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杜昕 史业骞 +1 位作者 仇涓蓉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吐酸"、"吞酸"、...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反酸烧心,咽中梗阻,胃脘不适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论治 治疗 袁红霞
原文传递
袁红霞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用药特色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鹏 于盼盼 +1 位作者 袁红霞 杜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92-94,共3页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多属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外感六...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多属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外感六淫,以及久病内伤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袁教授中医临证2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理论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治疗 用药特色 袁红霞
原文传递
袁红霞教授辨证论治便秘验案2则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鹏 袁红霞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8期848-849,共2页
便秘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候,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由于便秘,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引起毒血症,诱发肠癌;临厕努挣,又可导致肛裂痔疮等病变。便秘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1],
关键词 便秘 辨证论治 医案 袁红霞 理肺治秘 养生 白术
下载PDF
袁红霞运用经方温经汤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云姣 张久行 +1 位作者 罗云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469-2470,共2页
《金匮要略》温经汤是仲景根据冲任虚寒兼瘀血内停的病机特点创立的温补冲任、温通散寒之方。本文从病因病机、组成、方解及临床运用等方面,介绍了袁红霞教授临床辨证运用温经汤巧妙之处,认为温经汤温补结合,有"欲通先充"、&q... 《金匮要略》温经汤是仲景根据冲任虚寒兼瘀血内停的病机特点创立的温补冲任、温通散寒之方。本文从病因病机、组成、方解及临床运用等方面,介绍了袁红霞教授临床辨证运用温经汤巧妙之处,认为温经汤温补结合,有"欲通先充"、"增水行舟"之意,为温和经水的基本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袁红霞 温经汤 验案
原文传递
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沛 袁红霞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4期355-356,共2页
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验颇丰,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脾胃及其它疾病。笔者日常跟随导师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录其临床验案五则。1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痛案王... 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验颇丰,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脾胃及其它疾病。笔者日常跟随导师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录其临床验案五则。1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痛案王某,女,62岁,于201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为胃脘胀痛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此症,现胃脘胀痛,喜温而按之不减,烧心,口苦,口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 袁红霞 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大柴胡汤/治疗应用 平胃散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下载PDF
袁红霞经方治疗腹泻验案2则 被引量:1
6
作者 施伟东 赵会银 +1 位作者 马艳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4-285,共2页
经方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现将导师袁红霞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腹泻的医案2则报道如下。中医称腹泻为"泄泻"。泄泻病位在大肠,病机关键为... 经方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现将导师袁红霞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腹泻的医案2则报道如下。中医称腹泻为"泄泻"。泄泻病位在大肠,病机关键为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之故,与脾胃、肝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袁红霞 验案
原文传递
袁红霞谈经方之和谐美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4,共3页
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研究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医各家学说,尤擅于经方医学,临证治疗辨证灵活,善于应用经方和法治疗脾胃病及各种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 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研究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医各家学说,尤擅于经方医学,临证治疗辨证灵活,善于应用经方和法治疗脾胃病及各种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袁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方和法的经验做一概括整理,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和谐美 袁红霞
原文传递
袁红霞辨治疑难杂病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许云姣 刘思毅 +1 位作者 邓艳蓉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36-1837,共2页
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经方,善于疑难杂病的治疗,临证辨证灵活,该文从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遵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辨时施治,不与时... 袁红霞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她多年来潜心研究经方,善于疑难杂病的治疗,临证辨证灵活,该文从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遵仲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辨时施治,不与时令相违;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瘀同治;久病多虚,脾肾双补,缓则治本;复方与单治交替;传递正能量—医患相得;针灸,外敷,中药等综合治疗8个方面对袁老师辨证疑难杂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希冀为临床上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红霞 疑难杂病 辨治浅析
原文传递
袁红霞运用虫类药经验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娟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3期225-227,共3页
虫类药起效迅速、疗效可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因其药性峻猛,故临床使用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以防破血、动风及中毒。袁红霞教授善用虫类药,临床上将其配合简单方剂用于治疗难治性咳嗽、痰气血瘀阻之噎嗝、头痛... 虫类药起效迅速、疗效可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因其药性峻猛,故临床使用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以防破血、动风及中毒。袁红霞教授善用虫类药,临床上将其配合简单方剂用于治疗难治性咳嗽、痰气血瘀阻之噎嗝、头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 经验 袁红霞
下载PDF
袁红霞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举隅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宁 仇涓蓉 袁红霞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6期21-22,共2页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慢性阑尾炎 腹泻 湿疹 袁红霞
下载PDF
袁红霞运用经方治疗呕吐经验举隅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思毅 许云姣 袁红霞 《山西中医》 2013年第10期5-6,共2页
呕吐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总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证治、方剂论述颇多,疗效显著.导师袁红霞教授临证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呕吐,屡获佳效,兹结合临证验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 袁红霞 呕吐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袁红霞教授经方时方合用治验举隅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红霞 《光明中医》 2009年第11期2078-2079,共2页
关键词 经方 时方 袁红霞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袁红霞治疗皮肤湿疹验案2则
13
作者 仇涓蓉 梁新生 +1 位作者 宋宁 袁红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7-7,12,共2页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疾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病常伴有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学习。其发病因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血热生风及脾虚伤阴等...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皮肤疾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病常伴有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学习。其发病因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血热生风及脾虚伤阴等,总以湿邪为患,变生火热,郁于皮毛腠理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药疗法 病案 袁红霞
原文传递
袁红霞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初探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清君 刘彩梅 +2 位作者 巩婷 袁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基础、病机关键、治则遣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袁红霞教授辨治RE的经验。即脾胃虚弱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胃虚气逆为其病机关键,益气和胃为本病主要治则,同时还应针对兼夹邪气的不同,合理予以遣方用药。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虚气逆 益气和胃 名中医经验
原文传递
袁红霞从枳实方证谈经方运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戚经天 刘海娜 +1 位作者 刘菊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742-743,745,共3页
枳实可用于治疗内伤、外感、寒热虚实多种病证。其功用主要为行气消痞,消积导滞,化痰散结。常用经方有枳实薤白桂枝汤、栀子厚朴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麻子仁丸等。总结介绍了袁红霞教授对枳实方证的理解和临床运用,从枳实方证中... 枳实可用于治疗内伤、外感、寒热虚实多种病证。其功用主要为行气消痞,消积导滞,化痰散结。常用经方有枳实薤白桂枝汤、栀子厚朴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麻子仁丸等。总结介绍了袁红霞教授对枳实方证的理解和临床运用,从枳实方证中领略经方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方证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袁红霞运用花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撷菁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艺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7期611-613,共3页
花类药凝植物本草之精华,质地轻灵,气味芳香,其性不燥,和缓养正,善入脾胃经,有降逆止呕、消痰散结、理气宽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悦心安神等诸多功效。袁红霞教授灵活配伍、随证化裁,广泛将其用于治疗胃痛、痞满、呕吐、便秘等证中,... 花类药凝植物本草之精华,质地轻灵,气味芳香,其性不燥,和缓养正,善入脾胃经,有降逆止呕、消痰散结、理气宽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悦心安神等诸多功效。袁红霞教授灵活配伍、随证化裁,广泛将其用于治疗胃痛、痞满、呕吐、便秘等证中,恰如其分,每获良效,具有鲜明的诊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类药 脾胃病 袁红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袁红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春叶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期84-86,共3页
袁红霞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疗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脾虚是发病基础,病及肺肝肾,湿邪是主要致病因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治疗多从整体论治,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健脾为主,结合疏肝、温肾之法... 袁红霞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疗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脾虚是发病基础,病及肺肝肾,湿邪是主要致病因素,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治疗多从整体论治,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健脾为主,结合疏肝、温肾之法,同时亦多用平调寒热、调和气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红霞 溃疡性结肠炎 痛泻要方 胃关煎 乌梅丸 乙字汤 苓桂术甘汤 验案
下载PDF
袁红霞运用方剂辨证及合方治疗胃痛经验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璇 袁红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8期21-24,共4页
通过总结袁红霞教授临床辨治胃痛的常用方剂与合方,用以方测证的方式揭示胃痛的常见证型,并通过对胃痛方证的解析,揭示方剂辨证遵循方证对应原则。最后总结了袁师在辨治胃痛中和法的运用。
关键词 胃痛 方剂辨证 合方 和法
原文传递
袁红霞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静绮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脾胃病 《伤寒论》经方 袁红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袁红霞调和寒热法论治脾胃病临证举隅 被引量:6
20
作者 笪如桥 袁红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调和寒热法,是指将寒凉与温热异性药物合并使用组成调和寒热剂,治疗寒热错杂病证的论治方法。调和寒热法是论治脾胃病的最佳方法。本文介绍医案四则,总结袁红霞教授以调和寒热法论治脾胃病的经验。袁教授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主要原则... 调和寒热法,是指将寒凉与温热异性药物合并使用组成调和寒热剂,治疗寒热错杂病证的论治方法。调和寒热法是论治脾胃病的最佳方法。本文介绍医案四则,总结袁红霞教授以调和寒热法论治脾胃病的经验。袁教授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主要原则,审症求因,辨证施治。病位偏上以痞满为主,治以和中消痞;上下不相交通以腹中痛为主,治以和中止痛;阳气不足,营气郁滞以小腹、脐周痛为主,治以温阳清热;肝阳馁弱,升降失调以腹痛、胃痞兼腹泻为主,治以扶阳调和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寒热法 脾胃病 半夏泻心汤 黄连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乌梅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