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作链和可拓物元模型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风险评估与运行安全管理研究
1
作者 谢俊 吴夫天 +1 位作者 裴申军 李海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目的:基于工作链和可拓物元模型构建安全运行管理路径,探讨其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MRI设备工作链角度,制定人员、设备、环境及制度层面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可拓物元模型进行设备安全特征指标的等级... 目的:基于工作链和可拓物元模型构建安全运行管理路径,探讨其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MRI设备工作链角度,制定人员、设备、环境及制度层面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可拓物元模型进行设备安全特征指标的等级评定并制定风险控制管理策略。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舒城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在用的1台MRI设备,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的MRI设备运行期间采用标准流程管理模式(简称标准流程模式)进行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MRI设备运行期间采用风险评估控制模式(简称风险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MRI设备的安全风险事件控制率、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度及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结果:采用风险控制模式管理MRI设备的62例安全风险事件中,极其危险、高度危险和显著危险事件控制率分别为1.61%(1/62)、4.84%(3/62)、8.06%(5/62),均低于标准流程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3、4.567、9.241,P<0.05);采用风险控制模式管理开展的480例安全运行检查中,患者接诊、设备使用、运行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度分别为96.25%(462/480)、98.96%(475/480)、99.17%(476/480)和97.50%(468/480),均高于标准流程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1、17.563、7.353、8.789,P<0.05);采用风险控制模式管理的影像科MRI检查技师、护士及医学工程处工程师的年度考核成绩分别为(91.87±4.56)分、(94.54±3.27)分和(91.45±4.95)分,均高于标准流程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1、4.277、4.292,P<0.05)。结论:基于工作链和可拓物元模型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可全面挖掘MRI设备安全运行影响因素,有效控制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MRI设备临床运行质量和操作管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链 可拓物元模型 安全风险评定 关联函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评价末端回肠炎 被引量:1
2
作者 裴申军 吴兴旺 +4 位作者 王侠 田晓燕 王斌 梅俏 宋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 目的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下载PDF
26例数字化二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道兵 裴申军 +2 位作者 方钧 许令明 蒋昌政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二维塑形钛板作颞肌下修补手术后颅骨缺损。方法:26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薄层CT扫描采集数据后数字化塑形,作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二维塑形钛板强度高,外形与原颅骨符合度高,与骨窗贴合度佳,组织... 目的:分析数字化二维塑形钛板作颞肌下修补手术后颅骨缺损。方法:26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薄层CT扫描采集数据后数字化塑形,作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二维塑形钛板强度高,外形与原颅骨符合度高,与骨窗贴合度佳,组织相容性好等,26例患者颅骨修补后外形良好,无钛板外露,无咀嚼疼痛、无局部隆起不适及植入物排斥等不良反应。结论:以二维塑形钛板作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具有颅骨外形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数字化二维钛板 颅骨修补
下载PDF
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裴申军 汪昌柱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0-61,6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特征。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大小、组织学类型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横纹肌肉瘤位于头颈部2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平... 目的:探讨小儿横纹肌肉瘤的CT特征。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大小、组织学类型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横纹肌肉瘤位于头颈部2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平扫低于肌肉组织,强化幅度高于肌肉组织但低于血管,邻近骨质未见溶骨性破坏;四肢躯干6例,轻到中度强化,均匀强化2例,"斑马纹状"强化3例,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腹盆腔4例,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等或稍低密度较大肿块,内见坏死,邻近组织受侵犯,其中1例可见小条形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1例位于肠系膜者密度均匀并呈不均匀条形强化;泌尿生殖系5例,其中1例表现为多个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膀胱内肿块。结论:小儿横纹肌肉瘤发生部位、年龄不同,有着一定的CT特征表现,这有助其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