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硫氨酸β-合成酶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广杰 韩亚青 +4 位作者 张浩然 解少男 刘芳 巨建梅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B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CBS表达水平与VEGF及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CBS表达水平与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BS在AEG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62/243)和30.45%(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S表达水平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VEGF表达及MVD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饮酒史无关(P>0.05)。CBS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63个月,显著长于CBS高表达患者的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BS表达(HR=1.827,95%CI:1.146~2.912,P=0.011)、VEGF表达(HR=2.684,95%CI:1.637~4.401,P<0.001)、MVD(HR=4.064,95%CI:2.419~6.829,P<0.001)及TNM分期(HR=2.354,95%CI:1.523~3.638,P<0.001)是影响AEG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CBS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是AEG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在AEG的诊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7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广杰 王滨 +4 位作者 于哲 夏冬 解少男 刘芳 刘庆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61-356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1993年3月—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例PMME患者,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1993年3月—2014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例PMME患者,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7例患者病理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6例;术后1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均位于食管中下段。食管镜检查示食管腔内灰黑色(8/17)或上覆污秽灰黑苔(5/17)肿物。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并清扫淋巴结,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应用辅助治疗11例,无辅助治疗6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17.7%、11.8%。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0,P=0.00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5,P=0.003)。术后接受辅助治疗者与未接受辅助治疗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824)。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是PMME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1.444,SE=0.462,Waldχ2=9.797,95%CI(1.716,10.475),HR=4.240,P=0.002〕。结论 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食管镜检查示食管腔内灰黑色或上覆污秽灰黑苔肿物;病理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对生存期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黑色素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广杰 刘庆熠 +3 位作者 解少男 孟宪利 王洪琰 卢永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1例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1例原发性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8/31)、67.7%(21/31)及54.8%(17/31)。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1/14)和35.3%(6/17)。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2/7)和58.3%(14/2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b=1.711)和临床病理分期(b=1.928)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肺类癌的恶性程度较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典型类癌的预后好于非典型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发性肺类癌 典型类癌 非典型类癌 预后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肺部同时性多发磨玻璃结节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广杰 巨建梅 +4 位作者 张静静 解少男 高茂刚 刘芳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肺部同时性多发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同时性多发GGN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GGN病灶个数、位置和形态并确... 目的分析肺部同时性多发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同时性多发GGN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GGN病灶个数、位置和形态并确定主导病灶和非主导病灶。利用设定策略对病灶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制定手术方案。结果56例肺部同时性GGN患者共发现144个GGN,其中主导病灶60个,非主导病灶84个。CT引导下穿刺25例(单侧15例和双侧10例),穿刺病理示:恶性32例(腺癌20例和伏壁状肿瘤12例)、良性3例。47例行手术治疗,主导病灶和非主导病灶切除率分别为83.33%(50/60)和41.67%(35/84),病理检查示:浸润性腺癌47个、微浸润腺癌16个、原位癌11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7个和良性4个,仍随访结节59个。所有患者顺利出院,随访2~43个月,均健康生存。结论肺部同时性GGN术前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和CT穿刺病理结果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同时性 多发磨玻璃结节 CT引导下穿刺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广杰 邓明坤 +3 位作者 潘红梅 解少男 刘芳 刘庆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476-347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2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法对各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进行检验。Cox风...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12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法对各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进行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1)术后生存情况:112例患者中,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以外,生存期为1~110^+个月(至2014年6月仍然健康生存),中位生存期15个月,本组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34.8%、28.6%、19.6%。(2)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年龄、既往上消化道病史、病变部位、治疗方式以及TNM分期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家族史、发病至首诊时间及病理类型与PESC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3)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模型整体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既往消化道病史、治疗方式及TNM分期为PES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SC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既往消化道病史有关,恶性程度高者预后相对较差,临床上应早诊早治,对Ⅰ~Ⅱ期患者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癌 TNM分期 生存率 预后因素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EGFR突变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解少男 刘广杰 +3 位作者 焦鹏清 刘庆熠 邓会岩 韩亚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glass nodules,SMGGNs)不同病灶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探讨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glass nodules,SMGGNs)不同病灶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SMGGN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分析病变的EGFR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结节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类型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65.7%(23/35)。女性及不吸烟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率(P=0.015,P<0.001)。浸润性腺癌(i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EGFR突变率高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id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以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vasive adenocarcinoma,MIA)(P<0.001)。19和21外显子突变为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亚型。不同病理亚型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707)。27例具有多个可检测EGFR突变状态结节的患者中,EGFR突变状态的不一致率为85.2%(23/27)。结论:SMGGNs患者不同病灶的EGFR基因突变谱不同,提示各枚结节的发生发展为独立事件。而EGFR基因的突变与磨玻璃样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肿瘤的侵袭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多发肺磨玻璃结节 EGFR基因 病理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肺切除支气管残端不同结扎方法对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军山 解少男 +1 位作者 王刚 吴明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残端不同结扎方法对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6月行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沿气管环结扎加缝扎的方法结扎气管或支气管残端30例,作为研究组,术中采用支气管... 目的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残端不同结扎方法对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6月行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沿气管环结扎加缝扎的方法结扎气管或支气管残端30例,作为研究组,术中采用支气管残端闭合器闭合气管或支气管残端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肺癌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为20.0%(6/30),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为3.3%(1/30),胸腔感染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为36.7%(11/30),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为3.3%(1/30),发生率为10.0%(3/30),2组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00,P<0.05),支气管胸膜瘘、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 1,0.647,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沿气管环结扎加缝扎的方法结扎气管或支气管残端,可以降低肺癌术后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残端 结扎方式
下载PDF
食管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质表达情况
8
作者 刘广杰 张浩然 +3 位作者 解少男 李立哲 刘芳 刘庆熠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的基因突变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食管癌患者,取其癌组织、近癌组织和远癌组织,检测BRAF基因的突变和BRAF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的基因突变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食管癌患者,取其癌组织、近癌组织和远癌组织,检测BRAF基因的突变和BRAF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分析BRAF蛋白质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未检测到BRAF基因第11和15外显子存在突变。75份食管癌组织中,5份Ⅲb期标本在第11外显子上增加了1个碱基C或T。75份食管癌组织中,46份(61.3%)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57份近癌组织中,9份(15.8%)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75份远癌组织中,5份(6.7%)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98,P〈0.05)。TNM分期Ⅰ、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的BRAF蛋白质阳性率分别为21.7%(5/23)、70.8%(17/24)和85.7%(24/28),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RAF蛋白质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和40.5%(15/37);BRAF蛋白质表达阳性与TNM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3.136、13.313,P均〈0.01),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BRAF基因第11外显子上有碱基插入情况,但未见突变发生。BRAF蛋白质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 基因突变 食管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同期多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亚青 高茂钢 +3 位作者 王世泽 刘广杰 刘庆熠 解少男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2-946,共5页
[目的]研究同期多灶性肺磨玻璃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 glass nodules,SMGGNs)患者的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肺部多原发磨玻璃结节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 [目的]研究同期多灶性肺磨玻璃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 glass nodules,SMGGNs)患者的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肺部多原发磨玻璃结节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SMGG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第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手术切除的全部标本进行16个肺癌驱动基因位点的检测,分析基因的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入组43例患者,共计手术切除111枚肺部结节。病理学分型:18枚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28枚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25枚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40枚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79.1%(34/43)的患者中的66枚结节具有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突变。其中42枚为EGFR突变(15枚Ex19Del缺失,22枚21-L858R突变,3枚20号外显子框内插入突变和2枚E18G719X突变),2枚EML4-ALK融合,2枚NRAS突变,2枚PIK3CA融合,4枚MET14号外显子可剪切突变,3枚RET17错义突变,7枚KRAS突变,2枚ROS1融合,1枚BRAF突变,1枚ESR1突变。未发现同一组织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结论]SMGGNs的驱动基因突变状态差异较大,各结节可能来自不同的起源,为多个原发病灶,而非某一病灶的多发转移。手术切除是SMGGNs疗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期多灶性肺磨玻璃结节 第二代基因测序 驱动基因突变 肿瘤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