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 被引量:26
1
作者 许总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当今时代倡导经典阅读,在功利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和学术规范下,经典教育和阅读方式形成工艺化、机械化操作,只成为知识而失去了精神。当务之急是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中国的经典阅读传统... 当今时代倡导经典阅读,在功利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和学术规范下,经典教育和阅读方式形成工艺化、机械化操作,只成为知识而失去了精神。当务之急是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中国的经典阅读传统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行为,其中蕴含着敬重观念和磨砺精神,更内化为读书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文经典的特质有三:一是强烈的人伦社会关怀,二是深刻的形上学思考,三是内向的自我心性启悟。正是这样的合天地人为一体的结构和对宇宙构成终极道理的追寻,使中国经典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时间的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当代人的价值观可以多元化,但在人性的基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因此,在人文精神急遽失落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从而唤醒我们的人性,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重建我们的当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典 阅读传统 人文精神 人性 文化重建
下载PDF
刘希夷与张若虚:唐诗意境的新指向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68-72,59,共6页
关键词 刘希夷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代悲白头翁》 唐诗 陈子昂 四杰 闺情诗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下载PDF
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总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5-14,1,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观,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灵肉对立的二元思维,即使在生理意义上的身体,也不与心灵形成对立,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心"同样也是"体"的一部分,和其他的人体器官的性质并无不同。同时,由于中国人传统的&q...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观,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灵肉对立的二元思维,即使在生理意义上的身体,也不与心灵形成对立,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心"同样也是"体"的一部分,和其他的人体器官的性质并无不同。同时,由于中国人传统的"近取诸物"的思维习惯,通过联想、比喻的方式,由具象的事物引发抽象的思考,生理的身体,也就同时成为了意识的身体。中国古人的身体观不仅与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美学观相互交融,而且显现为整个传统文化结构的理论基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无论是儒家致力于对社会秩序的重建,还是道家致力于对自然之道的体悟,都是以自我身体的感性体验为起点的。儒家身体观中包含的家国同构、君民一体的认识,道家身体观中包含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都对当今世界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生态问题上的关切有着极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与趋势
下载PDF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89,共5页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 论“文章四友”与唐前期诗歌艺术进程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一《杜审言传》载: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这一文人集团的形成,在那一特定时代文化氛围与艺术进程的推就之中,显示出共同的审美趣尚与艺术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四友 诗歌艺术 咏物诗 杜审言 宫廷文学 唐前期 七言排律 苏味道 宫廷诗 近体
下载PDF
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总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64,共7页
宋明理学是我国10~19世纪期间的哲学型态,其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中 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程朱道学与陆王心学是其两大主流体系。宋 明理学在中国近古思想史上具有核心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程朱道学 陆王心学 核心思想价值
下载PDF
论晚唐诗歌唯美倾向的心理内涵与文化渊源──以许、杜、李、温四家诗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总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5-100,104,共7页
以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坛,表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与其前“元和诗变”的政治实用化原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既有在险恶的政治情势中消极避世并转而致力于纯艺术天地的外因,也有回归缘情文学传统的内在动力。在... 以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坛,表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与其前“元和诗变”的政治实用化原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既有在险恶的政治情势中消极避世并转而致力于纯艺术天地的外因,也有回归缘情文学传统的内在动力。在古近骄散的文体替兴过程中,诗律益趋整密,诗风尤显多样,并在客观上成为唐末诗歌复归齐梁的推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浑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晚唐 诗歌 唯美倾向 文学研究 艺术特色 心理 艺术渊源
下载PDF
杜诗以晚期律诗为主要成就说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1988年第6期96-98,81,共4页
杜诗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瑰丽多彩的意识结构和艺术整体,其集大成的容量和成就固然成为中国古典诗史的高峰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其加以具体的动态的分析,即不难发现其整体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动荡和发展,诗人自... 杜诗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瑰丽多彩的意识结构和艺术整体,其集大成的容量和成就固然成为中国古典诗史的高峰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其加以具体的动态的分析,即不难发现其整体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动荡和发展,诗人自身的经历以及对艺术的毕生追求而逐渐成熟,始终体现变化的痕迹,构成发展的过程,这从诗人自己屡作“晚节渐于诗律细”,“庾信文章老更成”之类自负语中已可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艺术整体 晚节 古典诗 艺术结构 杜甫 意识结构 庾信 七律 《秋兴八首》
下载PDF
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关键词 反理学思潮 《金瓶梅》 《三国演义》 汤显祖 《西游记》 神魔小说 戏曲 《牡丹亭》 长篇小说 袁宏道
下载PDF
论元稹、白居易的文学观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总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唐代中期,以元稹、白居易为核心形成一个客观存在的诗派,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既以“元和体”特指“元、白诸公诗”.又单立“元白体”.足见其文学史地位。在体派纷呈的元和诗坛,元稹、... 唐代中期,以元稹、白居易为核心形成一个客观存在的诗派,在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既以“元和体”特指“元、白诸公诗”.又单立“元白体”.足见其文学史地位。在体派纷呈的元和诗坛,元稹、白居易大倡儒家诗教的功利性文学思想以及为时为事而作的写实化创作实践,显然是元白一体得以确立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居易 功利性 讽谕诗 政教文学观 诗歌创作 新乐府 《与元九书》 政治主张 创作实践
下载PDF
文化与心理坐标上的王维诗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总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正是以仕途挫折、遭贬出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疏离都城文化为契机,王维的诗歌创作从心理状态、创作环境到观察角度、构思方式等一系列衍变转化之中,形成更具个性化的意境创造方式与审美建构特征,从而在唐以后艺术意境理论的发展、成熟... 正是以仕途挫折、遭贬出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疏离都城文化为契机,王维的诗歌创作从心理状态、创作环境到观察角度、构思方式等一系列衍变转化之中,形成更具个性化的意境创造方式与审美建构特征,从而在唐以后艺术意境理论的发展、成熟、精密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审美再发现,并在实际上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证性的审美范型。这样,才奠定了王维诗作为正宗唐音的崇高的文学史价值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心理 王维诗歌 坐标
下载PDF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纪盛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总 季鹏 《江海学刊》 1988年第3期5-6,共2页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于1988年3月20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委、省政府领导孙颔、胡福明、李绶章,老同志包厚昌、汪海粟、欧阳惠林、郑康、姚远,著名学者戈宝权、高觉敷、程千帆、王绳祖、蒋孟引、孙望、徐复、吴调...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于1988年3月20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委、省政府领导孙颔、胡福明、李绶章,老同志包厚昌、汪海粟、欧阳惠林、郑康、姚远,著名学者戈宝权、高觉敷、程千帆、王绳祖、蒋孟引、孙望、徐复、吴调公、李乾亨及江苏、南京地区社会科学界人士20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三十周年 创刊 南京地区 社会科学界 政府领导 著名学者 胡福明
下载PDF
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总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91-95,共5页
盛唐诗的繁荣 ,除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的因素之外 ,适逢其时的各层次的人的作用 ,是一重要原因。首先 ,玄宗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堪称杰出的才能以及其本人诗风的个性化 ,对宫廷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 ,张说、张九龄相... 盛唐诗的繁荣 ,除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的因素之外 ,适逢其时的各层次的人的作用 ,是一重要原因。首先 ,玄宗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堪称杰出的才能以及其本人诗风的个性化 ,对宫廷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 ,张说、张九龄相继以宰辅地位 ,提拔众多杰出诗人 ,并倡导弘远阔大的审美境象 ,直接推激了诗歌创作的繁荣与走向。再者 ,盛唐时期众多诗人在强盛国力的感召下汇聚都城 ,在以诗为媒的社交方式中 ,促使诗歌创作日益繁荣 ,表现为都城文化的靓丽景观 ,同时 ,又通过贬官外放、落第还乡及长途漫游等具体事件 ,将这种交往方式延向四方 ,形成以都城为中心的开放式诗坛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诗歌 繁荣原因 人学视野
下载PDF
论宋代理学家词学观及其创作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39,99,共8页
词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词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词学观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词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词学发展进程产生... 词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词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词学观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词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词学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一般而言,北宋理学家大多对词持坚决否定态度,涉足词的创作者亦少;南宋理学家对词的态度大多较为通达,对具有充实内容并发挥社会功用者甚至大加赞赏,自身也大量涉足词的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家 词学观 理学词派 创作特点
下载PDF
也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总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并不全然像现代人所解读的那样,处于受夫权压迫的地位。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有母无父现象十分普遍。这其中透现出人类起源于女性的观念,同时也表明上古时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上是自由的放纵的。汉代以后,对女性的约束性规定...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并不全然像现代人所解读的那样,处于受夫权压迫的地位。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有母无父现象十分普遍。这其中透现出人类起源于女性的观念,同时也表明上古时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上是自由的放纵的。汉代以后,对女性的约束性规定,其实也没有大范围地实行。魏晋以后儒学衰颓,礼教对女性的约束更为松弛。宋明以后,在理学观念影响下,贞节妇女数量大增,但一方面离婚再嫁现象仍代不乏人,另一方面实多有利益驱动的因素所致。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一是对几千年的历史不可一概而论,二是要努力认清经典的规范和社会的实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从而在当今女性观念的形成和女性文化的建构中,正确地认识传统观念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传统文化 女性 观念
下载PDF
论宋诗的宗派意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在中国诗史上,宋诗体现出空前强烈的变革性、自立性,从而形成与传统诗风完全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与宋代文人宗派意识的确立、强化密切相关。基于宗派意识,促使不同类型的文人形成各自的群体乃至流派。从诗歌体派发展看,宋诗体派既表现... 在中国诗史上,宋诗体现出空前强烈的变革性、自立性,从而形成与传统诗风完全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与宋代文人宗派意识的确立、强化密切相关。基于宗派意识,促使不同类型的文人形成各自的群体乃至流派。从诗歌体派发展看,宋诗体派既表现出对唐诗体派的继承,更多有对唐诗体派的变革。最重要的特点是体派聚合的自觉性,更多地接近了现代文学流派的性质。正是自觉的宗派意识,促使宋诗各体派形成明确的疆域,各派别的争疆别垒,不仅强化了宋诗革新创变的本质特征,而且以一种独特的范式开启了延续千年的唐宋诗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体派 宗派意识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理学演化与宋金元文学思潮变迁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总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元好问 传统儒学 文学思想 文学观念 宋金元 理学家 程朱理学 刘辰翁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盛唐诗歌意境特征及其审美范式的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5-101,共7页
论盛唐诗歌意境特征及其审美范式的形成许总江苏省社科院经过一百多年社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发展的培育,以及文学传统的长期积聚,到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艺术达到了其高峰状态.从纵向的文学传统及横向的社会文化方百分析其繁盛的原... 论盛唐诗歌意境特征及其审美范式的形成许总江苏省社科院经过一百多年社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发展的培育,以及文学传统的长期积聚,到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艺术达到了其高峰状态.从纵向的文学传统及横向的社会文化方百分析其繁盛的原因自然是重要的,但若就盛唐诗本身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式 盛唐诗歌 意境创造 王昌龄 思维方式 多重意蕴 艺术意境 时代性特征 建构方式 山水田园诗
下载PDF
论理学与宋代诗学中的情理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总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宋人的诗学观念, 既云“以理为主”, 又曰 “诗者, 人之性情也”,站在不同立足点时而强调不同侧重点的现象极为普遍, 从而使这两重层面统一到诗学观中形成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的产生, 正与理学本身内涵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理学 诗学 宋代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唐诗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总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22-128,共7页
20世纪的唐诗研究经历了思想观念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转变等一系列重要变化 ,取得了辉煌成就 ,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
关键词 唐诗研究 呈现 成就 时代性 阶段 研究方法 转变 思想观念 特征 更新
下载PDF
论大历诗歌意境特征及其构造方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总 《河北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73-78,共6页
论大历诗歌意境特征及其构造方式许总在唐代诗歌史上,从诗歌内蕴的基本情调及其时代特征看,与开天时代相比,大历诗风固已气骨顿衰、艰于振举,但由其所承受的乱世氛围与复杂的心理状态的叠印而形成凄清伤感的情怀意绪本身,实际上正... 论大历诗歌意境特征及其构造方式许总在唐代诗歌史上,从诗歌内蕴的基本情调及其时代特征看,与开天时代相比,大历诗风固已气骨顿衰、艰于振举,但由其所承受的乱世氛围与复杂的心理状态的叠印而形成凄清伤感的情怀意绪本身,实际上正是“意在遣情”①,精密化的诗歌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境 构造方式 文学研究 唐代 《中兴间气集》 大历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