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亡在ARDS引起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1
作者 田雨 詹柱 张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95-1900,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肺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在ARDS进展中的作用,并指出其作为潜在药物靶点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 焦亡 信号通路 治疗
下载PDF
面向电力应用经济性评价的超算平台性能评测方法
2
作者 龙玉江 甘润东 +2 位作者 王策 詹柱 刘斌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在将电力应用移植到国产超算平台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应用软件在超算平台上部署和运维的经济性评价体系,以实现对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超算平台自身的性能深刻影响电力应用部署和运维的难易程度,是建立经济性评价体系的前... 在将电力应用移植到国产超算平台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应用软件在超算平台上部署和运维的经济性评价体系,以实现对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超算平台自身的性能深刻影响电力应用部署和运维的难易程度,是建立经济性评价体系的前提基础,因此,需要针对ARM架构的国产超算平台深入开展性能评测研究。首先介绍了超算平台性能评测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算平台的综合性能评价体系,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性能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应用 经济性评价 超算平台 性能评测
下载PDF
面向电力行业超算平台的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研究
3
作者 甘润东 王策 +2 位作者 龙娜 刘斌 詹柱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本文针对面向电力行业超算平台的自主可控基础软件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力行业超算平台基础软件的类型,其次探讨了电力行业超算平台基础软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最后展望了电力行业超算平台基础软件的未来发展方向,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电力行业 超算平台 自主可控基础软件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勇 曾维琼 +1 位作者 詹柱 刘智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549-4552,共4页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水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调整后的比值比(AOR)及95%CI。结果共6项研究,包括2 33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筛选标准。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的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AOR=1.38,95%CI:1.08-1.75,P=0.009)。其中3项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与胰腺癌无显著相关性(AOR=1.14,95%CI:0.66-1.97,P=0.63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累积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3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宋玉燕 黄长先 +5 位作者 周璐 张英 张安 詹柱 李群堂 邱敏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联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中医药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1例COVID-19重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 目的分析中西医联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中医药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31例COVID-19重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给予对症支持、氧疗、抗病毒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后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入住ICU天数、住院费用、使用高流量氧疗时间、使用无创通气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危重转化率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①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相较于西医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方面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入ICU后第14天,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相较于西医组患者在氧合指数、前白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住院治疗期间氧合指数,并明显缩短COVID-19重型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詹柱 张琼方 曾维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PCT的生物合成是否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还不明确,有部分研究肯定了PCT对肝硬化并发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但...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PCT的生物合成是否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还不明确,有部分研究肯定了PCT对肝硬化并发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但也有部分研究持否定态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广泛转移等情况下,PCT可能异常升高。通过连续动态监测及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PCT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脏疾病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詹柱 张大志 +5 位作者 胡鹏 周智 邓勇 欧江 温海平 曾维琼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 比较在败血症时,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索PCT在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25例败血症患者分为无肝病组91例,肝硬化组80例,慢性肝病组54例,比较三组间患者PCT水平差异,并与相应的临床... 目的 比较在败血症时,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索PCT在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25例败血症患者分为无肝病组91例,肝硬化组80例,慢性肝病组54例,比较三组间患者PCT水平差异,并与相应的临床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法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CT水平[0.84 (0.32~ 3.44) ng/ml]明显低于无肝病组[2.17 (0.70 ~ 9.18) ng/ml]和慢性肝病组[2.12 (0.33 ~ 13.61) ng/ml],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肝病组与慢性肝病组比较,P=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的PCT水平[1.25 (0.54 ~ 4.61)ng/ml]高于B级[0.33(0.14~ 1.3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C级患者更容易发生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关.肝硬化组PCT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及0.228,P值均<0.05;而无肝病组及慢性肝病组相关性分析显示P值均> 0.05,提示PCT水平与WBC、N%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在败血症状态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低于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PCT水平与WBC、N%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败血症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CD3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詹柱 任红 彭明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目前全球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对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的探索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CD3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因其在肝脏中主要发挥着脂肪酸摄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目前全球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对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的探索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CD3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因其在肝脏中主要发挥着脂肪酸摄取及结合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参与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近期研究成果,现就CD36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脂肪酸类 CD36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新尝试——脂蛋白脂酶激动剂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裕荷 詹柱 +2 位作者 胡鹏 任红 彭明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3-540,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寻找NASH发生的关键通路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GSE61260芯片,包含24例NASH和38例健康对照者肝组织穿刺样本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中...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寻找NASH发生的关键通路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GSE61260芯片,包含24例NASH和38例健康对照者肝组织穿刺样本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中的limma软件包以差异倍数>1.5且adj.P<0.05为条件筛选DEGs,clusterProfiler软件包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L1000和DrugBank数据库进行药物预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SH组共筛选出857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67个,下调基因690个。GO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炎症、胆固醇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其中,ACSL4、CYP7A1、FABP4、FABP5、脂蛋白酯酶(LPL)、ME1、OLR1、PLIN18个基因富集在PPAR信号通路上,与47个DEGs编码的蛋白共形成165个相互作用节点。LPL与21个DEGs存在相互作用,其表达上调具有改善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抗炎的作用。通过L1000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吉非罗齐、苯扎贝特、ω-3羧酸、甘草酸4种药物具有激活脂蛋白脂酶的作用。目前这4种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或改善炎症。推测这4种药物在原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可通过激活脂蛋白酯酶来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改善NASH的目的。结论PPAR信号通路与NASH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脂酶激动剂治疗NASH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PPAR信号通路 脂蛋白脂酶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