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沙柳冠层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热值预测
1
作者 李颖 王继璇 +3 位作者 兰小桢 马艺诚 韩兆敏 裴志永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热值是灌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重要燃烧性能参数之一。针对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破坏性大、费时费力、无法实现大量样本的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沙柳冠层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预测沙柳热值的精度差异。采用标准正... 热值是灌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重要燃烧性能参数之一。针对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破坏性大、费时费力、无法实现大量样本的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沙柳冠层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预测沙柳热值的精度差异。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归一化数据(normalize)、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归一化数据和第二代小波变换即提升小波变换(LWT)对冠层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了沙柳热值可见-近红外模型。同时,对比分析了鲸鱼优化算法(WOA)、麻雀搜索算法(SSA)和灰狼优化算法(GWO)对CNN模型参数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db4小波进行5层分解后,其对沙柳冠层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去躁效果最好,基于LWT-WOA-CNN法构建的沙柳热值可见-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852,0.103和2.599,RPD值较原始的PLS和CNN模型分别提高19.11%和76.80%。该研究可为沙柳生物质能源的高效、精细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冠层光谱 可见-近红外光谱 热值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持水性能比较研究
2
作者 韩青池 孙凯 +3 位作者 裴志永 陈宏伟 曹艳伟 孙小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 [目的]水分供给是制约干旱及半干旱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评估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的持水性能是规划防护林建设,调控林分结构与进行树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收获法与室内浸水法分析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持水性能,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结合欧式贴近度对不同林分持水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不同树种间林冠持水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榆树林>杨树林>沙柳林>樟子松林,林分持水量介于2.36~9.98 t/hm^(2)。(2)各林分林下植被的持水量介于0.84~3.66 t/hm^(2),生物量介于1.33~3.92 t/hm^(2),生物量表现出与持水量相同的变化趋势。(3)枯落物持水量介于1.96~29.25 t/hm^(2),生物量介于1.43~13.62 t/hm^(2),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各林分间土壤毛管持水量介于543.80~645.71 t/hm^(2),饱和持水量介于562.87~694.78 t/hm^(2),杨柳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其他纯林,同时孔隙度比其他林分高。(5)欧式贴近度大小排序为杨柳混交林(0.805 6)>沙柳林(0.387 7)>榆树林(0.374 7)>杨树林(0.357 2)>樟子松林(0.163 2),欧式贴近度越大,林分持水性能越强,5种林型中杨柳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强,樟子松林最差。[结论]建议未来经营干旱半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建设中,适当提高混交林比例,并尝试通过更多林分合理搭配进行防护林建设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林分持水性能 模糊物元模型 欧式贴近度
下载PDF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滑永春 陈家豪 +1 位作者 孙小添 裴志永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目前的生态屏障功能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诊断其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对促进内蒙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内蒙古黄河流域1980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区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20年草地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占50%以上,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578 km^(2),1911 km^(2),383 km^(2)和25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55 km^(2)和2072 km^(2),土地转移的主要方向为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1980—2000年上升了0.85百分点;1980—2020年,斑块数量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除建设用地外其余用地均增加,景观干扰度除林地上升外其余用地均减少,景观损失度除建设用地有明显下降外其余用地无明显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面积增加9000 km^(2),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少1350 km^(2),分散布局在东部和北部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段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生态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西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培养对策
4
作者 李颖 郭根胜 +2 位作者 王国忠 裴志永 岳海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32-35,共4页
高校人才引进是推动强校战略、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西部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在人才引进方面常处于竞争劣势。通过对比分析西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限制因素... 高校人才引进是推动强校战略、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核心力量。西部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在人才引进方面常处于竞争劣势。通过对比分析西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限制因素,重点针对引进人才的后期培养阶段,提出了适宜西部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的主要策略与途径。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为例,在兼顾高层次人才“引”和“育”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立德树人、跨专业培养和团队匹配三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相关院校引才、用才和留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方高校 人才引进 问题 培养对策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5
作者 韩青池 王海超 +5 位作者 孙凯 裴志永 王涵 苏晓明 杨建军 陈宏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
[目的]针对库布齐沙漠东段护林站内人工林进行林下枯落物与土壤水文功能研究,科学计算该区人工林的各项指标综合权重值,确定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与水源涵养能力,为该区和相关沙区退沙还林的定向抚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库... [目的]针对库布齐沙漠东段护林站内人工林进行林下枯落物与土壤水文功能研究,科学计算该区人工林的各项指标综合权重值,确定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与水源涵养能力,为该区和相关沙区退沙还林的定向抚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造林总场内5种常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测与室内浸泡进行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EWM)相结合对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估。[结果](1)各林分枯落物厚度介于6.56~22.2 mm,蓄积量介于1.44~13.62 t/hm^(2),拦蓄能力表现为:杨树旱柳混交林>杨树林>樟子松林>3 a沙柳林>8 a沙柳林。(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深与其干质量呈线性关系,各林分最大储存约1.36~2.04 L降水,表明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枯落物干重量,而树种、树龄、气象等相关因素通过影响枯落物干重量间接影响持水能力。(3)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可较好表现枯落物的动态持水量和动态吸水率。(4)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林分土壤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与总孔隙度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基本呈现上升趋势。(5)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杨柳混交林高于其他林分,杨树林与樟子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相近,沙柳林最低。[结论]未来在沙漠地区人工防护林建设中,优先培育混交林,并通过考虑树种间水源涵养差异开展更科学的退沙还林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持水 土壤持水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水源涵养 库布齐沙漠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沙柳光合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朱心宇 王涵 +5 位作者 孙凯 王海超 张钧尧 裴志永 陈宏伟 杨建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3,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量对沙柳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库布齐沙地人工林沙柳为试验材料,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4种灌溉条件下沙柳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明显影响沙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 为探究不同灌溉量对沙柳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库布齐沙地人工林沙柳为试验材料,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4种灌溉条件下沙柳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明显影响沙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动态,除WUE随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外,其他以上因素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沙柳的光合作用能力在灌溉量充足的情况下得到了显著提升。不同灌溉处理下沙柳的光饱和点(LSP)均大于1200μmol/(m^(-2)·s),光补偿点(LCP)在35~175μmol/(m^(-2)·s)之间;不同灌溉条件下沙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_(max))N1>N2>N3>CK;暗反应速率(R_(d))N1>N3>CK>N2;表观量子效率(AQY)N1>CK>N2>N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量处理下,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胞间C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不同灌溉条件 光合特性 光合有效辐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碳排放及其迁移过程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裴志永 欧阳华 周才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采用箱式法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碳温室气体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高寒草原系统表层土壤 CO2 和 CH4 在 7~ 8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0 .46μmol· m- 2 · s- 1和 - 0 .43× 1 0 - 3μmol... 采用箱式法通过对青海省五道梁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含碳温室气体的研究发现 ,该地区高寒草原系统表层土壤 CO2 和 CH4 在 7~ 8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0 .46μmol· m- 2 · s- 1和 - 0 .43× 1 0 - 3μmol·m- 2 ·s- 1,此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随时间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它们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型 ,而且其中 CO2 排放通量的变化明显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土壤中 CO2 和 CH4 气体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两种气体浓度在土壤中与相邻层次的气体浓度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 ,尤以永久冻土上层边界附近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碳排放 迁移过程 CO2 CH4
下载PDF
穿沙公路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辅助沙障设置模式优选 被引量:5
8
作者 裴志永 乔敬伟 +3 位作者 秦伟 段广东 郝少荣 王国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内被风蚀和沙埋,设置纱网沙障予以防护,并探究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优设置模式。在沙柳防护带迎风侧,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纱网沙障,对各模式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内被风蚀和沙埋,设置纱网沙障予以防护,并探究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优设置模式。在沙柳防护带迎风侧,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纱网沙障,对各模式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距沙柳防护带不同距离的纱网沙障,风速流场等值线分布不同,其中距离为3倍障高时风速降低和恢复的速率较其他两个距离更快,且风速衰减幅度最大点所对应位置在沙柳防护带范围内;沙柳防护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7.33倍以上),设置角以45°为最优;减少输沙率随纱网沙障设置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大于88.08%,距离为3倍障高时各角度减少输沙率均值为89.14%,对近地表风沙流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综合对比分析,纱网沙障最优设置模式为:沙柳防护带迎风侧3倍障高处,与地面夹角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沙公路 沙柳防护带 纱网沙障 风蚀 沙埋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枝条茎流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裴志永 郝少荣 +2 位作者 乔敬伟 段广东 王国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探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茎流速率和日蒸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沙柳茎流速率的影响,选取1龄(1a)、2龄(2 a)和3-5龄(3-5 a)沙柳单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仪EMS 62和HOBOU30小型气象站对沙柳的茎流速... 为探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茎流速率和日蒸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沙柳茎流速率的影响,选取1龄(1a)、2龄(2 a)和3-5龄(3-5 a)沙柳单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的包裹式茎流仪EMS 62和HOBOU30小型气象站对沙柳的茎流速率及其周围的气象因子进行连续同步观测,分析沙柳茎流日变化及气象因子对茎流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林龄沙柳的日茎流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几"字形曲线。沙柳茎流与太阳辐射(R)、空气温度(t)和水气压差(vp)的变化具有不同步性,两种天气下,夜晚均存在茎流但是白天茎流启动时间不一样。晴天沙柳枝条日累积茎流量表现为3-5 a>2 a>1 a,三者间差异显著;雨天条件下日累积茎流量大小顺序为2 a>3-5 a>1 a,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天气情况下,1a和2a沙柳枝条日累积茎流量相差较大,3-5a沙柳日累积茎流量相差较小。沙柳茎流速率与R、t、v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风速(ws)相关性模糊;除风速外,沙柳茎流速率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在晴天条件下的解释效果优于雨天。两种天气情况下,3-5 a沙柳的茎流速率对气象因子更为敏感,且沙柳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均可建立关系模型。文章通过对沙柳茎流的研究,可为确定沙柳合理种植密度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柳 茎流速率 气象因子 蒸腾
下载PDF
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研究——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裴志永 王磊 张书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18-421,共4页
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区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以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处理措施和管理现状,认为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等对园区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遍地开花的工业园区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以南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处理措施和管理现状,认为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等对园区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提高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下载PDF
基于防风效益的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平茬方法优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志永 段广东 +2 位作者 郝少荣 乔敬伟 秦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61,共9页
针对当前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衰退问题,设计维持丛状结构特征可持续的生态平茬方法,研究不同平茬方法下沙柳灌丛的风场结构与防风效益,为今后毛乌素沙地沙柳生态平茬提供理论指导。试验设定6种平茬强度(0、0.2Ф、0.4Ф、0.6Ф、0.8Ф、... 针对当前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衰退问题,设计维持丛状结构特征可持续的生态平茬方法,研究不同平茬方法下沙柳灌丛的风场结构与防风效益,为今后毛乌素沙地沙柳生态平茬提供理论指导。试验设定6种平茬强度(0、0.2Ф、0.4Ф、0.6Ф、0.8Ф、1.0Ф,Ф为灌丛蓬径),3种平茬模式(模式A:按平茬强度沿主风向从灌丛迎风面向背风面平茬、模式B:按平茬强度沿主风向从灌丛两侧向中间同时平茬、模式C:按平茬强度沿主风向从灌丛中间1/2处同时向两侧平茬,下同)来维持灌丛结构的可持续存在,分析平茬后灌丛保留结构的自身形态参数和防风效益的关系,并依此选出最优平茬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平茬强度在0~0.4Ф范围内,模式A和B的灌丛形态参数和防风效益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但模式B防风效益优于模式A;而强度为0.6Ф及以上,3种平茬模式下,背风面的风速降幅均明显减小,防风距离逐渐缩短,与原灌丛防风效益差异显著,强度为0.4Ф是防风效益发生突变的临界点。对防风效益影响最大的形态参数是疏透度。研究得出合理的平茬方法为:沙柳灌丛以模式B进行平茬,平茬强度为0.4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优化 沙柳 平茬 防风效益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近地表圈层N2O梯度及交换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志永 欧阳华 +1 位作者 周才平 徐兴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4年第1期20-28,共9页
深入了解N2O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及大气中产生和交换特征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N2O在高寒草原近地表圈层中的产生及迁移过程机制。于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地区从土壤1.5m深到大气中32m高... 深入了解N2O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及大气中产生和交换特征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探讨N2O在高寒草原近地表圈层中的产生及迁移过程机制。于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地区从土壤1.5m深到大气中32m高度10个层次梯度进行N2O浓度变化的观测。结果显示,土壤和大气中N2O浓度均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大气中各个层次N2O的浓度都低于土壤中N2O浓度,此浓度差异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向大气中排放N2O气体,其平均排放通量为0.05×10^-4μmol·m^-2·s^-1,但是在实验点上全年的观测中,N2O气体排放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土壤中N2O浓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升高,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5m深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N2O浓度随深度递增主要是由环境因子中同样递增的土壤湿度所引起的。大气中不同梯度上N2O气体没有明显的浓度差异。近地表各个圈层中N2O浓度在季节上有非常相似的变化特征,即N2O高浓度均出现在入秋和深冬时节。除了N2O浓度变化在各个圈层之间显著相关以外,表层土壤中N2O浓度也与N2O排放变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浓度的差异是导致N2O气体排放变化的最直接因素。近地表土壤中N2O气体是土壤表层N2O气体排放的直接源泉,并且深层土壤中的N2O气体浓度高于浅层土壤,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土壤中N2O气体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以后,由于浓度差异导致从深层土壤到浅层土壤的逐步扩散,最后经地表排放到大气当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生态系统 土壤 大气 N2O 浓度
下载PDF
沙柳林林带宽度与防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裴志永 安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本文采用梯度风速自动采集仪通过野外观测实验,研究了东胜区平缓沙地人工种植沙柳林风速、积沙与幅宽和株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沙柳灌木林能降低近地表的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沙柳林带对植株高度以上高度处的风速影响较小。适当的... 本文采用梯度风速自动采集仪通过野外观测实验,研究了东胜区平缓沙地人工种植沙柳林风速、积沙与幅宽和株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沙柳灌木林能降低近地表的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沙柳林带对植株高度以上高度处的风速影响较小。适当的间伐宽度即能保证林木自身的复壮,又能保证其发挥自身的生态效益。经观察,当林带平茬宽度小于20m时灌木林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且沙粒在迎风侧前3排植株下部沉积,形成生物地梗,积沙体积与植株所在行数有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林带 平茬宽度 防风效应
下载PDF
树木生长量远程遥测数据失真支路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志永 李文彬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0,37,共4页
依据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原理,充分利用来自测量数据本身所蕴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识别多路容栅胸径数据无线遥测仪中数据失真支路的方法。以6路全为有效数据、6路中只有一路数据失真、6路中有两路或两路以上数据失真等3种类别为对象,对随... 依据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原理,充分利用来自测量数据本身所蕴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识别多路容栅胸径数据无线遥测仪中数据失真支路的方法。以6路全为有效数据、6路中只有一路数据失真、6路中有两路或两路以上数据失真等3种类别为对象,对随机抽取的5组实际测量样本进行识别计算,并与现场实际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只有一路失真数据的正确识别特别有效,而对于两路或多于两路数据失真识别该算法效果不好,需要寻找新的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长信息 容栅传感器 数据失真 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 模式识别
下载PDF
1种人工林监测传感器网络节点簇及关键节点合理布设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志永 李文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将数量化理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结合对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以便能够科学准确地获得人工林生长量信息。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Ⅰ、Ⅱ对林地按林木生长量径级进行分类预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的回归模型的重相关系数... 将数量化理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结合对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以便能够科学准确地获得人工林生长量信息。本文运用数量化理论Ⅰ、Ⅱ对林地按林木生长量径级进行分类预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的回归模型的重相关系数值为0.851,用所筛选的生长环境描述因子可以有效反映林木生长量的情况。数量化理论Ⅱ建立的判别模型林木验证判对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现双峰值现象。在传感器有效交互通讯距离范围内,以数量化理论Ⅱ建立的判别模型的判对率的两个峰值为分类边界,林地内林木生长量信息可以用3个节点簇覆盖采集,提出侧重于分类界面目标树木的传感器网络的布设方案,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人工林生长量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人工林监测
下载PDF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孵化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6
作者 裴志永 王磊 张书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6,121,共4页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孵化器对于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调研分析开发区在孵化器建设方面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搞...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孵化器对于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调研分析开发区在孵化器建设方面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搞好孵化器建设、带动园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开区 科技企业 孵化器
下载PDF
树木生长量远程遥测方法研究进展
17
作者 裴志永 陈松利 陈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736-11738,共3页
针对现代林业研究及数字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森林信息的采集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介绍了实现林木远程遥测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概述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主要问题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展望了树木生长量遥测方法当前... 针对现代林业研究及数字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森林信息的采集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介绍了实现林木远程遥测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概述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主要问题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展望了树木生长量遥测方法当前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长量 无线遥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工杨树林D-H曲线动态建模方法研究
18
作者 裴志永 李文彬 陈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笔者研发了树木生长量远程监测系统,满足了森林精细化经营管理的需求。但是,当前所用的依据大样本量法所建立的高径曲线(D-H曲线),其与小样本动态精细监测相矛盾。本文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进行D-H曲线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 笔者研发了树木生长量远程监测系统,满足了森林精细化经营管理的需求。但是,当前所用的依据大样本量法所建立的高径曲线(D-H曲线),其与小样本动态精细监测相矛盾。本文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进行D-H曲线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传统回归方法中依据小样本所建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应的第一主成分t1和u1之间都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93%和80%,且少样本组自变量第一主成分与因变量相关系数更大。结合实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检验,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依据该方法所建D-H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曲线 小样本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净氮矿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38
19
作者 周才平 欧阳华 +1 位作者 裴志永 徐兴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从而估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 ,在中国 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中用PVC管采集森林土壤样品 ,通过在实验室控制土壤的温度与湿度 ,将不同湿度的土柱置于不同温度的生化培养... 为了更好地了解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从而估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 ,在中国 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中用PVC管采集森林土壤样品 ,通过在实验室控制土壤的温度与湿度 ,将不同湿度的土柱置于不同温度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30d,分析培养前后的NH+4 _N和NO_3 _N含量 ,确定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结果表明 ,温度和湿度与土壤的矿化过程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 (p <0 .0 0 1 )。同时建立了三元的方程来描述温度 (t)和湿度 (wfps)对土壤氮矿化速率 (Rmin)的影响 ,Rmin =e-7.60 +0 .0 7×t+1 4 .74×wfps-1 0 .41×wfps2 。利用这个实验模型估算了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氮矿化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矿化 森林土壤 实验室培养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21
20
作者 周才平 欧阳华 +2 位作者 曹宇 裴志永 杨丁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1-1076,共6页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遥感数据以及地面实际观测资料,采用数学模型方法,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2000和2006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NPP由河谷向山脊逐渐递减,这与该区的水热梯...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遥感数据以及地面实际观测资料,采用数学模型方法,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2000和2006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NPP由河谷向山脊逐渐递减,这与该区的水热梯度基本一致;该区单位面积年NPP平均为86.8gC.m-2·a-1,2006年比2000年高2.15gC.m-2.a-1,不同植被类型的单位面积年NPP以农田(243.1g C·m-2.a-1)最大,荒漠(35.6g C.m-2.a-1)最小;研究区两年平均总NPP为512.8×1010gC.a-1,2006年比2000年高12.7×1010g C·a-1,不同植被类型的总NPP以草甸(194.4×1010g C·a-1)最高,荒漠(30.3×1010g C·a-1)最低.研究期间,人类活动强烈区域(道路缓冲区0~4km)的植被NPP呈下降趋势,而人类活动较难到达区域的植被NPP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一江两河 净初级生产力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