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柴油冷滤点与其化学组成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银男 陈秀 +5 位作者 来永斌 吕翠英 崔勇 梅德清 华平 汤艳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12-219,共8页
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为了量化表征生物柴油组成与其冷滤点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与冷滤点分析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和冷滤点,研究了脂肪酸甲酯组成对冷滤点的影响规律。... 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为了量化表征生物柴油组成与其冷滤点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与冷滤点分析技术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和冷滤点,研究了脂肪酸甲酯组成对冷滤点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生物柴油主要由14~24个偶数碳原子组成的长链脂肪酸甲酯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甲酯主要为C14:0~C24:0,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主要为C16:1~C22:1、C18:2~C20:2和C18:3。120种生物柴油油样中,乌桕梓油生物柴油的冷滤点最低,为-14℃,花生油生物柴油的冷滤点最高,为13℃。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与分布不同,冷滤点差异较大。冷滤点随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且碳链长的较短的增加显著;随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且不饱和度高的较低的降低略明显。建立了线性相关性非常显著(R=0.971)的基于组成的冷滤点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不同环境下生物柴油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化学分析 低温流动性 回归分析 冷滤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45
2
作者 袁银男 许桢英 +1 位作者 刘会霞 王匀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4,98,共4页
针对目前工科类专业分散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弊端,按照"模块化、递进式"思想,提出了按模块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4个层次具体实施。给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措施,并借鉴"多元... 针对目前工科类专业分散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弊端,按照"模块化、递进式"思想,提出了按模块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4个层次具体实施。给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措施,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的多元智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油的排放及颗粒形貌 被引量:4
3
作者 袁银男 李俊 +2 位作者 杜家益 张登攀 赵小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517,共6页
在186FA发动机上,进行了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和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性能试验,采集了排气颗粒,分析了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燃烧颗粒的状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 在186FA发动机上,进行了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和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性能试验,采集了排气颗粒,分析了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燃烧颗粒的状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呈上升趋势,在低负荷时最为明显,中高负荷时差距较小;柴油机的HC排放升高,但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降低,与调合生物柴油相比,掺烧甲醇可以同时有效减少NOx及碳烟排放,并且在高负荷工况下能够明显降低CO排放;颗粒微观结构表现出链状、枝状及团状等形态;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颗粒的粒径分布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团聚程度逐渐提高,结构排列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生物柴油 排放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纳米颗粒添加剂对柴油挥发及氧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袁银男 纪晨 +2 位作者 梅德清 姜士阳 吴焓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氮气及空气的热重氛围下,研究了以平均粒径分别为20,50 nm的Al2O3和平均粒径为20nm的Ce O2这3种纳米材料配制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1的3种纳米柴油的挥发特性和氧化特性,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纳米颗粒的粒子质量浓度... 在氮气及空气的热重氛围下,研究了以平均粒径分别为20,50 nm的Al2O3和平均粒径为20nm的Ce O2这3种纳米材料配制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1的3种纳米柴油的挥发特性和氧化特性,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纳米颗粒的粒子质量浓度、粒径尺度及物质种类对纳米柴油挥发及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惰性氛围下,纳米颗粒延缓了柴油的挥发过程;随着纳米粒子质量浓度增加和粒径增大,纳米柴油的挥发速率减缓.在氧化氛围下,纳米颗粒加快了柴油的氧化过程;随着纳米粒子质量浓度增加和粒径减小,纳米柴油的氧化速率加快;具有催化功能的Ce O2纳米颗粒比同尺度的Al2O3纳米颗粒表现出更好的氧化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挥发特性 氧化特性 热重分析 失重速率
下载PDF
生物柴油催化转移加氢改善其燃烧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银男 顾萌 +1 位作者 戴鹏飞 梅德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4-59,共6页
采用催化转移加氢法对大豆油生物柴油(SME,soybean methyl ester)进行适度加氢制备部分加氢大豆油生物柴油(PHSME,partially hydrogenated soybean methyl ester),分析比较生物柴油加氢前后的组分、过氧化值、碘值、十六烷值与运动黏度... 采用催化转移加氢法对大豆油生物柴油(SME,soybean methyl ester)进行适度加氢制备部分加氢大豆油生物柴油(PHSME,partially hydrogenated soybean methyl ester),分析比较生物柴油加氢前后的组分、过氧化值、碘值、十六烷值与运动黏度等燃料特性参数,并基于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研究加氢提质生物柴油的着火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为供氢体、水为反应介质和Raney-Ni为催化剂,在温度85℃和常压下对SME进行催化转移加氢反应,经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检测发现高不饱和组分选择性转化为低不饱和或饱和组分,不饱和程度降低了46.2%。尽管PHSME的运动黏度略有增加,但其氧化安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十六烷值也升高至合理的范围。在空气氛围下,由于PHSME相比于SME的分子结构变化及运动黏度增加,其在初始阶段不易挥发,但在高温阶段平均氧化速率更高,其终了失质量温度比SME提前7.2℃。由于PHSME的适度的高十六烷值属性,在DSC曲线可见其放热始点温度比SME提前10.7℃,说明提质生物柴油具有优越的着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生物柴油 氢化 氧化 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载PDF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袁银男 郭晓亮 +1 位作者 聂春飞 赵会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7,共5页
介绍了LPG 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系统的设计。以P87C5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核心,采用高速电磁阀作为执行元件,采用实时多任务的控制方案建立发动机管理系统,以LR6105柴油机为样机进行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对掺烧LP... 介绍了LPG 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系统的设计。以P87C552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的核心,采用高速电磁阀作为执行元件,采用实时多任务的控制方案建立发动机管理系统,以LR6105柴油机为样机进行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对掺烧LPG量进行精确控制,使得改装后发动机的烟度排放大幅度降低,同时可兼顾控制HC、C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液化石油气 双燃料 柴油机 电控 设计
下载PDF
混合动力发动机在线扭矩估算算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银男 徐红林 +2 位作者 朱磊 曹占国 胡振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满足混合动力发动机扭矩管理控制策略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平均值模型和A/N—Te模型的发动机在线扭矩估算算法。在试验过程中,针对进气歧管压力响应滞后于节气门快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预估算进气歧管压力估计进气流量的方法,消除了进... 为了满足混合动力发动机扭矩管理控制策略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平均值模型和A/N—Te模型的发动机在线扭矩估算算法。在试验过程中,针对进气歧管压力响应滞后于节气门快速变化的问题,提出了预估算进气歧管压力估计进气流量的方法,消除了进气歧管内压力滞后的影响,完善了原始算法。通过台架试验得到发动机输出扭矩实测值,将实测扭矩与估算扭矩相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 估算 算法 模型 数学预测
下载PDF
生物柴油排气颗粒物含量及其消光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袁银男 肖政臻 +2 位作者 梅德清 张登攀 陆海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0-77,共8页
在一台国V排放标准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应用排气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和不透光烟度计(AVL439)测量分析不同燃料在加装后处理装置前、后的颗粒物含量和消光性能。结果表明: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含量按照所使用燃料柴油、棕榈油生物柴油(... 在一台国V排放标准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应用排气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和不透光烟度计(AVL439)测量分析不同燃料在加装后处理装置前、后的颗粒物含量和消光性能。结果表明: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含量按照所使用燃料柴油、棕榈油生物柴油(PB)、餐饮废油生物柴油(WB)、大豆油生物柴油(SB)的次序下降;经过后处理之后,颗粒物含量下降并且小粒径颗粒含量增加。按照柴油、PB、WB、SB的次序,几种燃料的消光排放因子逐渐下降,消光性能逐渐改善;从消光角度分析,生物柴油是一种更加环境友好型的燃料;在相同转速下,随着负荷增大,4种燃料的排气颗粒物平均颗粒质量消光截面逐渐减小,经后处理,平均颗粒质量消光截面大幅增加,即单位质量颗粒物的平均消光能力随负荷增加而降低,随后处理的介入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颗粒物 消光排放因子 平均颗粒质量消光截面
下载PDF
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
9
作者 袁银男 《高校教育管理》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整个评估工作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师比测算要更符合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四项经费”应随会计制度改革调整;“实习和实训”... 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整个评估工作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师比测算要更符合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四项经费”应随会计制度改革调整;“实习和实训”与“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最好合并;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宜增加弹性;“特色项目”评估目前应放在重视和培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评估指标 科学化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夏正鹏 汪兴兴 +2 位作者 倪红军 袁银男 廖萍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2-1054,共3页
通过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典型结构的分析,总结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荷电状态估计、均衡管理、热管理和数据通讯等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评述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及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在... 通过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典型结构的分析,总结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荷电状态估计、均衡管理、热管理和数据通讯等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评述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及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在分析各典型电池管理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 管理系统 荷电状态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热重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梅德清 赵翔 +2 位作者 王书龙 袁银男 孙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0-56,共7页
为了解不同粒径颗粒物在特定氛围下的氧化特性,该文利用MOUDI采样器收集到的柴油机颗粒物,在纯N2及纯O2环境下,对0.18~0.32、0.32~0.56、0.56~1.00和1.00~1.80μm4个粒径级颗粒分别进行热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级的增大,颗... 为了解不同粒径颗粒物在特定氛围下的氧化特性,该文利用MOUDI采样器收集到的柴油机颗粒物,在纯N2及纯O2环境下,对0.18~0.32、0.32~0.56、0.56~1.00和1.00~1.80μm4个粒径级颗粒分别进行热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级的增大,颗粒物中水分和SOF(solubleorganicfraction)的含量下降,而干碳烟(soot)和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在纯N2氛围下,颗粒在SOF挥发阶段随着颗粒物粒径级减小,其SOF含量和失重峰值速率随之增加;但在soot热解阶段不同粒径级的失重速率趋同。程序升温终了时,各粒径级颗粒的热重曲线在纯N2氛围下缓滞停在不同位置,而在纯O2氛围下则渐趋归一。随着颗粒物粒径级的减小,热重曲线呈下降趋势,颗粒越细则越易升温(氧化)失重;而在纯O2氛围下,各粒径级在SOF挥发阶段表现出与纯N2氛围下一致的规律但失重速率峰值明显增加。在soot热解阶段,随着颗粒物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加使其吸附氧的能力增加,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增大,颗粒氧化的起燃温度降低,且起燃时刻对应的失重速率增加;各粒径级颗粒物的失重速率峰值出现在600~640℃之间,随着颗粒物粒径增大其soot所占含量随之增多,热解失重速率峰值亦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颗粒物处理的技术措施提供基础物性数据,有助于推动颗粒物处理装置的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氧化 热重分析
下载PDF
脂肪酸甲酯结构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秀 袁银男 +1 位作者 王利平 来永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39,共5页
从分子结构出发,根据结晶理论,应用气质联用仪和低温性能测试仪研究生物柴油的组成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为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生物柴油是伪二元混合物(高熔点的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低熔点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观... 从分子结构出发,根据结晶理论,应用气质联用仪和低温性能测试仪研究生物柴油的组成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为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生物柴油是伪二元混合物(高熔点的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低熔点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主要由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花生酸甲酯、山嵛酸甲酯、木焦油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芥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等组成.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主要取决于饱和脂肪酸甲酯,饱和脂肪酸甲酯尤其是长碳链质量分数越高,低温流动性越差.高品位的生物柴油应尽量少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饱和脂肪酸甲酯,尤其是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烷基碳链在20个碳以上的饱和脂肪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气质联用仪 脂肪酸甲酯 结晶
下载PDF
生物柴油缸内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忠 毛功平 +2 位作者 袁银男 杨殿勇 顾士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102Q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探讨了喷孔结构参数、针阀开启压力、生物柴油的掺混比、发动机转速、负荷和燃油温度对喷雾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并与柴油进行比较,对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4102Q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探讨了喷孔结构参数、针阀开启压力、生物柴油的掺混比、发动机转速、负荷和燃油温度对喷雾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并与柴油进行比较,对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燃料的喷雾特性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均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因素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均大于柴油;2种燃料喷雾特性的差别是由其不同的理化特性引起的,密度和黏度是主要因素;数值模拟的精度是足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喷雾特性 柴油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增程型电动轿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汉玉 左承基 +1 位作者 滕勤 袁银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3,共5页
以某款增程型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在整车性能指标和系统结构确定的基础上,从电驱动系统、电储能系统、增程器及控制模式等方面出发,对整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参数匹配分析及相关试验研究。同时通过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联合仿真,在NEDC... 以某款增程型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在整车性能指标和系统结构确定的基础上,从电驱动系统、电储能系统、增程器及控制模式等方面出发,对整车动力系统进行了参数匹配分析及相关试验研究。同时通过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联合仿真,在NEDC循环工况下对E-REV动力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在2800r/min时可保证发电功率为6kW,电池SOC变化曲线符合电量耗尽模式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输出转矩满足E-REV行驶动力性要求,所确定的动力系统方案满足整车基本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仿真 试验 动力系统 参数匹配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物催化状态热重特性及热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梅德清 赵翔 +2 位作者 王书龙 袁银男 孙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7-41,共5页
在加入触媒Co3O4及CeO2情况下,对柴油机颗粒物在10.3%氧质量分数氛围下的氧化特性进行热重分析试验,并基于Flynn-Wall-Ozawa算法得到颗粒物干碳烟成分的氧化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颗粒物的失重主要由低温区SOF的挥发及氧化与高温... 在加入触媒Co3O4及CeO2情况下,对柴油机颗粒物在10.3%氧质量分数氛围下的氧化特性进行热重分析试验,并基于Flynn-Wall-Ozawa算法得到颗粒物干碳烟成分的氧化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颗粒物的失重主要由低温区SOF的挥发及氧化与高温区碳烟的氧化两阶段组成,试验样品颗粒物中2种组分含量分别约为32%和63%。触媒主要促进碳烟组分的氧化过程,对SOF的挥发及氧化影响甚微。以未添加触媒的颗粒物热重特性为参照,按触媒(Co3O4和CeO2)10%、15%、20%质量分数增大的趋势,碳烟氧化的起燃温度、失重速率峰值对应的温度和燃尽温度均随之降低,且最大失重率增加;添加Co3O4和CeO2后颗粒物的峰值失重速率分别低于和高于基础参照对象。触媒的加入可明显降低颗粒氧化的活化能,在分别添加10%和15%Co3O4后,颗粒氧化活化能由215.8kJ/mol分别降为190.2kJ/mol和167.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颗粒物 氧化 热重分析 活化能
下载PDF
生物柴油自由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毛功平 王忠 +2 位作者 杨殿勇 袁银男 黄兆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运用三维CFD软件,建立了生物柴油和柴油自由喷雾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两种燃料自由喷雾的贯穿距离和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模拟了喷雾的发展历程;利用高速摄影装置,拍摄了两种燃料自由喷雾历程的照片。对两种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运用三维CFD软件,建立了生物柴油和柴油自由喷雾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两种燃料自由喷雾的贯穿距离和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模拟了喷雾的发展历程;利用高速摄影装置,拍摄了两种燃料自由喷雾历程的照片。对两种燃料的喷雾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喷雾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生物柴油喷雾的贯穿距离和索特平均直径均较柴油的大,喷雾锥角较柴油的小;燃料的密度、粘度和挥发性的差别是导致喷雾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 自由喷雾 数值模拟 高速摄影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火焰与放热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梅德清 袁银男 +1 位作者 孙平 王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30,20,共6页
为研究生物柴油与柴油燃烧及放热过程的差异,应用高速摄影采集了柴油机燃用豆油甲酯和柴油的缸内燃烧火焰图像,实测了缸内压力示功图。以直接的火焰辉度图像结合放热规律分析,揭示了生物柴油和柴油缸内燃烧的历程。在未调整发动机燃烧... 为研究生物柴油与柴油燃烧及放热过程的差异,应用高速摄影采集了柴油机燃用豆油甲酯和柴油的缸内燃烧火焰图像,实测了缸内压力示功图。以直接的火焰辉度图像结合放热规律分析,揭示了生物柴油和柴油缸内燃烧的历程。在未调整发动机燃烧系统参数的前提下,生物柴油因弹性模量大和十六烷值高的综合贡献,使着火时刻较柴油提前1.5°CA,其中生物柴油开始喷油时刻较柴油提前0.7°CA;在速燃期生物柴油燃烧火焰最亮辉度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柴油。在燃烧的最后阶段,没有明显火焰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仅占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燃烧火焰 放热过程
下载PDF
甲醇-调合生物柴油燃烧及排放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家益 李俊 +3 位作者 张登攀 赵小明 吴培振 袁银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80,共6页
为了探究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及微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该文利用燃烧分析仪及EEPS 3090型微粒粒径测试系统研究了柴油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微粒数量浓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调合生物... 为了探究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及微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该文利用燃烧分析仪及EEPS 3090型微粒粒径测试系统研究了柴油机燃用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微粒数量浓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调合生物柴油相比,柴油机掺烧甲醇后缸内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以及放热率曲线均后移,压力升高率峰值及放热率峰值均增加;当柴油机处于低负荷时,排气中的微粒粒径均处于6~22 nm之间,呈现核态;在高负荷时,微粒粒径处于6~275 nm之间,主要呈现积聚态,且数量浓度呈单峰正态分布。随着甲醇添加比例的增加,核态微粒比例上升,积聚态微粒比例下降,且排气中微粒的总数下降。研究结果为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及微粒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排放控制 甲醇 生物柴油 微乳化 微粒粒径分布
下载PDF
甲醇重整制氢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小美 李志扬 +2 位作者 朱昱 倪红军 袁银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47,共4页
甲醇重整制氢工艺具有重整温度低、能耗低、贮存安全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概述了甲醇重整制氢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甲醇水蒸汽重整、甲醇裂解和甲醇氧化重整制氢的方法及其工艺流程,简要探讨了2种新颖的制氢方法。并指出了甲醇制氢技术在... 甲醇重整制氢工艺具有重整温度低、能耗低、贮存安全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概述了甲醇重整制氢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甲醇水蒸汽重整、甲醇裂解和甲醇氧化重整制氢的方法及其工艺流程,简要探讨了2种新颖的制氢方法。并指出了甲醇制氢技术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重整 制备氢气 方法
原文传递
DOC对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发动机PM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家益 周仁双 +3 位作者 张登攀 周小强 夏群 袁银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7-502,共6页
为研究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对柴油机燃用不同调合生物柴油(BO、B10、B20)后排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组分的影响规律,利用MOUDI对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对分级颗粒称重得到质量浓度分布,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颗粒物热重特性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 为研究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对柴油机燃用不同调合生物柴油(BO、B10、B20)后排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组分的影响规律,利用MOUDI对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对分级颗粒称重得到质量浓度分布,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颗粒物热重特性及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未加装DOC时,随着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各粒径级颗粒物质量浓度均降低,B20降幅最大;颗粒物质量浓度峰值范围内的粒径大小处于0.18~0.32μm,SOF质量分数依次升高,无机盐和Soot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加装DOC后,颗粒物质量浓度降低,DOC对粒径大于1μm颗粒转化效果不明显,聚集态颗粒质量浓度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粗粒子态颗粒,B20聚集态转化效率最高,可达61.6%.随着转速的升高,转化效率明显降低,颗粒中SOF质量分数降低,H_2O、Soot,无机盐质量分数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 生物柴油 颗粒物 粒径分布 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