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GaN/GaN纳米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许并社 +3 位作者 董海亮 张爱琴 梁建 贾志刚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本文设计了纳米线核壳AlGaN/GaN异质结构,研究了势垒层厚度、Al组分、掺杂浓度对平面和纳米线异质结构中二维电子气(2DEG)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势垒层厚度的逐渐增大,两种结构中2DEG浓度增速逐渐减缓,当达到40 nm后,由于表面... 本文设计了纳米线核壳AlGaN/GaN异质结构,研究了势垒层厚度、Al组分、掺杂浓度对平面和纳米线异质结构中二维电子气(2DEG)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势垒层厚度的逐渐增大,两种结构中2DEG浓度增速逐渐减缓,当达到40 nm后,由于表面态电子完全发射,2DEG浓度逐渐稳定不变。随着Al组分的增加,极化效应逐渐增强,使得两种结构在异质界面处的2DEG浓度都逐渐增加。当掺杂浓度逐渐提高时,两者在异质界面处电势差增大,势阱加深,束缚电子能力加强,最终导致2DEG浓度逐渐增加,当掺杂浓度增加到2.0×10^(18)cm^(-3)后,2DEG面密度达到最大值。与平面结构相比,纳米线结构可以实现更高的Al组分,在高Al组分之下,2DEG面密度最高可达5.13×10^(13)cm^(-2),相比于平面结构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GAN 纳米线结构 平面结构 二维电子气浓度 异质结构 能带结构
下载PDF
封装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亚玲 闫翎鹏 +4 位作者 董海亮 韩云飞 杨永珍 马昌期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05,共8页
为了提高有机光伏器件的寿命,通常采用封装技术来限制太阳能电池在水氧中的暴露程度。尽管聚合物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封装领域的相关研究已取得系列进展,但文献中很少研究封装过程带来的损伤。以经典的聚-3已基噻吩为... 为了提高有机光伏器件的寿命,通常采用封装技术来限制太阳能电池在水氧中的暴露程度。尽管聚合物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封装领域的相关研究已取得系列进展,但文献中很少研究封装过程带来的损伤。以经典的聚-3已基噻吩为给体,[6,6]-苯基-C_(61)-丁酸甲酯为受体,通过将哌嗪作为第三组分提高器件稳定性,以氧化锌(ZnO)和三氧化钼(MoO_(3))为传输层材料制备倒置结构OSCs,系统考察大规模卷对卷器件封装中常用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固化粘合剂对器件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UV胶封装器件的性能(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和光电转化效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更换MoO_(3)/Al电极后老化器件性能恢复,证实MoO_(3)/Al界面破坏是器件性能衰减的重要原因。激光束诱导电流成像显示UV胶封装出现由边缘向中心的失效过程。据此,提出如下的降解机理:UV胶中的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强的质子酸,产生的质子酸与MoO_(3)发生反应,阻碍了空穴的有效传输,最终使得器件效率大幅度下降。此外,还开发出一种有效的OSCs器件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封装工艺。本研究指出了UV胶固化粘合剂封装工艺的问题,同时也为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UV胶 三氧化钼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下载PDF
多孔GaN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3
作者 徐杰 贾伟 +5 位作者 董海亮 贾志刚 李天保 余春燕 张竹霞 许并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5-1413,共9页
以硝酸钠溶液作为腐蚀液,通过电化学和紫外辅助电化学相结合的两步法腐蚀GaN薄膜,制备出了多孔阵列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多孔阵列结构的形貌,结果表明多孔GaN阵列结构排列整齐,孔径分布均匀,其平均孔径为24.1 nm,孔隙密... 以硝酸钠溶液作为腐蚀液,通过电化学和紫外辅助电化学相结合的两步法腐蚀GaN薄膜,制备出了多孔阵列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多孔阵列结构的形貌,结果表明多孔GaN阵列结构排列整齐,孔径分布均匀,其平均孔径为24.1 nm,孔隙密度为3.86×10^(10 )cm^(-2),深度为2μm。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Raman光谱仪表征了多孔GaN阵列的晶体结构,与平面GaN薄膜相比,多孔GaN阵列结构的晶体质量更好,且具有较低的残余应力。使用光致发光(PL)光谱和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表征了GaN的光学性能,与平面GaN薄膜相比,多孔GaN阵列结构的光致发光强度和光吸收能力有较大提升。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多孔GaN阵列结构的光电性能进行测试,在1.23 V偏压下,多孔GaN阵列结构的光电流是GaN平面结构的约3.36倍,最大光电转化效率ηmax是平面GaN薄膜的约3.5倍。该研究为多孔GaN阵列结构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GaN) 多孔阵列结构 电化学腐蚀 紫外辅助电化学腐蚀 两步腐蚀法 光电性能
原文传递
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发展现状及趋势
4
作者 杜小娟 刘晶 +4 位作者 董海亮 贾志刚 张爱琴 梁建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7-604,共8页
由于氮化镓(GaN)基半导体材料在外延生长技术、外延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已广泛应用在激光显示、光纤维通讯、生物医疗器件和光数据存储等领域。综述了绿光激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重点详述了导致... 由于氮化镓(GaN)基半导体材料在外延生长技术、外延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已广泛应用在激光显示、光纤维通讯、生物医疗器件和光数据存储等领域。综述了绿光激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重点详述了导致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输出功率低、光束质量差及可靠性差等问题的关键因素及解决方法;探讨了绿光波段量子阱的高In组分导致GaN基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骤降方面的问题;总结了制备高性能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所面临的挑战仍是外延材料质量差、载流子泄漏严重和强极化效应引起的激射效率低等难题。同时,展望了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向智能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及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 输出功率 光束质量 可靠性 外延结构
下载PDF
多孔GaN薄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詹廷吾 贾伟 +3 位作者 董海亮 李天保 贾志刚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9-1608,共10页
将表面沉积有金纳米颗粒的GaN薄膜在H 2与N 2的混合气氛下进行高温退火,成功制备了多孔GaN薄膜。多孔GaN薄膜的表面形貌可通过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金沉积时间等参数进行调控。利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HRXRD)和拉曼光谱表征了不同GaN结构... 将表面沉积有金纳米颗粒的GaN薄膜在H 2与N 2的混合气氛下进行高温退火,成功制备了多孔GaN薄膜。多孔GaN薄膜的表面形貌可通过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金沉积时间等参数进行调控。利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HRXRD)和拉曼光谱表征了不同GaN结构的晶体质量,与平面GaN薄膜相比,多孔GaN薄膜的位错密度和残余应力均有所降低,在退火温度为1000℃时其位错密度最小,应力的释放程度较大。采用光致发光(PL)光谱表征了其光学性质,与平面GaN薄膜相比,多孔GaN薄膜的发光强度显著提高,这可归因于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增大,有效增加了光的散射能力。此外,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不同GaN结构的光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具有更大比表面积的多孔GaN薄膜在作为工作电极时,光电流密度是平面GaN薄膜的2.67倍。本文通过高温刻蚀手段成功制备了多孔GaN薄膜,为GaN外延层晶体质量与光学性能的提升及在光电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GaN薄膜 氢气氛 高温退火 金纳米颗粒 催化剂 光学性能 光电流密度
下载PDF
1060 nm锑化物应变补偿有源区激光二极管仿真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梁财安 董海亮 +3 位作者 贾志刚 贾伟 梁建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4-1634,共11页
本文设计了GaAs基1060 nm高性能激光二极管的有源区结构,通过在有源区中引入锑化物的应变补偿结构GaAsP/InGaAs/GaAsSb/InGaAsSb/GaAsP,改变了有源区的能带结构,解决了禁带宽度对发光波长的限制,将弱Ⅱ型的量子阱能带结构变为Ⅰ型,增大... 本文设计了GaAs基1060 nm高性能激光二极管的有源区结构,通过在有源区中引入锑化物的应变补偿结构GaAsP/InGaAs/GaAsSb/InGaAsSb/GaAsP,改变了有源区的能带结构,解决了禁带宽度对发光波长的限制,将弱Ⅱ型的量子阱能带结构变为Ⅰ型,增大了电子空穴的波函数重叠,提高了激光二极管跃迁概率和辐射复合概率及内量子效率,降低了非辐射复合,有效增强了器件输出功率和电光转换效率。同时,设计了非对称异质双窄波导结构,p侧采用导带差大、价带差小的AlGaAs作为内、外波导层,有利于价带空穴注入有源区且对导带中的电子形成良好的限制。n侧采用导带差小、价带差大的GaInAsP作为内、外波导层,有利于导带电子的注入且对价带中的空穴形成更高的势垒。电子注入势垒和空穴注入势垒分别由原先的218、172 meV降低到148、155 meV,提高了激光二极管的载流子注入效率;电子泄漏势垒和空穴泄漏势垒分别由252、287 meV上升到289、310 meV,增强了载流子限制能力。最后获得的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功率和电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6.27 W和85.39%,为制备高性能GaAs基1060 nm激光二极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化物 应变补偿量子阱结构 非对称异质双窄波导 输出功率 电光转换效率 1060 nm激光二极管 大功率
下载PDF
980nm渐变双波导激光二极管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胡雪莹 董海亮 +4 位作者 贾志刚 贾伟 梁建 王智勇 许并社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6,共7页
为了提高980 nm激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设计了Al组分内波导正向和外波导反向线性渐变的新型非对称双波导激光二极管。采用一维漂移扩散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新结构和传统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光电性能。光场分布表明,新结... 为了提高980 nm激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设计了Al组分内波导正向和外波导反向线性渐变的新型非对称双波导激光二极管。采用一维漂移扩散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新结构和传统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光电性能。光场分布表明,新结构通过改变波导折射率分布,减少了高阶模式数量,改善了基模的单模特性。能带排列表明,新型非对称双波导结构显著提高了电子和空穴泄漏的势垒,阻挡了载流子泄漏,增强了有源区的载流子限制能力,从而降低了有源区载流子浓度,提高了器件的内量子效率。与传统波导结构对比分析表明,新型非对称双波导结构激光二极管的阈值电流下降了27.65%,工作电压降低了15.24%。在注入电流为5 A时,输出功率达到5.36 W,电光转换效率达到78.06%。设计的新型波导结构提高了980 nm激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对研发高性能激光二极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 双波导结构 Al组分渐变 光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有机-无机混合配体置换的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
8
作者 高懿韦 翟光美 +6 位作者 王北恒 王艳林 曹松 余春燕 苗艳勤 王华 许并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3-1404,共12页
相较于红光和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制备高效蓝光QLED仍然具有挑战性。比较研究了有机配体(辛硫醇,OT)、无机配体(ZnCl_(2))和有机-无机混合配体(OT和ZnCl_(2))置换原始油酸配体对量子点(QD)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 相较于红光和绿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制备高效蓝光QLED仍然具有挑战性。比较研究了有机配体(辛硫醇,OT)、无机配体(ZnCl_(2))和有机-无机混合配体(OT和ZnCl_(2))置换原始油酸配体对量子点(QD)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混合配体置换对蓝光QLED的发光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ZnCl_(2)配体次之,辛硫醇配体最小,这主要归因于三种配体置换后量子点表面缺陷钝化以及量子点价带顶能级上移程度方面的差异。相较于原始油酸配体置换QLED,基于有机-无机混合配体置换量子点蓝光QLED的峰值功率效率和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约提高了2.08倍和1.89倍,最高亮度从2413 cd/m^(2)提高到了6994 cd/m^(2)。该研究为调控量子点表面化学性质和提高蓝光QLED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 辛硫醇(OT) 氯化锌(ZnCl_(2)) 配体置换 有机-无机混合配体
原文传递
1300nm应变补偿量子阱激光器光电性能研究
9
作者 吴亚宁 董海亮 +3 位作者 贾志刚 贾伟 梁建 许并社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0-1526,共7页
为了提升1300nm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电特性,采取k·p方法的激光器模拟软件SiLENSe设计了GaAsSb/GaAsP/InGaAsSb应变补偿激光器,调控了有源区的能带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InGaAsSb/GaAsSb有源区对比,应变补偿... 为了提升1300nm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电特性,采取k·p方法的激光器模拟软件SiLENSe设计了GaAsSb/GaAsP/InGaAsSb应变补偿激光器,调控了有源区的能带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InGaAsSb/GaAsSb有源区对比,应变补偿结构LD2阈值电流从135mA降低至95mA。在15 A的注入电流下,工作电压从138 V降低至125 V,其输出功率从107W提高到121W,电光转换效率从521提高至646。这主要由于在势垒中引入张应变改善了有源区的能带结构,从而使载流子的泄漏受到抑制,器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有源区的设计将对制备高性能中红外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有源区 输出功率 阈值电流 能带结构
下载PDF
组分阶梯InGaN势垒对绿光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侯俨育 董海亮 +3 位作者 贾志刚 贾伟 梁建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6-1393,共8页
为探究不同铟(In)组分In_(x)Ga_(1-x)N势垒对绿光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SiLENSe(simulator of light emitters based on nitride semiconductors)仿真软件对一系列具有不同In组分In_(x)Ga_(1-x)N势垒的激光二极管进行研究,... 为探究不同铟(In)组分In_(x)Ga_(1-x)N势垒对绿光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SiLENSe(simulator of light emitters based on nitride semiconductors)仿真软件对一系列具有不同In组分In_(x)Ga_(1-x)N势垒的激光二极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In_(x)Ga_(1-x)N势垒中In组分最佳值为3%,此时结构的斜率效率最高,内部光学损耗最低,光学限制因子最大,性能最优。在具有In_(0.03)Ga_(0.97_N势垒的多量子阱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组分阶梯(composition step-graded,CSG)InGaN势垒多量子阱结构,提高了激光二极管的斜率效率和电光转换效率,增加了光场限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当注入电流为120 mA时,具有CSG InGaN势垒的多量子阱结构,电光转换效率从17.7%提高至19.9%,斜率效率从1.09 mW/mA增加到1.14 mW/mA,光学限制因子从1.58%增加到1.62%。本文的研究为制备高功率GaN基绿光激光二极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光激光二极管 光电性能 In组分 组分阶梯InGaN势垒 斜率效率 电光转换效率
下载PDF
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强 郑静霞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亮度高、传输距离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殊照明领域(如激光车灯、投影显示等)。简述激光照明的实现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综述稀土、半导体、碳点3种荧光材料在激光照明中的研究进展。稀土作为目前最常用的...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亮度高、传输距离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特殊照明领域(如激光车灯、投影显示等)。简述激光照明的实现方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综述稀土、半导体、碳点3种荧光材料在激光照明中的研究进展。稀土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主要有稀土荧光粉、荧光陶瓷、荧光玻璃3种形式,具有光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但资源不可再生和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半导体荧光材料主要有以CdSe和ZnS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量子点材料、以SiC和Al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钙钛矿材料,第二代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受限于成本和工艺,钙钛矿材料具有带隙可调、可获得稳定的自发辐射等优点,但含有毒性元素且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导致其稳定性较差;碳点荧光材料具有发光波长可调、低毒性等优点,主要有光转换材料和增益介质2种形式,但目前在激光下的热稳定性欠缺。最后,对未来激光照明用荧光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高亮度 荧光材料 照明 光热稳定性
下载PDF
AlGaInN/InGaN应变补偿DBR结构设计
12
作者 张君华 贾志刚 +3 位作者 董海亮 臧茂荣 梁建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2-459,共8页
设计了中心波长为520 nm的AlGaInN/InGaN应变补偿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结构,通过调节组分参数实现应变补偿,使DBR整体应变为0,采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Al_(0.7)Ga_(0.3-x)In x N/InGaN DBR、Al_(0.8)Ga_(0.2-x)In x N/InGaN DBR、Al_(0.9... 设计了中心波长为520 nm的AlGaInN/InGaN应变补偿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结构,通过调节组分参数实现应变补偿,使DBR整体应变为0,采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Al_(0.7)Ga_(0.3-x)In x N/InGaN DBR、Al_(0.8)Ga_(0.2-x)In x N/InGaN DBR、Al_(0.9)Ga_(0.1-x)In x N/InGaN DBR的反射光谱。通过对DBR结构参数进行对比,优化了其结构和反射性能。首先对比高低折射率层生长顺序,发现对于Al_(0.8)Ga_(0.14)In_(0.06)N/In_(0.123)Ga_(0.877)N DBR,先生长高折射率层时,反射率高达99.61%,而先生长低折射率层时,反射率仅为97.73%;然后对比奇数层DBR和偶数层DBR,发现两者的反射谱几乎重合,没有显著区别;通过研究DBR对数对反射率的影响,发现对数在20~30对时,反射率随着对数的增加明显上升,30~40对时反射率增长缓慢;最后研究了材料组分对反射谱的影响,发现Al组分高的DBR折射率差大,反射性能更优,而相同Al组分的AlGaInN中In含量越低反射率越高。考虑到DBR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厚度和组分偏差,模拟了厚度和组分出现偏差时反射谱的变化,发现高低折射率层厚度每增加或减少1 nm,反射谱红移或蓝移4~5 nm;而组分的偏差使高反射带带宽和中心波长处反射率发生明显变化。本文的研究为AlGaInN/InGaN DBR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InN INGAN 应变补偿 分布布拉格反射镜 厚度偏差 组分偏差
下载PDF
In原子替位位置对新型正交GaN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单恒升 刘胜威 +4 位作者 李小亚 梅云俭 徐超明 马淑芳 许并社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
铟(In)原子替位位置对开发新型正交GaN的储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In原子替位位置对正交GaN材料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In原子替位位置下InGaN材料的形成能、电子结构、弹性特性和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 铟(In)原子替位位置对开发新型正交GaN的储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In原子替位位置对正交GaN材料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In原子替位位置下InGaN材料的形成能、电子结构、弹性特性和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间隔三个原子的In原子替位位置的形成能最小且该体系最易形成。在相同的掺杂情况下,该结构的InGaN材料也具有较大的带隙宽度以及较小的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与弹性模量,这意味着其抗压能力、抗剪切应力的能力较弱,韧性以及硬度较低。此外,声子谱计算结果表明,间隔三个原子的InGaN材料在环境压力下也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本研究为正交GaN的新型储氢超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GaN In掺杂 形成能 电子结构 弹性和弹性各向异性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储氢材料
下载PDF
Cu_(2)O/CeO_(2)异质结的制备与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胡栋 黄鹏达 +2 位作者 赵庆江 李天保 许并社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11-6120,共10页
通过电化学法在铜片表面生长Cu(OH)_(2)纳米线阵列,在氮气氛围下将其进行退火处理得到Cu_(2)O纳米线阵列,然后采用电沉积法在电极上沉积Cu_(2)O阻挡层和CeO_(2),制备得到Cu_(2)O/CeO_(2)异质结光阴极材料。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通过电化学法在铜片表面生长Cu(OH)_(2)纳米线阵列,在氮气氛围下将其进行退火处理得到Cu_(2)O纳米线阵列,然后采用电沉积法在电极上沉积Cu_(2)O阻挡层和CeO_(2),制备得到Cu_(2)O/CeO_(2)异质结光阴极材料。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的形貌和化学成分等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莫特肖特基曲线(M-S)等测试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0 V、RHE(可逆氢电极)下,Cu_(2)O/CeO_(2)光阴极的光电流密度达到-6.55 mA/cm^(2),相比仅Cu_(2)O的光电流密度(-3.67 mA/cm^(2))提升了1.78倍。随后,通过ALD(原子层沉积)制备TiO_(2)作为保护层,负载Pt作为析氢反应(HER)的助催化剂。最终Cu_(2)O/CeO_(2)/TiO_(2)/Pt光阴极的光电流密度达到-10.9 mA/cm^(2)(0 V vs.RHE),应用偏压光子-电流效率(ABPE)达2.02%。实验的研究成果对Cu_(2)O基光阴极材料在光电化学水分解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光阴极 光电流密度 应用偏压光子-电流效率 光电化学水分解
下载PDF
电弧放电中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生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许并社 闫小琴 +2 位作者 王晓敏 市野濑英喜 解思深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2,共4页
探索了用传统的电弧放电法、在现有的电弧放电装置中 ,通过改进放电工艺、添加催化剂制备纳米洋葱状富勒烯 (NanoOnion likeFullerenesNOLFs)的过程和工艺。用高分辨透射电镜 (HighResolution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HRTEM)对生... 探索了用传统的电弧放电法、在现有的电弧放电装置中 ,通过改进放电工艺、添加催化剂制备纳米洋葱状富勒烯 (NanoOnion likeFullerenesNOLFs)的过程和工艺。用高分辨透射电镜 (HighResolution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HRTEM)对生成的NOLFs进行了形貌、结构的观察与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OLFs晶化程度很高 ,直径均匀 (2 0~ 5 0nm)。生成的NOLFs可分为两大类 :(1)内包金属纳米微粒的NOLFs;(2 )单体NOLFs。对NOLFs的生成机理及催化剂对其直径、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据此建立的汽 -液 -固 (Vapor Liquid Solid :VLS)生长模型可以解释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研究表明生成NOLFs的数量、直径分别与催化剂的活性及其尺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洋葱状富勒烯 电弧放电 高分辨透射电镜 汽-液-固生长模型
下载PDF
FeCl_3催化生长脱油沥青基气相生长炭纤维(英文)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并社 张春一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罗秋苹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以脱油沥青(DOA)为碳源,氯化铁为催化剂,在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氛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s)。讨论了在温度为1100℃时,不同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25min,30min和40min)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 以脱油沥青(DOA)为碳源,氯化铁为催化剂,在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氛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s)。讨论了在温度为1100℃时,不同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25min,30min和40min)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气相生长炭纤维的形貌由弯曲变得相对平直,进而相互贯穿;当反应时间为10min和20min时,气相生长炭纤维的直径分布在1.0μm~1.2μm之间;当反应时间为25min,30min和40min时,气相生长炭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分别为250nm~300nm,350nm~400nm,700nm~800nm。另外,还观察到了V型的气相生长炭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油沥青 化学气相沉积 气相生长炭纤维 反应时间
下载PDF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并社 罗秋苹 +3 位作者 杨永珍 郭明聪 金琳 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及二氯化锡处理的CMSs在乙醇溶液中与硝酸银、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在其表面沉积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化学气相沉积法 还原法 银纳米颗粒
下载PDF
洋葱状富勒烯的表面化学修饰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并社 孙瑞平 +3 位作者 韩培德 李天保 王晓敏 刘旭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04-1408,共5页
采用稀硝酸对洋葱状富勒稀(OLFs)进行了纯化处理,用HRTEM观察了OLFs纯化前后的形态与结构,用TGA技术定量分析了OLFs的纯化效果,然后使OLFs与金属钾在甲苯中回流,并采用FTIR光谱和Ram an光谱对反应前后的OLFs进行了光学性能表征.红外光谱... 采用稀硝酸对洋葱状富勒稀(OLFs)进行了纯化处理,用HRTEM观察了OLFs纯化前后的形态与结构,用TGA技术定量分析了OLFs的纯化效果,然后使OLFs与金属钾在甲苯中回流,并采用FTIR光谱和Ram an光谱对反应前后的OLFs进行了光学性能表征.红外光谱在3 451,1 402和1 039 cm-1处出现了羟基的特征峰,表明形成了OLFs羟基化合物;Ram an光谱中IG/ID的比值增大,说明OLFs的石墨化程度提高,反应前后G峰和D峰的位置无明显区别,表明OLFs的整体结构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状富勒烯 纯化 化学修饰
下载PDF
富勒烯形貌的多样性及超微观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并社 王晓敏 +3 位作者 韩培德 贾虎生 刘旭光 市野濑英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通过催化热解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富勒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形成的富勒烯的形貌和超微观结构进行了SEM、HRTEM、XRD和Raman谱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富勒烯主要包括单纯洋葱状富勒烯、金属纳米微粒内包洋葱状富勒烯,以及树枝... 目的:通过催化热解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富勒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形成的富勒烯的形貌和超微观结构进行了SEM、HRTEM、XRD和Raman谱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富勒烯主要包括单纯洋葱状富勒烯、金属纳米微粒内包洋葱状富勒烯,以及树枝状和线团状等特殊形态的富勒烯。被洋葱状富勒烯包裹的金属为纯Fe纳米微粒。拉曼谱峰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程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RAMAN谱 树枝状 形貌 纳米微粒 HRTEM XRD 特殊形态 洋葱 分析结果
下载PDF
氧化锡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并社 李俊寿 +1 位作者 李三群 尹玉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492-495,共4页
研究了一种制备氧化锡纳米线的新方法-热爆形变合成法(TEDS)。该方法以铝热剂为主要原料,包括自蔓延高温合成和热爆成型两个基本过程。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获得熔融状态的SnO_2,再通过热爆反应,在气体迅速膨胀的过程中。把SnO_2拉制... 研究了一种制备氧化锡纳米线的新方法-热爆形变合成法(TEDS)。该方法以铝热剂为主要原料,包括自蔓延高温合成和热爆成型两个基本过程。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获得熔融状态的SnO_2,再通过热爆反应,在气体迅速膨胀的过程中。把SnO_2拉制成纳米线。用SEM、TEM和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锡线的长度达几到几十毫米,直径为10~100nm,其中多数为40~60nm,其X射线衍射图谱与SnO_2的标准图谱完全吻合。与其它方法相比,TEDS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无团聚等优点,稍加研磨便可获得长度不同的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纳米线 功能陶瓷 爆炸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