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光子发光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在生物光子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詹求强 刘静 +1 位作者 赵宇翔 张欣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25,共13页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总是伴随并促进着光子学新技术的发展。光学生物成像技术在癌症肿瘤诊断上有着巨大应用,尤其是具有优良发光特性的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与光学生物成像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光子学在这一领域的... 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发展,总是伴随并促进着光子学新技术的发展。光学生物成像技术在癌症肿瘤诊断上有着巨大应用,尤其是具有优良发光特性的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与光学生物成像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光子学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鉴于近几年很多人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大量研究,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综述了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光学特异性、发光原理及其在光学成像中不可替代的优势;描述了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介绍了几种基本的合成方法,重点说明了水热合成法和热分解法,并从材料和光学两方面分析了生物应用的效率优化;总结了目前上转换材料在生物光子学中的几大应用,着重介绍了生物传感、细胞成像、动物成像、漫射光层析成像、光动力治疗、多模式成像六个方面的应用。本文在最后也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 非线性 表面修饰 生物成像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几种先进的光学纳米探针在光学生物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詹求强 张欣 +1 位作者 李心 何赛灵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07-219,共13页
先进的光学纳米探针对于生物组织的光学成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生物体分子水平活动的动态信息的深入了解。新型的光学探针如纳米金棒、上转换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等,能克服传统探针的一些不足,具有较高... 先进的光学纳米探针对于生物组织的光学成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生物体分子水平活动的动态信息的深入了解。新型的光学探针如纳米金棒、上转换纳米颗粒和氧化石墨烯等,能克服传统探针的一些不足,具有较高的对比度、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而且还拥有深层组织成像和实时动态成像的能力。本文对这些纳米光学探针的光学性质和优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通过综述作者及其他研究者在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总结这些先进的纳米探针在生物成像和医学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探针 纳米颗粒 生物光学成像
下载PDF
2006—2010年广东高校基础研究发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荣晓 陈穗丽 +1 位作者 詹求强 李文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2006—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表明: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有待加强;广东高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优势没有得到突显;发表论文和获国家级奖呈上升趋势,但在全... 2006—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表明: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有待加强;广东高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优势没有得到突显;发表论文和获国家级奖呈上升趋势,但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数量偏少;广东省高校基础研究的产出能力处在较低的水平.广东高校应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基础研究的地位,营造更科学的基础研究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高等学校 基础研究 发展
下载PDF
荧光显微技术及应用专栏
4
作者 姚保利 斯科 +1 位作者 郜鹏 詹求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2-I0003,共2页
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光学显微镜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的进步。荧光显微技术使用荧光染料对待测样品进行标记或利用样品内源性荧光物质进行显微成像,具有实时性好、分辨率高、灵敏度... 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光学显微镜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发明与发展推动了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的进步。荧光显微技术使用荧光染料对待测样品进行标记或利用样品内源性荧光物质进行显微成像,具有实时性好、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生物医学研究的主流成像手段。随着物理学、材料化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荧光显微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技术 材料化学 待测样品 荧光染料 显微成像 物理学 微观世界 生物医学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拉曼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判别大米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嘉荣 伍博迪 詹求强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快速分类模型对大米进行区分。在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拉曼光谱进行多项式拟合去除荧光背景的前提下,利用在第一次迭代过程去除大型拉曼峰和计算噪声电平的方法,并且保留数据维数在原来的50%以下...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快速分类模型对大米进行区分。在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拉曼光谱进行多项式拟合去除荧光背景的前提下,利用在第一次迭代过程去除大型拉曼峰和计算噪声电平的方法,并且保留数据维数在原来的50%以下。获取精确的拉曼信号。再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3种大米全波段的拉曼光谱进行降维分析,线性判别方法 (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采用前两个主成分能达到93.8%的正确分类,采用前三个主成分能达到97.9%的正确分类。优化之后的模型对于大米的判别分析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去除荧光背景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的高灵敏过氧化氢光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娜娜 黄嘉荣 詹求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5,共5页
在酸性2-吗啉乙磺酸介质中,建立基于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的微量过氧化氢(H2O2)的比色检测体系,探讨裸眼检测途径下的分辨极限,提高体系稳定性并利用光谱分析精确定量H2O2浓度(c).结果表明,当c〈100μmol/L时,纳米金为团聚态... 在酸性2-吗啉乙磺酸介质中,建立基于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的微量过氧化氢(H2O2)的比色检测体系,探讨裸眼检测途径下的分辨极限,提高体系稳定性并利用光谱分析精确定量H2O2浓度(c).结果表明,当c〈100μmol/L时,纳米金为团聚态,呈现蓝色;c〉120μmol/L时,纳米金为分散态,呈现红色.该方法的裸眼检测极限可分辨浓度差为20μmol/L.反应溶液的显色结果并不稳定,在反应后45min内变化较快,c为60—100μmoL/L的反应溶液也将逐渐由蓝色变为红色.溶液在570nm处的吸光度(OD570)检测证明,反应体系在检测后3h内仍持续变化.反应10min后,加入适量半胱甘肽终止反应,可使反应溶液的显色结果稳定,提高体系稳定性.实验测定不同浓度H2O2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发现,C〈100μmol/L的反应孔产物在波长约550nm处有吸收峰,且吸收强度与c成正相关.而c〉120μmol/L的反应产物吸收峰逐渐往短波长方向偏移,最终峰值约为540nm.分析反应体系吸收光谱结果证明,各反应产物在630nm和545nm处吸光度的比值(OD630/545)与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对c为100—120μmol/L的H2O2溶液进行检测,定量浓度差为2μmol/L的H2O2溶液,降低裸眼检测途径下该方法的分辨极限,为微量样品检测提供更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过氧化氢 裸眼检测
下载PDF
基于点扫描的高时空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进展
7
作者 潘彬雄 弓晟 +6 位作者 张鹏 刘子叶 皮彭健 陈旺 黄文强 王保举 詹求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98-313,共16页
激光点扫描荧光显微镜凭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光学层切三维成像和动态成像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随着研究者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影响和逐点扫描探测的限制,传统点扫描... 激光点扫描荧光显微镜凭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光学层切三维成像和动态成像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随着研究者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影响和逐点扫描探测的限制,传统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时空分辨率已无法完全满足相关研究需求,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近二十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展了多种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点扫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于生物成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关该领域最新进展的综述论文较少,系统地讨论、总结基于点扫描的高时空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其未来研究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两个维度分别介绍了各类点扫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进展,并介绍了高时空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应用,最后讨论展望了高时空分辨点扫描荧光显微镜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扫描共聚焦 超分辨显微成像 荧光显微镜 时空分辨率
下载PDF
基于迁移光子雪崩效应的单束低功率激光三维多色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
8
作者 朱志旻 梁宇森 +5 位作者 赵琪 吴蕙 潘彬雄 乔书倩 王保举 詹求强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s very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undamentals at nanometer scale.However,to date most super-resolution modalities require e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s very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undamentals at nanometer scale.However,to date most super-resolution modalities require either complicated/costly purpose-built systems such as multiple-beam architectures or complex post-processing procedures with intrinsic artifacts.Achieving three-dimensional(3D)or multi-channel sub-diffraction microscopic imaging using a simple method remains a challenging and struggling task.Herein,we proposed 3D highly-nonlinear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using a singlebeam excitation strategy,and the microscopy principle was modelled and studied based on the ultrahigh nonlinearity enabled by photon avalanches.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the point spread function of highly nonlinear microscopy is switchable among different modes and can shrink three-dimensionally to sub-diffraction scale at the photon avalanche mode.Experimentally,we demonstrated 3D optical nanoscopy assisted with huge optical nonlinearities in a simple laser scanning configuration,achieving a lateral resolution down to 58 nm(λ/14)and an axial resolution down to 185 nm(λ/5)with one single beam of low-power,continuous-wave,near-infrared laser.We further extended the photon avalanche effect to many other emitters to develop multi-color photon avalanching nanoprobes based on migrating photon avalanche mechanism,which enables us to implement single-beam dual-color sub-diffraction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ic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Nonlinear optics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Photon avalanches
原文传递
基于微球调制光场的超分辨成像及荧光增强
9
作者 邱雪 王保举 +1 位作者 刘海春 詹求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共18页
微球可实现光场的调制,能够将入射光束聚焦于微球背面一个极窄区域,使得出射光束半峰全宽小于光学衍射极限,且聚焦强度远远高于入射光场强度。此外,微球具有高数值孔径特性,能够提高探测信号的收集效率。基于所述优势,微球为实现光学超... 微球可实现光场的调制,能够将入射光束聚焦于微球背面一个极窄区域,使得出射光束半峰全宽小于光学衍射极限,且聚焦强度远远高于入射光场强度。此外,微球具有高数值孔径特性,能够提高探测信号的收集效率。基于所述优势,微球为实现光学超分辨成像以及荧光增强提供了新思路和实现途径。相比传统技术,基于光学微球的超分辨成像及荧光增强技术更简便、更直接且易于实现,其成像及增强效果均可媲美传统超分辨技术与荧光增强技术,在生物成像及医学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关于微球调制光场实现荧光增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之相关的综述论文仍较少。系统总结阐述微球增强荧光发光以及微球调制光场技术,对于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发展极为重要。首先介绍基于微球的光学超分辨成像,包括明场超分辨成像和荧光超分辨成像;然后阐述基于微球的荧光增强研究,包括现象研究、机制探索以及影响因素讨论等;最后,总结微球超分辨成像及荧光增强进展和技术应用,分析并展望该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挑战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调控 微球超分辨 明场超分辨 超分辨荧光成像 荧光增强
原文传递
用于偏振光探测的自组装超细CsPbBr_(3)钙钛矿纳米线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子兴 杨丹丹 +9 位作者 尹博钊 郭鑫 李爽 詹求强 肖秀娣 刘小峰 夏志国 杨中民 邱建荣 董国平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261-2271,共11页
一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线因具有较高的吸收和发射效率、较大的介电常数以及各向异性的光电特性等优势而在能源收集、柔性电子和生物成像设备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溶剂热法用于制备自组装的立方相Cs... 一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线因具有较高的吸收和发射效率、较大的介电常数以及各向异性的光电特性等优势而在能源收集、柔性电子和生物成像设备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溶剂热法用于制备自组装的立方相CsPbBr_(3)纳米线阵列,为获得连续均匀的超细钙钛矿纳米线和有序排列的纯钙钛矿纳米线阵列提供了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在36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肉眼可见地观测到来自CsPbBr_(3)纳米线的蓝光发射.同时,在800 nm脉冲激光的激发下,CsPbBr_(3)纳米线也表现出较强的双光子发射.改变800 nm脉冲激光的偏振方向,可以发现,CsPbBr_(3)纳米线虽然具有各向同性的立方结构,但其自组装的纳米线阵列仍表现出较强的偏振依赖性,偏振度达到0.49.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sPbBr_(3)纳米线阵列的偏振依赖发射与其各向异性的电荷密度分布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具有良好自组装特性的超细CsPbBr_(3)钙钛矿纳米线有望用于下一代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 perovskite nanowires SELF-ASSEMBLY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ANISOTROPY polarization-sensitive detection
原文传递
非相干拉曼显微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特邀)
11
作者 黎钰怡 干越 +2 位作者 牛犇 黄静 詹求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53-174,共22页
拉曼技术具有非侵入、分子指纹、不受水干扰、制样简单、光谱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很多领域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研究工具。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拉曼技术不仅可以本征地捕捉正常生理或病理所携带的不同化学信息,而且该技术适用于检测各种常... 拉曼技术具有非侵入、分子指纹、不受水干扰、制样简单、光谱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很多领域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研究工具。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拉曼技术不仅可以本征地捕捉正常生理或病理所携带的不同化学信息,而且该技术适用于检测各种常见的生物和临床样品(包括细胞、组织、体液和微生物等),目前很多课题组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拉曼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自发拉曼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基本工作机理,接着介绍分析处理拉曼数据(光谱和图像)的步骤和算法,然后简单总结了近年来非相干拉曼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拉曼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拉曼 表面增强拉曼 数据分析 生物医学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