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指标和骨吸收情况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胡晓颖 孙娟 袁蒙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指标和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后牙缺失患者62例,根据植体直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径种植体,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健康指标和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后牙缺失患者62例,根据植体直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径种植体,研究组采用小直径种植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后的牙周袋深度(Pocket depth,PD)、骨吸收量、骨密度,观察种植体颈部根方1 mm、7 mm、10 mm点位与长轴垂直面的牙槽骨厚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种植成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美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P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PD均有所降低;两组术后骨吸收量均低于术前(P<0.05),骨密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h的1 mm、7 mm、10 mm点位与长轴垂直面的牙槽骨厚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1 h的1 mm、7 mm、10 mm点位与长轴垂直面的牙槽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后牙缺失的美学效果较高,可有效改善牙周健康指标、骨吸收量、骨密度,迅速恢复牙槽骨厚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种植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种植体 种植修复 牙体缺失 美学效果 牙周健康指数 骨吸收量 骨密度
下载PDF
骨膜对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蒙姜 王娅 +2 位作者 姚瑶 唐休发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四环素荧光标志等方法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和四环素荧光标志积分光密度值,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3d至1周,试验侧和对照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及新骨形成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术后2~6周,试验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速度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膜能使非血管化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程度增加,血管生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骨形成加快,从而加速移植骨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非血管化自身游离骨移植 再血管化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雌激素影响大鼠随意皮瓣成活面积的试验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济远 张富贵 +1 位作者 袁蒙姜 唐休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随意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给予雌激素100和300μg·kg-1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背部超长宽随意皮瓣模型,于试验组皮瓣远端皮下注射雌激素,于不同时间点检测3组随意皮瓣的微血管密...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随意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给予雌激素100和300μg·kg-1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背部超长宽随意皮瓣模型,于试验组皮瓣远端皮下注射雌激素,于不同时间点检测3组随意皮瓣的微血管密度和存活面积。结果雌激素100μg·kg-1加随意皮瓣组皮瓣的微血管密度和成活面积高于雌激素300μg·kg-1加随意皮瓣组和对照组。结论适量的雌激素可增加随意皮瓣的微血管生成,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随意皮瓣 血管生成 成活面积
下载PDF
18例慢性舌下腺炎病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济远 袁蒙姜 +1 位作者 韩波 唐休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舌下腺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对病理确诊为慢性舌下腺炎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年龄、性别、现病史、查体、入院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结果18例慢性舌下腺炎患者中,15例(8... 目的通过对慢性舌下腺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对病理确诊为慢性舌下腺炎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年龄、性别、现病史、查体、入院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结果18例慢性舌下腺炎患者中,15例(83.33%)口底可扪及包块。其中,8例(53.33%)包块边界不清,11例(73.33%)包块不活动。18例患者的入院诊断中,仅3例(16.67%)诊断正确,10例(55.56%)诊断为肿瘤。结论慢性舌下腺炎常被误诊为舌下腺肿瘤,最终诊断手段为病理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应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以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舌下腺炎 回顾性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