐休闲等功能。其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但关于人工礁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是自20世纪开始的。近年来,随着人工礁... 人工礁是一类人为放置在海底的结构物,以模拟实现天然礁石的某些特性,具有加强渔业资源增殖、促进海洋生境修复和支持滨海娱乐休闲等功能。其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但关于人工礁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是自20世纪开始的。近年来,随着人工礁的研究热度与日俱增,大量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方法和新应用被提出和实践。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人工礁的研究进展,从人工礁的设计、研究及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该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人工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国内人工礁方面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礁 生境修复 水动力学 岛礁工程
下载PDF
基于YOLOv4的稻田杂草目标检测算法
14
作者 袁涛 胡冬 +3 位作者 马超 李琳一 郑秀国 钱戴玲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109-117,共9页
针对当前精准农业中智能除草设备工作时需要精确快速识别稻田杂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4算法的稻田杂草检测方法。该方法参照PASCAL VOC数据集格式,构建了稻田杂草目标检测数据集,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原有的标准卷积,并将逆残差... 针对当前精准农业中智能除草设备工作时需要精确快速识别稻田杂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4算法的稻田杂草检测方法。该方法参照PASCAL VOC数据集格式,构建了稻田杂草目标检测数据集,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原有的标准卷积,并将逆残差组件(Inverted Residual Unit,IRU)代替CSP-Darknet中的残差组件(Residual Unit,RU),使模型减少参数数量,提高了检测速度。此外,将用K-means算法聚类得到的边界框尺寸应用到各尺度网络层,在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的自适应特征池输出后添加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噪声层,提高了模型检测精度。将改进的模型在GPU服务器上进行算法训练,并与原始YOLOv4算法进行模型性能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比原始算法高出4%,达到97%;检测速度提高了12.1帧∕s,达到60.3帧∕s,改进效果明显。该算法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鲁棒性强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除草设备对稻田杂草的检测,极大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识别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YOLOv4
下载PDF
专业融合背景下高职5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15
作者 袁涛 徐琬婷 +1 位作者 王国义 余兴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针对专业融合背景下高职5G移动通信技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设备贵、操作险、实施难”的痛点,将中国电信与某港口签订的“5G+智慧港口”工程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全国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为基... 针对专业融合背景下高职5G移动通信技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设备贵、操作险、实施难”的痛点,将中国电信与某港口签订的“5G+智慧港口”工程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全国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为基础,依托“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港口基站建设中“效率高、覆盖好、低成本”的要求,联合中国电信,跨校融合现代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围绕“规划、勘测、设计、安装、配置、调测”6大岗位核心技能,构建了“BOPPPS”教学模式,全程贯穿“红绿蓝”思政教育,着力培养具备“一专多能”现代通信技术专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融合 移动通信技术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预测研究
16
作者 袁涛 黄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5,共6页
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人为操纵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以及错误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会引发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企业对... 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人为操纵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以及错误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会引发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企业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实证研究表明:与判别分析、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的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和AUC值方面综合表现更好。在使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中,审计费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总资产增长率等特征变量起到了重要预测作用。进一步采用SHAP方法对特征变量进行贡献分布可视化分析,深度挖掘特征变量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出现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内部控制缺陷 随机森林模型 准确率 精准率
下载PDF
皮肤黑素瘤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8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学分析
17
作者 袁涛 江佳慧 +7 位作者 陈楠 张元林 苏豆 孟秀梅 唐彪 何彩凤 卢晓红 慈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皮肤黑素瘤数据集,分析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K-M曲线分析皮肤黑素瘤组织中CDCA8表达水平与总体生存率的关系,UALCAN...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TCGA数据库中下载皮肤黑素瘤数据集,分析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K-M曲线分析皮肤黑素瘤组织中CDCA8表达水平与总体生存率的关系,UALCAN数据库筛选皮肤黑素瘤中与CDCA8的共表达基因,并对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TIMER数据库分析皮肤黑素瘤组织中CDCA8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HPA数据库验证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5);与皮肤黑素瘤TP-53野生型相比,CDCA8表达水平在TP-53突变型中明显升高(P<0.05)。皮肤黑素瘤中CDCA8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CDCA8低表达组(HR=1.500,P=0.005)。皮肤黑素瘤组织中CDCA8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分裂、细胞周期、DNA修复、蛋白结合、RNA结合、细胞周期、DNA复制及细胞核质转运等过程。皮肤黑素瘤中CDCA8与B细胞(r=0.166,P<0.001)、CD8^(+)T细胞(r=0.176,P<0.001)、中性粒细胞(r=0.193,P<0.001)及树突状细胞(r=0.230,P<0.001)浸润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均呈现高强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结论CDCA8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DCA8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及免疫细胞浸润参与皮肤黑素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素瘤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8 预后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对转换全髋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策略的中期临床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渭君 孙明辉 +2 位作者 袁涛 翁文杰 蒋青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64-169,178,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转换全髋置换术(c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围手术期管理流程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通过专用管理流程行cTHA治疗且术后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54例的... 目的探讨预防转换全髋置换术(c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围手术期管理流程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通过专用管理流程行cTHA治疗且术后随访超过2年的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68.3±12.1)(43~82)岁。cTHA原因包括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31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8例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1例。总结术中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和发生PJI患者的既往手术类型、术前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术中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或术后未发生PJI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为(35.0±8.7)(24~54)个月。2例患者术前行关节穿刺后经关节液细菌培养诊断为感染,9例患者术中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这11例患者术前ESR和CRP水平均略高于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例(5.6%)患者发生术后PJI,均术前CRP>12 mg/L,感染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均行一期翻修术治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为(87.4±9.3)分,末次随访为(47.3±16.4)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cTHA患者术后发生PJI的风险较高,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感染的诊断、抗生素的应用及营养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PJ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相关感染 感染控制 髋骨折 治疗失败
下载PDF
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的研发思考
19
作者 袁涛 杨晓江(综述) 包倪荣(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训练伤和战创伤的综合救治是各国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战区医院需要承担的主要战略任务。训练和作战过程中肢体毁损离断伤是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如何有效保存离断肢体的活性,减少伤残率是外... 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训练伤和战创伤的综合救治是各国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战区医院需要承担的主要战略任务。训练和作战过程中肢体毁损离断伤是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如何有效保存离断肢体的活性,减少伤残率是外科医师需要深入研究的疑难课题。文章对拟研发肢体毁损伤体外循环氧合支持系统,避免肢体早期缺血坏死,为基地医院成功救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形成符合作战战场条件的肢体毁损伤控制技术理论体系等相关问题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毁损伤 体外循环系统 供血不足 战创伤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