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鲁盆地南部下三叠统红砬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以奈参1井为例
1
作者 冉波 刘邦 +6 位作者 裴家学 张健 张德军 杨曦 李皓 孙爽晨 王宝生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为揭示开鲁盆地南部地区下三叠统红砬组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对奈参1井26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红砬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火成岩物源区.... 为揭示开鲁盆地南部地区下三叠统红砬组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对奈参1井26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红砬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火成岩物源区.物源构造背景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可能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红砬组沉积环境总体上处于氧化-弱还原的陆相淡水-半咸水环境,向上水体盐度有增大趋势,古气候整体上为干旱炎热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早三叠世 红砬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开鲁盆地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2
作者 李中堂 张云峰 +2 位作者 于训涛 裴家学 冉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的古地层厚度及地层剥蚀量分布范围;同时结合奈曼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的沉降中心位于奈10井区域,明确了九佛堂组时期原始沉积相展布特征。在物源供给方面,北部物源受搬运距离远及剥蚀难以存留的影响未能沉积,主要来自于西部陡坡带发育的扇三角洲相沉积及东部缓坡带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此外,研究还发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古地层厚度地质模型特征为北东向受抬升剥蚀最严重,剥蚀范围广,剥蚀厚度大。此次研究对于揭示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油气成藏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次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于类似沉积盆地的剥蚀量恢复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 剥蚀量恢复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箕状断陷湖盆裂陷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丽 裴家学 +9 位作者 蔡国钢 郝亮 杨雪 何绍勇 刘海艳 王智勇 李秀明 秦喜春 范家铭 李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3,116,I0006,I0007,共16页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1个T-R三级旋回,可划分为湖进、湖退两个体系域。构造上为西陡东缓的单断箕状凹陷,沉积体系受控盆断裂影响,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特征,西部陡坡带兼具牵引流及重力流特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东部斜坡带以牵引流特征为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古地貌和可容空间等因素不断变化,造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模的差异。湖进体系域(T旋回)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西斜坡控盆断裂运动不断产生新的可容空间,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大,东斜坡可容空间受构造影响小,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湖退体系域(R旋回)沉积时期,西陡坡物源供给减弱,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变小,东斜坡沉积物快速充填可容空间减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湖盆进积,发育规模大。该结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及裂陷期优势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湖盆 松辽盆地西南缘 奈曼凹陷 白垩系 九佛堂组 裂陷期层序地层 物源方向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
4
作者 刘海艳 冉波 +3 位作者 裴家学 周铁锁 郝亮 李德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还有部分铸模孔、微裂缝、成岩缝等;平均孔隙度为14.13%,平均渗透率为13.42×10^(-3)μm^(2),喉道分选程度差,最大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4~55.93μm,孔隙结构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特细喉不均匀型。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好,前缘席状砂储层物性中等;纵向上,受成岩作用影响,1 000~1 900 m范围内产生了3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下段 沉积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陆西凹陷马北斜坡有效储层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裴家学 方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58-62,5,共5页
陆西凹陷马北斜坡带发育2套有效储层: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K1jfu)薄层砂体和九佛堂组下段(K1jfL)火山碎屑岩。针对K1jfu薄层砂体,由于储集层与上、下围岩速度差异较小,常规波阻抗反演难以识别,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深侧向电阻率测井曲... 陆西凹陷马北斜坡带发育2套有效储层: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K1jfu)薄层砂体和九佛堂组下段(K1jfL)火山碎屑岩。针对K1jfu薄层砂体,由于储集层与上、下围岩速度差异较小,常规波阻抗反演难以识别,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深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对薄层砂体响应敏感,利用曲线重构技术将深侧向电阻率拟合成声波时差,再进行波阻抗反演,提高了薄层砂体分辨能力,并精确雕刻出多个砂体。对于K1jfL火山碎屑岩,采用多属性分析、RGB颜色融合技术,刻画了火山碎屑岩的分布范围,并预测了裂缝发育区。利用研究结果进行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指导了辽河外围其他凹陷的储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反演 曲线重构 多属性分析 RGB颜色融合
下载PDF
陆东凹陷后河地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裴家学 冉波 +3 位作者 田涯 张甲明 张瑞雪 刘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储层物性差,储层控制因素不清,优质储层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为了弄清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受压实作用、胶结作... 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储层物性差,储层控制因素不清,优质储层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为了弄清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局部地区发育较好储层。横向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储层物性较好;纵向上,受溶蚀作用的影响,九佛堂组两段次生孔隙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凹陷 后河地区 次生孔隙 储层特征 沉积相带
下载PDF
辽河外围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及识别 被引量:11
7
作者 裴家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5,153-154,共4页
辽河外围盆地为中生代残留型盆地,长期以来以构造油藏勘探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对构造、沉积储层、源岩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辽河外围盆地具备形成规模岩性油藏的条件。结合陆相层序地层学和火成岩勘探技术... 辽河外围盆地为中生代残留型盆地,长期以来以构造油藏勘探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对构造、沉积储层、源岩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辽河外围盆地具备形成规模岩性油藏的条件。结合陆相层序地层学和火成岩勘探技术,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储层采用不同的储层预测技术进行分析,成功地识别和刻画了岩性圈闭,为该区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岩性油藏 岩性圈闭类型 储层预测 火成岩 辽河外围盆地
下载PDF
宽方位地震资料在陆西凹陷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裴家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可提供任意方位叠加产生的任意方位叠后地震数据体。根据垂直于断裂方位各向异性最强、平行于断裂方位各向异性最弱的原理检验了断裂的可靠性,认为平行断裂方位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各向异性的影响,反... 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可提供任意方位叠加产生的任意方位叠后地震数据体。根据垂直于断裂方位各向异性最强、平行于断裂方位各向异性最弱的原理检验了断裂的可靠性,认为平行断裂方位的叠后地震数据体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各向异性的影响,反映了断裂的真实特征。同时,利用全方位共反射角道集进行AVAZ反演并预测了地下微裂缝的发育程度及方向,其结果与研究区的实钻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OVT ES360 相干 各向异性 AVAZ
下载PDF
陆家堡凹陷火山活动与油气关系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裴家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1-4,10,145,共6页
陆家堡凹陷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凹陷,通过构造重新梳理、老井复查,发现陆家堡凹陷火山活动与油气成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陆家堡凹陷的构造演化、储层特征以及油气运聚分析入手,探讨义县组、九佛堂组油气成藏与火成岩空间... 陆家堡凹陷是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凹陷,通过构造重新梳理、老井复查,发现陆家堡凹陷火山活动与油气成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陆家堡凹陷的构造演化、储层特征以及油气运聚分析入手,探讨义县组、九佛堂组油气成藏与火成岩空间匹配关系、沉积盆地中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分别对火成岩油藏和凝灰质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指导陆家堡凹陷下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家堡凹陷 火山活动 火成岩 火山-沉积碎屑岩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波阻抗反演与AVO技术在陆西凹陷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家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63-66,共4页
陆西凹陷为辽河外围盆地中生代残留型凹陷,砂泥岩阻抗差异小,储层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流体关系复杂。由于单一的储层预测技术多解性强,因此首先利用叠后层序格架内波阻抗反演识别和描述九佛堂组上段薄层砂体和九佛堂组下段凝灰质砂体... 陆西凹陷为辽河外围盆地中生代残留型凹陷,砂泥岩阻抗差异小,储层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流体关系复杂。由于单一的储层预测技术多解性强,因此首先利用叠后层序格架内波阻抗反演识别和描述九佛堂组上段薄层砂体和九佛堂组下段凝灰质砂体,然后再利用叠前AVO流体检测技术对所描述的砂体进行AVO流体检测,预测不同类型储集层的含油气有利区。该结果不仅为陆西凹陷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辽河外围其它凹陷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凹陷 波阻抗反演 层序地层 拟声波阻抗反演 AVO技术 流体因子
下载PDF
陆西凹陷特殊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彦民 裴家学 +3 位作者 赖鹏 冉波 宫振超 殷敬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4,共4页
陆西凹陷为中生代凹陷,储层类型多样,除常规砂岩储层之外,钻井还揭示了薄层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火山岩3类特殊储层。现阶段3类特殊储层均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已成为主要勘探对象。但是利用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严重制约该... 陆西凹陷为中生代凹陷,储层类型多样,除常规砂岩储层之外,钻井还揭示了薄层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火山岩3类特殊储层。现阶段3类特殊储层均取得较好勘探效果,已成为主要勘探对象。但是利用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严重制约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部署和评价研究。基于此,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特点、预测难点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采用不同的储层预测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拟声波波阻抗反演技术识别九佛堂组上段的薄层砂岩并刻画其空间展布,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预测九佛堂组下段凝灰质砂岩的"甜点"区,通过叠前、叠后联合裂缝预测技术检测火山岩裂缝发育密度及方向。预测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良好,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声波反演 泊松比 HSV AVAZ 裂缝预测
下载PDF
煤层发育条件下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雪 裴家学 +3 位作者 何绍勇 蒋学峰 谢天寿 高建军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6-411,共6页
玛湖凹陷在侏罗纪时期整体处于浅水沉积环境,湖盆宽缓、基底振荡,在凹陷西侧斜坡区沉积多套砂泥岩薄互层,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该时期还沉积多套煤层,煤层的发育对下部地层的地震响应产生屏蔽作用,造成砂泥层的波阻抗无明显差异,无法进... 玛湖凹陷在侏罗纪时期整体处于浅水沉积环境,湖盆宽缓、基底振荡,在凹陷西侧斜坡区沉积多套砂泥岩薄互层,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该时期还沉积多套煤层,煤层的发育对下部地层的地震响应产生屏蔽作用,造成砂泥层的波阻抗无明显差异,无法进行常规的储层反演预测。通过测井曲线对岩性变化敏感性分析,采用密度和中子曲线共同构建拟声波曲线,使得该曲线削弱煤层影响,能够清晰地反映地层岩性的差异;并以此为约束条件进行拟声波地震反演,解决了该区薄储层预测的难题,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西斜坡区 煤层 薄储层 拟声波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奈曼北部义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海艳 裴家学 +4 位作者 杨雪 何绍勇 刘晓丽 崔宇晶 郝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奈曼凹陷北部发育有一套膏盐岩和厚层泥岩,针对该套层位归属不明确、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古生物孢粉化石鉴定、地层测井与地震特征对比、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对膏盐岩和厚层泥岩的地层特征、泥岩的烃源岩特征进... 奈曼凹陷北部发育有一套膏盐岩和厚层泥岩,针对该套层位归属不明确、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古生物孢粉化石鉴定、地层测井与地震特征对比、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对膏盐岩和厚层泥岩的地层特征、泥岩的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膏盐岩和泥岩属于义县组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沉积产物,泥岩厚度为50~400 m,分布面积约为130 km^(2),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40%,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深度为1880.00 m处实测R o平均值为0.5%,处于低成熟—成熟的演化阶段;义县组烃源岩生排烃期早于九佛堂组烃源岩,更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该研究证实了义县组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对奈曼凹陷北部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特征 地层特征 生物标志物 孢粉化石 义县组 奈曼凹陷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特征
14
作者 刘海艳 李德华 +2 位作者 裴家学 高建军 崔宇晶 《甘肃科技》 2020年第9期24-26,共3页
玛湖凹陷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经历了伸展、挤压冲断、克拉通内坳陷、弱伸展、压扭等演化阶段。中浅层的油气主要来自深层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下乌尔禾组三套烃源岩,其中风城组为其主力烃源岩,品质高,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研... 玛湖凹陷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经历了伸展、挤压冲断、克拉通内坳陷、弱伸展、压扭等演化阶段。中浅层的油气主要来自深层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下乌尔禾组三套烃源岩,其中风城组为其主力烃源岩,品质高,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研究认为,中浅层油气在深层断裂和浅层断裂的共同输导沟通作用下,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艾湖成藏带八道湾组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物性较好的地方容易聚集油气藏。纵向上,八道湾组二段大套泥岩作为盖层,八道湾组一段侧向和上倾方向被辫状河三角洲泥岩或致密砂岩所遮挡,形成岩性圈闭,为油气大面积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浅层油气藏 烃源岩特征 混源 八道湾组 玛湖凹陷
下载PDF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混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分类——以辽河油田庙35井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淮 王振宇 +3 位作者 冉波 张甲明 裴家学 刘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以辽河油田庙35井九佛堂组下段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成分测定,分析九佛堂组下段岩石的矿物成分、组分结构特征。认为其矿物成分包括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长石、岩屑及黏土矿物、凝灰质,组分结构主要包括... 以辽河油田庙35井九佛堂组下段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成分测定,分析九佛堂组下段岩石的矿物成分、组分结构特征。认为其矿物成分包括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长石、岩屑及黏土矿物、凝灰质,组分结构主要包括颗粒、泥、填隙物。应用碳酸盐组分、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3端元分类方案,划分出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混积岩等类型。其中,碳酸盐岩包括砾屑云岩、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等;混积岩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垂向上表现为多个颗粒云岩、泥晶云岩、细砂岩、凝灰岩的旋回,单个旋回通常在0.5~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岩石类型 九佛堂组 陆西凹陷 庙35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