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褚文丽 亢泽峰 +2 位作者 李书娇 侯昕玥 陈水龄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经532 nm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G)、人参皂苷Rg3低剂量组(L-R...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经532 nm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G)、人参皂苷Rg3低剂量组(L-Rg3)、人参皂苷Rg3中剂量组(M-Rg3)、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H-Rg3)、阳性对照药康柏西普组(CB),另设对照组(CG),每组6只。L-Rg3、M-Rg3、H-Rg3组分别予3.65、7.20、14.40 mg/kg的人参皂苷Rg3药液灌胃,而CG、MG组大鼠灌胃2 mL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CB组于造模后一次性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5μL。给药完成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大鼠眼底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脉络膜HIF-1α、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脉络膜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1)FFA:与CG组比较,MG组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MD)值升高(t=17.846,P=0.000);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MD值降低(t_(M-Rg3)=5.032,t_(H-Rg3)=6.593,t_(CB)=9.618,均P=0.000);与H-Rg3组比较,CB组MD值升高(t=3.02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脉络膜HIF-1α表达:与CG组比较,MG组HIF-1αmRNA(t=16.280,P=0.000)和蛋白(t=14.406,P=0.000)表达升高;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HIF-1αmRNA(t_(M-Rg3)=8.692,t_(H-Rg3)=12.070,t_(CB)=14.510,均P=0.000)和蛋白(t_(M-Rg3)=5.488,t_(H-Rg3)=8.918,t_(CB)=8.918,均P=0.000)表达降低;与CB组比较,H-Rg3组HIF-1αmRNA表达升高(t=2.431,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脉络膜VEGF表达:与CG组比较,MG组VEGF mRNA(t=14.500,P=0.000)和蛋白(t=17.938,P=0.000)表达升高;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VEGF mRNA(t_(M-Rg3)=6.730,t_(H-Rg3)=10.068,t_(CB)=13.351,均P=0.000)和蛋白(t_(M-Rg3)=5.382,t_(H-Rg3)=8.969,t_(CB)=12.557,均P=0.000)表达降低;与CB组比较,H-Rg3组VEGF mRNA(t=3.283,P=0.007)和蛋白(t=3.588,P=0.004)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CNV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脉络膜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水龄 亢泽峰 +4 位作者 褚文丽 郝雪莲 陶方方 张明明 李书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7-545,共9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4d;雷珠单抗组:光凝后第2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10mg/mL,0.2mL/支)1次5μL。姜黄素组: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的姜黄素混悬液分别灌胃14d。光凝14d后进行眼底照相、FFA与ICGA检查。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CNV生成率分别为78.18%、73.21%、77.19%、75.86%、74.55%,均大于70%;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82.12±6.59、119.22±8.03、166.45±8.33、164.34±5.69、149.22±6.4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光凝后14d,雷珠单抗组CNV中央厚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中AKT、p-AKT、HIF-1α、VEGF因子表达呈阴性,未见棕黄色反应物。光凝后14d,模型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mRNA结果显示:光凝后14d,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光凝后14d,AKT蛋白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IF-1α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400mg/(kg·d)的姜黄素具有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作用。姜黄素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机制可能与降低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姜黄素 棕色挪威(BN)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鱼腥草滴眼液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相关干眼疗效观察
3
作者 褚文丽 李琦 +1 位作者 赵海亮 刘伯温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37-741,共5页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诊断为MGD相关干眼的患者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60只眼)。对照组予生...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诊断为MGD相关干眼的患者12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60只眼)。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观察组予鱼腥草滴眼液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受试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脂排出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OSDI、BUT、SⅠT、睑脂排出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_(对照组)=26.130,t_(观察组)=22.580,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t=4.54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BUT:2组治疗后BUT均较治疗前增加(t_(对照组)=7.808,t_(观察组)=11.020,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t=3.90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SⅠT:2组治疗后SⅠT均较治疗前增加(t_(对照组)=6.008,t_(观察组)=7.904,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SⅠT高于对照组(t=3.22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睑脂排出能力评分:2组治疗后睑脂排出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_(对照组)=6.061,t_(观察组)=5.269,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_(对照组)=4.139,t_(观察组)=6.119,均P=0.000)。治疗后观察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3.844,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结论临床上应用鱼腥草滴眼液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相关干眼,可以显著改善眼部的不适症状,提高睑板腺功能,促进泪液分泌,稳定泪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鱼腥草滴眼液 超声雾化 睑板腺按摩
下载PDF
青海地区白内障手术不同术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邢凯 刘彦江 +5 位作者 亢泽峰 刘健 陶方方 高娜 侯静梅 褚文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青海地区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份青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的扶贫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我们将738例(756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青海地区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份青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的扶贫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我们将738例(756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A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术后2、5、10 d,两组患眼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眼手术过程中纤维素性渗出膜、虹膜后粘连、后囊混浊、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B组的0.86倍。两组患者术后第l天角膜水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海地区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对视力改善无显著影响,但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白内障的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白内障 疗效
下载PDF
CD105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陶方方 亢泽锋 +2 位作者 刘健 褚文丽 周志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50-853,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05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变化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24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模型...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05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变化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24只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模型组(18只)。模型组行659nm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功率360mW,曝光时间0.05s,光斑直径50μm。光凝后7、14、21d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观察CNV形成率及渗漏光斑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变化。处死大鼠,获得眼球标本,观察CNV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CD105因子的表达。结果:光凝后7d,CNV开始形成,14d和21d达到高峰。光凝后7、14、21d的CNV形成率分别为77.08%、85.42%、89.58%。光凝后7~21d,荧光素渗漏AOD值逐渐增高(P<0.05),7d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与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21d,CD105因子表达先升高后下降,7d与14d比较AOD值差异有统计学变化(P<0.05),14d与21d比较AOD值差异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CD105免疫组织化学与眼底血管造影对CNV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CD105免疫组织化学评价CNV具有准确、易操作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CD105 氪激光
下载PDF
益气固肾明目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难治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健 邢凯 +7 位作者 周尚昆 张励 亢泽峰 刘洁 褚文丽 王元兴 张丛青 陈水灵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研究益气固肾明目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难治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RUME)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确诊为脾肾阳虚型RUME患者90例(9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30例(30只眼),中药治疗组予益气固肾明目方汤剂口服... 目的研究益气固肾明目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难治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RUME)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确诊为脾肾阳虚型RUME患者90例(9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30例(30只眼),中药治疗组予益气固肾明目方汤剂口服;西医对照组予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TA)40 mg;中西医治疗组予益气固肾明目方汤剂口服联合TA球旁注射。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黄斑水肿变化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视力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80%,联合治疗组86.7%,西医对照组66.7%,3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组黄斑水肿消退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76.7%,联合治疗组93.3%,西医对照组86.7%,治疗后黄斑水肿程度减轻,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3组黄斑水肿复发率比较,西医对照组30%,中药组13.4%,联合治疗组6.7%,联合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肾明目方治疗RUME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TA球旁注射治疗,可更好的达到标本兼治、多靶点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固肾明目方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脾肾阳虚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健 亢泽峰 +8 位作者 刘洁 王影 邢凯 褚文丽 李维义 陶方方 王柳 张丛青 陈水灵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中药、针刺,疗程3个月,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综合性治疗2周,每半年治疗1次,连续3年并进行随访。结...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中药、针刺,疗程3个月,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综合性治疗2周,每半年治疗1次,连续3年并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5例(70只眼),期间有3例脱落,最终32例患者(64只眼)总有效率为55.37%,治疗后视力(ETDRS视力评分)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MS)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周期性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针对视力及视野等指标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该治疗方案与RP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缺氧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陶方方 亢泽峰 +3 位作者 陈水龄 褚文丽 刘健 周志豪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09-315,共7页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CNV动物模型缺氧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西药组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CNV动物模型缺氧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西药组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光凝后7 d、14 d、21 d处死大鼠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NV组织中AKT/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免疫组化:模型组和各治疗组AKT、mTOR、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呈阳性,随光凝时间延长,各治疗组目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2)RT-qPCR: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多(P<0.05)。除mTOR以外,各治疗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治疗组AKT、mTOR、VEGF mRNA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西药组和联合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模型组与各治疗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多(P<0.05),除AKT蛋白以外,各治疗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AKT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中药组高于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mTOR与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T/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CNV的生成,加减驻景方可通过抑制AKT/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活性,发挥抑制CNV的作用,联合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瞳神络病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褚文丽 张明明 +1 位作者 亢泽峰 刘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42-444,448,共4页
干眼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患病率约5.00%~35.00%,以视力下降、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尚无治愈该疾病的方法,其治疗目标主要为缓解干眼症状。临床上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具有效佳、简便、验廉的优势,适应范围广,... 干眼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患病率约5.00%~35.00%,以视力下降、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尚无治愈该疾病的方法,其治疗目标主要为缓解干眼症状。临床上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具有效佳、简便、验廉的优势,适应范围广,患者依从性高。通过回顾近10年干眼的中医外治疗法发现,针灸、熏蒸、雾化、电离子导入及联合治疗等中医外治法干预,能有效促进泪腺代谢,增加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改善角膜状况,从而改善干眼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干眼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探索更具有治疗前景的疗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中医治疗 外治疗法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方方 亢泽峰 +3 位作者 陈水龄 褚文丽 刘健 周志豪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CNV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659 nm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治疗,西药组用玻璃体腔... 目的观察中药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CNV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659 nm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治疗,西药组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联合组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加减驻景方灌胃治疗。分别于光凝后7 d、14 d、21 d,进行FFA与ICGA检查。检查后每组处死6只大鼠制作病理学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CNV变化。结果 (1)CNV发生率:光凝后7 d、14 d、21 d,模型组与各治疗组CNV形成率均达70%以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FA荧光素渗漏:模型组在光凝后14 d时最强,随后变化不明显,各治疗组FFA荧光素渗漏在光凝后7 d时最强,随后变化不明显,有荧光渗漏的光凝斑在ICGA呈充盈状态。光凝后7 d,中药组与模型组荧光素渗漏强度较高,西药组次之,联合组渗漏程度最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与21 d时,各治疗组荧光素渗漏强度均弱于模型组,治疗组中,中药组渗漏强度最强,西药组次之,联合组渗漏强度最弱,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NV中央厚度:随光凝后时间推移,模型组和各治疗组CNV中央厚度逐渐增加,光凝后7 d,西药组和联合组CNV中央厚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中药组(P<0.05)。光凝后14 d与21 d时,各治疗组CNV中央厚度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中药组CNV中央厚度最厚,西药组次之,联合组最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驻景方可以降低实验性CNV荧光素钠渗漏强度、抑制CNV中央厚度增加,加减驻景方联合康柏西普抑制实验性CNV生长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脉络膜新生血管 瞳神络病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AKT基因转染后ARPE-19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褚文丽 陈水龄 +3 位作者 亢泽峰 张丛青 李维义 刘健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2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AKT基因转染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建立AKT基因转染ARPE-19细胞模型,体外培养,分为5个组,正常组为ARPE-19细胞常规培养,转染... 目的探讨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AKT基因转染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建立AKT基因转染ARPE-19细胞模型,体外培养,分为5个组,正常组为ARPE-19细胞常规培养,转染模型组(模型细胞,常规条件培养),含药血清组(模型细胞,给予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空白血清组(模型细胞,给予空白血清干预培养)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细胞,给予康柏西普干预培养)。设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血清及阳性组药物对细胞毒性、增殖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显示,转染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AKT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K-8示,细胞培养24、48h后,AKT基因转染可促进ARPE-19细胞增殖(P<0. 05),培养72h后,对细胞增殖影响不大(P> 0.05)。10、20μg/ml康柏西普及5%、10%的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 <0. 05),各浓度空白血清组对模型细胞组的增殖影响不大(P>0. 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显示:转染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 05),康柏西普组与含药血清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其中康柏西普组低于含药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空白血清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KT基因转染后可诱导ARPE-19细胞的增殖,促进VEGF的表达。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AKT基因转染后ARPE-19细胞的增殖及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加减驻景方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过度表达发挥干预CNV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含药血清 ARPE-19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浅析“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褚文丽 陈水龄 +1 位作者 张明明 亢泽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27-430,共4页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学“藏窍理论”经典论述之一,反映了藏象之肝与目窍的密切关系,也是中医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该理论学说首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其理论内涵可概括为目为肝窍、肝血养目、肝气通目、肝经循目、肝体...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学“藏窍理论”经典论述之一,反映了藏象之肝与目窍的密切关系,也是中医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该理论学说首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其理论内涵可概括为目为肝窍、肝血养目、肝气通目、肝经循目、肝体柔目。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在窍为目;目属五官之一,主司视觉,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连。十二经脉中,唯有足厥阴肝经以本经上连目系,临床上可通过目病推测肝脏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肝论治是指导中医眼科医家临床诊治目病的重要学术思想,历代医家尤为推崇。本文就“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粗浅探析,以资学习与临证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开窍于目 藏窍理论 理论研究 应用
下载PDF
亢泽峰运用抓主症法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思路探微 被引量:9
13
作者 褚文丽 亢泽峰 +3 位作者 陈水龄 张丛青 刘健 李维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文章主要总结亢泽峰教授运用抓主症法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思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自愈性和复发性,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病程迁延,易损伤视力。亢... 文章主要总结亢泽峰教授运用抓主症法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思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自愈性和复发性,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病程迁延,易损伤视力。亢泽峰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0余年,临证善用抓主症法治疗中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临床取得确切疗效。现总结其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辨治中浆提供借鉴,从而快速选方处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抓主症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药单体对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文丽 陈水龄 +2 位作者 亢泽峰 李维义 刘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概述中药单体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检索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概述中药单体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阐述中医药在眼内新生血管研究领域具有的潜在优势,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及治疗... 概述中药单体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检索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概述中药单体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阐述中医药在眼内新生血管研究领域具有的潜在优势,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新生血管 眼科 治疗作用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褚文丽 亢泽峰 +2 位作者 陈水龄 李维义 刘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综述有关中药单体抑制眼新生血管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眼科""新生血管""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天然中药单体""ophthalmology"&qu... 目的综述有关中药单体抑制眼新生血管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眼科""新生血管""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天然中药单体""ophthalmology""neovascularization""monom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检索关键词,组合检索2006~2018年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就中药单体对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0篇,其中有效文献65篇。体内实验研究主要以抑制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为主,体外实验主要以抑制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成管为主,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结论中药单体作为探索潜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于研发新剂型的抑制眼血管新生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眼科 新生血管 综述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TLR-4、NF-κB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方方 亢泽峰 +3 位作者 陈水龄 褚文丽 刘健 周志豪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42-848,共7页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CNV动物模型炎症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西药组玻璃体腔...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CNV动物模型炎症信号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氪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CNV动物模型,造模后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模型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西药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组用加减驻景方灌胃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光凝后7 d、14 d、21 d处死大鼠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NV组织中TLR-4、NF-κB、IL-6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免疫组化:模型组和各治疗组TLR-4、NF-κB、IL-6蛋白表达均呈阳性,随光凝时间延长,各治疗组目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治疗组中西药组表达量最高,中药组次之,联合组最低(P<0.05)。(2)RT-qPCR: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多(P<0.05)。各治疗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TLR-4 mRNA相对表达量联合组最低(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中药组最低(P<0.05),西药组与联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模型组与各治疗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多(P<0.05)。各治疗组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中药组和联合组(P<0.05)。中药组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西药组和联合组(P<0.05)。中药组IL-6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西药组与联合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R-4/NF-κB/IL-6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CNV的生成,加减驻景方通过抑制TLR-4/NF-κB/IL-6信号通路活性,发挥抑制CN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脉络膜新生血管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瞳神络病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眼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文丽 亢泽峰 +3 位作者 张丽霞 刘健 陈水龄 张逸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02-305,共4页
在《中医药法》指导下,中医药事业已迈入更加规范、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和新阶段,并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眼科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开展了协同创新共同体、医联体等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但"人才是学科的根基",中医眼科事业... 在《中医药法》指导下,中医药事业已迈入更加规范、健康发展的新时代和新阶段,并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眼科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分支,开展了协同创新共同体、医联体等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但"人才是学科的根基",中医眼科事业要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中医眼科研究生的培养是为中医眼科事业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传承和发展中医眼科的基本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从中医药眼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思考和展望三个方面浅谈培养新时代合格中医眼科高级人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医眼科 研究生培养 思考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VEGF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褚文丽 陈水龄 +3 位作者 亢泽峰 刘健 李维义 陶方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2期89-93,10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人参皂苷Rg3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VEGF分别在不同时间干预刺激RF/6A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VEGF最佳干预浓度及干...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人参皂苷Rg3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VEGF分别在不同时间干预刺激RF/6A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VEGF最佳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应用不同浓度康柏西普干预VEGF刺激下的RF/6A细胞,观察筛选康柏西普最强作用浓度;应用低、中、高浓度人参皂苷Rg3和康柏西普干预VEGF刺激下的RF/6A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干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人参皂苷Rg3和康柏西普对VEGF刺激下RF/6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VEGF刺激培养对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同,其中,50 ng/mL VEGF刺激RF/6A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率最大;不同浓度康柏西普干预结果显示,0.5μg/mL即能有效抑制VEGF刺激下RF/6A细胞的增殖(t=-3.147,P=0.035);低、中、高浓度人参皂苷Rg3及康柏西普组均能抑制VEGF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F=26.546,P=0.000),其中,康柏西普组抑制作用强于人参皂苷Rg3各浓度组。细胞划痕实验各组的迁移率比较,干预培养24 h后,联合组对细胞移行的抑制作用强于人参皂苷Rg3组(t=4.639,P=0.010),康柏西普组的抑制作用亦强于人参皂苷Rg3组(t=4.350,P=0.012),而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培养至48 h,康柏西普和人参皂苷Rg3组均能抑制细胞迁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联合组(t=8.543,P=0.001;t=3.067,P=0.037)。结论VEGF能够促进RF/6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中药单体人参皂苷Rg3和康柏西普均具有抑制这一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且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RF/6A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在体外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水龄 亢泽峰 +4 位作者 褚文丽 郝雪莲 陶方方 张明明 李书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体外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氯化钴(CoCl_(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体外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氯化钴(CoCl_(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缺氧模型细胞内AKT、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及Matrigel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姜黄素的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100μmol/L CoCl_(2)可成功建立ARPE-19细胞化学缺氧模型。CoCl_(2)在100μmol/L浓度下促进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姜黄素在浓度为100μmol/L时可减少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ARPE-19细胞姜黄素低(6.25μmol/L)、中(25μmol/L)、高剂量组(100μmol/L)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抑制HUVEC细胞水平迁移;其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显著抑制HUVEC细胞垂直迁移和细胞侵袭。ARPE-19细胞姜黄素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管腔形成。结论:姜黄素在100μmol/L对CoCl_(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有保护作用。姜黄素可在细胞水平抑制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姜黄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蛋白激酶B(AKT)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仙方活命饮在眼表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水龄 褚文丽 +3 位作者 张丛青 刘健 李维义 亢泽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290-2293,共4页
仙方活命饮为外科常用方剂,文献报道主要用于疮疡科,如肠痈、乳痈、肛痈、肺痈、牙龈肿痛、痤疮、带状疱疹、盆腔炎及脉管炎等,用于眼科的报道非常少。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仙方活命饮治疗眼科疾病,尤其是眼表相关疾病,如睑腺炎、睑板... 仙方活命饮为外科常用方剂,文献报道主要用于疮疡科,如肠痈、乳痈、肛痈、肺痈、牙龈肿痛、痤疮、带状疱疹、盆腔炎及脉管炎等,用于眼科的报道非常少。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仙方活命饮治疗眼科疾病,尤其是眼表相关疾病,如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结膜炎以及部分干眼,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方活命饮 眼科 睑腺炎 睑板腺囊肿 结膜炎 干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