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肿瘤三维可视化模型自动重建技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刘培龙 蒋理 +4 位作者 谢延风 詹彦 邓博 徐伟竣 石全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数据,自动重建常见脑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及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常见脑肿瘤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并... 目的: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数据,自动重建常见脑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及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常见脑肿瘤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并将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临床测试集。在训练及验证中,通过3D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训练系统自动分割并重建出脑肿瘤及周围结构的能力;在临床测试集中分别用系统及人工手动的方法完成重建,比较本系统自动重建与手动重建之间的重建效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在完成1例肿瘤及周围结构一体化模型重建的时间花费上面,系统用时由人工用时的(5 442±623) s减少至(657±7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0,P=0.000)。且系统重建出的模型与原始影像学图像具有高度一致性(Dice系数为0.92),系统重建出的图像与人工重建的图像在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多模态影像学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等算法对脑肿瘤及周围结构进行自动分割及全自动三维可视化重建,具有准确、高效、可靠的优点,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多模态MRI 脑肿瘤 三维可视化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古鹏举 徐飞 +3 位作者 蒋理 石全红 谢延风 詹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了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精神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8例患者的BFMDRS平均改善率为(77.17±11.63)%,且接受GPI刺激与接受STN刺激患者之间平均运动评分改善率分别是76.49%、77.85%,两个靶点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HAMA量表、HAMD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不同靶点的DBS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改善Meige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药物、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砂岩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詹彦 侯贵廷 +5 位作者 孙雄伟 鞠玮 申银民 赵文韬 任康绪 张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以及裂缝充填特征的分析,认为依南-吐孜地...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以及裂缝充填特征的分析,认为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砂岩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之后。在声发射古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研究区地质背景、地层形态、断层分布等诸多因素,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库车坳陷新近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该地区14个井段裂缝面密度的约束下,预测出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砂岩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分布受到岩性、地层形态与断层的共同影响,下侏罗统阿合组构造裂缝最为发育,平面上依南2井西南区域的裂缝面密度较大,达到1.5m-1以上,而向东裂缝面密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低孔低渗 有限元数值模拟 定量预测 库车坳陷
下载PDF
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詹彦 石全红 +2 位作者 支兴刚 李建伟 程兴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诱发肌电图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结果:术前68... 目的:探讨面部诱发肌电图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结果:术前68例均在痉挛侧记录到异常肌电图(MD-OC反应);术中监测60例在不同阶段MD-OC反应消失,另有8例MD-OC反应未消失;术后随访67例痉挛症状消失,1例MD-OC反应及痉挛症状持续存在。结论: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应用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术中实时减压效果判断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肌电图 显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詹彦 石立 +5 位作者 石全红 曾勇 邹福建 蒋勇 薛军 崔荣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39-3241,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IOUS)、皮层脑电监测(ECoG)等对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IOUS)、皮层脑电监测(ECoG)等对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3例,术前fMRI、DTI明确病灶与传导束、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电生理、影像学检查定位致痫灶及病灶,采用M 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制订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利用超声实时监测精确定位病灶范围,确定切除程度,术中ECoG定位致痫灶,手术显微镜下避开功能区处理病灶及致痫灶,术后详细评估记录患者预后等。结果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 o G等精确定位病灶及致痫灶,显微镜、术中病理指导下病灶切除程度:Ⅰ~Ⅱ级17例,Ⅲ级4例,Ⅳ~Ⅴ级2例。术后运动性失语1例,偏瘫、单瘫4例,意识障碍1例,经神经营养、脱水、高压氧等治疗均好转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评估:Ⅰ~Ⅱ级20例,Ⅲ级3例,无Ⅳ级植物生存病例。切除临床疗效评价:治愈20例,好转3例,无如故或恶化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根据Engel癫痫疗效分级评估:Ⅰ~Ⅱ级21例,Ⅲ级2例,无Ⅳ级病例。结论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指导功能区附近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同时处理致痫灶,能够有效保护功能区神经功能,大大减少对功能区正常脑组织副损伤,同时提高了症状性癫痫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癫痫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6
作者 詹彦 支兴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期134-135,138,共3页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丁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凋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詹彦 支兴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短链脂肪酸盐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 4 4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方法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 2mmol/L和 4mmol/L丁酸钠处理SHG - 4 4细胞 ,用MTT比色试验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增殖 ,电子显微镜、线... 目的 :研究短链脂肪酸盐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 4 4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方法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 2mmol/L和 4mmol/L丁酸钠处理SHG - 4 4细胞 ,用MTT比色试验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增殖 ,电子显微镜、线粒体跨膜电位 (△ψm)检测以鉴定细胞凋亡。 结果 :①SHG - 4 4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PCNA表达减弱 ;②4mmol/L丁酸钠明显诱导SHG - 4 4细胞凋亡 ,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内陷自行分割包裹碎裂的核片段和部分胞浆 ,脱离细胞主体 ,形成凋亡小体 ;罗丹明 12 3染色示凋亡细胞△ψm下降。 结论 :丁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瘤SHG - 4 4细胞的增殖 ,4mmol/L丁酸钠能诱导SHG - 4 4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胶质瘤 凋亡
下载PDF
丁酸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詹彦 支兴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SHG 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分化诱导。方法 以 2mmol/L丁酸钠处理SHG 44细胞 ,用MTT比色、核仁组成区银染观察细胞增殖抑制 ,用流式细胞术、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集试验鉴定细胞分化...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SHG 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分化诱导。方法 以 2mmol/L丁酸钠处理SHG 44细胞 ,用MTT比色、核仁组成区银染观察细胞增殖抑制 ,用流式细胞术、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集试验鉴定细胞分化。结果 SHG 44细胞经丁酸钠处理后 :①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②细胞周期受阻 ,S期细胞比例减少 ;③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核变规则 ,异染色质增多 ,胞浆中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并趋于正常 ;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表达增强 ,改型蛋白 (Vimentin)表达减弱 ;⑤细胞凝集度明显变低。结论 丁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瘤SHG 44细胞的增殖 ,2mmol/L丁酸钠能诱导S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盐 胶质瘤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多胺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8
9
作者 詹彦 支兴刚 骆云鹏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4期412-414,共3页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对维持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DNA和RNA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在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调节蛋白合成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多胺浓度发生了变化 ;多胺的结构类似物和合成抑制剂的应用...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对维持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完整性、DNA和RNA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在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调节蛋白合成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多胺浓度发生了变化 ;多胺的结构类似物和合成抑制剂的应用也对细胞凋亡产生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鸟氨酸脱羧酶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加强临床实习教学中医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被引量:7
10
作者 詹彦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7期2687-2688,共2页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中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学人才流失等严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鉴于价值观形成的稳定性、持久性,从医学生阶段即开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通过建立认同机制...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中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学人才流失等严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鉴于价值观形成的稳定性、持久性,从医学生阶段即开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通过建立认同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使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带教教师以身作则,并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和医患沟通,加强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正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改革 学生 价值观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丁酸与肿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彦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丁酸是食物纤维在肠道中生成的短链脂肪酸。实验表明 ,丁酸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因其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 ,不良反应少 ,在动物实验中亦未发现可知药物毒性 ,为肿瘤的药物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丁酸 肿瘤 增殖抑制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44
12
作者 鞠玮 侯贵廷 +5 位作者 冯胜斌 赵文韬 张居增 尤源 詹彦 于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0-32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系统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主要裂缝形成期的...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系统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砂体分布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岩心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约束,预测出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不同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裂缝发育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在庄72井、庄47井、宁88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可以达到0.10m-1,而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则在庄156井、宁45井以及正20井附近较高;整体上,燕山期构造裂缝密度要比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密度高。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长63储层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和分布预测成果可为低渗透储层裂缝分布概念模型、裂缝孔隙度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为庆城—合水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长63储层 庆城—合水地区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层厚与岩性控制裂缝发育的力学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赵文韬 侯贵廷 +5 位作者 张居增 冯胜斌 鞠玮 尤源 于璇 詹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8,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段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延长组长6~7段为例,重点研究层厚和岩性控制构造裂缝发育的规律,并对其裂缝面密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层厚影响构造裂缝发育,薄层比厚层更易发育构造裂缝,这与不同层厚中裂缝尖端应力集中情况不同有关。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裂缝面密度与层厚之间有幂指数关系;当厚度超过临界值(约250cm)时,裂缝面密度基本上不变。在相同层厚和不同岩性条件下,裂缝面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即在相同构造环境和等厚地层情况下,碎屑岩粒级越小,面密度越大,构造裂缝面密度与岩石粒径之间呈负幂指数关系,这与不同粒级的颗粒间应力不同有关。通过多元分析和力学机理探讨,认为本区控制裂缝发育的两个因素中,层厚是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厚 岩性 构造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裂缝面密度
下载PDF
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脑病性意识障碍(附5例报告) 被引量:19
14
作者 崔荣周 詹彦 +5 位作者 谢延风 但炜 陈敏若 方升 王佳 石全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报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预防癫痫致高氨血症脑病(hyperammonemia encepha-lopathy,VHE)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丙戊酸钠致VHE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HE性意识障... 目的报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预防癫痫致高氨血症脑病(hyperammonemia encepha-lopathy,VHE)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丙戊酸钠致VHE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HE性意识障碍患者的肝功能、血氨浓度、药物浓度、脑电图等特征性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出现专科难以解释的急性亚急性意识障碍,血氨浓度升高,丙戊酸药物浓度及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脑电图广泛慢波增多、δ波θ波活跃、出现三相波,予以停用丙戊酸钠,同时予以精氨酸降血氨处理,血氨浓度下降,患者意识同时出现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期间,应定期复查丙戊酸药物浓度、血氨浓度、肝功能,脑电图出现特征性变化时,要高度重视高氨血症脑病性意识障碍的存在,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高氨血症脑病 癫痫 意识障碍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对大鼠脑创伤后MMP-9的表达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兆华 廖正步 +3 位作者 石全红 谢延风 何朝晖 詹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8-931,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阻断p38通路激活对大鼠脑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对照组40只:假手术处理;脑创伤组40只: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 目的观察并探讨阻断p38通路激活对大鼠脑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对照组40只:假手术处理;脑创伤组40只: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p38抑制组40只:脑创伤前15 min股静脉注射p38抑制剂(SB203580,400μg/kg)。分别在脑创伤后2 h、2 d时断头取脑,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38磷酸化水平及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vans Blue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脑创伤组磷酸化p38的水平在伤后2 h明显上升;MMP-9 mRNA和蛋白在脑创伤后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2 d时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伤后2 h时p38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和蛋白在创伤后2 d时的高表达也均有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比较,脑创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在创伤后2 h明显增加(P<0.05),2 d时出现继续升高(P<0.01);脑含水量在创伤后2 h无明显变化(P>0.05),在2 d时显著增加(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在创伤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阻断p38通路激活可下调大鼠脑创伤后MMP-9高表达,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及创伤性脑水肿,提示p38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MMP-9的表达变化在创伤性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P3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术后的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崔荣周 詹彦 +3 位作者 谢延风 陈敏若 王佳 石全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持续动态观察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其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11月的53例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矢状窦旁20例,大脑镰旁23例,窦镰旁10例)术后的... 目的持续动态观察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其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11月的53例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矢状窦旁20例,大脑镰旁23例,窦镰旁10例)术后的颅内压监测值,分析术后颅内压变化的规律及意义,分析其与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6 h内患者颅内压较低甚至为负(5.87±7.33)mmHg,6~72 h逐渐升高(10.62±13.21)mmHg,72 h后达高峰并趋于稳定(13.36±11.43)mmHg。6 h内ICP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动态的颅内压监测可时时观察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指导临床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颅内压监测发现颅内压增高早于临床症状观察,结合影像学检查,提高了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膜瘤 颅内高压
原文传递
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兆华 廖正步 +3 位作者 谢延风 石全红 何朝晖 詹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38抑制剂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处理;P38抑制剂组: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后...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细胞水肿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38抑制剂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处理;P38抑制剂组: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后的复氧过程中加入P38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处理。在5 h氧糖剥夺/复氧后的不同时间点,用RT-PCR及Westem blotting法测定P38、磷酸化P38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测定反应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5 h氧糖剥夺/复氧后,其磷酸化P38的水平明显上升,并在复氧lh时达到峰值(P<0.01),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水肿在氧糖剥夺/复氧后2 h时达到高峰,LDH漏出率也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入P38抑制剂可明显降低5 h氧糖剥夺/复氧后P38磷酸化的水平(P<0.01),以及复氧后各时间点AQP4增高的水平(P<0.01),并可明显缓解氧糖剥夺/复氧后细胞水肿及LDH上升的程度(P<0.01)。结论 P38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5 h氧糖剥夺/复氧后AQP4上调及细胞水肿形成,抑制p38的激活可降低AQP4表达的上调,减轻细胞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水通道蛋白4 细胞水肿 氧糖剥夺/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术中超声与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性病变切除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红 陈妮 +4 位作者 黄晓玲 王婧 唐晋 石全红 詹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8-75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超声与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性病变切除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132个病灶)术前诊断为颅内肿瘤的患者分别于骨瓣打开前后、病灶切除过程中、病灶切除后行术中超声及神经导航定位探查。结果在骨瓣打开后132个肿瘤病灶...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超声与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性病变切除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132个病灶)术前诊断为颅内肿瘤的患者分别于骨瓣打开前后、病灶切除过程中、病灶切除后行术中超声及神经导航定位探查。结果在骨瓣打开后132个肿瘤病灶的术中超声均准确定位,术中监测病灶残留程度几乎与病理及术后MR结果相符;神经导航在骨瓣打开前均能准确定位病灶,但骨瓣打开后定位病灶及术中监测病灶残留程度部分与病理及术后MR结果有偏差。在定位小病灶(≤1cm)及监测胶质瘤残留程度时术中超声较神经导航更为准确,而在定位大病灶(>1cm)及监测其他类型病灶切除时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导航可在骨瓣打开前准确定位病灶,但在骨瓣打开后术中超声定位更为精确,尤其在定位小病灶(≤1cm)及监测胶质瘤残留程度时术中超声较神经导航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导航 脑肿瘤
下载PDF
头皮脑电高频振荡波对继发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刚 但炜 +4 位作者 熊伟茗 胡铁弋 谢延风 石全红 詹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317-232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继发性癫痫患者头皮脑电高频振荡波与棘尖波在激惹区和发作启动区(seizure onset zone,SOZ)内外的出现率和分布特点,探讨高频振荡波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视... 目的通过比较继发性癫痫患者头皮脑电高频振荡波与棘尖波在激惹区和发作启动区(seizure onset zone,SOZ)内外的出现率和分布特点,探讨高频振荡波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7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将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出现的导联定为A区(即激惹区),无IEDs出现的导联定为B区,根据发作前10-30 s率先出现发作期放电(ictal discharge,ID)的导联定为C区(即SOZ),无ID的导联定为D区。比较IEDs(滤波范围:1-30 Hz)和Ripples(滤波范围:80-250 Hz)的出现率、出现量及分布特点,并比较二者定位SOZ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137例患者IEDs和Ripples的总出现率分别为100.0%(37/37)、48.6%(18/37),经χ^2检验IEDs明显高于Ripples(P〈0.01)。进一步分析A和B、C和D区中Ripples的出现量分别为每导联(0.08±0.15)、(0.03±0.03)、(0.12±0.29)、(0.04±0.06)次/min,经t检验A区大于B区,C区大于D区(P〈0.01)。237例患者IEDs和Ripples出现的平均导联数分别为(12.4±5.8)、(4.2±3.6),经t检验Ripples的导联数明显少于IEDs(P〈0.01)。3IEDs和Ripples定位SOZ的敏感性分别为IEDs 81.6%,Ripples 51.1%;特异性分别为IEDs 57.1%,Ripples 87.9%;准确性分别为IEDs 54.0%,Ripples 80.6%。二者相比IEDs敏感性高于Ripples(P〈0.01),特异性和准确性低于后者(P〈0.01)。结论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高频振荡波与痫样放电关系密切,且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有助于IEDs定位致痫灶;但因敏感性太低,尚不能取代IEDs独立定位致痫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脑电 高频振荡波 致痫灶 定位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4在缺氧缺糖后水肿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兆华 廖正步 +4 位作者 蒋光元 支兴刚 石全红 何朝晖 詹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缺氧缺糖培养后水肿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方法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和缺氧缺糖组,缺氧缺糖组细胞经过5h缺氧缺糖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至0.5、2、8、24h和48h5个时间点时,用光镜观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缺氧缺糖培养后水肿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方法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和缺氧缺糖组,缺氧缺糖组细胞经过5h缺氧缺糖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至0.5、2、8、24h和48h5个时间点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及免疫荧光法测定AQP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在缺氧缺糖后0.5h,细胞肿胀逐渐形成并继续加重,2h肿胀达到高峰,至8h和24h时肿胀逐渐消退,48h细胞基本恢复正常形态。②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在缺氧缺糖后0.5h,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2h回升,8h明显超过正常水平,达最高值(P<0.05),24h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5),至48h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缺氧缺糖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形成及消退期AQP4的不同表达变化可能都是细胞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从而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细胞水肿 星形胶质细胞 缺氧缺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