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辨格点数据东北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评估及保险费率厘定
1
作者 邱美娟 刘布春 +3 位作者 刘园 裴忠有 李志彬 宋晓慧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利用5km×5km空间分辨率3h时间分辨率的气象格点数据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基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的格点数据集和99个气象站的站点观测数据,以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格点气象数... 利用5km×5km空间分辨率3h时间分辨率的气象格点数据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的厘定。基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的格点数据集和99个气象站的站点观测数据,以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格点气象数据在东北地区的可用性。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8℃的日数作为获取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的指标,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范围内,分析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保险费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81-2010年5-9月平均温度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与格点数据的相关系数高,均方根误差小,表明格点数据在东北地区可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域占东北的56.5%,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蒙东西部及东部与辽宁和吉林省接壤的区域。在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内,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呈南低北高,中间低东西高的分布特征,且重度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最高。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空间分布与之相似,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吉林西部局部地区是风险指数的高值区。东北地区1981-2010年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空间分布上与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风险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呈南部低,北部高,中间低,东西高的特征,整个区域的保险费率在0.010~0.094,可为保险公司制定具体费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型低温冷害 农业气象灾害 保险费率 均方根误差 水稻气候安全种植区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粳稻高效转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裴忠有 孙守钧 +1 位作者 李玲 李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农杆菌介导转化中影响粳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的转化率明显高于LBA4404,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的水稻转化率为25.3%,而LBA4404为7.6%;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率、转化率和分... 以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农杆菌介导转化中影响粳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的转化率明显高于LBA4404,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的水稻转化率为25.3%,而LBA4404为7.6%;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率、转化率和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以幼胚为外植体材料,它的出愈率和转化率明显比成熟胚高,而分化率则明显低于成熟胚;不同水稻品种在转化率与分化率上差异也很明显,反映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差异,同时研究发现同一品种不同批次在转化率和再生频率上差异比较显著,反映了在水稻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未知条件对于转化的影响;通过对抗性愈伤和转化植株的叶片、根的GUS染色,证明GU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并且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分子分析,发现所检测的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足以证明这个高效转化体系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转基因 粳稻
下载PDF
高粱401-1体细胞突变体遗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裴忠有 孙守钧 +3 位作者 曹秀云 吴耀民 可成友 马鸿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以高粱纯系401-1为材料,通过幼胚培养,由小盾片细胞产生的再生植株后代出现株形矮小、叶形窄短的突变体[1]。到1997年该突变体经过15个世代性状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与401-1杂交,根据P1, P2, F1, F2,... 以高粱纯系401-1为材料,通过幼胚培养,由小盾片细胞产生的再生植株后代出现株形矮小、叶形窄短的突变体[1]。到1997年该突变体经过15个世代性状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与401-1杂交,根据P1, P2, F1, F2, F3世代群体株高、叶形变异的分析,证明突变体是由两对核基因发生的隐性突变所引起的。一对基因是控制株高的;一对基因是控制各器官形状变小的微型化基因(该基因也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并且两对基因符合独立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体细胞突变体 微型化基因 株高性状 遗传
下载PDF
水稻抗病基因Xa21转入3个粳稻品种的抗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裴忠有 何朝族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8,共7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已克隆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转入我国辽宁省3个粳稻品种:沈农606、辽粳454、辽粳294,共获得独立转基因系205个。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Xa21基因已经整合到3个粳稻栽培品种的基因组中。通...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已克隆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转入我国辽宁省3个粳稻品种:沈农606、辽粳454、辽粳294,共获得独立转基因系205个。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Xa21基因已经整合到3个粳稻栽培品种的基因组中。通过温室接种菲律宾白叶枯病小种6的代表菌系PXO99,T0代转基因水稻除了3-34表现部分抗性外,其它的转基因材料均表现高度抗病,表明Xa21转基因水稻已经获得抗性;温室接种T1和T2代试验表明,单拷贝整合的转化体呈现3∶1分离,同时单拷贝3-34材料也表现部分抗性和感病3∶1分离,证明已整合的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同时对3-34部分抗性机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GUS基因全部丢失、Xa21基因部分丢失并导致部分抗性。获得部分抗性材料,对于深入研究Xa21基因的功能区和研究抗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转基因水稻 XA21基因 部分抗性
下载PDF
高粱401-1幼胚培养突变体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裴忠有 可成友 +3 位作者 孙守钧 曹秀云 张立东 马鸿图 《作物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高粱纯系 40 1- 1幼胚培养的突变体 ,经过 15个世代性状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是由两对核基因发生的隐性突变引起的 ,两对基因符合独立遗传规律。
关键词 高粱 幼胚 突变体 遗传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存在的问题及主攻方向
6
作者 裴忠有 刘少霞 +1 位作者 刘慧明 乔金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3-345,共3页
近年来 ,转基因育种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 ,国内一些科研及教学机构转基因研究也取得了可喜进展。辽宁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已有一批转基因项目正在实施 ,解决辽宁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工作存在的... 近年来 ,转基因育种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 ,国内一些科研及教学机构转基因研究也取得了可喜进展。辽宁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已有一批转基因项目正在实施 ,解决辽宁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转基因育种 辽宁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下载PDF
甜高粱重要种质材料的SRAP指纹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建明 罗峰 +5 位作者 裴忠有 陈秋玲 魏进招 李子芳 桂枝 孙守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使用27个SRAP引物组合,对47个重要的甜高粱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产生了可以明确区分所有参试的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在糖产量性状及其他农艺、形态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3类,其中... 使用27个SRAP引物组合,对47个重要的甜高粱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产生了可以明确区分所有参试的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在糖产量性状及其他农艺、形态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3类,其中第I类为具有高Brix和高糖产量的基因型,第Ⅲ类中的大多数基因型则与此相反。所建立的47个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可用于这些基因型的鉴定,同时,所得到遗传相关性与遗传多样性信息为进一步的遗传研究和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基因型 SRAP 遗传相关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峰 王朋 +2 位作者 高建明 裴忠有 孙守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5-68,共4页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材料,研究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苗期各处理叶片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P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重茬肥加N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材料,研究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苗期各处理叶片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P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重茬肥加N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产率分别达29.6%和28.9%;重茬肥加N、P、K肥处理的锤度和粗蛋白含量均达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施用重茬肥600kg/hm2加P肥450kg/hm2,对甜高粱生长及生物产量的提高作用最佳;施用重茬肥600kg/hm2分别加N、P、K肥450、450、150kg/hm2时,甜高粱的饲用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施肥 连作 生物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甜高粱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峰 孙守钧 +2 位作者 裴忠有 高建明 李子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204,共3页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8个甜高粱品种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和鲜质量对饲用品质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分蘖数和茎粗,节数的直接作用最小。饲用品质性状间也存在相关关系:锤度与粗纤维呈显著...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8个甜高粱品种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和鲜质量对饲用品质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分蘖数和茎粗,节数的直接作用最小。饲用品质性状间也存在相关关系:锤度与粗纤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 9,与粗蛋白和蜡粉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 5和-0.632 2;粗蛋白与粗纤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 7。因此,在甜高粱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饲用品质性状间的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饲料 品质性状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播期对甜高粱不同生育时期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罗峰 陈鹏 +2 位作者 裴忠有 高建明 孙守钧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60-3263,共4页
以甜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甜高粱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绿叶数、生物产量、含糖量、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在蜡熟期和完熟期,第二和第四播期甜高粱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另两个播期;整个生育期内,第... 以甜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甜高粱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绿叶数、生物产量、含糖量、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在蜡熟期和完熟期,第二和第四播期甜高粱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另两个播期;整个生育期内,第二播期的绿叶数始终最高;甜高粱的含糖量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播期的粗纤维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或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播期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北方甜高粱春播区,尤其是天津地区,最适播期在5月11日左右,并且通过分期播种,可延长其加工期近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播期 生育时期 生物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禾本科作物基因定位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秋玲 高建明 +3 位作者 罗峰 魏进招 裴忠有 孙守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不断涌现,并且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克服了传统遗传标记数量少、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的缺点,显著地促进了高精度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不断涌现,并且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克服了传统遗传标记数量少、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的缺点,显著地促进了高精度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建立、基因定位技术、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目前主要应用的一些分子标记:如AFLP、RAPD、RFLP、SSR、SNP和SRAP等的标记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禾本科作物抗性基因、品质性状基因、产量性状基因、生育期和主要植株性状基因、育性基因等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以后从事禾本科作物基因克隆、基因定位、基因图谱的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关研究者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作物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4种高粱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建明 夏卜咸 +5 位作者 杨洪 曲荣桂 桂枝 罗峰 裴忠有 孙守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942-13943,13946,共3页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采用4种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时的产量相差不大;采用前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少、纯度高,可进行有效的SRAP-PCR和SSR-PCR,但缓冲液研磨法的SRAP-PCR结果稍差;而采用后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严重、纯度低,但可进行有效的SSR-PCR。[结论]采用4种方法均可在短时间内提取到足够几十次PCR反应的高粱基因组DNA,液氮研磨法和缓冲液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应用范围更大,而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只能用于对片段较小的目的DNA进行特异性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叶片 基因组DNA CTAB法 快速提取
下载PDF
高粱耐盐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芸 孙守钧 +2 位作者 裴忠有 高建明 罗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从盐胁迫对高粱生长的影响、高粱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高粱耐盐性筛选鉴定方法、高粱耐盐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提高高粱抗盐性的策略5个方面对高粱耐盐性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高粱耐盐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粱 耐盐性 生理响应 分子生物学 筛选鉴定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子芳 裴忠有 +1 位作者 罗峰 孙守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74-4475,共2页
[目的]分析在天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几个甜高粱品种产量和锤度的影响。[方法]在盐碱土壤上,分期播种5个甜高粱品种,以确定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后,甜杂2号、辽甜1号和绿能2号的株高显... [目的]分析在天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几个甜高粱品种产量和锤度的影响。[方法]在盐碱土壤上,分期播种5个甜高粱品种,以确定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后,甜杂2号、辽甜1号和绿能2号的株高显著降低,早播使甜杂2号、辽甜1号和绿能2号的鲜重显著提高,绿能1号和绿能3号的最适播期出现在5月。除绿能1号外,其余各品种的锤度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提高,且5、6月份播种的各品种的植株锤度相差不大。株高和鲜重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9;株高及鲜重与锤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锤度-株高)和-0.76(锤度-鲜重)。[结论]在北方,尤其是天津地区,甜高粱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播期 鲜重 锤度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时期甜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鹏 罗峰 +5 位作者 高建明 姜连彬 胡鹏果 郭佳丽 孙守钧 裴忠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08-2609,2620,共3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生育时期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其以后的栽培管理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杂二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播期(2009年4月10日,5月11日,6月10、27日)、不同生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乳...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生育时期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其以后的栽培管理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杂二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播期(2009年4月10日,5月11日,6月10、27日)、不同生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及含糖量进行测定,以了解它们的积累规律。[结果]同一播期下不同生育时期粗纤维含量在抽穗期之前呈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的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升高和下降2种变化趋势;含糖量大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从第1播期(4月10日)的蜡熟期(9月10日)到第4播期(6月27日)的蜡熟期(11月16日),均能收获高含糖量的甜高粱茎秆,以此推算可以为生产酒精企业延长甜高粱的加工期60 d以上。[结论]作为饲用,甜高粱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穗期以前,此时生物产量也达到最高;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材料,甜高粱的最佳收获时期是在蜡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粗蛋白 粗纤维 含糖量 播期
下载PDF
甜高粱茎秆主要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峰 孙守钧 +2 位作者 裴忠有 李子芳 高建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通过配置3个正反交组合,研究饲用高粱茎秆的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等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其F1代杂种优势不明显且与双亲存在显著正相关;锤度、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4.5... 通过配置3个正反交组合,研究饲用高粱茎秆的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等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其F1代杂种优势不明显且与双亲存在显著正相关;锤度、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4.5%、61.8%、64.4%。3个性状均表现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茎秆 饲用品质性状 遗传研究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玥莹 裴忠有 +2 位作者 沈平 张海泉 刘世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建立在DNA基础之上的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方法 ,近年来发展迅速。
关键词 遗传学 作物育种 分子标记技术 RFLD RAPD SCAR AFLP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甜高粱含糖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峰 李子芳 +2 位作者 高建明 裴忠有 孙守钧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59-5462,共4页
以辽甜1号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甜高粱含糖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钾肥或氮、磷肥用量固定时,甜高粱含糖量随施磷量或施钾量的递增而递增;但当磷、钾肥固定时,甜高粱含糖量... 以辽甜1号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甜高粱含糖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钾肥或氮、磷肥用量固定时,甜高粱含糖量随施磷量或施钾量的递增而递增;但当磷、钾肥固定时,甜高粱含糖量随施氮量的递增表现出无规律的变化。甜高粱植株中部节位含糖量较高,两端节位含糖量较低,含糖量最高值出现在第4~7节,且甜高粱全株含糖量可用第12和13节含糖量的平均值来表示。其最优施肥方案为N 20 kg/hm2、P2O528 kg/hm2、K2O 40 kg/hm2或N20 kg/hm2、P2O540 kg/hm2、K2O 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肥 甜高粱 含糖量 子粒产量
下载PDF
4种高粱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建明 夏卜咸 +5 位作者 杨洪 曲荣桂 桂枝 罗峰 裴忠有 孙守钧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5期686-687,744,共3页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 [目的]寻找快速、简单、成本低的高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首先,分别使用液氮研磨法、缓冲液研磨法、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这4种方法从高粱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SSR分析和SRAP分析检测所提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采用4种方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时的产量相差不大;采用前2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少,纯度高,可进行有效的SRAP-PCR和SSR-PCR,但缓冲液研磨法的SRAP-PCR结果稍差;而采用后两种方法提取的DNA降解严重,纯度低,但可进行有效的SSR-PCR。[结论]采用4种方法均可在短时间内提取到足够几十次PCR反应的高粱基因组DNA,液氮研磨法和缓冲液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应用范围更大,而烘干研磨法和直接研磨法所提取的DNA只能用于对片段较小的目的DNA进行特异性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叶片 基因组DNA CTAB法 快速提取
下载PDF
水稻T-DNA插入群体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子芳 宋东颖 +1 位作者 张红影 裴忠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了给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材料,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转化法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e L. ssp. japonica cv. Nipponbare),共建立了1 833株独立的水稻T-DNA插入群体。T0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 b... 为了给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材料,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转化法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e L. ssp. japonica cv. Nipponbare),共建立了1 833株独立的水稻T-DNA插入群体。T0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了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随机选取种植T1种子20粒,进行突变体筛选。通过对各个时期表型的观察和接种试验,共发现突变体208个,突变率为11.3%,表型涉及株高、叶片、穗型、生育期、颖花、颖壳着色、抗病性等。这些突变体不仅创造了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水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而且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T-DNA 插入突变 转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