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黑暗的缪斯之音——评《朗读者》中汉娜形象的反思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詹春花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形象表达 读者 缪斯 反思文学 文学作品 心理基础 审美视角 人类精神
下载PDF
诗之思:由边缘向经典的位移——从《洛丽塔》和《朗读者》的恋童恋母情结谈起 被引量:4
2
作者 詹春花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洛丽塔》 恋母情结 读者 诗性 位移 畅销书排行榜 《纽约时报》 庸俗化倾向
下载PDF
王国维对尼采的译介——兼及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1-67,76,共8页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己的一篇重要撰述《叔本华与尼采》;文章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尼采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笔者在搜集王国维与尼采关系时发现了王国维有关论自杀的文字,于是也就从叔本华、尼采的"天才"和"意志"论附带探讨了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尼采 译介 自杀
下载PDF
黑塞与道家 被引量:4
4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9-55,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黑塞的生平史料和文学作品两个角度梳理了黑塞与中国道家的密切关系:主要总结了黑塞对道家诸子典籍的广泛阅读、对道家的高度评价,并指出道家对弥补欧洲文化之不足的时代意义;文章也重点探讨了黑塞对道家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黑塞的生平史料和文学作品两个角度梳理了黑塞与中国道家的密切关系:主要总结了黑塞对道家诸子典籍的广泛阅读、对道家的高度评价,并指出道家对弥补欧洲文化之不足的时代意义;文章也重点探讨了黑塞对道家的“道”、“无为”、辩证法等范畴及道家生活智慧等各方面或吸收或超越的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道家 无为 辩证法
下载PDF
黑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吸收 被引量:4
5
作者 詹春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赫尔曼.黑塞是很难得的通晓中国精神文化的西方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全面的关联。本文探讨了产生这种关联的途径,即包括题材改编,中国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中国哲学与人物形象、主题的融合及个别重大作品的东方... 赫尔曼.黑塞是很难得的通晓中国精神文化的西方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全面的关联。本文探讨了产生这种关联的途径,即包括题材改编,中国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中国哲学与人物形象、主题的融合及个别重大作品的东方寓言性等,最后重点讨论了黑塞代表作《玻璃球游戏》对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吸收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小说 中国文化 创造性吸收
下载PDF
赫尔曼·黑塞视野中的儒家文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7-32,共6页
在20世纪东西文化"对话"中,西方有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儒家批判者,中国又有以反孔、"倒儒"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是时势加诸儒家的强势话语,但黑塞从儒家文化的参照中看到了欧洲个人主义文化的非必然性,提出了... 在20世纪东西文化"对话"中,西方有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儒家批判者,中国又有以反孔、"倒儒"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是时势加诸儒家的强势话语,但黑塞从儒家文化的参照中看到了欧洲个人主义文化的非必然性,提出了综合两种对立文化、重建欧洲道德的设想,表达了对儒家的另一种话语期待。黑塞对儒家文化的取舍告诉我们任何经典文化都是相对的,而不是僵化的或某种定性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儒家 东方救助
下载PDF
1900年以前中国文学在德语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詹春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7-40,53,共5页
中国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在18世纪首次进入德语地区民众视野。至19世纪末,中国诗歌、小说、戏剧的翻译已经在德语地区全面展开。这时期的《诗经》翻译和屈原诗翻译处于世界汉学的领先水平,对西方汉学界具有开拓意义;一些译作成为德译... 中国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在18世纪首次进入德语地区民众视野。至19世纪末,中国诗歌、小说、戏剧的翻译已经在德语地区全面展开。这时期的《诗经》翻译和屈原诗翻译处于世界汉学的领先水平,对西方汉学界具有开拓意义;一些译作成为德译汉文学的经典,如佛尔克的汉六朝诗翻译及格里斯巴赫的《今古奇观》小说翻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德语 传播
下载PDF
“大我”与“小我”——钱定平《花妖》和李敖《虚拟的十七岁》比较之我见
8
作者 詹春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小我” “大我” 李敖 虚拟 《十七岁》 知识分子题材 社会人生 出版集团
下载PDF
从梁启超对尼采的批判看其启蒙思想
9
作者 詹春花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6-170,共5页
梁启超作为我国现代启蒙时期的思想先驱,是较早把尼采介绍给国人的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本文论及他1901年在《新民丛报》上提到尼采的两篇文章,以及他在1919年《欧游心影录》中对尼采的论述。梁对尼采的关注是与他对西学的态度紧密联系在... 梁启超作为我国现代启蒙时期的思想先驱,是较早把尼采介绍给国人的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本文论及他1901年在《新民丛报》上提到尼采的两篇文章,以及他在1919年《欧游心影录》中对尼采的论述。梁对尼采的关注是与他对西学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尼采"极端强权论"、天才优先论及个人主义等观点的批判反映了他早期的社会进化论、"群治"等核心思想,以及他后期对西方文明的反省。梁对尼采的批判性介绍也折射了他的启蒙思想中对西方文化谨慎取舍和保守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尼采 启蒙思想
下载PDF
梵澄与尼采
10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6,共7页
二十世纪前期关于中国出路的思考从各个方向汇成两股合力,那就是西化与保守,尼采学说就是这西化力量的重要一支,它以个人主义和价值重估为支点,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另一种经典价值尺度,与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等一道共同... 二十世纪前期关于中国出路的思考从各个方向汇成两股合力,那就是西化与保守,尼采学说就是这西化力量的重要一支,它以个人主义和价值重估为支点,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另一种经典价值尺度,与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等一道共同承担起"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化话语权。徐梵澄在鲁迅直接影响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首译了《苏鲁支语录》等四部尼采著作。本文从四个方面首次梳理了"文化大家"梵澄与尼采的密切联系:梵澄翻译尼采前的国际尼采热和中国学界对尼采的初步介绍;梵澄翻译尼采的具体事因,尤其是来自鲁迅的督促;梵澄对尼采学说的认识和辩护;最后亦包括梵澄所译印度哲学思想对尼采的超越。本文意在阐明梵澄所译尼采对中国思想史乃至对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拓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澄 尼采接受 印度哲学
下载PDF
现代性背景下的“鲁迅与尼采”——亦论鲁迅对尼采的接受
11
作者 詹春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8-102,共5页
可以说,没有尼采的鲁迅不成其为鲁迅,同样,尼采也依凭着鲁迅在中国思想舞台上更为引人注目。鲁迅借用了尼采的个人主义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明构思"立人"的蓝图;同时,他对尼采接受愈多,批评也愈多,鲁迅是在对尼采思想的不断扬... 可以说,没有尼采的鲁迅不成其为鲁迅,同样,尼采也依凭着鲁迅在中国思想舞台上更为引人注目。鲁迅借用了尼采的个人主义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明构思"立人"的蓝图;同时,他对尼采接受愈多,批评也愈多,鲁迅是在对尼采思想的不断扬弃中而成就为一个中国的思想家和国民灵魂的工程师;他的早期论文,他的小说和散文都留下了尼采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12
作者 詹春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17-20,共4页
数字化时代下,全行业的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持续走高,这也对计算机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肩负着向企业培养“软件蓝领”的重任,则需要注重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 数字化时代下,全行业的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持续走高,这也对计算机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肩负着向企业培养“软件蓝领”的重任,则需要注重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结合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就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生源特点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数学生态课堂:从尊重差异起锚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春花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3年第10期32-34,共3页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形式、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生态课堂承认和尊重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形式、思维策略、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生态课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运用差异,使差异成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课堂 个体差异 尊重
下载PDF
用体验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14
作者 詹春花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究,在认知、体验和感悟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品质的学习方式。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学习是教师以生态理念为前提,以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身边熟知的... 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究,在认知、体验和感悟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品质的学习方式。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学习是教师以生态理念为前提,以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场景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通过亲历实践活动,构架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探索成果,从而完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探究 体验式学习 知识结构 体验性学习 生态课堂 生活场景 活动体验 小猴 探索成果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浅谈高职数据库应用教学
15
作者 詹春花 《神州》 2018年第21期89-89,共1页
数据库在信息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高职教学中,数据库应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目前高职数据库应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教学效果提出一些改进方案和具体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 数据库应用 教学
下载PDF
从“公共领域”到中国的“批评空间”——读李欧梵《“批评空间”的开创》与陈建华《申报·自由谈话会》
16
作者 夏光武 詹春花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1962年,德国哈贝马斯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氏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阶级在同特权统治阶级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在一个国家政权和社会之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 1962年,德国哈贝马斯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氏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阶级在同特权统治阶级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在一个国家政权和社会之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从而间接参与公共事物,影响国家权力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国家权力 国家政权 自由 开创 资产阶级 特权 言论 出版 谈话
下载PDF
论《我的名字叫红》叙事中的文化主题 被引量:10
17
作者 詹春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我的名字叫红》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的重要代表作,小说展开了爱情、谋杀与文化三条线索的叙述,并形成了对应的三个主题,但其中文化主题居于主导地位。小说在叙事技巧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叙述者的多重角度,这种叙事策... 《我的名字叫红》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的重要代表作,小说展开了爱情、谋杀与文化三条线索的叙述,并形成了对应的三个主题,但其中文化主题居于主导地位。小说在叙事技巧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叙述者的多重角度,这种叙事策略与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不无象征关系。小说还借众多人、物形象的行动和“声音”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人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 多重叙事
原文传递
黑塞在解放前中国译介情况的补遗 被引量:1
18
作者 詹春花 张弘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本文根据笔者本人对黑塞在解放前的汉译与研究情况的普查,对国内学界相关的最新成果即卫茂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一书有关黑塞的内容,作了若干补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黑塞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更早记载;文学史著... 本文根据笔者本人对黑塞在解放前的汉译与研究情况的普查,对国内学界相关的最新成果即卫茂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一书有关黑塞的内容,作了若干补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黑塞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更早记载;文学史著作中对黑塞的评介;黑塞艺术流派的归属问题;黑塞传记与文艺刊物上的其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属问题 德语文学家 赫尔曼·黑塞 文学史著作 艺术流派
原文传递
黑塞的《玻璃球游戏》与《易经》 被引量:4
19
作者 詹春花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6-211,共16页
黑塞后期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易经》这本古老密典,这得益于他的同乡卫礼贤的《易经》翻译,也与当时包括荣格在内的"智慧学派"对《易经》的推崇不无响应。黑塞在《玻璃球游戏》中赋予《易经》以艺术生命。《易经》是... 黑塞后期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易经》这本古老密典,这得益于他的同乡卫礼贤的《易经》翻译,也与当时包括荣格在内的"智慧学派"对《易经》的推崇不无响应。黑塞在《玻璃球游戏》中赋予《易经》以艺术生命。《易经》是小说的灵感之源、主人公性格发展的推动力和作品主题的组成要素。《易经》在作品中的使用是西方人为反拨技术、科学理性之片面,为抵御蜕化与堕落而培植东方式的虔诚、敬畏心理和返归神性之需的象征,也预示了一种新的思维与文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易经》 《玻璃球游戏》
原文传递
黑塞与道家
20
作者 詹春花 《中国道教》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在西方作家中是出类拔萃的,而中国文化中他谈得最多,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他对道家有着相当全面的了解,对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在西方作家中是出类拔萃的,而中国文化中他谈得最多,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他对道家有着相当全面的了解,对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和扬朱都发表过相关评论,并在作品中留下他们的影响痕迹。自然,他对道家的认识是从老子开始并以老子为道家最重要标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黑塞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古典文化 著名作家 西方作家 中国文化 代表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