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消磁绕组优化调整算法研究
1
作者 许志明 卓裕 +2 位作者 李明超 王勤俊 黄垂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舰船消磁绕组调整是消磁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消磁绕组对舰船磁场的补偿质量与作业效率,提出了一种消磁绕组调整优化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不同绕组的补偿特点,确立了舰船消绕组调整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并结合自适应遗传算法提高... 舰船消磁绕组调整是消磁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消磁绕组对舰船磁场的补偿质量与作业效率,提出了一种消磁绕组调整优化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不同绕组的补偿特点,确立了舰船消绕组调整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并结合自适应遗传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显著的优化效果和鲁棒性,极大地提高了消磁绕组调整的精度和速度,能够实现消磁绕组调整的计算机算法替代,为舰船消磁智能化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消磁 消磁绕组 优化调整 自适应遗传算法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痰液细胞学制片
2
作者 康丽菲 孙精晶 +6 位作者 许志明 李晓霞 刘娜 宋会改 杨永辉 陈宁 朱桂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6-377,共2页
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致病微生物也在不断演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密闭环境中高浓度气溶胶等传播,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如... 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致病微生物也在不断演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密闭环境中高浓度气溶胶等传播,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如此严峻的疫情,给病理科痰液样本的制作带来了风险。因此如何对送检的痰样进行消毒和灭活,成为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痰液 细胞学 液基
下载PDF
基于CoDeSys的PLC远程组件扩展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许志明 王明昕 卢斌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2期19-20,22,共3页
为了拓展PLC控制器远程功能,提出了基于CoDeSys的以太网组件扩展系统,并完成了扩展组件设备描述文件及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研究CoDeSys开发模式及远程组件扩展方法,采用设备文件描述远程以太网主/站从及组件模块,并且基于以太网... 为了拓展PLC控制器远程功能,提出了基于CoDeSys的以太网组件扩展系统,并完成了扩展组件设备描述文件及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研究CoDeSys开发模式及远程组件扩展方法,采用设备文件描述远程以太网主/站从及组件模块,并且基于以太网及背板通讯实现PLC远程组件的扩展。系统组网方式灵活,支持多种拓扑结构,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工业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远程组件 CODESYS 以太网
下载PDF
渣油及其组分黏度的分子层次组成关联研究
4
作者 刘爽 张霖宙 +1 位作者 许志明 赵锁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26-3241,共16页
渣油由于自身的黏度大和流动性差制约其加工和运输,所以渣油高黏度的来源成为探究的关键。本研究把不同渣油分离成SARA(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并进行黏度和分子组成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组分含量来看,渣油黏度... 渣油由于自身的黏度大和流动性差制约其加工和运输,所以渣油高黏度的来源成为探究的关键。本研究把不同渣油分离成SARA(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并进行黏度和分子组成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组分含量来看,渣油黏度影响的灰色关联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饱和分黏度远小于渣油的黏度,说明饱和分是渣油体系主要的稀释剂。从组分分子层次来看,发现饱和分的黏度贡献主要来源于环烷烃的贡献,环数越多对饱和分黏度影响越大。芳香分的黏度贡献主要来源于N1O1类和N1类化合物的分布。除了金属元素Ni及Fe元素,胶质黏度很大程度受O1类化合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石油 分离 SARA 分子组成 黏度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的分离与化工利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许志明 张立 +1 位作者 赵锁奇 王仁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7-21,共5页
采用减压蒸馏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相结合的方法 ,将大庆、大港和沙特重油催化裂化分离出催化剂后的油浆切割成窄馏分。研究表明 ,油浆窄馏分中除含芳烃外 ,还有相当数量的饱和分 ,两者之和在 90 %以上 ,饱和分中环烷烃是主要成分。蒸... 采用减压蒸馏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相结合的方法 ,将大庆、大港和沙特重油催化裂化分离出催化剂后的油浆切割成窄馏分。研究表明 ,油浆窄馏分中除含芳烃外 ,还有相当数量的饱和分 ,两者之和在 90 %以上 ,饱和分中环烷烃是主要成分。蒸馏馏分中主要是三环、四环芳烃 ;萃取馏分芳香分中主要是五环及更重的芳烃。各窄馏分的平均结构是带短侧链的环烷稠环芳烃。油浆的蒸馏馏分可直接作为橡胶软化剂 ;大庆油浆超临界萃取分馏馏分可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油浆 澄清油 组成 分离 结构 化工利用
下载PDF
一种预测重质油沸程的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志明 胡云翔 +2 位作者 程敏 苏桐 王仁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6,共7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以丙烷为溶剂,在分离温度110~130°C和压力5.0~13.0MPa的条件下,将两种不同类别的常压渣油——大庆常压渣油和孤岛常压渣油,按约5%的收率分别切割成窄馏分,同时用真空蒸馏方...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以丙烷为溶剂,在分离温度110~130°C和压力5.0~13.0MPa的条件下,将两种不同类别的常压渣油——大庆常压渣油和孤岛常压渣油,按约5%的收率分别切割成窄馏分,同时用真空蒸馏方法将上述两种渣油也分离成窄馏分,分别测定它们的折光率、密度、平均分子量、族组成和平均沸点等性质。通过对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窄馏分的平均沸点等性质的比较和关联,提出了一种预测重质油沸程的方法,并建立了平均沸点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对偏差为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馏 重质油 沸程
下载PDF
沙轻和沙中减压渣油的分离、组成与性质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志明 赵锁奇 王仁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5-19,33,共6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对沙轻和沙中减压渣油进行了分离;分析测定了窄馏分的密度、折光率、残炭、平均分子质量、元素(C、H、N、S)、含镍、钒质量分数、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计算了窄馏分的平均结构参数;对窄...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对沙轻和沙中减压渣油进行了分离;分析测定了窄馏分的密度、折光率、残炭、平均分子质量、元素(C、H、N、S)、含镍、钒质量分数、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计算了窄馏分的平均结构参数;对窄馏分的平均沸点进行了预测,其最后一个馏分的平均沸点可达1050K,残渣的平均沸点接近1500K。研究表明,沙轻和沙中减渣窄馏分的性质、组成和平均结构随收率的增加基本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所得重馏分和残渣性质低劣,氢碳原子比小,N、S和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含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高;分析了两种渣油萃取分馏窄馏分、残渣的性质组成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分离 组成 性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下载PDF
油砂沥青改质产品中甲苯不溶物的表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志明 王宗贤 +1 位作者 KOTLYAR L S CHUNG K H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油砂沥青及其衍生产品中含有悬浮的甲苯不溶物如粘土和碳质固体颗粒,会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结垢、催化剂失活和床层堵塞。笔者从油砂沥青衍生产品中分离出甲苯不溶物并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发现,油砂沥青渣油中的甲苯不溶物主要是超细... 油砂沥青及其衍生产品中含有悬浮的甲苯不溶物如粘土和碳质固体颗粒,会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结垢、催化剂失活和床层堵塞。笔者从油砂沥青衍生产品中分离出甲苯不溶物并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发现,油砂沥青渣油中的甲苯不溶物主要是超细的硅铝酸盐粘土颗粒,结合了部分干酪根成分;焦化渣油和焦化瓦斯油储罐中沉积的甲苯不溶物类似焦炭;焦化瓦斯油中的甲苯不溶物主要是碳质有机物颗粒,但氮、氧含量相对丰富,并含少量矿物质和粘土颗粒,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如吡咯类物质的存在可能是导致焦化瓦斯油中甲苯不溶物生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改质 甲苯不溶物 表征 硅铝酸盐粘土颗粒 焦炭 碳质有机物颗粒 微观结构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赋能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9
作者 王凤 刘少江 许志明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高校瞄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以新工科理念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探索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类专业等传统工科专业在转型中面临较大的困境,专业建设显得愈加紧迫。借助智能制... 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高校瞄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以新工科理念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探索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类专业等传统工科专业在转型中面临较大的困境,专业建设显得愈加紧迫。借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的先发优势,高校可以通过优化调整专业内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设置创新学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等举措,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升级和重构,以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
下载PDF
就业导向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
10
作者 王凤 许志明 +1 位作者 许北祈 陈伟峰 《中国就业》 202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新工科和万双计划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发挥为地方培养优秀拔尖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的作用,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立特色化发展的方向,要从...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新工科和万双计划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发挥为地方培养优秀拔尖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的作用,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立特色化发展的方向,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工科专业,着力提升工科专业建设质量,在特色产业学院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在工科专业发展中为地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问题,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拔尖特色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 工科专业 专业建设 拔尖人才
原文传递
AECOPD患者呼吸道EC耐药性及感染MREC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志明 林大欢 +3 位作者 李婷 温朝晖 黄丽 刘军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0期1471-1474,147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的阴沟肠杆菌(EC)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EC(MREC)危险因素。方法从AECOPD患者呼吸道中分离96株EC。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EC药物敏感性,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的阴沟肠杆菌(EC)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EC(MREC)危险因素。方法从AECOPD患者呼吸道中分离96株EC。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EC药物敏感性,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统计总体EC、MREC、AmpC酶阳性EC在各级COPD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MREC危险因素。结果MREC占33.3%(32株)。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在MREC组中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耐药组(均P<0.05)。AmpC酶的检出率为29.2%(28株),AmpC酶阳性EC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AmpC酶阴性EC(均P<0.05)。AmpC酶阳性EC、MREC、AmpC酶EC阳性+MREC在Ⅰ~Ⅱ级COPD的构成比明显低于Ⅲ~Ⅳ级COPD(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pC酶阳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和"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Ⅲ级"(均P<0.05)。结论感染AECOPD患者EC的耐药性严重,特别是MREC和AmpC酶阳性EC的耐药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各种EC主要感染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Ⅲ级的患者。"AmpC酶阳性"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Ⅲ级"是AECOPD患者感染MRE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抗菌药物 阴沟肠杆 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辽河减压渣油-正戊烷体系的相态变化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志明 陈平平 +1 位作者 朱厚兴 赵锁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1-695,共5页
利用RUSKA公司无汞PVT装置,对辽河减压渣油-正戊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测定了辽河渣油-正戊烷体系相态变化的边界线,如液-液相分界线、液-液-气三相区分界线等,绘制了体系的p-t相图;在140℃~190℃,1.0MPa~10.0MPa,溶剂质量比... 利用RUSKA公司无汞PVT装置,对辽河减压渣油-正戊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测定了辽河渣油-正戊烷体系相态变化的边界线,如液-液相分界线、液-液-气三相区分界线等,绘制了体系的p-t相图;在140℃~190℃,1.0MPa~10.0MPa,溶剂质量比为3.0~6.0的条件下,对体系相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实验条件下,辽河渣油-戊烷体系的p-t相图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单一液相区、液-液两相区、液-液-气三相区、气-液两相区;溶剂质量比对由单一液相区转变为液-液两相分相压力的影响显著,溶剂质量比越大,分相压力越大;但溶剂质量比对液-液-气三相区影响不大。确定了辽河渣油-正戊烷体系溶剂脱沥青过程适宜的操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特性 渣油 正戊烷 溶剂脱沥青
下载PDF
伊朗常压渣油和加氢尾油的性质与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志明 赵锁奇 王仁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6,120,共5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对伊朗常渣及其加氢尾油进行了分离,测定了窄馏分的密度、折光率、残炭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金属含量(镍、钒)、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对两种窄馏分的性质及其随收率的变化规律进...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对伊朗常渣及其加氢尾油进行了分离,测定了窄馏分的密度、折光率、残炭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金属含量(镍、钒)、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对两种窄馏分的性质及其随收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比,计算了窄馏分的平均沸点。对加氢尾油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进行了预测,分析了萃取分馏窄馏分和残渣的性质和组成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氢尾油的馏分不适宜作为裂解原料,可以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馏分 尾油 常压渣油 残炭 沥青质 加氢 催化裂化 组成 收率 裂解原料
下载PDF
沈北/大庆减压渣油生产微晶蜡工艺研究(Ⅱ)——丙烷脱沥青生产微晶蜡原料工艺条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志明 刘荣江 +1 位作者 赵锁奇 杜晓敏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了从沈北/大庆减压渣油中获得适宜生产微晶蜡的原料,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溶剂脱沥青装置上,考察了操作条件对丙烷脱沥青过程的影响,并对液体萃取和近临界萃取溶剂脱沥青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近临界丙烷脱沥青对微晶蜡的萃取有利... 为了从沈北/大庆减压渣油中获得适宜生产微晶蜡的原料,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溶剂脱沥青装置上,考察了操作条件对丙烷脱沥青过程的影响,并对液体萃取和近临界萃取溶剂脱沥青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近临界丙烷脱沥青对微晶蜡的萃取有利,相同收率条件下,由脱沥青油制得的微晶蜡滴熔点比液体萃取高5℃左右,微晶蜡收率比液体萃取高约5个百分点。适宜的近临界丙烷脱沥青操作条件是:萃取温度60~70℃,压力6~7 MPa,溶剂比4.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蜡 原料 丙烷脱沥青 临界萃取
下载PDF
血清IL-10及CRP在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志明 李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7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0及CRP在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变化水平。方法:随机选取45例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组)、40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 目的:探讨血清IL-10及CRP在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变化水平。方法:随机选取45例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组)、40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比较血清IL-10及CRP在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水平差异。结果: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中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2.33±1.07)mg/L和(8.92±1.12)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者中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IL-10及CRP水平有助于鉴别肺炎类型,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L-10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痰液标本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感染分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志明 李婷 +2 位作者 林大欢 钟如柱 温朝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5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及感染分布。方法 126株痰液标本来源SA收集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统计SA的标本类型、感染患者的年龄,采用χ~2检验分...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性及感染分布。方法 126株痰液标本来源SA收集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统计SA的标本类型、感染患者的年龄,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MRSA占73.02%(92株),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76.19%),MRSA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0.05)。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的SA分别占27.78%(35株)和17.46%(22株),MRSA在ICU的构成比为86.36%。SA来源于≥60岁患者的构成比为69.84%。结论痰液标本来源SA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MRSA的耐药形势更加严峻,SA来源于呼吸内科和≥60岁患者最为常见,而MRSA在ICU的构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痰液 耐药性 分布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志明 李婷 +2 位作者 林大欢 钟如柱 温朝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选用抗菌药物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依据PCT质量浓度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则根据临床表现及抗生素治疗指南使用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选用抗菌药物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将9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依据PCT质量浓度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则根据临床表现及抗生素治疗指南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疗效、抗菌药物构成比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两组近期、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构成比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T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AECOP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疗程、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对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志明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8期6097-6098,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血清CRP和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了3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29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及31例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所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血清CRP和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了3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29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及31例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RP及TNF-α水平,并进行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分析COPD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血清TNF-α和ADL评分高于C组(P<0.05),但血清CRP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与患者ADL评分正相关,但B组患者CRP与TNF-α与患者ADL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RP与TNF-α水平是COPD炎性反应活动的标志性指标之一,且可能是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检测该两项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RP TNF-Α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RP和IL-10水平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志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IL-10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25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30例支气管哮喘...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IL-10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25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CRP和IL-10水平。结果血清CRP水平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和CRP均是介导COPD和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反应蛋白 白介素-10
下载PDF
2015-2018年某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志明 林大欢 +2 位作者 李婷 莫海平 温朝晖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第1阶段)、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第2阶段)、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第3阶段)扩张症患者感染的PA。采用...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第1阶段)、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第2阶段)、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第3阶段)扩张症患者感染的PA。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PA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第1、2、3阶段检出的黏液型PA分别占16.0%、25.0%和29.3%。第3阶段的整体PA和非黏液型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CFP)、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头孢吡肟(FEP)、亚胺培南(IMI)、环丙沙星(CIP)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第1阶段(P<0.05)。3年间的整体黏液型PA对TZP、CFP、SCF、FEP、IMI和CIP的敏感率亦明显高于非黏液型PA(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PA的药物敏感性逐年升高,且黏液型PA比非黏液型PA升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型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