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扁壶的类型与分期 被引量:7
1
作者 袁胜文 李钰 《南方文物》 2012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扁壶是古陶瓷中一种造型较为特殊的器形,器身有扁圆、扁方、扁椭圆等多种造型,常用模制法制成,胎质有陶、釉陶和瓷质之分。考古资料表明,陶制扁壶出现较早,瓷质扁壶东汉开始出现,一直到明清都有生产。不同时期扁壶的造型、纹饰和源自不... 扁壶是古陶瓷中一种造型较为特殊的器形,器身有扁圆、扁方、扁椭圆等多种造型,常用模制法制成,胎质有陶、釉陶和瓷质之分。考古资料表明,陶制扁壶出现较早,瓷质扁壶东汉开始出现,一直到明清都有生产。不同时期扁壶的造型、纹饰和源自不同。彭适凡先生曾据江西收集的一件带铭西汉铜扁壶考证了不同材质扁壶的名称和用途①。孙机先生在其专著《汉代物质文化图说》中也系统考证了汉代各类扁壶的称谓、用途和源流②。本文主要对陶瓷扁壶的类型和分期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壶 唐三彩 黄釉 匾壺 浇黄 圈足 绿釉
下载PDF
江西明墓的类型和分期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胜文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60,153,共8页
本文主要依据墓室情况,通过类型学分析,将江西明墓的发展分为明初至弘治中期、弘治晚期至嘉靖初年、嘉靖中期至明末三期。认为,弘治晚期至嘉靖初期是江西明墓的变化期,其原因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丧葬观念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江西 明代 墓葬 分期
下载PDF
宋元瓷器装饰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袁胜文 《文物春秋》 2017年第3期39-44,55,共7页
宋代是中国瓷器装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类装饰技术相较前代均有很大进步,而瓷器装饰风格则分为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官窑体系以青釉釉装饰为主,符合传统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趣。民窑体系则以胎装饰和彩装饰为主,... 宋代是中国瓷器装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类装饰技术相较前代均有很大进步,而瓷器装饰风格则分为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官窑体系以青釉釉装饰为主,符合传统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趣。民窑体系则以胎装饰和彩装饰为主,适应当时的民俗和审美。金元时期瓷器彩装饰的繁荣与少数民族的喜好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瓷器 装饰技术 审美
下载PDF
基于LDA模型的科技文献话题演化分析
4
作者 袁胜文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年第21期21-22,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追踪不同时间片内话题的变化趋势进行话题演化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DA话题模型抽取科技文献的话题,然后对语义意义不明确的话题进行话题过滤,最后通过计算话题的强度和关联度来分析话题的演化趋势。本文对《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追踪不同时间片内话题的变化趋势进行话题演化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DA话题模型抽取科技文献的话题,然后对语义意义不明确的话题进行话题过滤,最后通过计算话题的强度和关联度来分析话题的演化趋势。本文对《计算机学报》论文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对话题生成进行人工干预的前提下,本文方法较真实地描述了研究主题强度和内容随时间的演化趋势,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A模型 话题演化 话题过滤
下载PDF
墓葬出土瓷器所见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5
作者 张傲丽 袁胜文 张文江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 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窑、乐平南窑、景德镇窑为主,外地窑场有越窑、邢窑和长沙窑;出土瓷器分为隋至唐代早期、盛唐时期、唐代中后期及唐末五代四期。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西本地瓷窑的盛衰以及与外来瓷窑产品的竞争等瓷业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出土瓷器 隋唐五代 江西地区 瓷业面貌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效率研究——以吉林省通化市情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吕杰 +2 位作者 袁胜文 崔育菡 孙雪 《吉林金融研究》 2019年第9期50-54,共5页
小微企业是经济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针对通化市这座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5%的城市而言,小微企业更是市场重要的贡献者和创新者,尽管经多方合力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成效,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本文基于通化市... 小微企业是经济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针对通化市这座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5%的城市而言,小微企业更是市场重要的贡献者和创新者,尽管经多方合力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成效,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本文基于通化市发展特征,分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运用DEA模型对小微企业融资效率进行测算,针对各类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投放力度、管理模式等不同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提高其融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效率 小微企业 DEA模型
下载PDF
督陶官唐英
7
作者 袁胜文 《中国书画》 2005年第4期161-162,共2页
唐英,字俊公(或作隽公),又字叔子,自号蜗寄老人,辽宁沈阳人,授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督陶等职。从雍正六年任督陶使至乾隆二十年因病辞职止,唐英督理御窑厂烧造前后共达27年之久,对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烧造达... 唐英,字俊公(或作隽公),又字叔子,自号蜗寄老人,辽宁沈阳人,授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督陶等职。从雍正六年任督陶使至乾隆二十年因病辞职止,唐英督理御窑厂烧造前后共达27年之久,对雍正乾隆时期瓷器烧造达到鼎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英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初五日,"七龄入乡塾,资性不敏。"康熙三十六年16岁"弱冠,即供殿庭","幼即供役养心殿,二十余载。"雍正"御极之元年……拔置郎署""官内务府员外郎直养心殿",每日稽查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房各作当差匠役人。雍正六年戊申八月,47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乡塾 外郎 粤海关监督 匠役 九江关 郎署 御极 养心殿 窑务
下载PDF
中国古代坐具的演变(一)
8
作者 袁胜文 《家具与生活》 1998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家具 坐具 中国 古代 演变
下载PDF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
作者 袁胜文 《吉林金融研究》 2002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探讨
10
作者 袁胜文 《吉林金融研究》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企业化经营 股份制改造 中国
下载PDF
初中数学教学对错误的有效应用浅见
11
作者 袁胜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166-166,共1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正确 认识和有效利用错误环节,积极挖错,善于改错,从而有效地提 高学生认识错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纠正错误的基本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错误环节 有效用错
下载PDF
初中数学教学对错误的有效性应用浅见
12
作者 袁胜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9期230-230,共1页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错误环节,积极挖错,善于改错,从而有效性地提高学生认识错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纠正错误的基本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错误环节 有效用错
下载PDF
玉石覆面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袁胜文 石文嘉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1,108,共7页
玉石覆面是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在型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玉石覆面的分期和各期特征、定名与功用、产生与消亡的原因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玉覆面出现于西周中期,西汉前期以后消亡。形制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西汉前期之后... 玉石覆面是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在型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玉石覆面的分期和各期特征、定名与功用、产生与消亡的原因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玉覆面出现于西周中期,西汉前期以后消亡。形制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西汉前期之后,逐渐演变成较为简单的窍塞和更复杂的玉衣这两种形式。玉石覆面具有殓尸、防止尸体腐烂、引导灵魂升天和体现身份等级的功用,一般只有贵族才能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 覆面 玉敛葬
原文传递
汉代诸侯王墓用玉制度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胜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5,共10页
汉代诸侯王墓中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玉器,这些玉器大致分为礼玉、装饰玉和实用器具三类。其中的玉衣和九窍塞等敛葬玉及玉璧和组玉佩等具有礼玉性质的器类集中体现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并存在一定的使用制度,这种制度的存在源自汉代人的玉崇... 汉代诸侯王墓中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玉器,这些玉器大致分为礼玉、装饰玉和实用器具三类。其中的玉衣和九窍塞等敛葬玉及玉璧和组玉佩等具有礼玉性质的器类集中体现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并存在一定的使用制度,这种制度的存在源自汉代人的玉崇拜和玉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诸侯王墓 金缕玉衣 用玉制度
原文传递
棺椁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述论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胜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棺、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象征墓主生前的居室。棺椁制度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是身份、地位的标识。棺椁制度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形成。经过夏、商、西周的发展,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形成了多重棺椁制度,这种制... 棺、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象征墓主生前的居室。棺椁制度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是身份、地位的标识。棺椁制度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形成。经过夏、商、西周的发展,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形成了多重棺椁制度,这种制度延续到西汉,发展出外藏椁、黄肠题凑等形式,并出现椁的替代形式——崖洞墓和砖室墓。西汉中晚期多重棺椁制度衰落,棺椁从此不再作为身份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具 多重棺椁制度 砖室墓
原文传递
陶瓷扁壶的源流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胜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103,共11页
扁壶是古代陶瓷器中一种特殊器形,尺寸一般不是很大,模制而成,印花装饰,常见胡人、狮子等异域文化色彩的图案,多设系以穿绳携行。扁壶虽然不是陶瓷器的主流器形,但其往往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流行时间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是中外物... 扁壶是古代陶瓷器中一种特殊器形,尺寸一般不是很大,模制而成,印花装饰,常见胡人、狮子等异域文化色彩的图案,多设系以穿绳携行。扁壶虽然不是陶瓷器的主流器形,但其往往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流行时间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陶瓷扁壶的发展可分为两汉魏晋、北齐至隋、唐五代、宋辽金、元代、明清六期,各期扁壶间少有关联,各有源头。汉晋瓷扁壶是中国传统铜、漆扁壶的延续;北朝隋代扁壶源于西方同形金属器,并在唐代华化;辽金扁壶反映契丹和女真等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各成系统;元代扁壶多为新出器形;明清瓷扁壶是模仿西亚铜器的结果。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也体现了陶瓷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模仿和借鉴贵金属器物的造型、装饰的工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扁壶 源流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宋元墓葬中的供祀——以壁饰和随葬品为中心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胜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宋元墓葬装饰以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最具代表性。墓室中以壁面装饰的夫妇对坐图为核心,以备茶荐酒、瓶花等图像为辅,结合随葬的供桌、供器等构成了一个墓内供祀场景。这种供祀现象从北宋中期开始逐渐明显,在元代中晚期基本程式化,是传... 宋元墓葬装饰以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最具代表性。墓室中以壁面装饰的夫妇对坐图为核心,以备茶荐酒、瓶花等图像为辅,结合随葬的供桌、供器等构成了一个墓内供祀场景。这种供祀现象从北宋中期开始逐渐明显,在元代中晚期基本程式化,是传统祖先崇拜和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体现,反映了墓葬营建者尽孝道的同时,期望得到先祖庇佑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墓葬 供祀
原文传递
唐代石葬具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胜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石葬具是唐代棺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石葬具以石椁和石棺床为主,二者都在北朝开始出现,经隋代的发展,唐初开始成为皇亲贵胄的重要葬具。房形石椁使用者等级高于仅使用石棺床者,不同形制、尺寸、纹饰和精美程度的房形石椁也体现墓... 石葬具是唐代棺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石葬具以石椁和石棺床为主,二者都在北朝开始出现,经隋代的发展,唐初开始成为皇亲贵胄的重要葬具。房形石椁使用者等级高于仅使用石棺床者,不同形制、尺寸、纹饰和精美程度的房形石椁也体现墓主的身份差异。房形石椁在安史之乱后消亡,仅石棺床依然流行,是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石葬具 房形椁 棺床
原文传递
塔式罐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袁胜文 《中原文物》 2002年第2期56-64,共9页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关键词 塔式罐 中国 文物研究 历史分起 演变过程
原文传递
南方地区唐宋制瓷馒头窑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胜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52,共16页
本文在对南方地区唐宋时期馒头窑资料甄别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区和分期探讨,将南方馒头窑的使用地域分为四川盆地、广东地区和浙江杭州三个区,认为其发展经历了唐代早期、唐代中晚期、北宋早中期、北宋晚期至南宋早... 本文在对南方地区唐宋时期馒头窑资料甄别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区和分期探讨,将南方馒头窑的使用地域分为四川盆地、广东地区和浙江杭州三个区,认为其发展经历了唐代早期、唐代中晚期、北宋早中期、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和南宋末元初六期,并分析了这些馒头窑的技术来源。认为,四川盆地唐代初期的馒头窑技术有源于北方的可能,但这并不是当地宋元馒头窑的技术源头;广东地区唐代馒头窑技术则可能是当地砖瓦窑技术与同时期北方馒头窑技术传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浙江杭州南宋两处官窑的馒头窑素烧技术是特殊历史背景下,汝官窑馒头窑技术南传的表现。在北方馒头窑窑炉技术的南传过程中,存在以占有市场为目的的主动输出和因特殊历史背景被动南传两种情况,北方馒头窑在南方地区兴盛与否与当地的瓷业基础强弱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唐宋 制瓷 馒头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