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7
1
作者 袁耀宗 许斌 +2 位作者 莫剑忠 王吉耀 李兆申 《胃肠病学》 200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曲美布汀是一种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目的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符合罗马Ⅱ标...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曲美布汀是一种具有胃肠道运动调节作用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目的评估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符合罗马Ⅱ标准的79例便秘型IBS(C鄄IBS)患者和81例腹泻型IBS(D鄄IBS)患者分别随机分为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匹维溴铵组。研究包括2周基线期、4周治疗期和随后的2周随访期。患者在治疗期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tid)或匹维溴铵(50mgtid)。主要疗效指标为每周总体症状的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周便秘/腹泻的严重程度评分、腹部胀气和其他IBS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后,C鄄IBS和D鄄IBS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分别由基线期的1.9和1.8下降至治疗期结束时的1.1和0.6(P<0.01),次要疗效指标也均显著改善;各症状的改善程度与匹维溴铵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IBS症状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肠易激综合征 安全性 IBS 肠道功能性疾病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22年,上海)
2
作者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邹多武 +2 位作者 谢渭芬 袁耀宗 张敏敏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8-225,共18页
抗菌药物耐药逐渐增加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困难,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使用,以及老龄化人口中常见的抗血栓治疗等,使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较以往更具挑战。为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性溃疡诊断和治疗新模式,由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专... 抗菌药物耐药逐渐增加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困难,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使用,以及老龄化人口中常见的抗血栓治疗等,使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较以往更具挑战。为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性溃疡诊断和治疗新模式,由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的基础上,经多次共同讨论制定了新版共识意见。本共识共30条陈述,分为9个部分,涵盖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预防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共识意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 被引量:52
3
作者 袁耀宗 侯晓华 +3 位作者 邹多武 陈旻湖 汤玉茗 许国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199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发表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治指南,并于1999年和2005年两次更新。2003年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周通过了亚太地区GERD诊治共识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99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发表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治指南,并于1999年和2005年两次更新。2003年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周通过了亚太地区GERD诊治共识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经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有关专家反复讨论,提出如下GERD治疗共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共识意见 治疗 中华医学会 西安 消化病学分会 诊治指南 GERD
下载PDF
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EGF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袁耀宗 楼恺娴 +3 位作者 龚自华 涂水平 翟祖康 徐家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阐明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阐明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96h处死大鼠。应用RT-PCR技术检测胰组织EGF 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6h均未见EGF mRNA表达。胰腺炎诱导后24h~96h均可检测到EGF表达,大黄素治疗后48h其表达明显增强。同时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DNA合成在胰腺炎诱导后48h,72h时分别下降,而大黄素治疗后96h胰腺组织总蛋白质、DNA合成均明显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因子EGF基因表达增强,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药物疗法 基因表达 大黄素 表皮生长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治疗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Octreotide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袁耀宗 龚自华 +3 位作者 楼恺娴 涂水平 翟祖康 徐家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7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 (SS)及其类似物 (Octreotide)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 bax、p5 3的作用。方法 :以雨蛙肽诱导 CD 1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检测(TU NEL)染色、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胰腺...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 (SS)及其类似物 (Octreotide)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 bax、p5 3的作用。方法 :以雨蛙肽诱导 CD 1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检测(TU NEL)染色、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 bax、p5 3的蛋白表达 ,以及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 bax和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见胰腺组织中典型的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 SS治疗后 1小时及 Octreotide治疗后 5、14小时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1、5和 14小时各时间点 (P均 <0 .0 1)。正常胰腺组织未见凋亡调控基因 bax、p5 3的表达 ,SS治疗后1小时胰腺细胞 p5 3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P<0 .0 1,而非治疗组和 SS治疗组 1小时的胰腺细胞 bax染色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Octreotide治疗后 5、14小时胰腺细胞 bax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相应时间点 ,P均 <0 .0 1,而非治疗组和 Octreotide治疗组 5、14小时的胰腺细胞 p5 3染色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同机制之一可能是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炎症反应 ,但前者诱导胰腺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凋亡调控基因 p5 3的表达有关而与 bax的表达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细胞凋亡 生长抑素 OCTREOTIDE
下载PDF
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耀宗 许斌 +5 位作者 柯美云 刘玉兰 傅亮 李兆申 莫剑忠 陈旻湖 《胃肠病学》 200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奥替溴铵具有胃肠道解痉作用,国外已广泛用于IBS患者的治疗。目的:评估奥替溴铵治疗IB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132例符合RomeⅡ标准的IBS患者服用...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奥替溴铵具有胃肠道解痉作用,国外已广泛用于IBS患者的治疗。目的:评估奥替溴铵治疗IB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132例符合RomeⅡ标准的IBS患者服用奥替溴铵40 mg,3次/d共12周(餐前服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腹痛、排便异常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IBS患者经奥替溴铵治疗后,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主诉疼痛程度和腹痛频率亦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的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显著改善,黏液便显著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用奥替溴铵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6%。结论:奥替溴铵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IBS症状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替溴铵 药物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袁耀宗 纪龙 +3 位作者 朱颖 翟祖康 章永平 徐家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8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P组 ,PDTC(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预处理组及正常组3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 5 ...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8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P组 ,PDTC(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预处理组及正常组3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 5 %牛磺胆酸钠溶液 0 .1ml/10 0 g完成。PDTC预处理组在建立SAP模型前 1h腹腔内按 10 0mg/kg体重注入PDTC。建模后 3、6、12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 ,血样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留取肝组织苏木精 伊红染色下观察肝组织受损情况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SAP肝组织NF κB ,用RT PCR的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的表达。结果 SAP肝组织苏木精 伊红染色未见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凋亡出现。PDTC预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未见差别。SAP组AST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DTC预处理后各时间点AST均较未处理组下降。正常肝组织偶见NF κB活化的肝细胞 ,在SAP肝组织可见肝细胞NF κB活化。经PDTC预处理后肝组织NF κB活化的阳性肝细胞数与未经PDTC处理者相比明显减少。SAP时肝组织TNF α、IL 6、ICAM 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 ,经PDTC预处理后相应各时间点均降低。但SAP肝组织ICAM 1mRN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NF-ΚB TNF-α IL-6 ICAM-1
下载PDF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袁耀宗 江石湖 +4 位作者 夏璐 陈隆典 程留芳 李瑜元 聂玉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内镜证实的179例出血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n=68),另设开放组(n=46),试验组和开放组用国产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iv,bid,疗程3~5d...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内镜证实的179例出血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n=68),另设开放组(n=46),试验组和开放组用国产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iv,bid,疗程3~5d;对照组用进口奥美拉唑钠注射液40mg,iv,bid,疗程3~5d;观察三组72及120h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或内镜下止血征象。结果:止血平均天数试验组为(3.08±1.92)d,对照组为(3.12±1.88)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及开放组均为100.0%,对照组为98.5%,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相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进口药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出血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耀宗 龚自华 +3 位作者 楼恺娴 涂水平 翟祖康 徐家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p53 、bax 的影响。方法 以蛙皮素诱导CD1 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应用TUNEL 染色、免疫组化SP技术等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p53 、...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小鼠急性胰腺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p53 、bax 的影响。方法 以蛙皮素诱导CD1 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应用TUNEL 染色、免疫组化SP技术等检测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p53 、bax 的蛋白表达以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p53 、bax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到胰腺组织中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TUNEL结果显示蛙皮素组、正常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长抑素治疗组。免疫组化显示正常胰腺组织未见凋亡调控基因p53 、bax 的表达,生长抑素治疗组胰腺细胞p53 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蛙皮素组,而bax 染色阳性率虽高于蛙皮素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诱导损伤的胰腺细胞凋亡以减轻炎症反应,该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凋亡调控基因p53 的表达有关而与bax 的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胰腺炎 细胞凋亡 生长抑素 小鼠
下载PDF
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自体吞噬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耀宗 于大江 +2 位作者 吴建新 徐家裕 江石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62-565,共4页
本研究观察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中自体吞噬现象的影响。用超微结构、CMP酶细胞化学和形态计量技术观察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自体吞噬现象,并观察应用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后的自体吞噬现象。结果示发... 本研究观察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中自体吞噬现象的影响。用超微结构、CMP酶细胞化学和形态计量技术观察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自体吞噬现象,并观察应用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后的自体吞噬现象。结果示发病3小时后,细胞装内自噬体和自体吞噬泡增多,初级港酶体比例高于次级溶酶体。6小时后,自体吞噬泡数量及体积明显增多增大,内含物为细胞器或髓鞘样结构,CMP酶阳性反应部位以次级溶酶体为主。导向大黄素脂质体治疗6小时后,自体吞噬结构明显减少,CMP酶阳性反应区域多为体积较小的初级溶酶体。表明导向大黄素脂质体可能通过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来阻止溶酶体酶的重新分布,从而减少溶酶体酶和消化酶原在分泌自噬泡中接触激活的机会,也大大群低了自体吞噬泡的出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脂质体 胰腺炎 自体吞噬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测定及普瑞博思对其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耀宗 徐家裕 +3 位作者 江石湖 周玉琴 史峰 诸琦 《胃肠病学》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排空时间及普瑞博思对其的疗效。方法:应用放射学技术建立了国人胃排空时间测定。结果:凡食用本标准餐加固体小钡条后6小时,如胃内仍有小钡条应疑有胃排空障碍,7小时仍有小钡条者则可肯定有胃排空... 目的:观察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排空时间及普瑞博思对其的疗效。方法:应用放射学技术建立了国人胃排空时间测定。结果:凡食用本标准餐加固体小钡条后6小时,如胃内仍有小钡条应疑有胃排空障碍,7小时仍有小钡条者则可肯定有胃排空障碍。30例NUD,70%(21/30)患者胃排空时间延长,30%(9/30)患者胃排空时间正常。凡胃排空时间延长者服用普瑞博思四周后复查,结果;74%(14/19)患者胃排空时间缩短至正常,26%(5/19)患者胃排空时间无改善。结论:应用放射学技术进行胃排空时间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NUD发病确与胃动力障碍有关。普瑞博思为NUD的治疗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时间 小钡条 普瑞博思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疗效研究 试餐 胃排空障碍 胃动力障碍 延长者 加固体
下载PDF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观察直肠气囊扩张时脑血流量变化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耀宗 许斌 +5 位作者 孙菁 陶然君 缪飞 张仲伟 陈克明 吴达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 脑血流量 气囊扩张 直肠 大肠
下载PDF
重视糖尿病与胰腺癌内在关系的研究,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耀宗 李为光 《胃肠病学》 2010年第2期65-67,共3页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包括胰腺癌。糖尿病可以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胰腺癌也可引起高血糖或糖尿病现象。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关系是复杂的。我们应重视两...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其中包括胰腺癌。糖尿病可以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胰腺癌也可引起高血糖或糖尿病现象。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关系是复杂的。我们应重视两者的内在联系,对新发糖尿病的胰腺癌高危人群密切监测,将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糖尿病 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全球定义与亚太地区及中国共识意见异同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耀宗 汤玉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5期4-5,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蒙特利尔定义是已获得世界胃肠病学组织认可的各国专家的共识意见,是GERD最新的全球定义。以此为基础,根据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国和国内众多专家多年研究结果,亚太地区和中国制定了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 胃食管反流病(GERD)蒙特利尔定义是已获得世界胃肠病学组织认可的各国专家的共识意见,是GERD最新的全球定义。以此为基础,根据所在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国和国内众多专家多年研究结果,亚太地区和中国制定了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现对该定义与亚太地区和中国制定的共识意见的异同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定义 诊断 治疗 管理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耀宗 萧树东 《当代医学》 2001年第5期29-32,62,共5页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 制至今尚未阐明。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可能参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目前认为癌基因K-ras突变与慢性胰腺炎发病相关,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控因子基因与疼痛症状有关。现已证买胰腺星状细胞...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 制至今尚未阐明。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可能参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目前认为癌基因K-ras突变与慢性胰腺炎发病相关,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控因子基因与疼痛症状有关。现已证买胰腺星状细胞参与胰腺纤维化的形成,胰石蛋白及胰蛋白酶原的代谢异常可能有助于胰腺结石的形成。目前临床上王要的内科治疗手段是胰酶替代治疗和内镜冶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胰酶治疗 发病机制 TGF FGF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应重视生物制剂长期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耀宗 顾于蓓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长期治疗 安全性问题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那他珠单抗 试验观察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耀宗 许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治疗 慢性便秘 老年人 刺激性泻药 恶性疾病 症状困扰 生活质量 服用方法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耀宗 陈平 《胃肠病学》 2011年第7期385-389,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死亡率较高。早期识别SAP并及时处理,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多项指标检测等有助于及时、正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就此作一概括,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治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死亡率较高。早期识别SAP并及时处理,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多项指标检测等有助于及时、正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就此作一概括,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治SAP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治疗 预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治疗急、慢性胃炎循证医学调研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耀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3-463,共1页
关键词 瑞巴派特 循证医学 慢性胃炎 治疗 胃黏膜保护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 调研 前列腺素合成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耀宗 徐家裕 《新医学》 1993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虽有不少进展,但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至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虽然采取了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但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仍高达30%~50%。
关键词 胰腺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