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首市八月湖桃花水母的鉴定
1
作者 袁赛波 袁国庆 +2 位作者 向颖 冯伟松 张佑祥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为了加强对桃花水母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吉首市八月湖的桃花水母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并基于1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计算不同桃花水母的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吉首市八月湖... 为了加强对桃花水母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吉首市八月湖的桃花水母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并基于1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计算不同桃花水母的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吉首市八月湖桃花水母伞径平均12.4 mm,触手3~4级、主辐触手明显长于其他触手,生殖腺囊状、呈褐黄色,平衡囊管形、106~128个,刺丝囊疣呈环形排列;吉首市八月湖桃花水母与美国索式桃花水母(GenBank序列号为MG979336.1)的18S rDNA基因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88%,与索氏桃花水母亲缘关系较近.形态数据及分子数据均支持八月湖桃花水母为索氏桃花水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水母 索氏桃花水母 淡水水母目 吉首市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被的生态水位管理策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赛波 张晓可 +1 位作者 刘学勤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04-109,共6页
近年来,湖泊生态水文调控受到较大的关注,但有关水生生物的水文需求还缺乏系统研究。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物分布及水位现状、水位波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及水生植物的水位波动需求模式,介绍了以水生植物为指标的湖泊... 近年来,湖泊生态水文调控受到较大的关注,但有关水生生物的水文需求还缺乏系统研究。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物分布及水位现状、水位波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及水生植物的水位波动需求模式,介绍了以水生植物为指标的湖泊生态水位评估新方法,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湖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水位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波动 水生植被 物种多样性 功能定位 生态水位
下载PDF
长江干流宜昌-安庆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雅雪 姚维林 +2 位作者 袁赛波 刘学勤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42,共9页
为系统了解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6年5—6月和10—12月对长江干流宜昌-安庆段进行2次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96种,水生昆虫种类数最多,占总数的49.0%。大部分物种(58.7%)的出现频率都较低(<1%),且各江... 为系统了解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6年5—6月和10—12月对长江干流宜昌-安庆段进行2次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96种,水生昆虫种类数最多,占总数的49.0%。大部分物种(58.7%)的出现频率都较低(<1%),且各江段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213±58) ind./m^2,生物量为(0.202±0.066) g/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汛前汛后差异显著,汛后种类数和现存量均明显下降。与建坝前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种类数增加,现存量下降。环境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速,底质和水质的影响不大。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下降与建坝后干流冲刷加剧有关,针对底栖动物保护,建议开展水沙调节、营造缓流生境并加强洲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长江干流 流速 冲刷
下载PDF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下汤逊湖鱼产力估算及对内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杜明普 王红丽 +4 位作者 刘康福 袁赛波 张静 李震宇 阮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通过汤逊湖天然饵料生物量的调查,评估在不投肥、不投饵条件下汤逊湖的鱼产力情况;根据主要鱼产力生长代谢参数评估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下由鱼的排泄和排粪作用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及由生长增重存储在鱼体内的营养盐量。结果表明:汤逊湖天然... 通过汤逊湖天然饵料生物量的调查,评估在不投肥、不投饵条件下汤逊湖的鱼产力情况;根据主要鱼产力生长代谢参数评估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下由鱼的排泄和排粪作用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及由生长增重存储在鱼体内的营养盐量。结果表明:汤逊湖天然鱼产力约为2975.49 t/a,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9 g/m^(3)左右;排泄和排粪产生的营养盐氮、磷量分别为309.28、13.06 t/a,其中氮量高于鱼类生长增重存储的营养盐量(73.10 t/a),磷量低于鱼类生长增重存储的营养盐量(15.90 t/a)。生态渔业养殖产生一定量的内源污染物氮,但能削减水体中内源污染物磷,可作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逊湖 生态渔业养殖 鱼产力 内源污染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武汉市湖泊健康评估及保护修复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彬洁 袁赛波 +7 位作者 雷晶 李萌 肖雅萱 肖方聪 袁国庆 魏俊伟 崔永德 李艳 《生物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551-563,共13页
本研究基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武汉市河湖水系特点,以武汉市166个湖泊为研究对象,从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水文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管理状况6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的湖泊健康评价指... 本研究基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武汉市河湖水系特点,以武汉市166个湖泊为研究对象,从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水文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管理状况6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的湖泊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对武汉市全域湖泊进行了健康评价。同时,基于评价结果识别的武汉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针对不同功能类型湖泊提出了差异化的修复策略。该研究可为武汉市及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健康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湖泊健康 指标体系 功能类型 生态修复
原文传递
汤逊湖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特征评价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袁赛波 赵彬洁 +7 位作者 王红丽 张静 杜明普 刘康福 李震宇 高兆波 曹秀云 宋春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29-2742,共14页
近年,汤逊湖流域水环境问题频出,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有效实施虽使入湖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关于内源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却不多。为全面掌握汤逊湖的内源污染现状,分析了沉积物氮、磷和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内源污染释放规律,并... 近年,汤逊湖流域水环境问题频出,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有效实施虽使入湖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关于内源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却不多。为全面掌握汤逊湖的内源污染现状,分析了沉积物氮、磷和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内源污染释放规律,并探讨了汤逊湖内源污染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汤逊湖沉积物营养物含量时空差异明显,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有机质,污染层深度约0.2~0.8 m,含量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规律;(2)汤逊湖表层沉积物TN、TP和COD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91.77、3.25、1 391.45 mg/m^(2)/d,不同湖区释放速率差异明显。根据汤逊湖的内源污染现状及水质现状,建议对汤逊湖内源污染严重的区域分区进行环保疏浚和原位底质改良,后期合理安排时序在适宜区域采取沉水植被恢复为主的水生态修复措施,进一步抑制内源污染释放。该研究可为汤逊湖内源污染治理及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营养盐 释放风险 治理策略
原文传递
湖南江华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袁赛波 刘素群 +5 位作者 向颖 袁国庆 吴涛 潘凤溜 张佑祥 李显文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6期644-651,共8页
2014年至2017年,对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进行了7次实地调查,分析了湿地公园的鱼类区系结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记录的53种鱼类,隶属4目13科,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种类最多,有4科37种(占总种类数的69... 2014年至2017年,对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进行了7次实地调查,分析了湿地公园的鱼类区系结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记录的53种鱼类,隶属4目13科,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种类最多,有4科37种(占总种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3科7种(13.21%),鲈形目(Perciformes)4科6种(11.32%),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种类最少,只有2科3种(占5.66%)。生态类型以山溪流水性(21种,占总数的39.62%)、杂食性(30种,占56.60%)和底栖性(27种,占50.94%)为主。其中有15种鱼为中国特有种,1种鱼是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影响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建议通过加强鱼类繁殖保护、强化禁渔期管理、开展涉水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相关科学研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严格执法等措施对该湿地公园的鱼类资源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生态类型 生态保护 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长江干流宜昌-监利段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强强 袁赛波 +1 位作者 申明华 刘学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8-937,共10页
为了解长江干流洲滩湿地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18年3~5月对干流宜昌-监利5个江段洲滩的湿生植物开展了调查。共采集湿生植物88种,隶属于26科73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占优势,狗... 为了解长江干流洲滩湿地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18年3~5月对干流宜昌-监利5个江段洲滩的湿生植物开展了调查。共采集湿生植物88种,隶属于26科73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占优势,狗牙根、薹草、牛鞭草、虉草为主要优势种。采集样方平均种类数为6种,平均密度为88.9 ind/m^2,平均生物量(地上部分干重)为55.8 g/m^2。采集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枝城江段洲滩样方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最大,荆州洲滩均最小。样方密度在3~5月间呈下降趋势,生物量则呈上升趋势。划分了薹草、狗牙根、牛鞭草-紫菀等10个稳定群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湿生植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黏粒比例、相对水面高程、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黏粒比例。样方总生物量沿相对水面高程、总有机质、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增大后减小;而与黏粒含量的关系不明显。分析认为洲滩湿生植物分布格局是在水文过程影响下,由底质、水分及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洲滩 湿生植物 群落结构 水文情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