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膜电渗析与废水资源化——膜制备、应用和改性
1
作者 张艺沛 马佳莹 褚华强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双极膜电渗析(BMED)以其独特的水解离和离子转移机制,已经被应用于包括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诸多领域,可以富集离子态的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并产生化学品以实现资源回用。文章介绍了BMED工艺的装置组成和工作机理,并对双极膜的制备方法、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和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约BMED工艺发展的因素,并对此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BMED) 工业废水 废水资源化 膜制备 膜改性 污染零排放
下载PDF
基于菌藻共生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蕾 马佳莹 +2 位作者 褚华强 周雪飞 张亚雷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基于微藻生物处理技术的菌藻共生培养体系,不仅能实现污水资源化,还可利用菌藻间相互作用增强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藻类生物质回收潜力。菌藻共生体系还可耦合CO_(2)固定,结合工业烟气中高浓度的CO_(2)进行微藻培养可同时实现碳... 基于微藻生物处理技术的菌藻共生培养体系,不仅能实现污水资源化,还可利用菌藻间相互作用增强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藻类生物质回收潜力。菌藻共生体系还可耦合CO_(2)固定,结合工业烟气中高浓度的CO_(2)进行微藻培养可同时实现碳减排与降低微藻额外曝气补充CO_(2)的能耗,符合“碳中和”的发展需求。本文对菌藻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过程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菌藻工程在污染物降解、CO_(2)固定及微藻生物质产品的回收潜力展开综述。研究菌藻间营养交换、信息传递及基因水平的互相适应作用形式,发现选择适宜的共生菌藻组合培养可有效增强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且提高CO_(2)固定效率。菌藻共生效应对藻类生物组分(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积累存在增强效应与选择能力,通过污水类型合理遴选藻种及对应共生菌、调节接种比例与培养条件,可提高工业规模上收获微藻并进一步加工生产生物燃料、医疗保健食品等产品的效率。菌藻共生耦合废水处理、CO_(2)固定及生物质能回收于一体,有利于构建绿色低碳且经济可持续的一体化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资源化 污染物降解 微藻固碳 生物质回收
下载PDF
过硫酸盐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红梅 褚华强 +3 位作者 陈家斌 周雪飞 张亚雷 董林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6,共5页
比较了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 O4)、臭氧(O3)、过硫酸盐等常见氧化剂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优缺点,综述了过渡性金属、热等主要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反应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过硫酸盐实际应用的新思路以及... 比较了双氧水(H2O2)、高锰酸钾(KMn O4)、臭氧(O3)、过硫酸盐等常见氧化剂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优缺点,综述了过渡性金属、热等主要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反应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过硫酸盐实际应用的新思路以及实际应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详细探讨,最后提出对过硫酸盐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活化方法 地下水和土壤修复 实际应用
原文传递
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的制备与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静 周雪飞 +1 位作者 张亚雷 褚华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0,共4页
以高分子物质三醋酸纤维素(CTA)作为膜材料主要成分,将其溶解于1,4-二氧六环溶剂中,加入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加热搅拌形成均匀铸膜液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正渗透膜。在温度为(20±1)℃,原溶液为去离子水,汲取液为2 mol/L氯化... 以高分子物质三醋酸纤维素(CTA)作为膜材料主要成分,将其溶解于1,4-二氧六环溶剂中,加入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加热搅拌形成均匀铸膜液采用相转化法制备正渗透膜。在温度为(20±1)℃,原溶液为去离子水,汲取液为2 mol/L氯化钠溶液的条件下测试膜的性能,研究了CTA和PVP含量及预蒸发时间3种因素对正渗透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二氧六环和乳酸体积分别为170和13.2 mL下,当CTA和PVP的质量分别为23、4 g,预蒸发时间为60 s时,正渗透膜的性能最佳,水通量可达10.24 L/(m2·h),溶质反混通量为6.68 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醋酸纤维素 正渗透膜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膜制备 性能测试
原文传递
生物硅藻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振勋 曹达文 +2 位作者 马延强 褚华强 董秉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以硅藻土作为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并对该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去除性能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量为40 L/(m2.h)的条件下,系统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浊度均在1 NTU以下.本工艺... 以硅藻土作为基材开发了一种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并对该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去除性能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通量为40 L/(m2.h)的条件下,系统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出水浊度均在1 NTU以下.本工艺对CODMn和UV254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58.14%和45.8%,这主要是由于硅藻土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动态膜的分离作用;同时,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也较好,达到90%以上,这主要基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藻土-动态膜反应器 微污染原水 饮用水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硅藻土生物强化动态膜反应器的过滤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阎婧 马延强 +3 位作者 曹达文 余振勋 褚华强 董秉直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将粉末活性炭-硅藻土生物强化动态膜反应器用于处理低浊地表水源。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具有运行通量大、有机物去除率高、动态膜的过滤阻力较小的特点,过滤过程可以用标准过滤模型来描述。通过电镜观察得到动态膜是由滤饼层、凝胶层和... 将粉末活性炭-硅藻土生物强化动态膜反应器用于处理低浊地表水源。研究结果表明:本工艺具有运行通量大、有机物去除率高、动态膜的过滤阻力较小的特点,过滤过程可以用标准过滤模型来描述。通过电镜观察得到动态膜是由滤饼层、凝胶层和滤网组成,凝胶层紧贴在滤网表面,由硅藻土、活性炭颗粒和微生物代谢物组成,凝胶层的存在有利于动态膜自生时间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过滤 凝胶层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振勋 曹达文 +2 位作者 马延强 褚华强 董秉直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2-95,共4页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 对昆山傀儡湖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工艺的中试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在30 mg/L的情况下,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通过膜前在线再混凝,对CODMn的去除率有所提高,但对UV254没有明显影响;本中试对水中颗粒数也有较大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碳 混凝 超滤 微污染原水 中试
下载PDF
《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研究
8
作者 黄进 项元红 +6 位作者 张晓昕 刘静 林翎 涂长寿 方菲 王秀腾 褚华强 《标准科学》 2022年第6期91-97,共7页
本文基于对我国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研制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阐述了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包括研制基本原则、标准适用范围和关键术语定... 本文基于对我国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研制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而阐述了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包括研制基本原则、标准适用范围和关键术语定义、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分类与收集、水量与水质、废水处理、深度处理及回用、污泥处理与处置、废气处理、总体设计、监测与控制、应急事故与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等。通过国标的研制与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回用的规范化发展,以标准化手段引领我国电镀行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工业园区 废水处理与回用
下载PDF
《污水处理用厌氧消化成套装置》国家标准研制
9
作者 黄进 张晓昕 +7 位作者 肖诚斌 张敏莉 郑晓宇 贾伯林 林翎 周宇亮 褚华强 刘发秀 《标准科学》 2021年第5期72-77,共6页
污水处理厌氧消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能的专门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厌氧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厌氧技术发展概况,研制污水处理用厌氧消化成套装置国家标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并对污水处理用厌氧消化成套装置的核心术语和... 污水处理厌氧消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能的专门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厌氧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厌氧技术发展概况,研制污水处理用厌氧消化成套装置国家标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并对污水处理用厌氧消化成套装置的核心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及核心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通过该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将完善现有水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为整体提升厌氧消化成套装置的建设质量及稳定运行水平提供标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下载PDF
正渗透膜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韦希 周雪飞 褚华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叙述了正渗透(FO)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汲取液种类、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现象对FO过程性能的影响,回顾了FO膜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情况,旨在为FO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作用。介绍了3种FO膜制备的主要方法,分别是相转化法、... 叙述了正渗透(FO)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汲取液种类、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现象对FO过程性能的影响,回顾了FO膜及其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情况,旨在为FO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作用。介绍了3种FO膜制备的主要方法,分别是相转化法、界面聚合法和化学修饰,每种方法因原理不同而各具优势。认为FO技术以其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实验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而性能优良的FO膜的制备、汲取液的选择和分离仍是FO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关键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膜材料 影响因素 水处理
原文传递
中空纤维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新华 张亚雷 +2 位作者 褚华强 周雪飞 于振江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中空纤维纳滤膜因其装填密度大、分离效果好、操作压力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该文综述了近些年纳滤膜制备过程中热门的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中空纤维纳滤膜在饮用水净化、资源回收、新型污染物去除(如抗生素、持久性有机... 中空纤维纳滤膜因其装填密度大、分离效果好、操作压力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该文综述了近些年纳滤膜制备过程中热门的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中空纤维纳滤膜在饮用水净化、资源回收、新型污染物去除(如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等领域进行的应用研究,并根据中空纤维纳滤膜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纳滤膜 界面聚合 纳米改性 新型污染物 水处理
下载PDF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及泥饼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 张亚雷 +2 位作者 周雪飞 陈杰 褚华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3,共5页
选用孔径为74μm的不锈钢网作为动态膜支撑体组件,结合UCT工艺研究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及泥饼特性。结果表明,DMBR出水水质基本上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动... 选用孔径为74μm的不锈钢网作为动态膜支撑体组件,结合UCT工艺研究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及泥饼特性。结果表明,DMBR出水水质基本上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动态膜污染跨膜压差快速增长阶段的平均速率约为1.13 kPa/h;微生物胞外聚合物提取分析发现蛋白质类物质浓度大于多糖类物质浓度,其比值约3~5;动态膜泥饼层对大分子物质起到了很好的截留作用;泥饼层阻力是动态膜组件过滤阻力的主要部分,约占总阻力95.79%。动态膜膜污染易控制,且反冲洗容易,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6.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组件表面泥饼层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糖和蛋白质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不锈钢网 胞外聚合物 泥饼层 膜污染
原文传递
产油微藻培养与回收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黎彬 周雪飞 +1 位作者 张亚雷 褚华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87,共6页
寻找廉价而高效的替代原料是实现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微藻以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然而,目前尚存在微藻培养低效成本高和微藻回收效率低两大难题。... 寻找廉价而高效的替代原料是实现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微藻以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然而,目前尚存在微藻培养低效成本高和微藻回收效率低两大难题。综述了微藻培养与回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存在的两大难题及其改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微藻培养、回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微藻 培养 回收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废水处理与微藻培养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文文 褚华强 +2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谭晓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7,共5页
从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废水处理与微藻培养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适宜耦合技术的藻种筛选、适宜废水类型、废水培养微藻的应用前景、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并探讨了该耦合技术的未来研发趋势和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微藻 耦合技术 生物质
原文传递
新型厕所系统及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6
15
作者 尹文俊 于振江 +6 位作者 徐悦 庾汉成 邓春燕 何江涛 褚华强 张亚雷 周雪飞 《环境卫生工程》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传统“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厂”的粪污处置模式不仅浪费和污染水资源,也阻止了氮磷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因此,研发具有“人性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新型厕所技术是改善如厕卫生与实现能源回收的发展方向。介绍并分析了微水冲厕... 传统“水冲式厕所+污水处理厂”的粪污处置模式不仅浪费和污染水资源,也阻止了氮磷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因此,研发具有“人性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新型厕所技术是改善如厕卫生与实现能源回收的发展方向。介绍并分析了微水冲厕所技术、免水冲厕所技术、循环水冲式厕所技术及前沿概念厕所处理技术的运行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并对厕所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水冲厕所 免水冲厕所 循环水冲厕所 无害化 资源化
下载PDF
雨水口截污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烨璇 李树平 +3 位作者 褚华强 莫祖澜 张辰 吕永鹏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97-105,共9页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管道汇集雨水径流的入口,同样也是雨水径流中大量污染物进入管网的源头与通道。因此,在雨水口设置净化截污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物向下游的排放并控制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文中介绍了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特... 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管道汇集雨水径流的入口,同样也是雨水径流中大量污染物进入管网的源头与通道。因此,在雨水口设置净化截污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物向下游的排放并控制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文中介绍了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特点与国内外雨水口截污技术与专利的发展,分类介绍了沉砂式、拦截过滤式、离心式、水质型、嵌入式、除油型和防臭型等多种形式雨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口 截污技术 除油 防臭 专利
下载PDF
铈类催化剂催化臭氧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隆佳君 彭澍晗 +1 位作者 褚华强 吴德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601,607,共7页
催化臭氧化由于能产生无选择性的羟基自由基(·OH),克服了传统单独臭氧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选择性的局限。典型非均相催化臭氧化体系常利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其中铈氧化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催化臭氧化效果而被广泛研究。整理了铈类催... 催化臭氧化由于能产生无选择性的羟基自由基(·OH),克服了传统单独臭氧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选择性的局限。典型非均相催化臭氧化体系常利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其中铈氧化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催化臭氧化效果而被广泛研究。整理了铈类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规铈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总结了铈类催化剂的催化臭氧化机理,包括吸附理论、自由基理论和臭氧直接氧化。根据催化剂的复合物形式,可将铈类催化剂分为活性炭负载型、介孔材料负载型和金属氧化物复合型3种。对各种铈类催化剂的应用现状及催化效果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铈氧化物 催化机理
下载PDF
CFD模拟在卷式反渗透膜性能优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海枫 马佳莹 +2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褚华强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21-28,125,共9页
反渗透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医药生产等领域。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能描述出多种流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等相关物理过程,可以在反渗透膜组件的模拟中可视化流体流动情况和膜污染情况,对膜组件的设计与应... 反渗透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医药生产等领域。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模拟能描述出多种流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等相关物理过程,可以在反渗透膜组件的模拟中可视化流体流动情况和膜污染情况,对膜组件的设计与应用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文中综述了卷式反渗透膜组件中的流道隔网优化和膜污染过程的CFD模拟研究进展,以及一些特殊形式膜组件中CFD的应用可行性和成果,并提出了CFD模拟应用于优化反渗透膜性能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卷式反渗透膜 计算流体力学 进水侧隔网 膜污染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调控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文文 褚华强 +1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6-1150,共5页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200 mg/L )双氯芬酸钠(DCF)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物量、色素、虾青素、油脂和多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DCF有助于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虾青素含量,高浓...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200 mg/L )双氯芬酸钠(DCF)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物量、色素、虾青素、油脂和多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DCF有助于提高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虾青素含量,高浓度时均起抑制作用。当DCF为50mg/L 时,生物量干质量最高达到(1.93±0.04) g/L;当DCF为10 mg/L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质量浓度最高分别达到(57.75±2.34)、(6.99±0.08)、(23.82±0.87)mg/L 。(2)相较于对照组,10~100 mg/L DCF有利于提高雨生红球藻多糖;50 mg/L DCF促进油脂的合成,其他浓度均降低了油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双氯芬酸钠 虾青素 油脂 多糖
下载PDF
国内外炼焦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比较
20
作者 王帆 马佳莹 +2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褚华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5,共7页
炼焦行业是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已开始高度关注其水污染排放标准。为了解我国炼焦行业废水排放的标准体系,围绕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水平改善目标,系统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我国炼焦行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焦行业是水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已开始高度关注其水污染排放标准。为了解我国炼焦行业废水排放的标准体系,围绕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水平改善目标,系统研究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我国炼焦行业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排放标准的建立体系、排放限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相关标准的执行有很强的法律支撑;日本地方政府在标准实施中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美国及欧盟将排放限值与处理技术相结合,且排放要求更加严格。结合我国现行标准体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提高相关废水处理技术,积极推进最佳可行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BAT)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排放标准和加强相关标准法律效力,以期为焦化废水排放和污染物控制提供依据,为我国炼焦行业减排方案制定和废水排放标准的修订与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行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限值 水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