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桂北暴雨过程中低涡的发展维持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皓 周云霞 +2 位作者 农孟松 黄晴 苏洵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数据及ERA5再分析数据,从动力和热力角度对引发2020年5月24—25日广西北部暴雨过程的低涡发展维持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在滇黔桂交界一带生成,随后逐渐发展东移,对流云团及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低涡东侧及...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数据及ERA5再分析数据,从动力和热力角度对引发2020年5月24—25日广西北部暴雨过程的低涡发展维持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在滇黔桂交界一带生成,随后逐渐发展东移,对流云团及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低涡东侧及南侧。涡度方程诊断表明,低涡的发展维持主要受涡度平流项和水平散度项影响。水平风场对涡度的输送使局地涡度减小,水平风场的辐合效应使局地涡度增大。将原始风场分解为地转风和非地转风分量后发现,非地转风分量主导了局地涡度的变化,非地转风水平散度项正贡献最大,扭转项次之,两者是造成低涡发展维持的主要原因。在热力作用方面,低涡发展移动过程对流层中层附近的潜热加热正反馈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涡度方程 非地转 潜热加热
下载PDF
广西沿海“23.6”弱热带低压破纪录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2
作者 覃皓 农孟松 +6 位作者 翟丽萍 李佳颖 张惠景 蓝盈 黄晴 邱滋 黄明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305,共17页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大气热、动力诊断方程,对2023年6月7—9日广西沿海破纪录热带低压暴雨过程的成因及低压维持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中高纬度与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背景下,热带低压在广西境内盘...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大气热、动力诊断方程,对2023年6月7—9日广西沿海破纪录热带低压暴雨过程的成因及低压维持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中高纬度与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背景下,热带低压在广西境内盘旋少动,促成了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大气热力、水汽因子均伴有显著异常,整层水汽通量散度、大气可降水量及K指数标准化异常分别达到-5.5、3.2、1.3。(2)降水最强时段集中于夜间至凌晨,准静止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以及对流系统“列车效应”使降水不断在局地累积,造成破纪录累计雨量。(3)7日(8日)夜间至8日(9日)凌晨,热带低压东南侧(东侧)暖式切变线(边界层急流)以及陆面摩擦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9日边界层急流辐合强于8日切变线辐合,锋生强迫更强。热带低压系统增强导致的气压梯度力增大以及位势高度经向平流对应的气压梯度力做功过程促进了局地动能增长,是边界层急流发展的原因。(4)热带低压环流不断将中国南海水汽卷入其内部,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使得湿层不断增厚,有利于降水率增大。持续的暖湿气流输送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维持,使大气低层对流不稳定结构贯穿整个降水过程。其中,风垂直切变和大气斜压性的有利配置使得9日层结不稳定特征较8日更强,与动力条件相结合促使9日出现更强降水。(5)热带低压系统维持主要受水平风场辐合效应支撑,地转风分量在整个过程中贡献相对较弱,非地转风分量的水平散度项主导了局地涡度变化,与非地转风惯性旋转后向热带低压中心辐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纪录暴雨 热带低压 边界层急流 动能 非地转风
下载PDF
广西初春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诊断分析
3
作者 覃皓 范娇 +7 位作者 农孟松 赖珍权 翟舒楠 刘乐 刘晓梅 庞芳 周亦靖 邱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7-928,共12页
2023年3月25日20:00至26日08:00,广西出现一次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与以往双雨带存在显著差异,主、客观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利用多源实况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Rossby波能量频散、湿位涡及水平锋生强迫等诊断分析。结果表... 2023年3月25日20:00至26日08:00,广西出现一次双对流强降水带过程,与以往双雨带存在显著差异,主、客观预报均出现明显偏差。利用多源实况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Rossby波能量频散、湿位涡及水平锋生强迫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发生于大尺度环流调整背景下,中高纬地区源自极涡以及黑海的两支Rossby波列共同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横槽在东移过程中逐渐转竖,引导冷空气补充南下。低纬地区南支槽在此期间逐渐东移,为广西地区冷垫之上的气层抬升提供动力条件,同时也促进低层冷暖空气在广西交汇。随着冷空气补充南下、惯性振荡促使偏南风向北推进,冷暖空气在广西一带交汇增强,大气湿斜压性增强使得湿位涡发展,导致出现条件对称不稳定层结。暖湿空气自南向北倾斜爬升至700 hPa附近条件对称不稳定区后与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相配合触发高架对流,使得北支对流带发展。冷空气深入南下后受广西特殊地形影响,等θ_(se)线与流场的有利配置形成拉伸变形效应导致锋生强迫,使得越南东北部南支初始对流触发。北部湾中部低层较大θ_(se)纬向梯度以及强垂直风切变造成较强湿斜压性,促进南支对流系统途经时组织化发展,并由于中层干空气夹卷形成弓形回波。预报中需重点关注数值模式对中层低槽的预报以及冷垫上的热力条件,以捕捉北支锋后高架对流发生发展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流带/双雨带 高架对流 条件对称不稳定 惯性振荡 锋生强迫
下载PDF
大气河背景下的广西暖区暴雨机理初探
4
作者 覃皓 覃月凤 +2 位作者 吴玉霜 王志毅 刘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7,共17页
利用多源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22年夏季(6-8月)广西暖区暴雨个例中伴随大气河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波作用通量、水平锋生以及非绝热加热诊断等,从热力、动力角度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大气河背景下广西典型暖区... 利用多源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22年夏季(6-8月)广西暖区暴雨个例中伴随大气河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波作用通量、水平锋生以及非绝热加热诊断等,从热力、动力角度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大气河背景下广西典型暖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暖区暴雨个例伴随大气河。当大气河通过广西区域并维持在约1000 kg·m^(-1)·s^(-1)以下时,大气河强度增强有利于暖区暴雨降水强度增强。大多数个例中大气河呈西南-东北向,在经过广西时方向角在15°~65°。(2)典型个例中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异常活跃,造成副高总体被压制,位置偏南,使得大气河维持在孟加拉湾-南海-华南-北热带太平洋一带,为暖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充足水汽。副高维持而低涡东移造成的气压梯度增大以及夜间季风气流加速共同作用使得局地大气河增强。(3)大气河夜间增强促进了局地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使得湿层不断增厚,大气可降水量增大,有利于降水效率增大。同时,持续的暖湿输送有利于低层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使大气对流不稳定结构贯穿整个降水过程。(4)山脉地形的辐合抬升、侧向摩擦促进了上升运动、垂直涡度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山前堆积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而触发对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流系统维持,造成更多水汽凝结致雨。此外,暖湿空气堆积产生持续的锋生强迫也有利于降水维持和增强。(5)大气河影响下的强上升造成大量水汽不断凝结释放潜热,大气受热后又加强了上升运动,在该正反馈机制下对流持续发展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大气河 对流不稳定 潜热
下载PDF
引发广西一次区域性暴雨的低涡发展机制
5
作者 覃皓 王志毅 +2 位作者 郭晓薇 刘晓梅 朱丽云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低涡是造成广西区域性暴雨的关键系统,了解其发展维持机制对于暴雨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源观测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对引发2022年6月10—11日广西区域性暴雨的低涡发展维持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生... 低涡是造成广西区域性暴雨的关键系统,了解其发展维持机制对于暴雨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源观测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对引发2022年6月10—11日广西区域性暴雨的低涡发展维持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生成于桂西北后稳定少动,为区域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热、动力条件,对流云团及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低涡东侧及南侧。涡度方程诊断表明,低涡的发展维持主要受涡度平流项和水平散度项影响,其中地转风分量使局地涡度不断减小,而非地转风分量则使局地涡度不断增加,水平散度项是造成低涡发展维持的主要原因。在惯性振荡机制影响下,低涡中心偏北一侧非地转风场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顺时针旋转特征。非地转风旋转为偏北风时与低涡中心附近的偏南非地转风辐合,造成非地转风分量水平散度项对局地涡度的显著贡献,使得低涡发展维持。对流层中层附近的潜热加热正反馈也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机制 涡度方程 惯性振荡 非地转 潜热加热
下载PDF
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大雾日数的影响
6
作者 覃皓 郑凤琴 孙崇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利用1979—2020年广西80站逐日大雾资料、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信息流因果理论,分析了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大雾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广... 利用1979—2020年广西80站逐日大雾资料、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信息流因果理论,分析了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大雾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广西雾日数的显著影响源,海温偏高(偏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西冬季大雾天气多发(少发)。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引起上空上升运动异常,减弱了沃克环流,导致热带西太平洋出现下沉异常。热带西太平洋下沉异常导致局地负的加热异常,从而在热带西太平洋北侧菲律宾一带对流层低层激发出反气旋异常。广西在菲律宾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风影响下,一方面动力上使得近地面层偏北冬季风风速减小,有利于大雾形成和维持;另一方面使得南海至西北太平洋一带维持显著的异常反气旋水汽环流,有利于南海水汽向华南输送,使得广西上空整层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对流层低层绝对湿度增大,水汽逐渐饱和,近地面层结稳定度增强,为大雾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导致雾日增多。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时则形势大致相反,广西大雾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反气旋异常 层结稳定度
下载PDF
浅析钴基结合剂在金刚石工具中的使用
7
作者 覃皓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9期81-83,共3页
钴基结合剂是广泛用于烧结金刚石磨具的结合剂,钴基结合剂的硬度高、韧性好、化学相容性好、烧结温度低、磨损性能优越等。在含钴的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中,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钴基结合剂的金刚石工具有令人满意的寿命和效率的最佳... 钴基结合剂是广泛用于烧结金刚石磨具的结合剂,钴基结合剂的硬度高、韧性好、化学相容性好、烧结温度低、磨损性能优越等。在含钴的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中,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钴基结合剂的金刚石工具有令人满意的寿命和效率的最佳组合。文章通过对钴基结合剂做相应的研究,提出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钴基结合剂的原因。在选定钴基结合剂的基础上,从钴元素出发分析了钴的物理力学性能。最后,通过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优化选择了钴的含量,从而提出兼顾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的性价比较好的结合剂,同时进行胎体配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结合剂 抗弯强度 耐磨性
下载PDF
北部湾一次持续性混合型海雾过程分析
8
作者 伍丽泉 覃皓 +1 位作者 郑凤琴 郭晓薇 《气象科技》 2024年第5期692-703,共12页
利用北部湾沿岸海岛站观测资料和ERA5数据,对混合型(高压后部型转西南倒槽型)海雾出现概率和一次典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混合型海雾过程出现概率最高,累计出现15次(58天),占比34.9%(39.5%)。(2)2016年3月15—23... 利用北部湾沿岸海岛站观测资料和ERA5数据,对混合型(高压后部型转西南倒槽型)海雾出现概率和一次典型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5—2020年混合型海雾过程出现概率最高,累计出现15次(58天),占比34.9%(39.5%)。(2)2016年3月15—23日海雾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前期北部湾受入海高压后部偏东气流影响,后期高原槽发展东移,北部湾逐渐转为受西南倒槽边缘偏南气流控制。(3)热力条件上,低空急流的强暖湿输送,一方面使北部湾上空比湿增大,饱和层从近地面延伸至800 hPa,另一方面使逆温层建立,逆温层与其下方高湿区配合形成稳定状态。动力条件方面,垂直方向维持一定强度的风切变,有利于边界层的湍流混合,并与斜压大气形成有利于低层稳定层结维持的配置。此外800 hPa以下为弱上升运动,利于水汽在低层抬升凝结,促进海雾发展及维持。(4)海雾发生期间,前期(后期)气海温差大多在0~1.5℃(1.5~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混合型海雾 暖湿输送 稳定层结 气海温差
下载PDF
川渝盆地东部一次典型区域性暴雨特征及其西南涡发展机制
9
作者 王志毅 覃皓 +2 位作者 李佳 王远谋 刘煜椿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利用多源观测、FY4卫星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26—27日川渝盆地东部一次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以及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涡度方程探究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西南涡发展维持机... 利用多源观测、FY4卫星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26—27日川渝盆地东部一次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以及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应用涡度方程探究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西南涡发展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此次西南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多尺度天气系统有利配合下,冷锋裹挟近地面冷空气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对峙交锋所导致的;(2)大尺度环流系统为西南涡的发展加深提供了动力条件,对流云团及强降水落区主要分布在低涡东侧及低层切变线附近的强动力抬升区,夜间西南气流的暖湿输送促使降水范围逐渐扩大且持续;(3)西南涡的发展维持主要受涡度平流项和水平散度项影响,其中地转分量使局地涡度不断减小,而非地转风分量则使局地涡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盆地暴雨 涡度方程 惯性振荡 非地转
下载PDF
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覃皓 郭栋 +5 位作者 施春华 李震坤 周顺武 黄莹 苏昱丞 王琳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1-434,共14页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 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 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9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强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在5月和8月二者的作用仅仅是单向的。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中部和西部边缘,以及9月南亚高压北部和臭氧低值中心区,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可能是南亚高压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也可能是臭氧低值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东南部、8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西部和东部,以及9月南亚高压的西部,南亚高压增强(减弱)可能导致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在5月南亚高压西部和臭氧低值南部,臭氧低值的增强(减弱)可能导致了南亚高压的增强(减弱)。根据相关分析,推测臭氧变化对南亚高压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当南亚高压区臭氧浓度出现正异常时,辐射加热在其上部(下部)为负异常(正异常),导致高层(低层)异常辐合(辐散),从而导致下沉异常。高层异常辐合与下沉异常最终使南亚高压异常减弱。而臭氧浓度负异常导致南亚高压呈现正异常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臭氧低值 相互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覃皓 伍丽泉 何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9-1324,共16页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一年夏...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变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一年夏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升高(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减少(增多)。关键区(10°S~5°N,35°W~10°E)海温偏暖增强了Walker环流导致赤道太平洋下沉辐散增强,造成赤道中西部太平洋上空的东风异常,在海气相互作用下促进了随后秋冬季La Niña的发展。海温负异常时形势则大致相反,促进了El Niño的发展。冬季太平洋La Niña(El Niño)发展到最盛期,西太平洋的对流增强(减弱)在其北侧低对流层激发出异常气旋(反气旋)。直到第二年的前汛期,仍存在残余的海温异常形势,这一方面使得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反气旋)依然维持,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加强西伸),减少(增多)了南海水汽向华南的输送;另一方面有利于热带地区对流活跃(抑制)从而增强(减弱)了局地Hadley环流,造成华南地区为下沉(上升)运动异常,抑制(增强)了对流。除此之外,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负(正)异常激发了指向北美洲的类太平洋—北美波列,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向下游传播的欧亚波列,使得欧亚中高纬呈现负(正)—正(负)—负(正)的位势高度异常特征,不利于(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最终造成前汛期降水负(正)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西洋海温 前汛期降水 因果联系 影响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覃皓 全庆丰 易稳凯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花期预测其目的是尽可能早而准确的推断出父母本始穗期,从而确定它们的花期能否理想相遇,若花期不能理想相遇,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父母本的发育进程,确保花期能接近理想相遇。从杂交水稻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准、花期预测的方法、花... 花期预测其目的是尽可能早而准确的推断出父母本始穗期,从而确定它们的花期能否理想相遇,若花期不能理想相遇,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父母本的发育进程,确保花期能接近理想相遇。从杂交水稻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准、花期预测的方法、花期调节的原则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花期预测 调节技术
下载PDF
Ce含量和T6热处理对Al-0.3Fe-0.1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鹏 杨学轩 +2 位作者 于凯来 黄赛莎 覃皓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6-1462,1455,共8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Ce和T6热处理工艺对Al-0.3Fe-0.1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Ce和T6热处理均可抑制晶粒长大,并有效细化Al-0.3Fe-0.1Si合金的晶粒尺寸。当稀土Ce的加入量为0.2%时,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1.7 MPa,比... 研究了稀土元素Ce和T6热处理工艺对Al-0.3Fe-0.1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Ce和T6热处理均可抑制晶粒长大,并有效细化Al-0.3Fe-0.1Si合金的晶粒尺寸。当稀土Ce的加入量为0.2%时,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1.7 MPa,比加入量为0.1%时提高了10.7%。稀土Ce的加入量为0.3%时,T6态合金的电导率为58.13%IACS,比铸态合金提高了2.3%。热处理前后的Al-0.3Fe-0.1Si-0.1Ce合金与Al-0.3Fe-0.1Si-0.3Ce合金的电导率接近。当稀土Ce的加入量为0.1%~0.2%时Al-0.3Fe-0.1Si合金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导电Al-0.3Fe-0.1Si合金制备提供理论和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CE T6热处理 Al-0.3Fe-0.1Si合金 导电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金秋梨优质节本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皓 《种子科技》 2010年第5期36-37,共2页
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安江农校)选育的金秋梨,以优异的品质、简单易行的栽培方法和良好的适应性,在选育成功后不足10年的时间内迅速推广到湘、黔、川、豫等16个省市。尤其是在大湘西与黔东南地区,彻底改变了吃梨全靠“北梨南运... 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安江农校)选育的金秋梨,以优异的品质、简单易行的栽培方法和良好的适应性,在选育成功后不足10年的时间内迅速推广到湘、黔、川、豫等16个省市。尤其是在大湘西与黔东南地区,彻底改变了吃梨全靠“北梨南运”的局面,并且当地从此有了梨果出口。为使金秋梨种植者以低成本投入种植出高品质的金秋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秋梨 栽培关键技术 节本 优质 职业技术学院 黔东南地区 栽培方法 成本投入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覃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5-919,共15页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OAA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同期联系,并初步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利用1979—2019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OAA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信息流以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广西前汛期降水的同期联系,并初步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是广西前汛期降水的显著影响源,海温正位相(负位相)的异常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西前汛期降水增多(减少).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变化可以独立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影响前汛期降水,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可以起到调制作用,增强两者联系.北太平洋为正位相海温异常时,大气为“+-+”的经向三极型位势高度异常响应.与此同时,海温异常激发了向下游中高纬传播的Rossby波列,引起东亚沿岸位势高度正异常和反气旋环流异常.在上述机制下,贝加尔湖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均显著增强,使得中高纬冷空气更易南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调制作用体现在对中低纬环流的影响.关键区海温正位相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后者引起局地异常上升运动,减弱Walker环流进而导致赤道西太平洋出现下沉异常,抑制了对流活动,在西北太平洋强迫出异常反气旋,使得副高加强西伸.副高的增强西伸增强了暖湿气流输送,这一方面有利于广西一带的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另一方面有利于冷暖空气在广西交汇,对流不稳定增强,促进上升运动,最终导致降水增多.北太平洋为负位相时上述异常形势相反,导致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前汛期降水 可能机制 冷空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洪江市水稻病虫害区域发生特点及测控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皓 刘耀湘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4期113-113,109,共2页
栽培水稻因受种植区域自然地形的影响,形成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栽培区域。水稻病虫在不同的生态栽培区域形成各自的发生特点。研究与探索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发生的特点与成因,针对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发生特点提出测报与综合控防技术... 栽培水稻因受种植区域自然地形的影响,形成具有不同生态特点的栽培区域。水稻病虫在不同的生态栽培区域形成各自的发生特点。研究与探索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发生的特点与成因,针对水稻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发生特点提出测报与综合控防技术,对水稻病虫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 生态区域 测控技术
下载PDF
能量转化视角下一次引发冬季区域强对流的南支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皓 伍丽泉 +1 位作者 石怡宁 刘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17,共14页
2020年1月24—25日广西出现一次罕见区域性强对流,过程伴随近20年最大范围冰雹天气。南支槽异常发展东移是此次过程的扰动背景,提供了必要的热动力及水汽条件。基于波作用通量及多尺度能量诊断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NCE... 2020年1月24—25日广西出现一次罕见区域性强对流,过程伴随近20年最大范围冰雹天气。南支槽异常发展东移是此次过程的扰动背景,提供了必要的热动力及水汽条件。基于波作用通量及多尺度能量诊断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NCEP/NCAR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从能量转化角度对此次引发区域强对流的南支槽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纬度和副热带西风急流均较历史同期偏强,有利于上游扰动向下游传播。欧亚大陆上空存在南北两支活跃Rossby波列。源自地中海一带的南支副热带西风急流Rossby波列对南支槽起到主要调控作用,Rossby波能量沿急流频散并在南支槽区辐合,促进了南支槽发展东移。源自北大西洋阻塞高压内部的北支Rossby波列则起到协同作用,促进了乌拉尔山冷槽发展及其与中东槽合并,从而增强了南支波列向下游的传播,进一步增强南支槽;天气尺度有效位能向天气尺度动能的转换以及由背景场向天气尺度的动能输送是南支槽天气尺度扰动发展的主要贡献项。动能的平流输送将获得的天气尺度动能在空间上再分配,维持南支槽稳定发展东移。在此背景下,天气尺度向对流尺度的降尺度动能串级是区域强对流最主要能量源,同时对流尺度有效位能向动能的稳定转换促进了中低对流层的对流扰动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换 南支槽 区域强对流 ROSSBY波 波作用通量
下载PDF
基于FY-4A温湿廓线的强对流过程探空检验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皓 黄明策 +2 位作者 农孟松 韦美闹 伍丽泉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区域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时段,将区内6个探空站温湿廓线资料以及ERA5数据作为基准检验,分析了FY-4A卫星温湿廓线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1)无云条件下FY-4A温湿度廓线的偏差相对较小。相对于探空数据,质量控制...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区域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时段,将区内6个探空站温湿廓线资料以及ERA5数据作为基准检验,分析了FY-4A卫星温湿廓线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1)无云条件下FY-4A温湿度廓线的偏差相对较小。相对于探空数据,质量控制为0和1的样本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在1.04~4.16℃,总体RMSE为2.61℃,850~700 hPa、600~500 hPa以及250 hPa上误差较小,RMSE均小于2℃。FY-4A与ERA5温度廓线的差异分布与探空结果相近,RMSE范围为1.01~4.15℃,总体RMSE为2.19℃,925~400 hPa以及250 hPa上RMSE均小于2℃。(2)无云条件下FY-4A湿度廓线总体RMSE为61.06%,低值区位于900~700 hPa,平均约为20.51%。在500 hPa附近误差最大,可能与干空气入侵导致垂直方向上含水量突变有关。总体而言对流层低层误差较高层小。(3)个例中重构的T-Inp图能一定程度上还原大气上下层的温湿结构特征,但对于层结稳定度以及不稳定能量的定量估计还存在一定偏差。经质量控制后的温度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冷暖空气的活动特征,对于强对流潜势的监测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受云影响时可利用的高质量样本减少,在业务应用时可以尝试利用多源数据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温湿垂直廓线 检验分析 强对流
下载PDF
2022年广西“龙舟水”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的日变化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覃皓 农孟松 +1 位作者 邱滋 祁丽燕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多源资料,选取2022年广西“龙舟水”期间6月3—4日暴雨过程,进行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的日变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期间低空急流在日间减弱而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加强。夜间在低空急流顶端附近不断有对流系统发生发展,造成桂东北... 利用多源资料,选取2022年广西“龙舟水”期间6月3—4日暴雨过程,进行暖区暴雨中低空急流的日变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期间低空急流在日间减弱而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加强。夜间在低空急流顶端附近不断有对流系统发生发展,造成桂东北暖区强降水。(2)低空急流日变化可由惯性振荡机制解释。日间非地转风方向与背景风大致相反,使得低空急流减弱,全风速为次地转;夜间非地转风顺时针旋转为西南风,与背景风场叠加导致全风速出现超地转,使得低空急流增强。(3)动量方程诊断表明,低涡东移而副高维持的形势使得过程期间维持较强背景地转风。日间湍流摩擦及平流作用导致低空急流逐渐减弱;夜间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间的不平衡所导致的非地转过程驱动了低空急流发展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日变化 惯性振荡 非地转风 动量方程
下载PDF
广西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的作用及其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皓 刘乐 +2 位作者 农孟松 黄伊曼 屈梅芳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640-647,共8页
2022年广西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龙舟水”,其中6月17—22日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大、落区重叠,导致洪涝、山洪及滑坡等灾害。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影响... 2022年广西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龙舟水”,其中6月17—22日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大、落区重叠,导致洪涝、山洪及滑坡等灾害。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影响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夜间低空急流明显增强,对流系统在急流核北侧发展,而日间随着低空急流减弱,对流系统也逐渐减弱,造成强降水主要集中于夜间。(2)夜间850 hPa低空急流左侧正涡度区与925 hPa边界层急流出口区在桂东北一带重合,配合桂北山脉地形阻挡形成深厚的低层辐合,有利于桂东北上升运动增强及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发展。同时,大气低层对流不稳定迅速增大,为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层结环境。(3)低空急流的演变可用惯性振荡机制来解释。日间桂中至桂南地区地表被加热导致湍流摩擦逐渐增强,造成急流减速,具有次地转特征。夜间湍流摩擦作用减弱,急流加速并逐渐呈现出超地转特征。科氏力对非地转风的作用是造成急流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摩擦耗散、垂直输送等过程为急流动量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低空急流 惯性振荡 非地转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