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湿热致消”理论辨治2型糖尿病思路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成群 郑彩霞 +2 位作者 徐添 程若东 方朝晖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湿热内蕴、气滞津亏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始动因素,湿热之邪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病理因素,留蓄体内,每能加重病情或使其缠绵难愈。清热祛湿法治疗T2DM湿热证,需围绕证机标本,或燥润相兼,或清化配伍,或药食同调等... 湿热内蕴、气滞津亏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始动因素,湿热之邪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病理因素,留蓄体内,每能加重病情或使其缠绵难愈。清热祛湿法治疗T2DM湿热证,需围绕证机标本,或燥润相兼,或清化配伍,或药食同调等。研究显示,从湿热论治T2DM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抗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对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致消 糖尿病 理论探讨 湿热内蕴 清热祛湿
下载PDF
健脾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研究概况
2
作者 许成群 方朝晖 +18 位作者 叶山东 费爱华 鲍陶陶 李家云 杨迪 杜雪 王炜 祝捷 徐将 王利娜 葛侠 丁诺诺 王静 程梅 周霞 尤琴 周传燕 窦丽娜 乔露露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8期52-54,共3页
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健脾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指出糖尿病普遍存在着脾失健运、痰湿壅滞的病理机制,运用健脾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深入研究糖尿病痰湿证的形成机制... 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健脾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指出糖尿病普遍存在着脾失健运、痰湿壅滞的病理机制,运用健脾化痰祛湿法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深入研究糖尿病痰湿证的形成机制,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健脾化痰祛湿法 脾虚痰湿证 研究概况
下载PDF
桑枝总生物碱与阿卡波糖在痰浊瘀阻型餐后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3
作者 方朝晖 王安 +6 位作者 高洁 代本玲 许成群 韩进军 李锐 梅阳生 李双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比较桑枝总生物碱(SZ-A)和阿卡波糖(AC)在痰浊瘀阻型餐后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中医证候改善差异性。方法:将90例痰浊瘀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AC治疗)和治疗组(接受SZ-A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60例。... 目的:比较桑枝总生物碱(SZ-A)和阿卡波糖(AC)在痰浊瘀阻型餐后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中医证候改善差异性。方法:将90例痰浊瘀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AC治疗)和治疗组(接受SZ-A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60例。研究期为12周,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药物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为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在血液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甘油三酯(TG)的改善程度上,SZ-A组明显优于AC组。此外,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在治疗后都有所下降。结论:SZ-A和AC在降低痰浊瘀阻型餐后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上具有同等效果,但SZ-A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降低总胆固醇、炎症反应、以及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更优于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 痰浊瘀阻 桑枝总生物碱 阿卡波糖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和CXCL-5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珊珊 李中南 +2 位作者 许成群 熊园园 张帆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基5(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5,CXCL-5)表达的影响,探究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基5(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5,CXCL-5)表达的影响,探究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低剂量组。采用链尿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复制糖尿病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CXCL-5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丹蛭降糖胶囊高、低剂量组TNF-α、CXCL-5水平显著降低(P<0.01),3个给药组TNF-α、CXCL-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复制后0周末比较,2、4、8周末,吡格列酮组和丹蛭降糖胶囊高、低剂量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2、4、8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及丹蛭降糖胶囊高、低剂量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但3个给药组之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周末血糖水平与TNF-α、CXCL-5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TNF-α、CXCL-5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益气养阴活血法 丹蛭降糖胶囊 TNF-Α CXCL-5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成群 徐明松 王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363-2365,共3页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病因病机(脾肾亏虚、肾络瘀阻、浊毒内停、微型癥瘕)、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基本方、中成药)和机理研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血...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病因病机(脾肾亏虚、肾络瘀阻、浊毒内停、微型癥瘕)、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基本方、中成药)和机理研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糖尿病“浊毒致消”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成群 王元 孙永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3期299-301,共3页
中医学之"浊毒"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浊毒"不仅是诱发糖尿病的启动因素,同时,"浊毒伤络"更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病机,并贯穿糖尿病病程之始终;在"浊毒致消&... 中医学之"浊毒"与胰岛素抵抗及其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浊毒"不仅是诱发糖尿病的启动因素,同时,"浊毒伤络"更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病机,并贯穿糖尿病病程之始终;在"浊毒致消"的病变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明显升高;"浊毒致消"的机理实质上是"浊毒"导致胰岛β细胞发生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病理变化。辨证选用化浊解毒方药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客观指标和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致消 糖尿病 理论内涵 症候研究 临床实践
下载PDF
糖尿病“瘀血阻滞”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成群 李中南 周元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290-292,296,共4页
中医学之"瘀血阻滞"与糖尿病(DM)的形成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瘀血阻滞"不仅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贯穿糖尿病病程之始终;在"瘀血阻滞"... 中医学之"瘀血阻滞"与糖尿病(DM)的形成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瘀血阻滞"不仅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贯穿糖尿病病程之始终;在"瘀血阻滞"的病变过程中,患者体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黏附性、微循环障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6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糖尿病"血瘀证"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辨证选用活血化瘀方药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客观指标和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阻滞” 糖尿病(DM) 理论内涵 证候分析 病理基础 方药研究
下载PDF
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5
8
作者 许成群 徐明松 王元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4期123-125,共3页
通过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从病因病机(肾络瘀阻、浊毒内停、微型癥瘕)、临床治疗(复方治疗、中成药、单味药、中西医结合)、机理研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等3个方面对近6年来... 通过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从病因病机(肾络瘀阻、浊毒内停、微型癥瘕)、临床治疗(复方治疗、中成药、单味药、中西医结合)、机理研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等3个方面对近6年来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能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减轻代偿性肥大,延缓肾小球硬化,改善肾衰患者的高凝、高黏状态,改善肾血流量,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延缓DN的发展。糖尿病肾病运用大黄辨证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大黄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成群 王元 孙永亮 《中医研究》 2013年第4期3-6,共4页
根据"肾络瘀阻"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指出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解毒通络""化瘀通络"... 根据"肾络瘀阻"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指出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解毒通络""化瘀通络"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络瘀阻 糖尿病肾病 中医理论 临床特征 病理变化 中医病机
下载PDF
糖尿病“肾虚致消”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成群 王元 孙永亮 《国医论坛》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分别从糖尿病"肾虚致消"的理论内涵、症候分析、治法探讨、方药研究等方面探讨肾虚导致糖尿病的机理和从肾论治糖尿病的思路,以期为从肾论治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肾虚致消” 糖尿病 理论内涵 症候分析 治法探讨 方药研究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炎证因子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中南 许成群 +2 位作者 熊园园 张帆 刘珊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7期732-735,共4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中医的"消瘅"、"消渴"等甚为相合。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 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中医的"消瘅"、"消渴"等甚为相合。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控制炎症因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炎症反应 气阴两虚 痰瘀互结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脾病致消”理论及其运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成群 李中南 周元平 《中医研究》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糖尿病之"脾病致消"与患者体质和后天饮食、劳逸、药伤等有密切关系。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或过服寒凉药物等损伤脾胃,使其升降失常、脾不散精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理脾降糖方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 糖尿病之"脾病致消"与患者体质和后天饮食、劳逸、药伤等有密切关系。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或过服寒凉药物等损伤脾胃,使其升降失常、脾不散精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理脾降糖方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自由基损伤、提高GLP-1含量和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辨证选用理脾降糖方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病致消 糖尿病 理论内涵 证候分析 方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湿滞津停”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思路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成群 李中南 周元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5-1887,共3页
"脾不散精"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湿滞津停"是糖尿病的发病关键。祛湿运津方药具有不同程度地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糖原含量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作用,辨证选用祛湿运津方药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 "脾不散精"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湿滞津停"是糖尿病的发病关键。祛湿运津方药具有不同程度地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糖原含量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作用,辨证选用祛湿运津方药对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湿滞津停 脾不散精 治法探讨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成群 徐明松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对近10a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中西医通过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西医采用激光治疗;中医多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等方法。结果:中医药治疗可改善体内微循环,促进眼的... 目的:对近10a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中西医通过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西医采用激光治疗;中医多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等方法。结果:中医药治疗可改善体内微循环,促进眼的出血、渗出、水肿的吸收,有效地缓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六味地黄汤 血府逐瘀汤 明日十一味丸
下载PDF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近况 被引量:17
15
作者 许成群 徐明松 王元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黄芪治疗DN有肯定的疗效,现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脾肾亏虚。范晔等依据五脏相关理论研究认为DN发病之本在肾,肾元不足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治疗 黄芪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五脏相关理论 病因病机 脾肾亏虚 DN
下载PDF
探讨糖尿病“痰热致消”理论及其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成群 李中南 徐添 《中医研究》 2017年第9期1-3,共3页
糖尿病"痰热致消"与患者体质、后天饮食嗜好、不当治疗(热化)等关系密切。该病由饮食不节、嗜食油腻、久坐少动等而生,痰热伤津、痰瘀阻络是影响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清热化痰方药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 糖尿病"痰热致消"与患者体质、后天饮食嗜好、不当治疗(热化)等关系密切。该病由饮食不节、嗜食油腻、久坐少动等而生,痰热伤津、痰瘀阻络是影响糖尿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清热化痰方药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抗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消除炎症反应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等作用,辨证选用清热化痰方药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指标和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致消 糖尿病 理论内涵 证候分析 方药研究
下载PDF
三黄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成群 王元 《中医研究》 2012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三黄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2组。2组均给予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稳定血压及对症处理。对照组30例给予六味地黄丸10粒/次,3次/d,温服。治疗... 目的:观察三黄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2组。2组均给予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稳定血压及对症处理。对照组30例给予六味地黄丸10粒/次,3次/d,温服。治疗组30例给予三黄糖肾汤(由黄芪、熟地黄、熟大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枸杞子、金樱子、丹参、葛根、益母草组成),1剂/d,加水600 mL,连续煎煮2次,取药汁200 mL,100 mL/次,2次/d,温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6.6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有效率占63.33%。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黄糖肾汤在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方面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早期DN的有效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糖肾汤/中医药疗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应用 气阴两虚证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成群 孙永亮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指出糖尿病普遍存在气阴两虚、瘀血阻滞的病理机制,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深入研究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机... 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指出糖尿病普遍存在气阴两虚、瘀血阻滞的病理机制,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深入研究糖尿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机制,对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益气养阴活血法 气阴两虚血瘀证 综述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38
19
作者 许成群 《现代中医药》 CAS 2003年第4期55-57,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阳虚络瘀是其病机关键,气阴两虚贯穿始 终,治本尤当调补脾肾。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 并发症 脾肾亏虚 气阴两虚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成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35-36,共2页
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许成群(淮北市相山区医院235000)关键词;慢性结肠炎;膈下逐瘀汤1984年6月~1992年4月,笔者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24... 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许成群(淮北市相山区医院235000)关键词;慢性结肠炎;膈下逐瘀汤1984年6月~1992年4月,笔者运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18例,女6例,均为门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结肠炎 膈下逐瘀汤 汤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